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艺术设计生就业分析大学专业教育适时性培养的对策

2014-04-17李宁顾红建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产教艺术设计毕业生

李宁 顾红建

一、艺术设计生就业现状

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的两个显著特点:一是好就业、门槛低,但待遇差、薪资低,等待毕业生就业的结果只有不断地“跳槽”,难以实现所学与所用相结合的专业链接,更谈不上专业化的积累和深造,无法架构通过专业价值显现人生价值的目标转换。二是好的就业岗位距离毕业生的实际能力差距较大,即使就业,但就业后处境尴尬,出于学生设计实践能力偏低的实际,进入这样的岗位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才能适应设计实践工作,甚至是一些非常基本的设计技能也要从头学起,还不能直接从事设计工作。这严重影响了设计企业对毕业生的专业期待,并使其对艺术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产生了怀疑,直接造成有近多半的毕业学生对未来的市场发展和就业前景感到担忧。

解决上述问题,不能只靠毕业生本身的被动式改变,还要结合对当下社会就业适时性规律的敏感,从学校角度、教师角度多方位考虑各自应对的可行性方法和措施,才能共同迎接艺术设计专业就业的灿烂前景。所谓适时性规律,就是服从于时代背景要求,强调当下时间阶段内作用于社会要求的综合反映。对适时性的敏感体现学生的自我选择意识,体现教师对新知识渴望的“充电”意识,体现高校摆脱僵化、积极进取的战略意识。

二、构建大学专业教育适时性培养对策

(一)艺术高校营造三位一体、鼓励创新性教学模式的适时性保障氛围

1.建立多渠道的“产教结合”基地。艺术设计教育的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和设计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环节。通过多渠道的“产教结合”教学模式能够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艺术设计所必需的专业技能,丰富实战的经验,是增长见识、建立信心的重要环节。因此,构建科学合理的“产教”教学体系,是促进艺术设计教育的必然选择。

艺术设计的最佳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反复进行,采取“实践—理论—实践”的形式,让学校、社会、学生三个方面的资源达到共享,实现三位一体的“产教结合”。使学生从课堂走到实践中去,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在设计实践中,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检验自己,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和设计层次,为将来融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校必须把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贯穿于教学过程中,鼓励教师创新教学方法,让学生了解参与实践的全过程。通过学校建立多渠道的“产教结合”基地,还要求学生主动参加设计项目、专题调研等,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设计创新意识,以及设计创新的思维能力。经过长期的从课堂到社会实践,学生毕业后就能很快适应社会上的工作。从某种意义上说,“建立多渠道的产教结合基地”是一种值得探讨的教学体系,也是设计艺术教育教学研究的课题。所以,只有“产教结合”的效能得到真正的实施,才能使学生获取设计能力。

2.尝试以应用为目标的适时性课程更新改革。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从“工艺美术”过渡到“艺术设计”,走上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进程,这既是一次机遇,更是一次挑战。在这种情况下“设计教育工作者要加强打破学科界限整合科学的教育资源,针对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需求的情况进行研究,形成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交融格局,整合资源形成系统化的科学教学体系,根据不同专业课程优化课程结构、构建合理的教学课程模式”。“三大构成”在有的高校一成不变地讲了快20年,这种高校的领导思想僵化、教师浑噩不作为,何谈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毕业生到了社会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而“水墨构成”“设计色彩理论与策略”“中国设计元素”等新型课程不断涌现说明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双线合股的呼声日渐高涨。在教学课程设置及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设计类比赛,不断培养学生对设计的自我认知能力,以实战促教学,从而激发他们的设计情感和设计创造潜能。

教育部在2012年将“艺术学”批准成为培养专业目录中的第13个门类,有更多高校将“艺术设计学”列为一级学科,这极大促进了高校办学方向的自主权,为社会的现在需要和未来需要培养人才给予适时性的政策保障。

总之,要打破旧有的课程教学体系,勇于尝试课程设置与实践结合的多学科相互支撑的适时性教学体系,注重培养计划的适时性。除了在课程设置和培养目标进行创新,并培养创新型实用的设计人才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锻炼,与适合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产教结合”平台相结合,更能促进学生创作出优秀的设计作品,提升就业能力。

(二)教师要完善专业能力的适时性更新

1.努力完善自身专业素质,积极投入社会实践。科技在不断进步,教育理念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而不断转变。作为大学“传道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更要不断突破旧的教学方式,更新观念,积极探索教学模式,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准确进行设计理论和设计实践的专业定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方法。

师资力量的缺欠阻碍了当下设计教学的发展进程。分析多数设计教学仅仅只注重理论教学,不关注学生社会实践技能培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素质达不到适时性教学的需要。教了一辈子的“书籍装帧”课程,却连本像样的封面设计也没设计过,这样的事出现在高校中并不是耸人听闻。在设计课程的教学中,理论严重与实践脱离是造成高校设计专业的毕业生实践技能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高校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素质,将教学与实践紧紧联系在一起,提高“教、研、产”相结合的教师素质要求。

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运用以学生为主体的体验教学方式能使学生在课堂中成为学习主体,利用“实践—思考—指正—再实践”的循环学习方法,通过分析获得解决设计的能力,通过课堂情景实践使学生把所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设计实践能力,为学生构建完整的设计知识领域”。教师应该根据课程内容,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为学生创建实践性课堂,通过自身示范、实例解析、作品分析等方法,把最新的设计理念传递给学生。还要在课堂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学生提出设计想法和落实方法给予专业化指导,引导学生在课堂实践学习中充分发挥独立思考、自我完善的学习能力,从而体现学生课堂的主人翁地位,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能力。

教师应发挥自身优势寻求多学科携手共进,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艺术离不开思维和创新,要能够使学生大胆谈论社会发展的流行元素,在教学中养成学生独立的逻辑性、条理性的设计习惯。

(三)学生要把握专业与社会应用的适时性时机

1.成为“一专多能”的设计人才。“一专多能”设计人才培养从大的方面来说,是社会发展的一个主流价值方向,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整体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对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从小的方面来说,“一专多能”人才培养可以丰富学生的就业领域,扩大学生的就业岗位。这就要求学生兴趣爱好广泛,在大学学习期间,不仅学习本专业的知识,还要加强其他学科的学习,搭建以自己的专业方向为中心、其他学科为支撑的知识储备框架。以清华美院为例,学院要求学生的选修课要从非本专业课程中选择,学设计的学生可以上工艺美术的课程,如了解和掌握漆画的制作与工艺;学绘画的学生可以利用选修课掌握玻璃艺术制作流程等。学生按照自己的兴趣与对未来的规划实现自我设计,以此框架给自己的学习目标“定位”,必然会受到学生及社会的认可,拓宽就业渠道,改以往的单一型的学习方式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方式。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应增强学生自身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竞争能力,增加学生对各个专业方向的认知度,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找到自己的兴趣点,逐渐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所以学生要不断学习掌握多学科的知识,夯实基础逐渐成为“一专多能”的设计人才。

2.转变就业观念,完善人生价值。为了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各级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几乎把创业门槛降到了有史以来最低限度的政策来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但令人尴尬的是站出来响应的大学毕业生寥寥无几。这不仅是上文提到的学校教育教学滞后的问题,也是以学生作为主体的就业观念没有转变的事实。以中国传媒大学动漫设计的王卯卯为例,她在本科学习期间创作的卡通兔子形象借助博客以电一般的速度广为传播,引起出版媒体的重视,陆续出版了她的自传体《我兔斯基你》卡通书,深受青年读者喜爱。之后摩托罗拉公司以百万元的价格聘请其为偶像代言,接下来的其他商业巨头都盯上了等待毕业的她。王卯卯作为毕业生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成功,成为设计专业毕业生靠专业努力获得人生价值的传奇样本。事实证明,培养学生创新的思维能力以及对设计专业与当下流行技术的敏感,可以把被动就业成功转化成主动创业。

所以,鼓励学生“加强多学科学习,发展创新思维,提高自身的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转变就业观念,积极投身自主创业队伍中来”,已经成为适时性就业的保证。艺术设计专业具有很强的专业性,结合当前社会需要以及就业调查,大学生创业将成为今后一段时间中的主要发展方向。自主创业需要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以及对市场信息的捕捉和把握能力。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还应加强锻炼,培养良好的创造能力,并加强自身的综合能力,以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从而能够更好地施展自己的才华,完善人生设计。

三、结论

艺术设计教育虽然在我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却非常快,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局面,我们的设计教育“只有将专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的适时性结合才能创建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从而提高艺术设计学生的就业率,缓解就业矛盾,促进专业教育与社会接受的平衡发展”。因此,结合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毕业生的需求,有针对性地研究发掘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就业潜力,明确艺术设计生的培养目标,更新教师的专业素养,探索和实施有效的适时性培养计划,是社会、高校、教师包括毕业生自己都无法回避的适时性课题。

猜你喜欢

产教艺术设计毕业生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伤心的毕业生
《星.云.海》
《花月夜》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