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公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
2014-04-17何国焕李光明
何国焕 李光明
(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浙江绍兴 312000)
【何国焕:浙江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建筑工程分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一、微公益的内涵及其特点
(一)微公益的具体内涵
微公益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指人们通过网络信息传播平台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贡献力所能及的力量,对社会救助、环境保护、慈善公益注入新的活力,帮助有需要的弱势群体,同时也为社会的共同进步创造条件。从归类的角度来看,微公益是慈善方式与大众传播媒介的合体,是信息技术手段在公益事业当中的运用。微公益将公益活动的平台由传统的简单渠道推广到网络虚拟世界当中,增加了载体和方式,拓展了人们参与公益事业的空间,充分调动了广大网民的积极性,弥补了传统公益的不足。此外,微公益还代表了一种社会责任意识和人人参与公益的倡议,对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道德意识滑坡和社会责任意识淡薄有着积极的改善作用。
(二)微公益的特点
与传统的公益活动相比,微公益有着独有的特色,虽然其本质和目标都与传统公益大体相同,但是从具体的实现形式和操作流程来看,却又有着明显的差异。
1.参与门槛低、人人可参与。与传统的慈善公益活动多属于上层人士参与不同,微公益倡导从细微的公益行始,从一粒米,一分钱,一条微博做起,人人参与,人人奉献,积小流而成江海,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微公益人人可参与、时时可参与,微小的付出都能得到大众的认可,这样一来,人们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就会极大地提高,对社会道德氛围的提升也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2.信息传播广、影响力较大。与传统的慈善公益传播途径相比,微公益更加依靠当前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微博、微信等当前发展最快的新媒体都是其依赖的媒介,这也使得微公益具备在网民当中广泛传播、影响力较大、传播速度快等特征。甚至有一些热心的网友还经常把一些比较好的公益网络资源转贴到微公益平台上,与其他用户分享、参与。
3.意见表达即时性、交互性。与写信、打电话、直接和公益部门面对面交流等传统方式相比,微公益具备表达方便、传播迅捷、意思真实等特点,它给予大众充分的话语自主权,大众能够方便、快捷地表达自己参与和组织公益活动的想法和看法,同时还能与其他网民展开实时交流和互动,这就体现出微公益的即时性和交互性。
二、微公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体现
微公益作为一种新型的公益组织方式,一方面能够丰富慈善渠道,弥补传统慈善的缺陷,而另一方面还能够作为一种道德评价指标,介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有利于大学生群体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在公益精神方面,微公益的出现能够扭转大学生群体长期形成的只有成功的人士才有资格参与慈善的错误观念,帮助他们形成人人皆可参与慈善,帮助他人能够收获快乐的公益理念。在大学生价值观方面,微公益活动能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在细小的行为当中领悟出正确的价值观念,正确认识自身利益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在思想境界方面,微公益不仅能够增强大学生群体的道德意识和精神品质,还能通过长期的德育作业帮助学生进一步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民族主义、集体主义精神。
三、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现状
(一)网络平台是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的常见方式
尽管微公益的实现形式是多样的,但在互联网时代,微博、微信仍旧是推动微公益的重要途径,当前大学生群体当中有85%以上已经开通了微博、微信等大众化的社交媒介,是密集度最高的人群之一。其中,有接近50%的学生参与过微公益相关活动的讨论、转发等。
(二)大学生参与微公益热情不够
当前,大学生虽然对微公益有着一定程度的了解,但是他们参与的频率并不高,多数人只是出于好奇心理有过简单的了解,经常参与其中的人数非常少。并且从整体来看大学生群体真正参与到活动当中,发挥积极作用的人不足总人数的20%。
(三)大学生对微公益信任度不高
受传统公益诚信危机的影响,很大一部分大学生认为,除了新浪、腾讯等大型网站倡导的微公益活动有着一定的可信度,其他组织开展的微公益活动平时关注得很少。
因此,总的来看,微公益在大学生群体当中的影响力仍然比较弱,大学生切实参与微公益活动的积极性并不高,只是从他们的态度来看,并不对微公益持严重的抵触情绪,70%以上的大学生相信微公益活动存在很强的现实意义,并且只要建立起良好的监管制度和诚信体系,微公益的发展就有很好的前景。
四、利用微公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思考
微公益能够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重大的影响,其意义和价值十分明显,只要教育工作者能够利用恰当的对策,就容易产生较好的教育效果。
(一)社会层面
要想利用微公益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就首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将微公益活动重视起来,引导大众在参与微公益的同时培养积极从善,关爱他人的良好品德,逐渐形成社会层面的道德标准。而社会层面普遍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既要依赖长期的教育对公众基本素质的培养,让社会人群在日常行为当中形成正确的荣辱观念,也需要政府参与,积极引导,利用宣传平台及新闻媒介等渠道为微公益以及道德标准多做宣传、报道和评论,提升微公益和道德标准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这样才能更好地通过社会层面的改变来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高。
(二)学校层面
近年来,以微公益为主题的校园活动也十分受当代大学生欢迎,因此,要想从学校层面着手微公益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就要积极将微公益相关的知识和活动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当中,成为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渠道。同时,还要在此基础上整理微公益相关的知识形成章节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当中,通过教师的讲解分析和学生的理论学习达到深度认识微公益的目标,最终让学生能够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去分析微公益活动,体会其存在的价值,然后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自觉参与到微公益相关的学习和课外活动当中,在改变自己的公益行为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内心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内涵。
(三)教师层面
大学教师在思想层面能够对大学生带来终生的影响,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当中教师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首先,教师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起主动投身微公益慈善的榜样;其次,教师要进一步说明参与微公益活动对思想道德提升的积极意义,只有通过教师的引导作用,才会在学生群体当中起到更好的反响,教育意义才能凸显出来;最后,教师除了可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内容、微公益活动联系起来完成教学任务,还应该进一步探索新的教学方式手段来丰富和发展利用微公益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四)学生层面
学生是教育过程当中的主体,一切教育活动最终的目的都是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作为学生,在利用微公益取得自身思想道德水平提高这个问题上,需要拥有热爱生活,关心身边事物的热情,对微公益等新鲜事物保持浓厚的兴趣,要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认真配合相关教学、实践工作,认真投入到以微公益为主题的相关慈善活动当中去,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在参与微公益活动、学习微公益知识这个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洗礼,为自身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创造条件。
[1]吴学安.“微公益”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中[N].中国社会报,2012-02-03(3).
[2]陆一波.“微公益”每个人都能做“一点点”[N].解放日报,2011-2-20(5).
[3]顾建平.“微博”背景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66-68.
[4]林丹薇.基于微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研究[J].教育评论,2014(7):96-98.
[5]周彦彤,张国启.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微”载体[J].继续教育研究,2013(11):111-113.
[6]刘 峥,罗成翼.当代青年公益精神培育路径[J].社会科学家,2012(1):39 -41,51.
[7]周中之.微公益在社会群体思想道德建设中的价值[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0(4):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