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路径探索
2014-04-17唐鹰
唐 鹰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大学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路径探索
唐 鹰
(成都职业技术学院 四川成都 610041)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中高职衔接提出了必然的要求,而课程衔接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重复学习、模式守旧等问题,本文提出了大学英语课程跨层次、跨专业衔接、进行校本教材开发、将英语纳入专业课程体系考量和引入职业资格考试证书的课程观。
大学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中的两个不同阶段、不同层次的教育形式,它们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6月22日,职教界期待已久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以下称《决定》)正式面向社会公开。《决定》明确了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目标:到2020年形成适应发展需求、产教深度融合、中职高职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互沟通,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具有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1]
在2008年,中共成都市委、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建立人才‘产销衔接’长效机制的意见”(成委发〔2008〕10号)提出强化人才培养的产业导向,要求“市属高校和职业技术院校要根据成都产业发展需要适时调整专业设置、招生规模和培养方案”,“促进人才供需市场对接”,“为人才‘产销衔接’提供有力保障”,“建立人才‘产销衔接’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人才‘产销衔接’推进机制”等。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对于中高职衔接提出了必然要求,而课程衔接又是中高职衔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高职衔接课程观
普通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级紧密衔接,无论是在课程内容还是考核选拔上都已发展成熟,形成良性循环;而职业教育虽然也分初、中、高三级,但是囿于发展历史,初、中级职业教育相对于高职教育在师资、教学设备等方面更有优势。因此,高职教育如按照从无到有、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来安排课程内容不符合中高职衔接的要求。
中职生源多为无法顺利升入高中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上都比较欠缺,他们多数选择中职就读就是为了“混到”成年有一门手艺。近几年由于就业市场的持续低迷,才使高职学院能吸引到更多的中职学生就读。可以说中职生源的专业技能不见得比高职生源差,高职课堂成为学生恶补文化课、基础课的阵地。在这种背景下,高职课程选择应该更加审慎,既要照顾学生已有技能水平,又要呵护学生作为高等教育产物的素养培养。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下的中高职衔接不是简单的学制衔接,而是中高职教育的内涵式衔接,内涵式衔接的核心是课程衔接,课程衔接必须以职业为导向,职业发展的动态性成为课程设置的一大障碍,教材内容总是滞后于职业发展的实际。而内涵式衔接有助于解决这一矛盾。中职阶段的课程安排主要体现对于职业发展中的核心能力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高职课程以此为基础,突出对于高级技能、前沿技能以及学生职业可持续发展综合能力的培养。
目前中高职课程衔接中存在很多问题,是制约中高职衔接的一大难点。中高职课程开设对口程度低、一体化渗透差、课程设置和教材选择脱节。因此,中高职衔接的课程开发应该遵照中高职学校共同编制专业目录、共同开发课程的原则,放弃序化中高职衔接课程,认为中职课程难度低于高职课程,高职课程难度高于中职课程的做法,遵循职业教育课程开发的基本环节,即职业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与职业能力分析。而且在开发主体上要突出中职和高职共同参与,建立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我们可以在定位清楚人才培养目标的基础上确定课程内容,也可以根据教学经验确定的课程内容来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二、检讨目前大学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做法
大学英语教研室针对中高职生源英语学习基础差、学习能力欠缺、语言学习需求不明确的实际,专门征订教材。在教材选择的过程中,主要考虑教材的难易程度、教学内容的时效性和趣味性,对于学生中职所学教材和内容缺乏思考,不可避免造成学生学习内容的重复和断裂。事实上,没有一本教材完全适合所有专业的学生。
大学英语课程课时安排由于专业不同而有所区别,这主要跟学生的职业前景有关。诸如航服、酒管、景管等专业,课时安排相对较多。这种课程设置缺乏对横向专业课程的考量,生搬大学英语课程开设的一般模式:从大学英语到专业英语。事实上,中高职生源是否要以大学英语作为英语学习的起点是值得商榷的。
应该说目前就大学英语课程而言还谈不上中高职衔接,因为高职英语课程定位于公共基础课,在课程目标上与中职课程几乎没有区别,在教学内容上甚至是中职英语课程的简单重复。教学内容设计只注重对于学生基础的尊重,而缺乏对于未来职业发展需求的兼顾,脱离岗位分析、工作任务分析和职业能力分析的教学安排必然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激情丧失,甚至导致质疑高职开设英语课程的必要性。
三、大学英语课程中高职衔接路径
综上,从课程着手才能把握中高职衔接的本质,探索到解决中高职衔接核心问题的路径。中高职课程衔接问题的实质,既不是为了突显高职教育课程相对中职教育课程所具有的高等性,也不是为了下压中职教育课程,而是要使得中高职课程内容能够相关。即要在同一个体系内规划中高职课程,使得在同一专业中,
高职教育能清楚地知道中职教育的课程内容,中职教育也能清楚地知道高职教育的课程内容。这里所讨论的课程衔接不是某所中职学校与某所高职学院的课程的衔接,而是整个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衔接。[2]
有学者认为,为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和学习能力,并为专业学习打下基础,有必要制定统一的诸如大学英语课程一类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具体可分为两个层次,“标准一”作为中职各专业必须达到的最低标准,“标准二”作为中职升高职的接口标准,各专业在最低标准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要求制定相应的文化基础课程标准。[3]比如,软件类专业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加强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对旅游类专业学生则加强听、说能力培养。
中高职衔接应打破校际之间、学科之间的壁垒,实现跨专业、跨学科的衔接。大学英语课程应服务于学生未来职业对于学生英语能力的要求,放弃统一开设、教学内容相同、教学目标趋同、能力培养侧重点一致的做法。按照岗位需要、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安排课程,分专业对学生进行职业英语能力的培养。细化中高职岗位及其对应的工作任务,分析对于学生职业英语能力要求的层次,进而进行课程内容的设置。
在课程设置、课时安排上放弃一刀切的办法,按专业大类,比如软件类专业、旅游类专业、建筑类专业进行课程安排。按照高职英语教学“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指导方针,新生入学不再重复语法、日常生活用单词的学习,而是直接介入专业英语的学习。就英语学科本身的性质而言,并不是说专业英语的学习就比普通英语的学习更难,学习情境的创设尤为重要,保证学生受到“学可致用”的吸引而主动学习。
将英语课程纳入专业课程体系中进行设计。组织英语教师、专业课教师共同进行专业类英语课程教材开发,英语学习直接嵌入专业深造中,英语课程与专业课程学习相辅相成,在专业操作中学习英语,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促进专业操作。
用职业资格考试证书,比如PETS、LCCI和BEC,来代替学科教育体系对于学生英语能力认可的等级考试证书。甚至可以鼓励学生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来置换大学英语课程学习的学分。
总之,中高职英语教育应站在内涵式衔接的高度,按照分析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的程序设计大学英语课程,才能适应职业发展日新月异的变化;才能体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对于学生职业英语运用能力培养的层次。
[1]练玉春.一场前所未有的改革——本报专访教育部职成司司长葛道凯.光明日报,2014-7-1(第14版).
[2]徐国庆,石伟平.中高职衔接的课程论研究.教育研究,2012,5.
[3]徐国庆.职业教育项目课程开发指南[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35.
[4]张家寰.中高职衔接课程结构一体化设计.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11.
Probing into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English course bridging path
Tang Ying
(Chengdu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Chengdu Sichuan, 610041, China)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has a high requirement on the cohesion in vocational, and course of cohes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Aimed at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course higher conservative issues such as repetition, model,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across different levels and professional cohesion, school-based teaching material development, introduce English into consideration and professional curriculum system of professional qualification certificate course view.
college English; Cours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cohesion
G712
A
1000-9795(2014)09-000038-02
[责任编辑:刘 乾]
唐 鹰(1974-),女,重庆人,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外语部大学英语教研室主任,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职业英语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