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2014-04-17陈蔚
陈 蔚
(福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9)
中职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改革创新的突破口
陈 蔚
(福州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 福建福州 350009)
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内容,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本文归纳了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以及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一些实战攻略和实施步骤。
中职;教学资源信息化;改革创新
职业教育的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已作为教育部的工作重点,《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于“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作了战略部署; 2012年5月4日,教育部又专门发文《教育部关于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意见》,对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可见,国家管理层已认识到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信息化,是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是支撑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重要基础,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又是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中之重,笔者认为在当前全国各地开展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试点中,以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为抓手,是整合教研、教学、实训和师资培训等各方面深入改革的突破口。
一、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对职教改革创新的重要作用
1.构建真实环境与虚拟仿真互补的技能教室,创新课堂环境。长期以来困扰职业学校的实训设备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尤其是一些工科类设备价格昂贵,日常的消耗更是难以负担。而构建基于企业生产环境的技能教室, 一边是实际的操作设备,一边是仿真设备,这种前课堂后车间的格局彰显了现代职业教育特色。遵循认知规律,通过实施“基础学习-仿真实训-实操训练”培养模式,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强化技能训练,培养专业兴趣,提高岗位的适应能力。如维修钳工实训室,前面是装有学校自主研发的减速机拆装教学软件的电脑,后面是操作平台,上面摆放着学生进行拆装的减速机实物,学生首先应用仿真软件进行模拟仿真训练一周,再进行实物拆装。使课堂教学、虚拟仿真、实际操作三位一体,创建了学习的最佳环境和情境,实现了学习活动与生产实践有机融合、虚拟仿真与职业活动有效衔接。
2.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载体,推动教学各方面的深入改革。以项目导向、任务引领的信息化实训软件以真实场景为依托,再现了现场操作过程,优化了教学资源,推动了教学改革。在课程内容上,强调课程内容与生活、社会和工作过程的联系,课程内容打破学科中心组织教材的思想,开发虚拟仿真职业活动课程,强调对学生学习方式与实践能力的培训。在学生学习方式上,强调学生自主与探索性和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模式;注重创造力、搜集和处理信息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
3.以信息化教学资源为平台,完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信息化的实训教学软件,创造了在虚拟仿真环境下的社会化、专业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营造出一个科学、规范、智能化、网络化的评价环境,为建立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评价新体系提供了必要的支撑。软件中设计的考试方法,满足了学生自我测试学习成绩的客观需求;通过随机搜索学生操作能力的即时考核方法,满足了教师随时监控学生学习状态的客观需求;能够分析学生在线学习能力的智能考核系统,满足了个性化考核的需求。
4.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过程带动教师信息化素质的提高。从外省的成功经验中,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建设过程中,不仅把广大教师吸引到了现场,而且把广大教师同现场工程技术人员、现场操作能手、计算机软件设计师凝聚到了一起,如此紧密的校企合作模式和牢固的伙伴关系,对快速提升职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岗位技能、信息技术水平,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二、当前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主要任务
1.职业教育信息化基础能力建设。当前应加快建立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职业院校、行业企业和科研机构相互协作的网络化职业教育服务体系和资源共享机制。各中职校要以标准化校园网建设为基础,实现多种方式接入互联网,加快信息技术终端设施普及,重点建设仿真实训基地、网络教室、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多媒体应用中心等数字化场所和设施。普及师生个人学习终端,创新数字化的专业学习工具、协作交流工具和知识建构工具,引导广大师生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推进信息技术进校园、进课堂、进教材,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过程、内容、方法和质量评价的深度融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管理信息化应用,不断提高职业院校学生学员、教师队伍、办学经费、基本建设、条件装备、教务、校企合作等关键业务管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管理工作效率。
2.职业教育数字化优质信息资源的开发。开发包括网络课程、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工作过程模拟软件、通用主题素材库(包括行业标准库、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库、考核试题库、技能竞赛库等)、名师名课音像以及专业群落网站等多种形式的职业教育数字化信息资源。建成教学资源平台、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等综合资源平台。加快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资源开发机制、认证体系和共享模式。依托示范性职业学校和大型企业,建设一批国家示范性职业能力培养虚拟仿真实训中心。
3.职业教育工作者的信息化素养的提升。教师们从理念上接受,从行动上践行,是信息化工作普及的前提条件。国家已计划制订职业院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支持建成信息技术职业能力培训基地,健全培训、考核和认证机制;重点推进全国职业院校信息主管培养,每所学校重点培养一名主管数字校园建设的行政领导、一名正高级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和一名校园网网络主管;定期举办全国职业院校教师信息化教学竞赛;鼓励学校组织在职人员学习、应用和创新教育信息技术,逐步将教育技术能力纳入职业院校教师资格认证与考核体系。教师在参与信息化资源开发的过程中,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信息化
4.构建现代远程职业教育网络。按照有关规定支持和鼓励示范性职业院校、有条件的企业、行业组织及其他机构向社会提供现代远程职业教育培训。多渠道创新远程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推动优质信息资源跨区域、跨行业和跨机构远程共享。特别是在非全日制学历教育中积极推广远程教育。
5.多渠道筹措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经费。根据教育部的统一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国家和本地区教育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其他教育专项经费和职业教育工程项目经费中安排一定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各职业院校因积极与研究机构、企业等开展信息化应用项目合作,鼓励行业、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向职业院校捐助符合标准的优质信息化软件、资源、设备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鼓励企业以多种方式参与和支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向社会开放信息化设施和信息服务。当前应落实各项资金的到位,保障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运行经费。
三、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实战攻略
1.熟悉信息化资源建设的技术规范。认真研读教育部组织制订和发布的国家职业教育数字化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使得所有的信息化资源开发从一开始就进入科学的轨道。并以此为规范,在网络课程的开发、虚拟仿真实训单元的开发、生产流程模拟软件开发以及名师名课音像制品的制作中等都按标准进行设计,为将来投入资源共享平台做准备。
2.逐门课程开发积件资源。积件是一个内容相对独立完整的学科知识点,每个积件有且只有一个独立的文件夹,文件夹可包含若干文件或子文件夹。在每个积件的根文件夹下必须有一个网页型的入口文件,积件内部的其他文件均通过该入口文件链接调用。积件全部为静态网页或客户端脚本文件,各种媒体素材文件在网页中链接播放,每个积件类似一个积木块,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学科教师可任意选择积件,组装成自己的课程。积件资源是教学资源的主体,是信息化教学资源的基础构成。
3.收集整理通用主题素材库。通过研发、征集和整合等方式,将收集到的行业标准、实训项目、教学案例、竞赛方案、考核试题、办学经验、学术论文等按规范标准进行整理,建成各类别的通用主题素材库;将素材库与资源管理平台软件对接。
在收集过程中应运用课件采集工具和试题采集工具,以课程为单元,收集课件积件成果文件、为每个积件标注元数据;以课程为单元,收集试题、为每道试题标注元数据。元数据包含作品的各种规范信息。
4.着手在重点专业中开发仿真教学软件。仿真软件将抽象的知识直观化、形象化,创建生动的表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 ,满足了学生不同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打破时间和空间的制约,延伸和拓宽教学时空,通过图像、声音、色彩和动画,传递教学信息,解决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造成的教学难点,使学习内容变得容易被理解和掌握,培养并发展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其实开发仿真教学软件并非遥不可及的事,各校可以组织专业教师从二维平面制作入手,有条件时可以运用3维制作技术进行开发。
5.构建市级以上层面的资源共享平台。资源共享平台是实现各种教学资源信息化的重要基础,要求能适应教务教学管理、教学资源管理、学校行政管理、校企合作管理、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办学管理等业务需要。其中包含若干管理平台:
学校教务管理平台:具备学籍管理、教师信息管理、培养方案管理、专业教学计划管理、教学任务管理、学生选课管理、考务管理、成绩管理等功能,能适应多校区多种管理方式的学校,支持完全学年制、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等多种管理模式。
网络教学管理平台:具备网络课程教学、课件库管理、试题及考试管理、班级交流及实训辅导等功能。
学校行政管理平台:具备学校办公OA、人事管理、学生管理、学生宿舍管理、学费管理、教材管理及资产管理等功能。
校企合作管理平台:构建出学校、学生、企业三方数据共享平台,具备校企合作基本信息管理、企业冠名班级管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培养教师、校企实训设备管理、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管理、学校考试-企业考核和技能鉴定管理等功能,校企合作开发教材管理、校企合作重要活动管理、校企合作大事记管理、校企合作成果多媒体展示等。实现校企合作全过程的信息服务与管理。
工学结合管理平台:具备对学生在实习实训、顶岗实习、就业等不同情况的跟踪管理功能,精确组织实习报名、实习管理、实习保险、指导教师、时间安排、远程考核、在线考勤、实习评价等工作,通过对项目过程数据的分析持续改进项目、教学方式等。
课件制作工具:单机版软件。具备同步录制三分屏课件、后期编辑、课程封装发布等功能。可将课件成果发布成单机版、普通Web网络版和SCORM2004或CELTS标准的网络版。
6.建设专业群落网站。由职教集团牵头、行业指导委员会和企业共同参与的方式,构建专业群落教育网,形成合作共建、校企联动、动态更新的机制,收集、发布和共享产业升级、企业经营和技术进步等方面的前沿信息,为专业调整、课程改革和教材应用创新提供信息支持。网站可及时提供专业行业最新信息、最新工艺、技术、行业动态、标准法规、人才供求关系等公共信息免费浏览,网站可提供行业远程培训、供求沟通等服务项目。
[1]余秀琴.职业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化:固本培元开拓创新[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01).
Vocational teaching resources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is the breakthrough of reform and innovation
Chen Wei
(Fuzhou Occupation Technology Education Center, Fuzhou Fujian,350009, China)
To accelerate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inform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our education informationization work,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basic education occupation ability construction,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support the occupation education reform innovation, is the key link to improve talents training quality.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main tasks of th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and teaching resource informatization construction of some actual combat strategy and implementation step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eaching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reform and innovation
G710
A
1000-9795(2014)05-0216-02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02
陈 蔚(1969-)男,福建泉州人,高级讲师;从事教育信息化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