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审美引导在小学美术教师培养中的重要性

2014-04-17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美术艺术教师

王 芳

(呼伦贝尔学院初教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审美引导在小学美术教师培养中的重要性

王 芳

(呼伦贝尔学院初教学院 内蒙古呼伦贝尔 021000)

针对在小学美术教育实践教学中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就审美引导这一主题在小学美术教师培养中如何进行实施,以及实施过程中重点要抓住什么,有些属于细节问题,但往往人们会忽略的细节则是大问题产生的根源。通过逐层分析,剖析了审美引导在小学美术教师培养中的重要性内涵,具有指导意义。

审美;审美引导;修养;审美知觉;审美积累

对于小学美术教师的培养,一定要求要热爱小学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素养和文化素养,以及扎实的专业基础。这是熟练的美术教师所要具备的技能,且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综合加特长”的应用型人才。在专业素养方面要求,要理解和掌握小学生心理特征、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那么针对小学美术教师培养的群体来讲,由于个人素质参差不齐,因此,审美引导在针对性培养计划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那么如何对小学教育专业美术方向的学生进行有效地审美引导,本文主要从以下几种方式来探讨在各种不同方式引导下的在审美接受上的几点建议。

一、引导学生学会如何欣赏绘画作品

1.要选择印刷较好的绘画作品来欣赏

原作与印刷品之间的差别,如果没有经过对比、没有经过细致的观赏、二者是较难发现他们之间的差异性的。一旦印刷品与原作并置在一起,那差别可就一目了然了。做为学生在校期间,必须要欣赏到优秀的印刷品,最好能创造条,件欣赏到原作;如果只是从书本及印刷劣质的画册上来欣赏作品,就会错误的以为原作也是如此,那就意味着学生在艺术欣赏的发展上存在着片面性,对艺术形式的美和真实性还很不理解。以油画为例,欣赏者如果看了勃留洛夫“庞贝城的末日”的拙劣印刷品,那对于色彩在优化中的作用,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一种不正确的可以说是虚无主义的看法,似乎对于一幅油画来说,色调根本无关紧要,不然怎么会印的如此随便呢?原本优化的色调和色彩,可以培养欣赏者对待生活景象的情调和感情,色彩的细微差别的敏感性和情绪情感反映在印刷品中,如果能比较准确地再现原作的色调和色彩,就会达到培养学生在这方面的审美修养的目的。但是,象上述胡乱处理的印刷资料,让学生看习惯的话,就会使他们的眼睛失去对原色调构思的应有注意,甚至歪曲了对色彩的感受能力,更谈不上对一些优秀画作创造性的接受了,由此可见,歪曲原作的印刷品,不仅不能很好的培养和发展现学生的审美水平,有时甚至会给学生的审美趣味造成直接的损害,因此,个人认为这些彩色印刷品不如印成黑白为好,这样明确放弃了色彩,至少还可以保留原有的素描效果。

2.学生与美术作品展览的互动

参观美术馆及各种美术展览是欣赏原作品最好的方式之一,在那里集中着许多优秀的典范艺术品,参观那些作品,学生可以熟悉艺术中最优秀的代表作和当代美术家们的新作,由于条件有限,有些作品的欣赏可以说是走马观花,因此,为了普及欣赏需求,还需其他方式相配合。

2.1 优秀习作进入学生在校生活。

随着学校校园文化的相继展开,如宿舍文化节、中外大学生文化交流活动、学生手工作品展览、学生习作展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都是促进丰富学生业余文化生活,提高学生对艺术的欣赏水平。那么,如果能够在学校欣赏到一些地区间名家习作,以及学院内教师的各类习作,就可以直接培养学生聚精会神的深入细致的欣赏品味作品的习惯,这样的展览场地应该时时是开放的、任何时候想去欣赏就可以去欣赏的、这样的氛围很重要,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及行为习惯,并由此发展学生的审美趣味,培养欣赏者对艺术风格的关心,以及对学生自身精神生活的丰富;同时,在校园的公共场所如生活区、教学区(教室、走廊、寝室)等地方悬挂学生自己的习作,通过相互欣赏来提高审美情趣、美化心灵、对学生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促进,欣赏艺术作品要注意力集中,要深入品味和消化,不仅使美术方向的学生能欣赏,也能提升其他专业的整体美术修养。因此,如果能循序渐进的进行下去,成果远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只有这样,才能使艺术作品真正成为欣赏者的精神财富,丰富欣赏者的精神世界。一张好的习作通常表现了生活的一角,这一角是学生用新鲜的眼光在被已经吸引的精神状态下,蛮有兴趣的画下来的,思想感情提供了营养,与此同时,作为欣赏学生习作的观众——在校其他专业的学生也能养成欣赏油画等其他画种的能力,以及欣赏其专门的艺术语言、技术手法的习惯。

2.2 选展者的修养。

不要以为,作为一位美术教师就完全胜任筛选作品的工作,作为选取展览作品的代表,应该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有这方面资质的教师,学生习作质量的标准是不拘一格的,不可能划一,要考虑到画面有创意、有个性的画作。学生的个性都应该受到爱护,如果不注意构成学生才能的个性特色或勉强要求并非属于学生本性的东西的话,那么学生绘画个性很容易在萌芽状态中就被扼杀或挫伤,教师应该善于在这方面及时支持并鼓励学生,引导其走上一条恰好能使学生种种特长得以施展的道路。所以,教师该对这些作品给予一定程度的关心和关怀。别林斯基曾说过“你们不应该要求诗人恪守你们给他规定的目标,而应该忠于自己所规定的目标,要求他不与自己固有的气质相矛盾,不违背自己的使命,你们要在他们的作品中,把那种缺点与那些有点相辅相成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东西区别开来”。因此,在指出作品缺点时,应慎重,切忌粗心大意,为除杂草而把庄家一起拔掉。如果把生气勃勃、新颖而有些缺点的作品“纠正”的“四平八稳”那就遭了。画册、艺术书刊、光盘对学生审美积累的作用。学生作品质量的好坏,不仅在课堂教与学上,而且同时课下积累也很重要。

2.2.1 画册是研究美术史的必要辅助资料,也是学生开阔视野的必经之路。观看画册时要按照一定原则(如根据题材主题、艺术流派、个别大师或时代顺序等)来进行欣赏,观赏者可以在自己头脑中形成若干大致的概念,如艺术在朝什么方向发展、某位艺术家的创作特色是什么。学生们不满足于艺术理论书籍,只是向他们报道一些艺术家的生平事迹,对于读者学生来说,更重要的是帮助他们树立自己的艺术观、培养自身的艺术感受能力、学会辨别艺术中的精微奥妙之处。艺术欣赏是细致的事,如果认为无需引领、无需训练、无需逐步提高素养、就能自发的全部吸收和创造性的接受,那是不可能的。作为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来讲,与美术学院的学生有很大区别,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更具有使命感,因为是未来的小学教育工作者、审美教育的启蒙者、这就意味着承担此任务的教育工作者,首先应具备完善的审美教育观念,方可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对小学生进行引导。因此,在教学中,美术史不止是欣赏名家作品,了解艺术家生平这么简单,而是要对作品进行分析、追溯艺术家的创作历程、探索该作品的生活渊源、以及它与其他作品之间的联系和类似之处。这样,使学生能大有收获,可以把学生尽在引入创作的氛围、帮助学生了解创作的过程、以便更好的理解艺术在生活中的作用。

2.2.2 可以把一些题材相似而内容和形式迥异的作品来对比分析。这种对比,非常有助于认清艺术的特征、理解艺术的独到之处;还有关于各种艺术样式的题材概念、以及各种不同艺术表现手段。著作(如构图色彩)论述也是必须的,不仅具有专业性,且可以说是生动活泼的。注重艺术理论的学习,有的学生错误的认为,艺术理论、美学只能作为艺术的辅助学科,其实,艺术理论与艺术实践一样都有着自己独特的任务,二者是相互影响、相互依赖的。应该给学校里各类人群提供能提高群体审美修养、有价值的艺术媒介的美术教育。例如,在学生中普及造型艺术,不仅在于养成接受艺术的习惯,也还在于培养这方面的某些技能。鉴赏艺术能和某种业余创作体验相配合,那么,美感的发展就不再是纯粹头脑里的活动了,有所实践,审美体验就会更深,如在学生做纸雕的时候给学生欣赏西班牙建筑大师高迪的作品,以及对高迪这个人的认识和理解,能够通过观影的感受体现并启发。在作品中累积学生自身的审美体验、思想感情和情绪;除此之外,文字、诗歌、歌曲、舞蹈等都能为学生找到创作灵感,学生的思维纳入的东西越多,则越灵活、越具有创造性思维。通过观察体验,吸取经验,告诫学生在做作业时不要模仿,相信自己,每个人都是生活的创作者。作品表达作者自身思想情感丧我轨迹,这样的作品都会得到认可,这也是鼓励学生积极思考积极创作的行动力。

二、保护淳朴的个性审美知觉

要让学生必须知道两点,一要想使艺术修养得到发展,必须要提高一般文化修养,并且与培养开阔的审美事业、审美判断力、艺术的分寸感和节奏感结合起来。二要让学生热衷于美术专业素养的同时,保持自身淳朴的个性的审美知觉。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美术方向来讲,专业课的课时量达不到艺术院校足够多的课时训练量,而且,各类学科之间时间跨度大,相互衔接生硬,说白了,有些专业基础课都是走马观花的浏览了一遍,只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有用功,让学生通过形、色揭示物象内在的意义;培养学生在视觉的世界中阅读的宝贵的能力,给学生推荐视觉作品、绘画作品、设计作品、感官强烈的作品来阅读,通过大量阅读,加速提升审美经验的积累;另外,抓住学生感性把握现实的特征,因为色彩和线条的世界要比语言文字的世界易于接受、更易于受感染、学生的眼光是敏锐的;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抓住儿童对周围有趣细节的描述,要及时夸奖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这种能力也是这些大学生应该注意保护的;否则,就会自生自灭或萎缩。另外,要培养学生在注重绘画基础的同时,要培养观察力、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让学生自由作画,以启发和活跃学生的创造力和兴趣训练、视觉的形象记忆。如在有瓶瓶罐罐的静物色彩写生中,让学生自由摆放这些物体,颜色可自己创意,不必遵循实际的颜色;空间和体积自主的调整画面,教师再在这种情况下,不必被素描基础的优劣所限制,只要把学生引导到一个多种多样、创造性的、突发奇想的世界中去,亲身体验创造的魅力,这样,即使目前技术修养不足,但日后会有很大的兴趣和自觉性。一个坚强自信且对客观世界由一个积极向上的审美态度的教师,会利用一切可能条件,达到这种目的,带学生去大自然采风、参观博物馆、帮助学生注意到自然界景物的千变万化。学会观察,是表现的前提,因观察而有所发现而感到快乐;同时,也有收获;除此之外,写观感体会、印象和联想;再有,进一步给学生分析绘画和雕塑作品,使学生懂得,艺术家如何善于观察和表现。

三、小结

通过分析小学教育美术方向学生的审美教育的讨论,关注美术教育的重要性,是对小学美术教育方式改良的一个前提条件。在实践中不断的完善自身审美修养,小学教师未来的审美素质以及培养经验才能得到整体提升。

[1]邵大箴.现代艺术词典[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89.

[2][英]李.斯托威尔.近代美学史评注[M].上海译文出版社,1984.

[3]董学文.当代世界美学艺术学词典[M].江苏文艺出版社,1993.

[4]王强,李维世,宋唤起.造型艺术之鉴赏[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guidance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 training

Wang Fang

(Primary School, Hulunbeier University, Hulunbeier Inner Mongolia, 021000, China)

Aiming at the problems in the primary school art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how to implement the subject aesthetic guidance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 training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and the key to seize, some belong to the details, but people often overlook details is the root of large problem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onnotation of the importance of aesthetic guiding in primary school art teacher, has guiding significance.

aesthetic; aesthetic guidance; culture; aesthetic perception; aesthetic accumulation

G451

A

1000-9795(2014)05-0301-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13

王 芳(1970-),女,内蒙古赤峰人,讲师,从事美术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美术艺术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创意美术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