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在高职公共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2014-04-17夏能权

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微信高职教学模式

夏能权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微信在高职公共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析

夏能权

(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湖南益阳 413000)

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手持智能通讯设备的日益普及,微信以其即时、便捷、跨平台等优势逐渐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中重要的交流手段,同时也为高职公共课程践行建构主义理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搭建了平台。将微信引入高职公共课程教学,充分发挥其教学辅助功能,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时段创新公共课程教学模式,构建复合、立体、互动的微信辅助行教学模式,不断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微信;建构主义;教学模式;高职公共课程

从构建主义的教学理念来看,学习不是一种知识的灌输,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老师或者同学的帮助,借助相关的学习资料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当前我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受构建主义影响极深,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可以时候教师只是学生知识构建的引导者和促进者;学生则是知识的主动构建者,是信息加工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知识接受者。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缺乏实现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理想条件,再加上高职学生中普遍存在着功利性的“专业至上论”,建构主义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并未惠及高职公共课程教学。《大学语文》《大学英语》《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高职公共课程实施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因而对公共课程,很多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导致了学习效果不好。这种学习状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没有主动进行预习或者预习不充分。根据学习的规律和常态来说,要想实现学习目标,或者提高课堂效率,就需要在课前进行充分的预习,需要查阅相关的资料,为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准备,但是高职的很多学生,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比较被动,预习上达不到要求,加上缺乏有效的方法,教师监督检查又跟不上,预习往往成为一种空话,很多学生“空着脑袋”进课堂。其二,课堂学习不活跃。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主要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不集中,老师想尽更各种手段调动课堂气氛,但是学生依然故我,很难从中感觉到学习的快乐,因此导致了课堂教学效果很不理想。其三,课后练习和反思不到位。在课程结束之后,学生应该通过练习进行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反思不断提高自己,但是学生对于练习和总结,不是流于形式进行敷衍,就是束之高阁放任自流。加上人数多,教师的检查不到位,督促跟不上,进一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质量。

微信为高职公共课程践行建构主义理论、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搭建了平台。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即时通讯应用程序,用户通过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或者PC发送图片、文字以及视频等信息。在加入平台上,可以通过手机号、QQ号进行注册,通过手机联系人或者QQ好友以及各种搜索功能来添加好友,这些搜索功能包括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等进行发现并加入好友,可以说微信以其强大的交互功能和简易便利的特性赢得了广大高职学生的青睐,因此,我们可将微信引入公共课程教学,创新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对知识进行意义建构,提升课程教学效果。

一、运用微信构筑建构主义学习的环境

作为构建主义学习来说,“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基本属性。运用微信创新公共课程教学模式,首先须构筑有利于实现这四大属性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一是建立朋友圈。教师要求学生实名注册微信,通过微信的“添加朋友”功能,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添加,形成有利于课程学习的朋友圈。二是建立课程微信群。教师就某课程创建一个微信群,邀请学生加入并关注该微信群,同时指定一位或几位同学担任管理员角色。三是申请微信公众账号(订阅号),要求每个学生关注此账号,以便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教学服务。这样,从三个方面搭建了一个基于微信的学习社区,以学生为中心的公共课程教学有了泛在、互动的运行环境,为知识建构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运用微信有效开展课前预习

在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模式中,由老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完成任务。但是微信的运用可以为我们的学习提供了构建主义学习的平台,它提供了情境、协作和会话平台,促使学生进行“意义建构”的过程。

具体而言,一是教师向学生发布课前预习信息。教师根据课程教学要求,精选预习内容,整合成包含重点知识讲解、问题设置、相关资源链接的微信预习专题,并以文字、图表、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呈现,通过微信公众账号推送给每位学生。在学生们接到信息之后,结合信息要求对课前内容进行预习,认真分析、思考相关问题。为了起到督促作用,教师要求学生对老师布置的问题进行回答,将预习结果发表到微信群里,如我院语文教师制作的“三分钟学语文”、心理健康教师制作的“一米阳光心灵花园”等预习专题很受学生欢迎,在轻松愉悦中引导学生完成课前预习。

二是学生向教师反馈其疑惑。在预习过程中,学生的疑惑亦可在微信群中发表,师生、生生之间进行同步互动;当然老师可以根据同学们的反馈,整理难点,回答学生疑问集中的问题。这样通过微信这种通讯方式,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难点问题,以此为据修正教案设计,为课堂教学做好充分准备。

基于微信的课前预习符合学生的用户体验,调动了学生的预习积极性,使他们对即将学习的知识有一定的认识和见解,为课堂教学顺利而高效地开展奠定了基础。

三、运用微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将微信引入公共课程教学,大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一是提供了传统教学模式不可比拟的学习“情境”。根据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利用微信平台的多样化功能,开发微信课程,通过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构建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通过公共平台账号将微信课程传送给学生。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室的多媒体屏幕展示“情境”,或通过学生的手机、电脑实时访问且体验微信课程中的“情境”,引导学生实现学习上的“顿悟”。如我院语文教师武娜开发的“设计说明”、政治教师开发的“青春,我们携手同行”等能迅速吸引学生融入课堂学习,端正了学习态度,实现了构建性学习策略,从而引导学生们在情境化、生活化的学习中获取知识,改进认知。

二是搭建了主题讨论的交互平台。美国教育中有这样一句话:“Tellme,Iforget;showme,Iremember;involveme,Iunderstand.”这意味着教育者须想方设法引导学习者积极主动地从“情境”中去“协作”和“会话”,进行知识的“建构”。高职公共课程往往安排大班制,教师同时为近百甚至更多学生授课,要充分开展课堂讨论并让大多数学生积极参与思考、发言,事实上非常困难;而微信能创造一个平等民主的交互平台。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教师精心设置具备相关性、争议性和新颖性的“微话题”,发布在班级微信群中,一部分学生可在课堂上直接发言,而没有机会直接发言的同学,则可将自己的质疑和想法及时发布在微群中,学生观点通过“微信上墙”的方式同步显示在教室的多媒体屏幕上,即使那些因故不能上课的学生也能同步参与到课堂的合作与交流中。通过这种交互平台,不仅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节省了时间,而且便于学生畅所欲言自由沟通。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分组辩论,并用微信进行辅助。正反方代表发言,其余学生也并非单纯的听众,他们被分配到正方或者反方阵营中,通过微信直播他们对各自阵营观点进行的论证,他们的协作表现也会被当做评定最后辩论结果的参考。在这种交互式的大讨论中,教师能很便捷地获知学生的想法和疑问,并能够及时对学生肯定或者指正;学生则通过大屏幕了解其他同学的发言,并进行质疑、补充、合作,强化学习内容,掌握学习难点、重点,并通过教师的评价获得一种被关注的“存在感”,无形中增强了课堂参与度,知识建构的效率大为提升。

四、运用微信拓展课堂教学、构建反馈评价机制

依托微信跨时空的交互功能,教师可使公共课程的教学从课内拓展到课后,并通过及时的反馈、评价进一步巩固、提升教与学的质量。

一是巩固、拓展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任务完成后,教师将课堂上的重点、难点和讲课过程中可能被忽视的知识点在微信公布出来,学生可根据自己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自助餐”式的学习,这就为学习基础暂时比较薄弱的同学搭建了一个回顾课堂知识的平台。教师可借助微信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从而达到更全面、更深刻地落实教学任务的目的。另外,课堂教学中所开展的活动和学习的内容毕竟有限,那么课后知识的练习和巩固就显得尤为重要。微信则为这一教育环节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条件,老师可以将一些联系性强的作业或者拓展性的学习资源发送给学生,这样就极大地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巩固了学习的知识,拓展了学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是实时反馈。在课后,学生可以将自己在课堂中不清楚的知识点或者在课后探究中遇到的难题发送微信群,教师和其他学生一起探讨,寻求解决方案,及时作出反馈。另外,学生可将课堂学习感受及改进建议等通过微信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改进教学,促进教师的发展。

三是多主体多元化评价。评价的及时性、公正性都对学生的学习起着积极的鼓励和促进作用,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起着积极地推动。微信的开放性、参与性及微信群的合理限制性使得微信成为一种有效的多主体评价手段,教师既可对学生的学习、观点等进行个别评价,也可利用微信群进行小组评价;学生可进行自我评价,也可相互评价。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在研究中指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我们在评价上就不能从一个方面进行,应该综合地、立体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微信的纪实性和及时性也有利于教师实施多元化评价。教师可从微信讨论的数量与质量、学生学习的态度、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的合作精神以及语言文明程度等多个角度客观、公平地评价学生。

毋庸置疑,借助微信平台,可以打破高职公共课程传统教学的时空观、师生观、教学互动观,实现了教学过程的三结合,空间上,课堂与课外相结合,时间上,课前、课中、课后相结合,教学关系上,教师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相结合,构筑了一种复合、立体、互动的新型教学模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主动进行建构性学习,有效提升了公共课程教学效果。

但微信并不是一款专为教育教学而开发的网络产品,在教学运用中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运用微信教学对教师和学生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利用微信创新高职公共课程教学模式还处于探索阶段,教师应积极探索、合理利用微信在教学过程中的辅助作用,做到扬长避短,使其更好地为公共课程教学服务。

[1]白浩,郝晶晶.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4).

[2]刘倩.利用微信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改革的构想[J].中国科技产业,2014(2).

Micro letter in the application of public course teaching in high vocational colleges

Xia Neng-quan
(Hunan Vocational College of Arts and Crafts,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the rising popularity of intelligent handheld communication equipment, micro letter for its advantages such as quick, convenient, cross-platform gradually become important means of communication in the college students' study and life, as well as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curriculum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 theory, implementation to build a platform for students as the center of teaching. Micro letter to public course teaching, give full play to the teaching auxiliary function, from the three times before, class, after class public course teaching mode innovation, building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micro letter line auxiliary teaching mode of interaction, constantly arouse the enthusiasm of students learning, improve teaching effect.

micro letter; constructivism; teaching mode; higher vocational public course

G434

A

1000-9795(2014)09-000043-02

[责任编辑:刘 乾]

夏能权(1973-),女,湖南益阳人,硕士,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美术教学。

猜你喜欢

微信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微信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微信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微信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