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2014-04-17于彩凤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贫困生家庭心理

于彩凤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探析

于彩凤

(吉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吉林长春 130012)

高校贫困生现象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实问题,大学不仅要对贫困生进行经济方面帮助,更要对贫困生进行心理教育、政治教育方面的帮助和引导。

高校贫困生;思想教育;人文关怀

随着国家政策对高校进行扩招实施以来,大学生的规模、数量、管理、收费标准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同时也伴随着很多问题。尤其是高校贫困学生的问题尤为明显和急迫。因此,如何科学的解决高校贫困生的生活问题、思想问题,便成为高校工作的一项重要和紧迫任务。

一、高校贫困生的界定

顾名思义,高校贫困生,是指在大学期间,由于以下几种情况,完成学业有经济困难的学生。1.学生每月平均生活费、家庭人均收入低于在300元的经济困难学生;2.学生父母无固定收入来源,家庭所在地是偏远地区的,以及单亲、残疾等低收入家庭的学生;3.还包括烈士子女,家庭持有《特困证》、《社会帮扶证》的学生。

二、高校贫困生思想问题出现的原因

(一)经济方面的影响。由于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教育政策的相应变化,使得现在高校学生的数量急剧上升。那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不尽如人意。比如那些来自偏远山村的或者城镇里的低保户家庭等等,他们的经济来源是靠政府帮助,使得学生无法缴纳学费。这些学生在充满竞争的环境下,经济压力非常大,会导致一些心理问题。继而会影响学习、生活、娱乐的各个方面。所有说,高校在解决贫困生问题的时候,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他们的经济压力问题。

(二)心理方面的变化。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天使”。在大学校园里面,家庭条件优越的学生一定是在“吃、穿、住、行”等方面都非常讲究。然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学生,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有的甚至还要经常担心学费的问题。久而久之,这样的贫困生就会产生自卑、抑郁、嫉妒、不合群等等心理问题。纵观这几年的大学生犯罪的案件,许多都是由于所谓的同学之间的“小事”而引起的,深层次原因就是大学生内心脆弱、敏感,心理问题亟待解决。只有高校关注贫困生的物质条件、精神世界,才能使得他们在校园读书期间,像其他同学一样绽放灿烂的笑容。

三、完善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路径

(一)制定科学资助体系。任何事物都是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我们一定要把二者充分结合起来,科学制定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符合本校实际情况的资助体系。当前,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形成了大学生无息贷款、大学生奖助学金、还有减免学费等政策。虽然这些政策已经在实践中具有了实效性;但是同时也存在劣势,比如资助条件不透明、审核条件不科学等等。在这些工作具体实施过程中会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因此,一定要制定科学的资助管理体系,使得高校贫困生真正得到帮助和扶持。比如吉林大学在这方面做得就很完善,会在学生管理系统里面进行一系列的审核,学院审核、学校审核等。贫困又分为一般贫困和重点贫困的等级,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改进高校管理观念。根据相关数据显示,每年高校入学的贫困新生数量都占很大的比例。因此,如何管理高校贫困生这个群体是非常重要的课题。高校贫困生由于家庭经济条件差、周围同学物质优越等等,抗压能力会比大多数同学差。所以我们在开展高校贫困生补助工作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对贫困生隐私的保护与尊重。比如吉林大学在开展贫困生工作的时候,就非常注意对贫困生称呼的注意,会统一称作“经济关注对象”,这样就会使得高校贫困生心灵得到安慰。总言之,高校一定要注重管理贫困生的理念,真正做到以人为本,科学统筹,和谐校园。

(三)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当今时代发展变化速度飞快,大学生面对着眼花缭乱的社会现象,极容易收到不良思想的诱惑。所以在搞好高校贫困生资助工作的同时,也要做好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工作中尤其要注意高校贫困生的思想教育问题。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关注他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他们向积极方面发展,成为适合社会主义发展的综合性人才。

(四)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由于高校贫困生家庭条件较差,在校园里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极容易产生自卑、抑郁、焦虑、不合群等心理问题。因为注重高校贫困生心理健康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很多高校在大学生初入校园之际,就会统一进行心理问卷调查,并且后续会有心理咨询、心理调节、心理健康讲座等一系列的辅助工作。高校心理教育老师要充分利用学各种资源,如校园网、校报、校园广播、校园橱窗等平台,积极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工作,制定一整套科学有序的心理咨询制度,设置专业的心理咨询课程。

深入研究与探析高校贫困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有利于全面实现等教育的目的和实效性,更有利于实现贫困生整个群体的帮助和教育。高校一定要制定出符合实际需要的贫困生资助体系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始终致力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最终目标。

[1]罗会德.人文关怀:当代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视角[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08(2):23-25.

[2]田中良.高校贫困生心理状况分析与对策.中国高教研究,2005(4):73-75.

Analysis on the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oor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Yu Cai-feng

(Marx's College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 130012, China)

The phenomenon of impoverished students in universities is a very common problem, university should not only help poor students on economic, but also to help and guide psychological education, political education to poor students.

college poor students; ideological education; humanistic care

G641

A

1000-9795(2014)05-0055-01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10

于彩凤(1987-)女,吉林长春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贫困生家庭心理
看见具体的自己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心理感受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贫困生班主任”李金林
让心理描写点亮全篇
十年筹资千万元 资助八千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