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014-04-17陈志英

金融教育研究 2014年1期
关键词:投资银行投行实务

陈志英

(西南政法大学经济学院,重庆 401120)

一、引言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是金融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为学生讲授投资银行的发展规律、业务运营原理和风险管理。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投资银行的行业模式,了解投资银行的各种业务,熟悉各项业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领悟资本运作技巧,从而完善金融专业知识结构。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壮大,作为资本市场中的主要金融中介机构——投资银行在资本市场中的行业作用日益凸显。要继续推进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发展不仅需要资本市场制度的不断完善,更需要一大批熟悉资本市场和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专业人才,因此探讨“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的教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效率,使学生掌握投资银行的基本业务和投资技巧,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不仅是课程自我完善的需要,更是人才培养的需要。

二、当前“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是一门将金融理论与资本市场发展实践相结合、操作性强、偏重实务的课程。目前该课程的教学,在教材编写和课堂讲授方面都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

(一)教材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目前“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主要采用国内学者编写的教材,这些教材一般按照投资银行的主要业务进行编排,各个知识点之间缺乏有机的联系,譬如证券发行业务中的首次公开发行业务与再融资业务之间的关系和区别很多教材都没有说明。[1]各教材很少结合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编写,主要讲述国外的投资银行业的状况和业务,偏离了国内的投资银行发展过程、行业特点及制度环境。目前各教材重理论轻实务,理论分析之后附有案例分析的教材较少,即使有些教材在每一章节附注了一些案例,但案例主要来自于美国或西欧的投资银行业,没有考虑到我国投资银行业的实际情况。另外,目前各教材虽然更新较快,有二版甚至三四版,但内容并无较大变动之处,如次贷危机之后的相关内容、我国IPO新政等内容都没有写入当前的教材。因此,无论哪一种教材都不能完全适用于当前的教学。

(二)教学方法运用不够深入

目前一般采用教师课堂讲述的方式,师生互动较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当前的教学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述,忽视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考试制度不够完善

目前的考查方式以传统的笔试为主,期末考试以闭卷为主,在总成绩中所占比重较大,这种“一考定结果”的考核方式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无法充分体现学生的金融实践能力,从而出现期末学生突击背诵,考后即忘的情形。

(四)教师实践能力欠缺

许多授课教师长期从事教学工作,缺乏投行的实践工作经验,难以提升课程实践部分的深度。

三、“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一)构建课程的理论体系

按照概述-业务-管理的脉络,构建课程的理论体系。概论主要介绍投资银行的内涵、基本功能、行业模式、类型和发展历程,回答什么是投资银行,为什么需要投资银行这两个问题。在业务篇的教学当中,从投资银行、投资银行人的角度出发,讲述如何做投资银行业务。按业务类型,将投资业务分为承销、交易、并购、证券化和金融工程业务。管理篇的教学主要介绍投资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组织结构、风险防范和监管,回答了如何管理投资银行这个问题。课程所有内容的教学均结合中国实际,突出投资银行业在中国发展的特点;投资业务方面以中国的投资银行业务为主,辅以国外成熟市场投资银行业务的介绍;同时围绕投资银行功能在中国发挥的效果,存在问题的症结,对中国金融市场和其它市场参与者的影响等核心专题展开教学。

(二)教材、参考资料与讲义的配合

鉴于国内外教材不能完全适应当前的“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的教学,而且教材的更新速度难以跟上投资银行业日新月异的变化,因此选取比较适合教学实际的教材即可,教师再结合教材以及当前投行发展的最新情况,编写上课讲义,如讲义中及时增加金融危机后国外投行发展的最新情况、我国IPO新政等内容;同时增加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如在“证券发行业务”部分,增加“IPO业务与再融资业务的联系和区别”等内容。在正式授课之前可向学生推荐必要的金融理论书籍、业内著名上市公司的IPO招股说明书、投资银行业相关法规、著名投行(高盛、摩根)的财务报告、著名金融刊物(财经、金融时报、中国证券报)等资料。另外在课堂讲授中注意借鉴证券从业人员资格考试从书中的有关内容,这样既能加入我国证券市场最新状况的资料,又提高了学生尤其是参加从业资格考试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是一门操作性和创新性强、偏重实务的课程。本课程侧重培养学生对投行各项业务的基本流程和操作技能的把握能力。因此,多样化的教学方法的充分运用,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1.课堂案例教学常规化。由于该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学生在其学习和生活中较少接触,如果教师的讲授仅仅停留在对投资银行学的基本理论和业务的一般性介绍上,很难让学生理解投资银行业务的具体运作。因此,在每一章节的理论讲述之后选取具有代表性、时效性的案例对理论知识进行辅助教学,从而使学生对国内外投资银行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及业务有较深的感性认识。如金融工程业务,在讲解期货、期权、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之后可进行国储铜事件和交行Accumulator的案例教学,通过这两个案例的教学使学生对金融衍生工具的创新、运用、监管等方面具有感性认识,而且这两个案例可以让学生在课后进行进一步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案例的选择方面,尽可能地选择我国的相关案例,所选的案例要尽可能反映资本市场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具有一定代表性和深度,通过对案例的学习,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能力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2.以就业为导向的情境式和角色扮演式的教学方法。金融专业的本科生毕业后如果进入投行相关部门工作,一般从事的是基础性的、辅助性的工作。因此,该课程应着重于教授和培训学生基础性和应用性的知识和能力。[2]在课程教学时,可通过情境式和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理解投资业务的基础知识,增加对金融市场和金融交易的感性认识,并具有一些基本的能力。[3]如在IPO一节,可以着重讲述IPO的流程、IPO文件的制作、IPO定价的具体技术,并将学生分组,将IPO环节中各个流程展现出来。再比如,可以让学生假想自己是某个投资银行或证券公司的工作人员,现在正在进行校园招聘或校园宣讲活动,要求学生上台介绍具体的招聘情况,如该投行的基本状况、组织结构与功能、投行业务、招聘的条件、投行的招聘流程、投行相关业务的工作职责等等。因为

“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开课的时间一般是大三上学期,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就业危机感;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了解投资银行业具体的岗位要求,从而有的放矢地提升自己,而且可以提高学生在未来本课程以及后续课程的学习兴趣。

3.多媒体影音辅助教学。由于该门课程的重点是投资银行的主营业务,业务的内容繁多,操作各异,因此为了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这部分理论知识,需要更多的运用实践中的生动实例。而多媒体的使用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如采用多媒体影音的形式再结合教师课堂辅助讲解,往往可以达到事半功能的效果。如在讲解投行的资产证券化业务时,可先在课前播放“十分钟看懂次贷危机”动画短片,这个短片通过动画形式,简单清晰地讲述次贷危机的起因和资产证券化过程,学生在观看视频之后对次贷危机以及证券化过程有个直观的认识,教师随后再展开相关的教学具有事半功倍的效果。也可以在课前将央视“华尔街”系列纪录片等提供给学生阅读和观看,帮助学生理解课程的理论知识,使他们了解全球投资银行业的发展趋势和热点问题,让学习变得生动有意思起来。

4.课前发言,课后小组讨论引导学生进行自发性的学习

(1)课前发言。由于该课程实务性强,与资本市场关系密切,因此,每次课可按学号安排两位学生采用口述或PPT的形式进行5-10分钟的财经热点分析和评论,这样做可以增加课程教材理论以外的实务信息,引导学生关注当前的财经热点,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述能力、研究与创新能力等等,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及时对学生的工作和课堂表现进行点评,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实现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互动。

(2)小组讨论。由于课程的实务性质,授课教师可充分利用讨论课,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可以事先给定讨论题并推荐参考文献,学生5-6人组成一队自行选择讨论题目,课后进行文献阅读和起草讨论发言。为避免搭便车现象,要求每个同学都上台发言。讨论课由主题发言和点评两个环节组成,作为听众的同学如能对他人发言进行有分量的评价和质疑,可给予总成绩加分。学生发言之后,教师可当场或在下次授课时对讨论课情况进行点评,对疑问进行解答。通过讨论课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四)多层次的课外互动

由于本课程的实务色彩浓厚,教师要做到能深入浅出就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目前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从课堂到课堂,缺乏实践经历。因此,一方面安排授课教师在授课间隙和假期在投资公司和证券咨询公司工作,亲自参与投行实际业务,积累经验。另一方面主讲教师可与证券公司、投资公司和咨询公司保持联系,聘请金融学权威及各类金融行业佼佼者举办学术讲座,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级别的学术论坛等,使课堂讲授与课外讲座能够相互补充,形成层次有序又丰富多彩的课程体系。

(五)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结合课程实务性强的特点,设计了“日常化-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日常化”是指对课程进行日常考核,通过平常考试,对学生日常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评定,实现从过去的只注重一次性结果评价向注重过程评价的转变。除期末考试外,课前发言、小组讨论、课堂互动、期中考试和学风考评都可作为日常考核的内容,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多元化”是考核方法多元化——采用日常考试和期末考试相结合;考核内容多元化——理论知识考核和学习态度考核相结合;课程分值结构多元化——多样化的考试题型。

四、“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体系改革的实践效果分析

新课程体系制订以后,在金融系的教研工作会上进行了多次讨论修改,教学团队再根据课程的内容体系,编写教学大纲,收集相关案例,制作了课程的PPT课件。对2010级金融系的学生采用新课程体系进行教学,并在期末进行了问卷调查以了解学课程改革的教学效果。我们共发放问卷182份,收回182份。对调查结果进行总结,我们发现最能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依次是:财经热点点评(65.96%)、小组讨论(19.15%)、上课内容(6.38%)、考试内容(8.51%),说明了实践教学的重要性。85%的同学认为分组讨论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可以了解很多书本上没有的新知识。96%的同学认为模拟招聘方式的情境式教学很有趣,对他们就业和后续学习非常有帮助。95%的同学认为新课程的教学内容、结构符合学科要求,结合理论知识的案例分析不仅丰富课程内容,而且提高上课的积极性,拓宽了知识面,对新课程体系教学效果总体评价为优秀。调查结果说明教学改革的有效性。

[1]翁世淳.“投资银行理论与实务”课程建设浅议[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200-202.

[2]崔文生.本科层次“投资银行学”的实践教学刍议[J].金融教育研究,2012,25(4):84-88.

[3]周春英.以岗位需求为导向,改革高职投资银行学课程[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2,20(4):138-140.

猜你喜欢

投资银行投行实务
第十五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我国投资银行的业务存在的问题研究
第十三届新财富最佳投行
ICC TA858rev实务应用探讨
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如何创新构建可持续国际影响力
浅析投资银行的内涵及业务
ODI实务
FDI实务
从内部审计的角度探索跟踪审计实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