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弃疾词结句艺术初探

2014-04-17赵怿李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全词稼轩辛弃疾

赵怿李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辛弃疾词结句艺术初探

赵怿李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山东济南 250000)

结句之于全词有画龙点睛的神妙之用,故下笔尤难。辛弃疾作为词中之豪,其结句气脉回旋,兼集众美,以无法为有法,调动多种修辞方式,以朴素之语写出意外之境。

辛弃疾;结句;稼轩风神

刘体仁云:“词起结最难,而结尤难于起,盖不欲转入别调也。”①结句,或以摇荡见奇,或以迷离余味,其出场如何,极见词家之笔力。辛弃疾,作为词中雄豪,其词之结句别有一番韵致。

词蘖中粗略地将结句之法分为绕回和宕开二法②。依承前人并结合稼轩词之异秀特美,笔者将其结句在全词中的结构特征分为回旋、并映和宕开三类。

回旋是辛弃疾词结句中最为常见的结构,具体是指延文气顺势而下之后,结句转而翻折回旋,以拍和上文和醒明词旨。如“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水调歌头》),结句以万里白雪、梅花独绽的奇丽景象寄予了彼此的相思之情,并照应起句的送别描写,在“龙吟虎啸”之中隐现无限“和风日暖。”结句的绕回结构,承上片之因,按前文之理,使辛词首尾相连,有始有终,而辛弃疾更多点缀以对比,使全词完满圆合之外,更有波澜起伏,终于结句而有辞意俱尽之美。在结构上起到兼收并映作用的结句使全词包纳于结句一端,收于一处,是意脉的贯通,文思的奔流。“不是离愁,难整顿,被他引惹其他恨。”结句紧承上文层层而下,层层深入,将离愁之深重收拢于结句之中,恰如奔马收缰,开阖自如。而稼轩词中更有“听声声,枕上劝人归,归难得。”之句,结句顺势急下之后,于结句戛然而止,横绝阻断,锁定了全篇抒情的最高潮,将痛快和深沉的复杂情感定格于结句。结句的宕开之法最能体现“词别是一体”的风味,稼轩词于结句,常构想像之境,如天际飞落,别宕一笔,能见词人之神思翻飞,运笔荡漾,时空天地混融于一处,引人遐想。如沈义父所说:“结句须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③而辛弃疾结句之宕开,在言止意无尽之外,更兼容稼轩的英雄之气,结句对于前文凌空逆转,掉笔突起:如名篇《破阵子》之结句:“可怜白发生!”前词将稼轩驱逐金寇,建立美名的理想写的既透又实,意气风发,大笔飒飒,将慷慨热烈的情绪推向了制高点,然而结句却突然从酣畅淋漓的梦中世界跌入了悲哀愁苦的现实世界,犹如腾龙直坠,结句一主骤反前九句之宾,转笔换意,给人以无限的冲击,短短五字,却短促有力,重如千钧,无限浩叹,所谓“天地巨观也。”结句之美,在于收放自如,龙榆生在论及词之章法时曾指出,在短调小令中,一般重视弦外之音,贵在余音袅袅,故多使用宕开作结,而长调需要收束得紧,反之则易散漫无归。④而辛词却不落窠臼,小令中有收拢圆美之结,而长调之尾亦能余味幽深。

论及辛词结句具体收尾方式,则可分为以景作结、以情作结和以议论作结三种方式。以景作结和以情作结是宋词中常见的结句方式。辛词结句中,二法更呈大观,或前情后景,或前景后情,或情景交融。在以景作结中,稼轩秀于常人处在于其善于选用多义性的意象表达复杂绵密的情感,明暗交织,虚实相生,一笔多开,耐人咀嚼。如“斜日绿杨枝上噪,还又问,是蝉么。”(《江神子),禅既指鸣蝉又指禅心,问蝉声实则问禅心,不见如来方是如来,既见声色故已动心。而辛词景结更富有哲思理趣,“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⑤自古以来品鉴解析无数,可谓妙谛无穷。词人多都爱以景结情,而稼轩之以情作结亦颇具自家特色。首先,辛词结句之情兼具逆入平出、收于广大和反咽顿挫、以退为进两种达情方式。类“贱子亲再拜,西北有神州。”(《水调歌头》)结,以四两拨千斤之力,将上文所写一切隐者逸士、高位厚禄集中抛去,而表达自己志在家国的大愿景大深情,含而不露,令人心驰。而后者却是稼轩家法所在:“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回吞作咽,伸缩有道,表达情感时指南打北,声东击西,短短一句中就波澜起伏,蕴藉无数。又如“醉里谤花花莫恨:浑冷淡,有谁知?”(《江神子》),以反语作结,而大抵情深若浅,钟情若恨,将白梅与自家身世相互映衬,白梅有了稼轩之风神,此处景与情、物与我融于一处,可谓余香可怀。以议论作结时能使全词显豁畅快而富有理趣。而有时稼轩以议论作结时失于过直过露缺少含蓄蕴藉、缠绵往复之美;但当议论自情出时,其结句能耐人寻味。如“各种不许儿童会。只恐功名更逼人。”(《鹧鸪天》),词家将世事沧桑的感慨与叹息寄托于结句的劝诫之中,似是直抒胸臆,实也是曲折起伏,以议论之虚来结情感之实。而稼轩词中结论结句中时见冷嘲,“甚当年,寂寞贾长沙,伤时哭。”(《满江红》),一句冷嘲,看似在论史,实际上是在自嘲自己对于国家的忧心忡忡却无所作为,故作冷漠,真如悲极而笑,莫测其神,莫知其大。在稼轩选择具体的结句方式,达到了“无所为”的神理,信手拈来,随手打去,以无法为有法,变幻无穷,生息无端。

陈廷焯在《白雨斋词话》中评价稼轩词“以朴处见长,愈觉情味不尽者。”⑥此理放之其结句上亦然,稼轩作结时用笔俭省朴实却有味,以表面的简单来承载内里的复杂,以浅结深,以但结浓,以无言包蕴无穷。以“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鹧鸪天》)为例,一句结尾写的既开,收的又足,在回应开篇,明和词题之外,圆而不破。但结句更一笔双开,巧喻双意,将自己对于百无一是生涯的心灰意懒和楼台眺望,思彼山河懂得百感交集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在结句中汇成一片。“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不必剑拔弩张,洞穿已过七札。”⑦不为大家,无有绝技,难出此结。稼轩有的结句只如白描:“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西江月》),结句一张一弛,看似漫不经心,不着痕迹,随意点染,则诗情盎然,虽然不着意于一字一句,造句锤炼而自然,却将情急情喜描摹毕现,结句朴素近乎稚,但愈朴愈妙,藏巧于拙,大音希声无外乎如此。

辛弃疾结句中多用虚字,正如唐圭璋所说:“句中虚字,传神极妙。”⑧以虚字如结句,能做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犹能把纤毫细末之情描摹毕现,而又灵动异常,常常多加一字而境界全开。如“竟苍茫未晓,只应白发,是开山祖。”一个竟字,将前词全篇铺陈迷离收拾住,全盘打空。而只字点出了白发访客独行探秘之姿,隐现了其孤独和惆怅兼具的复杂情感。

辛弃疾结句是其词艺术成就的一个缩影,综而观之,大都回环顾盼,各应声情,字字有境界,句句皆风采。是“直中有曲,刚而能柔”⑨的稼轩之风的体现。

注释:

①沈义父:《乐府指迷》,蔡嵩云笺释,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57页。

②同上。

③同上,第56页。

④龙榆生:《词学十讲》,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第124-125页。

⑤张源:《词源》,夏承焘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版,⑥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六》,彭玉平导读,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版,第145页。

⑦同上,卷一,第24页。

⑧夏承焘:《论词之作法》,《词学论丛》,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第842页。

⑨巩本栋:《辛弃疾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267页。

Xin Qi-ji’s summary sentence art

Zhao Yi-li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Journalism,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000, China)

Summary sentence have the important role to all words, particularly difficult. Xin Qi-ji unable to act, to mobilize a variety of rhetoric, write unexpected exit with simple language.

Xin Qi-ji; Summary sentence; Jiaxuan Fengshen

I207.22

A

1000-9795(2014)05-0118-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02

赵怿李(1993-),女,江苏徐州人,从事文艺学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全词稼轩辛弃疾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稼轩词里拟人多
稼轩词锤炼字句与对仗的艺术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剑歌
不吹不黑
辛弃疾的元宵节惹人妒
梅花引•荆溪阻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