APP下载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方语言禁忌探索

2014-04-17张永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交流

张永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江苏 徐州 221116)

跨文化视域下的中西方语言禁忌探索

张永文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基础课教学部,江苏 徐州 221116)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不同文化间的交流,文化差异造成的纠纷也随之出现.语言禁忌作为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元素之一,需要引起足够重视.通过阐释语言禁忌的两个重要方面,归纳了语言禁忌的基本特征,并分析了语言禁忌的产生机制,从而进一步探求跨文化交际技巧.

跨文化交际;语言禁忌;禁忌特征;交际技巧;伦理原则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跨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由于不同文化间存在的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很容易出现信息传达不到位甚至冒犯对方的情况.《三字经》中“性相近、习相远”体现的正是文化内涵差异的外在彰显.陈国明指出,整个世界的相互依存性与联系性已日益增强,邦国之间的文化也变得更加的同质化[1].禁忌语常常是诱发跨文化交流冲突的重要因素,因此,对禁忌语的研究十分必要.文化跨越者倘若忽视禁忌语的重要性,则可能在跨文化交流中造成本可避免的麻烦.目前,国内研究大多停留在对禁忌语的分类介绍与列举示例层面,而不能很好地起到促进跨文化交际的作用.有鉴于此,在介绍中西方语言禁忌的同时,本文将通过概述禁忌语的特征,在分析过程中挖掘其背后生成机制,透过研究语言禁忌来探索跨文化交流的技巧.

1 语言禁忌的内涵

1.1 语言禁忌的溯源

语言作为一种跨文化交流工具,是联结两种文化的桥梁,而语言禁忌则是跨文化交流中不可避开的话题.语言禁忌最初是从“塔布”中产生的[2].Taboo一词来自玻利尼西亚语,18世纪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在登陆南太平洋汤加群岛时,发现岛上禁忌众多,taboo是对当地“神圣的”这一土著词汇的音译,库克将其引入到英语之中,表示禁忌之意.“塔布”现象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受尊敬的神物不许随便使用”,另一方面则是指“受鄙视的贱物不能随便接触”[2].因此,语言“塔布”(即语言禁忌)也包含两个方面:语言的灵物崇拜和语言的禁用或代用[2].

1.2 语言的灵物崇拜

语言的灵物崇拜是指语言被赋予本身所没有的、超人的感觉和超人的力量[2],并与人类的祸福联系起来,从而使之成为一种被人崇拜的对象。此时,语言不再是一种载体或交际工具,而是有神力的思想本身,大多是宗教信仰或政治权利的产物.例如,在西方社会,上帝的名字是不能随意出口的,古希伯来人抄录圣经时,当抄到上帝耶和华的名字时,需要洗净、祷告,来祈求自己不被神击杀,因为十诫中说,不可妄称耶和华你神的名,因为妄称耶和华名的,耶和华必不以他为无罪.由此可见,西方人眼中,耶和华的名字具备神圣力量,不可妄称,常以the Lord,the Thunderer等称呼来代替.在中国,最典型的名字禁忌当属古代的避讳.避讳,是中国古代史上特有的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其中“讳”是指“帝王、圣人、长官以及所尊者的名字”[3].由于主人的身份地位,其名字被物神化,无论是在口头语言还是书面语言中,遇到与这类人物名字相同的字必须设法避开或者采取改写的方式,以示尊敬.

1.3 语言的禁用或代用

人们对禁忌语的忌讳促使了委婉语的产生.当人们不愿或不敢说出一些禁忌语时,就选择使用其他言语来代替,用曲折的表达来提示双方都知道但不愿点破的事物——所有这些好听的、代用的或暗示性的语词,就是委婉语词[2].以“死”这个字为例,可以说“死亡”是最令人恐怖的禁忌语之一,在语言层面,中西方具有一定相似性.中西方都不喜欢“死”字,尤其是中国人,大多数人赋予这个词以超乎寻常的意义.在语言学家看来,符号具有任意性,但当这个符号被创作出来之后,“一经交换信息的社会群体公认——所谓‘约定俗成'——和使用”,它就不再是任意性的,只能“表达特定意义”,并“成为一种公众准则或社会准则”[2].于是,在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中,“死”这个字就被赋予了特定的意义,代指人生命的终结,而这是大多数人所不愿看到或提到的.在语言中,“死”字成为一种禁忌,而避免“死”字则是为了对死者表示尊敬、悼念,或是仅仅为了避免提起这个可怕的字眼.因此,各种情感色彩的委婉语词就出现了,常见的有“殁、卒、毙、薨、身故、过去、牺牲、逝世、长辞、长逝”等.值得指出的是,在古代中国,“死”字对不同阶级的人有着不同的替代词.例如,皇帝去世叫做“崩”,诸侯去世叫做“薨”,而普通百姓的去世则不能用这样的委婉语词.在西方国家,对死的看法同国人有所不同.信奉基督教的西方人相信死后会进入上帝预备的天国.因此,今世的死亡并非是真正的死亡,只是肉体暂时的死去.于是他们会用诸如“去天堂/天国”(go to the heaven/paradise)等具有基督教意象的委婉语词来代替“死”,类似的还有“歇息在亚伯拉罕的膀臂中”(be rest in Abraham's bosom)、“归回尘土/大地”(return to the dust/earth)、“交付大自然的账”(pay the debt of nature)等委婉说法.

2 语言禁忌的特征

语言禁忌具有鲜明的特征,这些特征是与语言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分不开的.

2.1 语言禁忌具有普遍性

语言禁忌具有普遍性,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中[4].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中西方语言中都具备相当数目的禁忌语,涉及到个人及集体生活的方方面面.人是社会化的群体性生物,只要人与人之间进行语言的交流与沟通,语言禁忌就会不可避免地出现.

2.2 语言禁忌具有地方性

各种语言禁忌都具有其文化动因.奈达指出,“一种语言在某些方面的确反映了一个社会的文化”[5],而文化究其内在生成机制,则各有特色,映射在语言上也会各有差别,在语言禁忌中的表现则更具地方性.正如张向阳所言,各民族的文化模式有其个性和特色,中西方的历史沿革、社会制度、价值观念、风尚习俗、生活模式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各民族语言禁忌的内容、形式的不同[4].

2.3 语言禁忌具有发展性

语言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形成而产生的,而且跟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发展”[2].因此,以语言为载体的语言禁忌也随着社会变化而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文化特色.例如,由于封建迷信产生的一些古代语言禁忌如今已经消失,而过去人们难于启齿的一些词语,今日似乎也可以被公开提及.再如,随着现代社会网络文化等新兴信息交流工具的广泛运用,新的语言禁忌也不断产生,融入到当下文化中去.

2.4 语言禁忌的趋同性

趋同性与发展性具有密切联系,如果说发展性侧重于纵向研究,趋同性则更多表现出一种横向对比.随着跨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文化间的彼此杂糅越加增多,语言禁忌也开始互相影响,呈现出一定程度的趋同性.例如,西方社会十分注重个人隐私,个人年龄问题一直是会话中的禁忌.而如今,中国女性受此影响,也不希望在会话中被问及个人年龄.再如,西方社会中,数字13是一种语言禁忌,而中国社会中越来越多的方面也开始回避使用数字13.

3 观照语言禁忌的跨文化交际技巧

萨莫瓦尔等人提出,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应当在具备跨文化交际意识的基础上,首先去了解学习对方的“文化”、“态度”和他们的“交流行为”,其次,应当学会“文化适应”以更好地接受对方禁忌[6].可以说,禁忌本身对社会并没有侵害,而对禁忌的合理利用可以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益于人们日常生活[3].落实到跨文化交际中,对语言禁忌的合理处理则能够促进交际的进行.陈国明指出,跨文化交际应遵循“相互性”“不妄加臆断”“诚实”“尊重”等伦理原则[1],其中尊重的伦理原则尤为重要.前文提到,语言禁忌具有地方性,是指由于社会历史原因,某一地区的语言禁忌有别于另一地区.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相互之间首先应该彼此尊重双方群体层面的语言禁忌.同时在另一方面,也应当尊重双方个体层面的语言禁忌.例如,如果对方来自单亲家庭,在交际中就要注意这一问题,以免造成对对方的不尊重.实际上,在上述四项伦理原则的指导中,可以衍生出多种具有实际操作功能的行为技巧方法.

3.1 委婉法

针对语言禁忌的处理,前文已经提到的委婉语不失为一种可取的方法.委婉法是指通过采用一些更为礼貌、易于接受的词汇来代替可能会产生尴尬甚至冲突的禁忌语言,以达成健康有效的跨文化交流的目的.例如,现代人在饭桌上经常使用“去洗手间”来代指其如厕的需求.值得一提的是,委婉法并不停留于语言层面,也可以非语言手段来达成.再以去洗手间为例,在某些场合,很多人会用手势来表达上厕所的意愿:将大拇指和食指弯曲呈C型,其他三指自然伸展呈W型,来暗指要去WC(厕所)的意思.

3.2 问询法

《礼记》有云:“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门而问讳”[7],可见,问询法也应当成为跨文化交际必不可少的步骤.在初次见面时,主动询问对方一些禁忌要求,通常情况下,对方会乐意告知并对询问者产生正面的认同感,从而建立较好的第一印象.需要注意的是,需要从对方所在民族的群体禁忌出发,在关系建立的基础上,再适时地问询其个人禁忌要求,以免太过唐突.

3.3 回避法

如果说委婉法和问询法是正面处理语言禁忌的技巧的话,回避法则是一种反面处理方法,是对已知语言禁忌的回避.回避法主要应用在对方有某些生理缺陷或是存在一些难以启齿的境况时.如前文所举对方来自单亲家庭的实例,不管是如何委婉地提及,大概都不如闭口不提更为有效,这样可以在维护对方自尊的基础上保证交际的顺利进行.

4 结语

不同语言文化背景之间的交流构成跨文化交际现象,由于触犯对方禁忌而产生的尴尬甚至冲突屡见不鲜,而对语言禁忌的研究则可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顺利进行.语言禁忌是一种复杂现象,是心理学、宗教学、语言学等学科交叉作用的结果.在跨文化交际中,语言禁忌有着强大的约束力并指导人们的交流活动,这就需要我们遵循一定的伦理原则并掌握一定的方式技巧,以促进跨文化交际顺利有效地进行.

[1] 陈国明.跨文化交际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 陈原.社会语言学[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3.

[3] 万建中.禁忌与中国文化[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4] 张向阳.语言禁忌现象的立体透视[J].解放军外语学院学报,1999,22(4):39-42.

[5] 尤金·奈达.语言文化与翻译[M].严久生,译.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01.

[6] Samovar,Larry A.Communication between Cultures[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7] 丁鼎.礼记解读[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Study on Chinese and western language taboos from perspective of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ZHANG Yong-wen
(Department of Basic Education,Jiangsu Jianzhu Institute,Xuzhou,Jiangsu 221116,China)

The process of globalization has sped up communication among different cultures,followed by the conflict resulted from cultural differences.The language taboo is one of the crucial factor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which is worthy of enough attention.Through illustrating the two important aspects,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funda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guage taboos,and analyzes the mechanism of language taboos,aiming to further explore the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skills.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language taboos;taboo characteristics;communication skills;ethics principles

G 115

A

2095-3550(2014)01-0080-03

2013-12-30

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2013年度科研课题 (JYA13-57)

张永文,男,江苏连云港人,讲师.

E-mail:147366308@qq.com

(责任编辑:杨彬)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交流
情景交际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交际羊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
交际中,踢好“临门一脚”
交际失败的认知语用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