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媒体时代高校班级建设策略探析

2014-04-17李宝媛

教育与职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教育者班级政治

李宝媛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发展,自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沟通和交往的重要方式,对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学习方式和生活习惯等产生了重要影响。辅导员应顺应时代的发展,积极做好班级工作,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自媒体的主要特征

美国新闻学会的媒体中心于2003年7月出版了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联合提出的“We Media(自媒体)”研究报告,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十分严谨的定义:“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①简单来说,自媒体是公民用来发布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的载体,是以博客、播客、论坛、即时通讯等新媒体为载体的个人媒体的总称,具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1.平民化。美国著名硅谷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在专著《自媒体:草根新闻,源于大众,为了大众》中,道出了自媒体的平民化特点。自媒体最大程度地凸显了平民的力量和声音,每个人都可以从“旁观者”转变为“当事人”,既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信息发布者,可以自由、自主地表达想法,构建自己的社交网络,对此,我国著名新闻传播学者喻国明形象描述为“全民DIY”。自媒体成为平民大众张扬个性、表现自我的最好场所。

2.随意性。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媒介的主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编辑、发布和选择信息,从独立获得的资讯中对事物进行判断。当前网络的隐匿性赋予人们极大的空间,自媒体也赋予人们极大的话语权,因此,自媒体信息在内容上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在强调言论自由的同时往往忽略了个人责任、道德底线甚至法律界限,导致自媒体时代的信息良莠不齐,正向信息能够让受众得到教育和启发,而一些夸大、失真、不健康的信息则会对人们尤其是年轻人的价值观、人生观造成负面影响。

3.交互性强。自媒体时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必须“在场”的局限,使人们可以迅速传播、反馈信息,利用各种自媒体的表现形式拥有自己的媒体,表达自己的观点,探讨问题,甚至引导舆论。自媒体能够迅速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大大增强了时效性和互动性。

4.操作简单。传统媒体的运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一个庞杂的系统去维系,但在当前网络高度发展的时代,人们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投入和专业技术知识,只要会打字、会注册申请,就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简单快捷地拥有自己的媒体。自媒体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因而大受欢迎,发展迅速。

二、自媒体对高校班级建设的影响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和重要组织力量。自媒体给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重要影响,也为高校班级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

1.自媒体对高校班级建设带来的机遇。第一,自媒体拓展了高校班级建设的平台和资源。班级建设如能充分利用自媒体这一平台,就可以打破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及时传达学校的最新信息和教育要求,宣传主流文化和思想,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同时,大学生可以通过自媒体发布个人学习和生活的真实状态和感受,使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者能够获得学生和班级的最新信息,了解大学生的生活状况和情绪变化,及时与学生沟通并释疑解惑。有了自媒体这个平台,教师不但能够及时掌握学生的信息,也能及时为学生发展和班级建设提出方案,从而更加轻松、平等地完成班级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自媒体有利于提高班级建设的参与性和实效性。自媒体作为崭新的教育媒介,具有极强的共享性和互动性,能够缓解学生教育中经常遇到的信息沟通不畅、反馈不及时等问题。辅导员和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班级博客等自媒体,灵活多样地开展学生教育和管理活动,如针对热点问题、学习问题、生活问题、集体活动等发起班级学生进行讨论、出谋划策,调动学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集体意识和班级认同感,真正落实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自媒体能够将现实课堂的说教转化为虚拟世界中自由平等的交谈和对话,增强学生参与班级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自媒体为高校班级建设带来的挑战。第一,影响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大学生的心理尚未完全发展成熟,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完全定型,加之思维活跃、好奇心强、质疑和排斥权威的心理,很容易受到各种不良信息或虚假信息的影响,造成价值取向和人生观的偏差。自媒体中的随意转发和不理智评论,削弱了大学生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也冲击着高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第二,冲击班级文化与凝聚力的教育功能。班级文化是班级所形成的一种氛围,是班级全体成员认可和接受并共同遵从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体系的总和。②班级文化和班级凝聚力的形成,需要班级全体成员的共同关注和参与,进而融入班级成员的学习、生活中,影响每位成员的思想和行动。自媒体时代,很多大学生过多沉迷于个人表达和网络世界,忽视了现实和班集体生活,导致很多班级凝聚力差、班级活动参与度低、班级归属感和认同感弱,弱化了班级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基础和重要力量的作用。第三,自媒体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更高的要求。当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尤其是辅导员对自媒体的运用意识不足,以班级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为目的使用和研究自媒体较少,对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的心理和行为缺乏了解,对其引导远远不够。这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增强时代意识和信息技能,主动了解自媒体和自媒体环境,改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充分利用自媒体时代的新方法、新手段和新载体,拓展工作空间。

三、高校班级建设策略分析

1.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大学班级中的成员来自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和生活环境,在性格、习惯、思想观念等方面存在很大不同,加之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强调自我和个性,这对于班级建设有着重要影响。良好的班级文化能够为全体成员所接受和认同,形成强烈的集体责任感和凝聚力,同时培养班级成员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促使其相互尊重和共同成长。只有构建良好的班级文化,才能充分发挥班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2.创设特色班级项目。自媒体时代,班级建设必须不断创新,确立明确、持续的目标和特色班级活动项目,以目标管理激发班级成员的参与意识,开展学习性、教育性、娱乐性活动,积极发挥特色班级建设的推动作用,构建特色创新班级模式,全面落实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成才的教育目标。

3.加强网络化班级建设。在班级建设中,积极搭建自媒体交流平台,发挥网络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当前很多高校都有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不少班级根据要求开通了班级博客等交流平台,但大多数网站和自媒体平台只重视管理和通知功能,忽视其服务和交流功能,导致利用率不高,教育作用发挥不明显。应加强班级的网络化建设,建立以班级、学生组织等为名的自媒体,及时准确发布学生关注的信息,开展话题讨论,并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做好舆情监管、适当引导,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把班级的现实建设与网络建设相结合,发挥网络和自媒体的优势。

4.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信息技术素质。一方面,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想政治教育者在网络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等方面的培训,鼓励其在教育工作中积极运用、研究自媒体;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时代意识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辨别是非、真伪,有效地开展班级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

[注释]

①周丹.调查性报道:纸媒在新媒介环境中的起航之帆[EB/OL].http://media.people.com.cn/GB/192301/192373/192374/18233728.html,2012-06-19.

②高莹.班级文化建设与大学生归属感的培养[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0(3):48.

猜你喜欢

教育者班级政治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班级“四小怪”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构建和谐班级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不称心的新班级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班级被扣分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