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点
2014-04-17谢存旭
谢存旭
(1.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439;2.灌南县委党校,江苏 灌南 222500)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重点
谢存旭1,2
(1.上海财经大学 人文学院,上海 200439;2.灌南县委党校,江苏 灌南 222500)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我国未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从坚持科学发展、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结构、完善分配制度等方面,探讨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把握的要素.
小康社会;科学发展观;社会创造活力;社会结构;分配制度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1]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基本上达到了小康,但是这种小康是不全面、低水平和不均衡的,与党中央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距甚远.为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如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摆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的战略性课题.30多年的发展历程证明,构建小康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不断深化改革,统筹推进.基于此,本文拟从坚持科学发展、激发社会活力、优化社会结构、完善分配制度等方面探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把握的重点.
1 坚持科学发展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基础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在全面总结国内外关于发展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而提出的关于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必须把科学发展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是发展,是全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物质财富的极大丰富.贫穷是产生社会不和谐的重要原因,只有发展才有可能消除贫穷.马克思曾经指出,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能够成为绝对必需的实际前提,主要因为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只能是贫穷,如果在极其贫穷的情况下,人民群众一定会争夺必需品,那么以前陈腐污浊的东西又要开始复燃[2].邓小平同志站在历史的高度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3]所以,我们要消灭贫穷.在贫穷的基础上不可能建设和谐社会,更不可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抓住发展,其根本着眼点在于用新的发展思路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如果离开了发展,就不会有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就不会有全面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人民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群众,不断倾听群众的呼声,关心群众的疾苦.要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的聪明智慧,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在个人利益与群众利益发生矛盾时,心甘情愿地奉献个人利益,真正做到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一切的发展都是使广大人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在革命战争年代,我们党浴血奋斗是为了人民的翻身解放;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改革开放年代,我们党锐意奋进是为了国家富强,人民富裕,尽快增加生产总量;在贯彻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我们的经济发展应当更多地关注人的发展和价值的实现,不断保证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从而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同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群体与群体、社会阶层与社会阶层的和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必须做到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发展,真正达到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一统筹兼顾的思想是以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的协调发展为主要内容,以经济、社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为主要途径,涵盖了目前我们进入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所要面临和解决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深刻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全面协调发展的整体战略布局[4].
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存在着东西部之间,城乡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存在着社会各阶层成员之间机会的不平等,所有这些都将制约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民众之间的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的就是要不断地缩小这些差距,实现全面协调发展.强调和注重以科学发展促进小康社会的构建,并不是说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就可以不重视构建小康社会的工作,而要从思想上不断增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感,把全面构建小康社会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使之与做好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推进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
2 社会创造活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不竭动力
社会主义小康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为此必须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形成万众一心共创伟业的生动局面.在当今社会,创新已经成为推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不竭源泉,也是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力量.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一切可能的条件,就必须不断地进行创新,例如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激发他们的创造力,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创造活力.
我们还要看到,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社会阶层已经发生了深刻而深远的变化,社会涌现出了新的阶层,如私营业主、自由职业人员、私企的技术人员,等等.但是,工人阶级和农民阶级依然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从事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知识分子是推进知识创新的推动力,各级各类政府机构和不同所有制的企业家、管理人员则是管理和制度创新的主体[5].我们要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就要做到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着力发挥社会各个阶层的聪明才智,大力扶持、倡导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阶层人员的首创精神,把整个社会的创造能量充分发掘出来.
激发社会的创造力就是将社会活力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部门和环节,充分发挥社会的创造才能,不断鼓励创新,维护好创新热情,保护好创新成果,不断完善各种法律法规,为创新保驾护航.只有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不断进行创新,在全社会营造实干兴邦的良好氛围,才能为社会的发展源源不断地输入强大的动力.
激发社会的创造力,还要致力于创建有利于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性发挥的体制机制,为各种聪明才智和创新精神的充分发挥开辟广阔的空间.当前,在过去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改革开放初期的体制机制,有的已经不能适应甚至阻碍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必须探索适于当前社会特点的有利于群众发挥创造性的体制机制.为此,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党的一以贯之的改革创新的精神,破除一切制约创造力发挥的体制机制问题,探索出一条能够激发民族创新活力的体制机制之路.
3 优化社会结构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
持续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有力保证,因此必须对现有社会结构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目前我国的社会结构主要由两种体系构成,一种是由广大农民组成的农村,一种是由市民组成的城市.区别在于两者实行着严格的户籍制度的分离,这种分离构成了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即包括不同的城乡就业制度、不同的城乡教育制度、不同的城乡社会保障制度等等在内的一系列制度体系,这种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是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
从新中国建立起,我国就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特别是在户口、用工、粮油制度等方面把农村和城市完全分割开来,农村人口只能在农村就业,从而限制了农村人口向城市地区的流动.1978年改革开放后,我国在政策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允许广大农民兄弟进城务工,从事建筑业、商业,以及其他的行业,并允许城市里的一些国营企业从农民工中招收临时工和合同工,民营和个体户也允许接纳农民从事生产劳动.在这种大背景下,农民开始离开自己祖祖辈辈生活的地方,涌入城市打工,这样,就形成了这一时期所特有的现象——农民工.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使得城乡二元结构体系看起来似乎已经淡化甚至消失了,但实质上远非如此,城市和农村之间仍存在着难以逾越的鸿沟.一方面,严格的户籍制度现在仍然在对农民和市民发挥着重要作用,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另一方面,农民在城市中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存在着事实上的不平等.这些是由于在长期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市民和农民的对立和冲突造成的,最终导致了农民工在城市中很难将自己融入到市民的交际圈子当中。于是,大多数农民工最终只能依靠老乡关系、亲戚关系在城市中生存[6].由此,当今社会除了依然存在的城乡城乡二元结构外,还产生了城市潜在的二元结构,亦即由城市市民组成的社会网络以及由农民工组成的社会网络.这些城乡二元结构体系拉大了城乡的差距,造成了很多社会问题.优化社会结构,必须彻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格局,使农民工的医疗、养老、户籍、子女教育等等方面都能享有和城市居民一样的待遇,使农民能够真正地融入到城市中去,成为城市的新市民,城市的主人和建设者.
4 完善分配制度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
30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进行,我国的综合国力得到了迅猛提升,人民的生活得到很大改善.但是实行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的分配形式,也造成了我国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目前我国的贫富差距不仅没有缩小,反而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已进入了国际的警戒线.这与党的十八大提出的要缩小收入差距的任务目标是不相符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民群众存在一定的收入差距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收入差距太大,必然会导致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失衡,出现严重的社会问题.现阶段,我们所面临的新挑战是快速的经济增长所带来的财富正在被少数人占有,大多数居民的生活并不富裕,这就造成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足,也就是不敢消费的问题.社会财富的集中集聚,不仅给经济发展带来了严重障碍,而且还带了社会的不安定.如果不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将来很可能就会出现像前苏联那样的大问题.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拉大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初次分配中存在着不公平,特别是各行业之间的差距较大;二是第二次分配不足,特别是社会保障、社会救济的覆盖面不够;三是非分配因素膨胀过快,许多社会财富通过非法途径流入少数人手中[7].所以,实行资源的相对平等分配、防止社会财富过分集中在少数人手中的社会经济政策势在必行.
完善分配制度就要不断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劳动者的报酬总额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越高,则说明初次分配越公平.当前在初次分配中存在着资本所得偏高、劳动所得偏低的现实,因此要逐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例.一是应该在一些职工投资入股的企业推行“劳者有其股”.员工可以按照自己所持的股份分享企业的利润,这样职工就可以以所有者和劳动者的双重身份参与企业的分配.二是要加快培育和发展劳动力市场,不断完善劳动力的相关配套体系以及劳动力市场的价格机制、竞争机制等体制机制.同时要加强分配制度的调整,严格打击非法收入和灰色收入,不断扩大中等收入人员的比例,减少低收入者的比例,进而达到中间大、两头小的社会格局.
5 结语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相比十七大报告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寓意深刻,是党对人民的郑重承诺,承载着全国人民对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我们坚信,在党的领导下,坚持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激发社会的活力和创造力,持续优化社会的整体结构,完善收入分配制度,经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国必将迈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门.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EB/OL].(2012-11-08)[2013-03-12].http://phycjy.pinghu.gov.cn/readnews.asp?id=3121.
[2]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86.
[3] 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邓小平文选: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73.
[4] 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06:27.
[5] 胡鞍钢,王洪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以新疆为例[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4(4):1-10.
[6] 张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J].党建研究,2012,23(12):51-56.
[7] 周知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总布局中执政党建设的新逻辑:学习中共十八大报告的体会[J].长白学刊,2013,29(1):5-11.
Some points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XIE Cun-xu1,2
(1.School of Humanities,Shangha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Shanghai 200439,China;2.Party School of Guannan County Committee,Guannan,Jiangsu 222500,China)
Report of the 17th National Congress of CPC puts forward the magnificent target to build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by 2020,which shows the way of development of our country.From aspects of insisting on scientific development,arousing social vitality,optimizing social structure and perfecting distribution system,this paper discusses and analyzes some points in building a well-off society in an all-round way.
well-off society;scientific development view;creative vitality of society;social structure;distribution system
D 61
A
2095-3550(2014)01-0077-03
2013-07-06
谢存旭,男,江苏丰县人,讲师,博士生.
E-mail:sunrisebingxu@163.com
(责任编辑:赵国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