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疆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实现分析

2014-04-17汤先萍杨露露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新疆意识民族

汤先萍 杨露露

从国民认同的角度而言,国家意识是社会公民将自身命运和国家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特殊情感和态度。国家意识教育是强调主导性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的重要举措。大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形成和稳定时期,如何在边疆地区多元文化环境中,加强和改进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探究开展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有效途径,旗帜鲜明地弘扬主旋律,具有重要意义。

一、国家意识及国家意识教育

国家意识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它不会自发形成,同时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对于大学生国家意识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的系统培育和合理引导,一方面,需要大学生主体自身内化吸收国家意识的深刻内涵;另一方面,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和新疆多元文化环境中,必须整合协调外部机制和环境氛围,凝聚教育合力,充分发挥高校作为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的主要阵地作用。提高大学生对国家历史与现实发展的认知和理解,形成积极理性的爱国情感,强化多民族地区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培育出具有爱国情怀的当代大学生,使其成为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力量,才能保证国家和谐稳定发展。

国家意识是社会公民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的情感和态度,这种特殊认知,是社会成员民族感情和心理的归属,具有很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是维系一个国家存在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国家意识教育,是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培养人们对国家的认同,“是要引导青少年学生认识到个人的命运是与自己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培养对国家的认同和忠诚。”①一般来讲,国家意识教育包括以下四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国家主权意识的教育。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属性,“从本质上说,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独立自主地拥有生存和发展的权力。”②全体公民要有保护本民族国家主权的爱国的意识,保护国家主权的完整性和根本利益。国家主权意识的培养,有助于民众抵制少数分裂分子的分裂行径和外来势力的干涉,自觉维护国家的政治稳定和民族团结,捍卫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其二是国家利益意识教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关系到该国和民族的每个成员的命运,维护祖国利益,是每一个国民的责任。国家利益意识培养公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勇于承担保家卫国的民族责任,将祖国的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位置,自觉自愿地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和社会的稳定与繁荣。其三是国家安全意识教育。“从内部要素构成上,国家安全包括领土、人口、资源与政治主权等根本性要素;按威胁对象的性质划分,国家安全包括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信息安全、能源安全、文化安全、环境安全等”。③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是要加强公民国家安全意识教育,普及国家安全相关知识,树立国家安全观。其四是共同理想教育。共同理想教育是引导青年学生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和共同理想。经济全球化时代,这将有助于抵御敌对势力的西化、分化,应对社会共同价值观日渐多样化的复杂局面。

二、新疆多元文化环境给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带来的机会和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伴行的主体思想理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文化形式在世界范围整合交融。经济全球化使原有相对封闭的单一文化样态突破孤立状态下的地域、民族壁垒,开放、交融、渗透形成多元文化。新疆因为处于欧洲与亚洲交界的特殊地理位置,自然而然地成为融合世界三大语系、三大宗教的文明交汇地。在这片土地上居住的不同群体表现出具有差异的文化形式,从而体现出各具特点的文化多元特性。各种文化在承认彼此差异性的同时,借鉴和吸纳不同文化间共性的、优势的因素,相互比较而存在,相互竞争而发展,最终形成了共存、交融和互补的多元文化环境。

新疆的多元文化环境丰富了作为主流文化的国家意识教育的内容,也为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带来诸多挑战。一方面,不同民族的文化彼此融合、互相交流,推动主流文化发展。主流文化如果脱离多样性,或限于多样性的丰富与发展,那么主流文化就会成为形式和教条,教育将缺乏吸引力和感召力,甚至会引起反感,或作用乏力。因此,要坚持主流文化,还必须带动、促进多元文化的发展。高校大学生教育不仅要坚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还必须积极引导和促进各个地区的民族特色文化发展。主流文化的引导会促使各种文化在承认彼此的差异性的同时,借鉴和吸纳不同文化间共性的、优势的因素。对于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的教育和引导,也可以吸收借鉴各个民族积极向上的民族文化精髓,兼容并蓄。多元文化充分表现出社会生活的丰富多彩,精神文化需求的广泛性,以其多样化的内容、风格、形式体现主旋律的多样化。另一方面,多元文化环境会在一定程度对主流文化产生削弱作用,即各种不同文化、价值观相互碰撞、交错互动,必然对主流文化带来冲击和挑战。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和新疆多元文化背景中,高校大学生由于其阅历不深,思想单纯,易受西方“自由”“民主”思想的蛊惑,再加上以西方国家为主导的网络化信息化的飞速发展,无不在时刻消解着我国青年大学生对主流意识文化的认同,对高校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带来消极影响。非主流文化主张多样性和各向性的发展,主流文化更加主张共性和同一,然而,个性与差异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共性和同一则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非主流文化因其主体规模的有限性,在传播发展的过程中无须兼及太多的方面而更显灵活。相形之下,主流文化运作活力则受到规模大、定势多的制约,不可避免地存在劣势。新时期,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给国人带来福利,同时也滋生了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的温床。部分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重视不够,对于国家意识教育活动的开展流于形式,使得学生的思想意识里对国家没有一个完整的概念,容易形成以个人为主的价值观,过分强调自我,国家意识淡化,出现了信仰危机。

三、多元文化环境下的国家意识教育实现途径

1.借助中华民族恢宏绵延的历史积淀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国家意识不仅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它还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维系统一的基础。“大一统”的国家理念是中华民族历代政治实践的至上原则和行为规范。如春秋战国时期孔子提出了“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大一统”社会理想。孟子也提出“君仁臣义,君民同乐”,天下“定一”的社会理想。荀子也有“天下为一”之说,提出礼治法治并用,以礼为本,然后才能统一天下。前秦思想家们“大一统”的思想观念,是后来中华民族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心理基础,它使人们树立了国家统一是正常的,国家分裂是不正常的观念;国家统一,天下才能太平;国家分裂,天下就会大乱的深层信仰。国家意识增进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不仅成为一种强大的精神支撑,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源泉。

2.在新疆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国家意识教育。自新中国成立至今六十多年来,无数社会实践的事实见证了新疆社会历史性的跨越发展。从解放之初到改革开放,新疆各族人民在中央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帮助和支援下艰苦奋斗,改变了一穷二白的历史面貌。近年来中共中央出台一系列政策,强力推进新疆发展。正是由于中共中央在国家整体利益基础上,通过对新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统一部署,才为新疆的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2010年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的以“四个认同”为基础的国家意识宣传教育,即“增强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④成为维护新疆地区团结稳定,推动经济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支持。“新疆的发展与进步,是新疆各族人民高举民族团结大旗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⑤事实无可争辩地为国家意识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也是中国民族政策的成功实践。

3.借鉴世界各国经验方法加强国家意识教育。世界上有很多多民族国家,在其发展和建设的过程中积累了许多有效的国家意识教育经验,这些经验可以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新加坡是一个有着特殊社会历史背景的国家,人种复杂、文化多元带来了社会信仰、道德价值观念等多样化。在这样一种社会历史背景下,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教育表现出了鲜明的创造性和独特性。新加坡成功的奥秘,最核心、最本质的是其政府主导的以新加坡国家认同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在内容上,新加坡的国家意识教育主要体现在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和责任感教育方面。新加坡的历届领导人都重视“培植公民的国家意识,使人民在形式上并且在心理上都产生‘我是一个新加坡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⑥在方法途径上,新加坡政府在国家意识教育中,切实承担起了领导责任。在新加坡成立之初,政府就为民众解决住房问题启动了30年的“居者有其屋”工程,为民众解决住房问题,其目的就是为了增强民众对新加坡的归属感。还通过社会化的系统工程进行教育,更好地培植民众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美国作为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国家,它的成功离不开美国所坚持的以美国精神为核心的国家意识教育。“美国的统治者利用一切宣传教育手段竭力宣扬美国的生活方式、美国的民主与自由,把美国的政治制度说成是理想的制度。”⑦在美国教育理论和实践中,民族、国家意识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美国非常重视公民责任感和民族国家意识教育,美国儿童在上小学后最初几年里,就在与自己祖国的关系中形成“我们”的意识,并在与别国的公民关系中形成了一种“他们”的意识。

四、多元文化环境中实现国家意识教育的意义

新疆作为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认同教育,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维护国家主权的统一和保障新疆地区的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1.加强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可以满足其身份认同与精神归属的需要。新疆地处西北,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战略省区,多民族聚居地区不同的民族的文化都有其独特之处。近年来境外敌对势力对新疆进行渗透破坏,蛊惑拉拢新疆少数民族青年,使新疆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大学生的精神空间和生活内涵深受西方国家物质主义和感官享受的影响。在这样的情势之下,教育必须要在坚持主导性的前提下发展多样性,既要避免只讲主导性,排斥多样性的教训,也要防止重视多样性,忽视主导性的倾向。进而强化各民族大学生的国家意识,提升其对国家和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和精神归属感。

2.加强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能够为其思想健康成长积极助力。随着现代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信息技术高速发展,以信息网络化为契机,地球从“咫尺天涯”转变为“天涯咫尺”,便捷迅速的信息通道为不同文化的交流提供了交互空间,这也是造成文化多元的一个重要的外部原因。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挑战,强烈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认同感能够赋予国家、民族顽强的生命力。在这种背景下,更需要加强国家意识教育,尤其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及时、正确的引导,用浓厚的爱国情感、勤劳勇敢的优良传统,乐观向上的精神信念引导激发青年学生。

3.加强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能够实现其个体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契合。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使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面临诸多干扰和困惑,一方面是国外尤其是西方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国内发展中的现实问题,使大学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这种情况下引导和帮助其实现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契合尤为重要。“这种社会价值取向,是引导人们正确认识和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关系,提倡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反对损公肥私、损人利己,把个人理想与奋斗融入广大人民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的巨大力量。”⑧这也正是当代大学生迫切需要确立的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加强新疆高校各民族大学生国家意识的培养对国家民族未来的长远发展至关重要,当代青年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未来建设国家的主要力量。通过国家意识的培育能够赋予其精神动力,对于实现自身与社会的和谐发展乃至国家、民族的长足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注释]

①于海.民族精神意涵: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意识[J].思想理论教育,2004(12):4.

②任双平,赵睿.全球化视阈下民族国家主权的解读与重构[J].沈阳大学学报,2009(6):56.

③赵子聿,贤峰礼.国家安全危机决策[M].北京:时事出版社,2006:11.

④胡锦涛.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光明日报,2010-05-21.

⑤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新疆的发展与进步[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9-09/21/content_12090105.htm,2009-09-21.

⑥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24.

⑦徐文.美国的学校公民教育及对我国的启示[J].前沿,2006(3):55.

⑧朱桂莲.爱国主义教育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20.

猜你喜欢

新疆意识民族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多元民族
意识不会死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