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检验

沈 慧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浅析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及现实指导意义

沈 慧

(武汉纺织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0)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决议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指导思想很大程度上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相契合。本论文通过研究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及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与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内涵及现实意义作了初步探究。

实践观;全面深化改革;理论内涵

马克思实践观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指导,把握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正确理解整个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基础;同时,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哲学思想运用到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能进一步指导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思想初步诞生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初步形成。1848年4月,马克思写下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在《提纲》中,深入的批判了旧哲学(尤其是费尔巴哈的旧唯物主义),建立了自己的哲学思想的基础—实践唯物主义,其具体有以下几点内容:

1.创立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马克思在《提纲》中开门见山的指出:“从前的一切哲学(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1]他驳斥了旧唯物主义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事物,而不懂得人们的认识对象同时又是人们的实践对象、人们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反映客观事物。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从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去理解世界,是同社会实践结合在一起的能动的反映论。

2.提出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马克思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2]这也就明确的指出,人的思维是否是有客观的真理性,这是一个实际的问题,只有通过在实践中才能检验是否具有客观真理,这是唯一的途径;除此之外,其他的检验方式,都不能称之为客观真理。

3.阐明了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引向神秘主义的神秘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解决中得到合理解决。”[3]由此可以看出,马克思认为实践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基础,是社会生活存在的根本,是社会生活发展的动力,即实践可以解决社会生活中的一切内容。

4.突出强调了实践的根本使命在于改造世界。在整个《提纲》的结语,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点和历史使命。马克思说:“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马克思深刻地阐明了新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所承担的历史使命和任务根本不同。辩证唯物主义的显著特点,就在于它不只是说明世界,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

二、全面深化改革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是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成果;是符合新时代下中国改革发展大局的理论成果;是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全方位剖析的理论成果。全面深化改革的理论方针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思想。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最根本的理论指导。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制定任何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以当前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不能脱离当前的实际;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为了满足我国现存的社会存在发展的实际需要,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改革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首次提出了“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等等一系列改革的新提法和新措施。这些理论政策的制定,都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都遵循客观存在的实际;这些理论上的重大突破,都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人民群众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同时,人民群众也在历史发展的实践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完善自己,为全面深化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发挥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心骨”作用,是认真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基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建党90多年以来,改革开放35年来总结的实际经验。人民群众在历史的创造过程中,艰苦奋斗、不屈不挠,展现了中华儿女顽强的精神,为全面深化改革付出了艰辛的探索和努力;中国共产党要时时刻刻抓好群众路线,了解群众疾苦,做好群众工作,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改革,惠及更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全面深化改革制定了科学的检验标准。列宁在1918年指出,现在一切都在于实践,理论要变为实践,理论要由实践来鼓舞,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这指明,人们的思维、任何一种理论体系、任何一种哲学思想、是不是客观真理、归根到底只能由实践来检验。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全面深化改革要取得进展,其路线方针政策以及理论体系都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在实践中完善和发展。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与时俱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践出真知。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革道路,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实践相结合走出来的,是符合中国全面深化改革这一道路的客观规律的。

三、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全面深化改革的现实意义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为其提供理论支持。改革发展永无止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作为一种科学、系统的理论,在新时期将仍继续发挥现实的指导意义。

1.有利于在贯彻改革发展的道路上始终坚持正确的方向。任何理论都有自己的源头,任何事业都有自己的奠基之石。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我们党的旗帜和灵魂,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就是坚持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而任何理论只要掌握历史发展的规律就具有现实的指导性和可行性。以高度的自觉信仰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毫不动摇的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捍卫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做好各项理论工作的基本前提。

2.有利于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程中始终坚持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具有真理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它科学地回答实践所提出的重大问题,并指导实践进一步发展。根据中国改革发展的不同时期,制定符合中国国情的发展战略并在实践的过程中推动其发展。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的理论工作要始终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列和思想文化的制高点,必须坚持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统一,积极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确保思想上不断有新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创造,理论上不断有新发展。

3.有利于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实践中不断发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其理论本身就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形成的,并在以后的实践中得到检验和升华。学习马克思实践观,将其与新的社会环境相结合,必将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获得新的发展和生命力。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与发展的过程中处处体现着马克思主义实践观,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发展以及全面深化改革的进行,我们将面临更多的亟待解决的矛盾,这些改革发展中的问题需要我们正确的用马克思理论解决现实中的问题。正确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实践观,必将为推动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指导。

[1]-[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9-64.

Th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meaning of Marx's theory of practice for deepening the reform comprehensively

Shen Hui

(Institute of Marx, Wuhan Textile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0, China)

In November 12, 2013, Chinese eighteenth CPC Central Committee third plenary meeting of the CPC Central Committee decision on the major issues of comprehensive reform. In the resolution, the several guiding thought on deepening the reform is largely fit for Marx's view of practice. In this paper, through the important content in the research of Marx's view of practice and deepen the reform, to analyze Marx's view of practice and theory meaning and realistic meaning to deepen the reform.

practice view; deepening the reform comprehensively; theoretical connotation

A81

A

1000-9795(2014)05-0036-02

[责任编辑:董 维]

2014-03-07

沈 慧(1990-),女,湖北武汉人,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方向的研究。

猜你喜欢

马克思马克思主义检验
序贯Lq似然比型检验
论马克思对“治理的贫困”的批判与超越
马克思像
马克思人的解放思想的萌芽——重读马克思的博士论文
2021年《理化检验-化学分册》征订启事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认真看书学习 弄通马克思主义
对起重机“制动下滑量”相关检验要求的探讨
关于锅炉检验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