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突发事件中基于法律方面的应对方式
2014-04-17姜姗
姜 姗
(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浅谈高校突发事件中基于法律方面的应对方式
姜 姗
(三明学院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三明 365004)
近年来,我国高校突发事件频发,对校园与学生的安全、校园管理和社会稳定都带来了挑战。本文分析了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中基于法律方面应对的现状以及和国外、港台地区的差距,进而提出提高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中基于法律方面的应对能力的途径。
高校突发事件;法律应对
一、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中基于法律方面应对的现状
1.高校突发事件的概念
近年来,我国一些高校发生了一系列突发事件,食物中毒、流行性疾病、人身伤害、爆炸、校园骚乱、法律纠纷、政治事件等不胜枚举。高校突发事件即指发生在高校内,或虽未发生在高校,却与高校中的人或事有一定联系的,事前难以预测、事发突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作用广泛且对高校甚至社会造成一定威胁和危害的公共事件。
2.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中法律应对的现状
(1)当今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法律缺位。我国在2007年颁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其中第三十条明确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把应急知识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应急知识教育,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与互救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对学校开展应急知识教育进行指导和监督。”这对高等院校应对突发事件法制化、规范化建立了很好的基础。同时《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也为校园突发事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高校突发事件有其特殊性:首先,高校是进行高等教育的场所,是科研、理论“重镇”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第二,大学生作为高学历、高素质群体,始终备受政府、公众和媒体的重视关注,加之他们对社会发展的关注、对非常规事物的天然好奇心理,以及他们这个年龄段所特有的热情和冲动,都使得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更容易引起社会反响,更容易与某些外在因素产生互动,成为公众热点,极易产生突发事件的“放大”或“辐射”的“涟漪效应”,扩散蔓延;第三,高校应对学生突发事件难免要涉及到高校与学生、高校与教职员工、高校与政府、高校与社会等多方面关系的处理,但在现实中,却经常处于无法可依的局面,无法用法律来界定责任的归属,无法用法律来降低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管理的复杂性。因此,如果只是仅仅根据其他法律中的散见规定,很难解决高校校园这一特定领域应急管理中所遇到的问题。要想提高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能力,就必须有针对性地解决现今的法律缺位问题,完善高等学校应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法律制度。
(2)高校管理者、学生个人在突发事件中法律应对意识淡薄。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高校的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类别和层次也不断增多,导致管理难度增大,不少高校在学生管理、教学管理、后勤管理、治安管理等方面存在很多漏洞,管理工作相对滞后,加之一些高校管理者对学生的需求不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个别干部不负责任、不重视学生的利益,往往造成学生的不满,进而产生与学校的敌对情绪,由此引发一些冲突。而部分高校“依法治校”、“依法应对”观念淡薄,对于冲突的解决往往采取避重就轻或者忌讳莫深的态度,在处理突发事件过程中往往信息管理意识不规范,应对学生突发事件缺乏透明度,信息渠道不畅,甚至尽可能地对突发事件的信息进行封锁,反而会造成一定程度的恐慌。有的高校虽已制定学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预案,但预案的制定很少结合实际情况,因而具体内容、操作步骤含糊不清,执行上存在问题。
另外,学生的生命意识淡薄和缺少自我保护的法律意识,学生自杀、对他人的人身伤害、学生群体性事件等也频频发生。同时,由于总有学生对其行为合法性在认识上有偏差,这些都易造成学生突发事件的发生以及在处置上的困难。
二、国外、港台地区关于高校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法制建设
1.在美国,社会各界和政府职能部门对校园安全问题高度重视,把学生权利和校园安全放在第一位,美国的《校园安全法》,是各部门处理校园突发事件方面的有力法律依据,通过立法制定校园警察制度,赋予其神圣的法律地位。同时,在美国很早就专门建有“校园危机反应网站”,网站建设趋于现代化和专业化。日本也在较早时期制定了《学校保健法》,主要针对学校环境作出了规定,包括一些设施与教学设备的安全问题。在此基础上,日本于2004年出台了《学校安全法》草案,并在2006年加以完善,该草案规定了社会和学校在校园安全问题上的义务,让全社会参与到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机制中来。
2.在校园突发事件的实际应对策略和操作程序上港台学者进行了可行性研究,其中1999年由香港的胡洁婷等编写的《临危不乱:校园危机管理手册》,较为实用和方便,台湾的吴莉玲《十大校园危机管理手册》,也对台湾中学流行的突发事件进行了专项研究。
三、提高我国高校突发事件中基于法律方面的应对能力的途径
1.完善法律制度,让处理突发事件有法可依。俗话说“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想稳定和谐的发展,必须依靠法律,专门针对高校突发事件做好预案和应急方案。我们也应该有类似的《校园安全法》,依靠立法的方式让社会各界时刻关注校园安全。这样,学校及学校管理者在处理突发事件时也可以有法可依,在平日的教学辅导中也可以对学生更好地进行法制教育。
2.高校及高校管理者(包括学生工作者)在处理高校突发事件时要遵循法治先行的原则。首先,高校应对学生突发事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有效、合法地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程序和步骤,形成科学的机制,切实有效地保护学校及师生员工的正当权益。高校是一个“人”和“物”都高度聚集的场所,尤其在建筑设防和安全防灾等管理领域,更应该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否则一旦违反相关管理程序,极易导致突发事件的发生甚至加重。其次,高校突发事件善后恢复机制亦必须从法律层面上建立健全。大多数情况下,突发事件的善后恢复与应对处置在法律层面上操作,一方面可以防止次生事件的发生,另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规范校园管理。最后,随着法治的推进,高校在制定与学生相关的校纪校规、管理制度时都要遵循相应的上位法,按照程序办事,尊重学生申诉权,倾听学生的意见。否则无论哪一环节出现漏洞,都容易导致学校与学生的不和谐。在突发事件管理中,还要特别注意法律手段的正确运用,尽管学生突发事件不一定都牵涉到法律,但是管理者要学会有效地借用法律的力量,比如借助于学校的律师和法律专家。
3.学生应有效地提升自身的法制理念和常识。高校应加强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法制理念和常识,在学习的过程中,加强对学生法律方面的教育,并且让这种教育制度化、规范化以及多元化。以法律为基础,加强学习过程中对突发事件的应急演练,如消防演习等。并组织教育在突发事件中如何有效地自救以及互救,将突发事件的发生率降至最低,以及将突发事件带来的损失降到最小化。针对演练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地给予纠正。同时,对于被处理的对象要及时地进行心理疏通,让学生尽早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确实赞同和理解处理的结果,对法律有更深的认知度。
[1]秦启文.突发事件的管理与应对[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2]秦浩.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10.
[3]赵颖.突发事件应对法治研究[D].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6.
[4]易果平,易米平.新形势下高校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研究[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l(6).
[5]王国良.高校辅导员心理压力及其调适探析[J].理论导刊,2007(3):86-88.
The coping countermeasures of legal aspects on colleges emergency
Jiang Shan
(School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anming University, Sanming Fujian, 365004, China)
In recent years, university emergencies occur frequently, and brings challenge to the safety of the students on campus, campus manage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ping countermeasures of legal aspects on colleges emergency and the gap of Hong Kong and Taiwan and abroad, and proposes the ways of legal aspects of the ability to respond to emergenci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iversity emergencies; legal countermeasures
G640
A
1000-9795(2014)05-0128-01
[责任编辑:刘丽杰]
2014-03-09
姜 姗(1985-),女,福建三明人,研究生,助教,从事思政方向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