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方向的调查与实践探索
2014-04-17路小燕
路小燕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开设方向的调查与实践探索
路小燕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东莞 523808)
文章从目前高职大学语文在夹缝中生存的困境和大学生人文素质不断下降的现实需要之间的矛盾出发,探讨和分析了怎样调整好高职大学语文开设方向的问题。极力探寻一种与高职教育方向相吻合的实用性与人文修养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高职大学语文;实用性;人文素质;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一门人文通识课,它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大学语文也就是传统意义上以文学与写作为主的大学语文;广义的大学语文包括所有的语言与文学类课程,如古代文学、应用文写作、演讲辩论口才等,也包括一部分人文课程,如大学人文教程、高校美育等,通过语言训练和文学鉴赏的方式提高学生掌握和运用汉语的能力、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一系列素质教育课程。大学要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知识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使学生全面发展。其中“科学文化素质”是“科学文化”和“人文文化”的统一交融。人文素质可以奠定一个人的深厚文化底蕴,对一个人的素质的高下至关重要。“就高校而言,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指通过各种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学习培养,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审美情趣和人文修养,进而深化和固化人文精神,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全面人文素质的系统教育活动。”⑴当代教育家何叔子先生说过:“人文教育素质的取向是解决人生价值取向;其锋芒是针对忽视人文教育,解决好做人的问题。其重点是加强民族文化教育,解决好做中国人的问题;其核心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交融,解决好做现代中国人的问题。”⑵在大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大学语文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职责,既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要重视人文素质的养成。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高职学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既有起点的弱势,又有三年学制短的知识欠缺。虽然高职教育强调加强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动手能力,但因此忽视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培养,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是一种功利行为。缺乏综合素质的后劲支持,不利于学生的长期发展。当前大学生素质下降,情感枯竭,批判性思考缺失,创造力、想象力萎缩,人文精神低落,思想异化日趋严重等等,还有我们在社会调查中企业反馈的意见,这些无不反映出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有待提高的迫切性。
一、当前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现状的调查
既然大学语文在学生素质教育中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和存在价值,为了搞清楚社会、学生的需求,以及与我院情况相似的其他高职院校的做法,在过去的两年里,我们对我校几千名学生、本市30余家企业、还有相关兄弟院校的大学进行了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
从调查情况来看,高职学生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呈两极分化态度和矛盾的心理。文秘、财经、工商管理等偏于文科专业的学生认为应该开设;机械、电子等工科专业的学生不少人明确表示学习这门课“用处不大”。女生大多数人愿意学大学语文,男生近一半人持怀疑态度。不少学生认为自己来到高职就是为了学好一门专业,学习公共基础课只是为了“求学分”,80.7%的学生承认自己有“偏科”现象。从对专业系部的调查看,很多专业迫于高职三年学制短、专业技能课时不宽松等原因,一部分老师也对开设大学语文持轻视心态。甚至少部分专业已经“砍掉”了包括大学语文在内的公共基础课,专心“修炼”专业技能了。大学语文被边缘化、冷淡化的现象在我们调查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大学语文课在“囧”途!
与此同时,坚持认为大学语文课程有必要开设的呼声更大。在我院学生调查中,有64.1%的学生认为高职学院开设大学语文及相关课程“有必要”。66.1%的人认为“语文水平的高低对一个人一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和个人发展的影响”很大。56.1%的人认为自己的文学水平“尚待提高”。他们希望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提高文学修养(52.8%)、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43.3%)、提高欣赏水平和鉴赏能力(40.4%)等。一位学生在读书征文中叹惜:“很奇怪的一个现象,为何作为理科生的我们居然会没有大学语文!这是一门人生的必修科目,却让我们在一味追求就业率、升学率,还有其他的等等之中被遗弃了。”在学校层面,我们走访过的大多数高职院校的领导和教务处,能认清公共基础文化课程对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作用,都能顶住压力,排课时把大学语文课程和思想政治课程一起由学校统一安排,作为公共必修课不允许系部随意删减。虽然如此,他们也感到压力越来越大。大学语文课程成了“夹心饼干”,语文老师自信心下降,职业焦虑感上升。重专业轻人文素质给学生带来的只看眼前不顾长远发展的功利思想在很多高职院校中有愈演愈烈之势。
在对用人单位的调查中,企业很重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希望高职学生具备专业能力外还具备的其他才能,包括高尚品质、敬业精神、心理素质、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写作能力、口才表达能力等。“风物长宜放眼量”,社会的需求是大学人文课程存在的现实合理性依据。
二、高职大学语文开设的实践探索与改革
高职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目的,走产学结合的发展道路”⑶在这样明确的办学宗旨之下,大学语文课程要生存就要寻求改革之路,适应高等职业教育的需要。“打铁还需自身硬”,作为“绿叶”要为“鲜花”增光添彩,把自己融入职业教育中去,成为高职教育这个“亚当”身上的一条肋骨,才能真正找到自己的生存之道。
(一)重视大学语文中的“实用”与“必需”,找准定位,凸显特色
高职教育的实用性决定了大学语文课程也要突出“实用”的特点。在非常有限的必修课课堂上,大学语文首先要保证学生的实用写作和人际沟通的语言表达等内容的学习,以满足学生现在和将来的需求。“应用写作”和“演讲与口才”等知识必不可少。高职大学语文的实用特点也是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将语文学习和就业需求联系起来,变成自身不可或缺的需要,才能得到学生的青睐。
同时,高职大学语文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实用性,还要广泛开设文学欣赏类及文化普及类的选修课,发挥广义的大学语文特有的内容丰富的优势,用选修课的广泛性与文学性来补充必修课的不足。
(二)立足人文素质培养为目的,多面开花
高职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内容在找准定位的同时要根据学校自身的人才培养特色具体而定,将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作为终极目的。在这一方面,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调查结果显示,办学时间较长、经验成熟的高职院校普遍重视综合人文素养课程的开设和综合素养的培养。如深圳某职业学院在大学语文方面开设职业文化素养课,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独辟蹊径;顺德某职业学院开设大学国文课程,将国学、音乐舞蹈、应用文写作融入其中;宁波某职业学院调整为素质拓展、成功教育、国文教育等综合文化素质教育;番禺某职业学院也由基础部为全院开设出包括电影、名作、诗歌欣赏等在内的以提高学生素养的选修课等。将中外文化融入大学语文课程的范围进行教学,作为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平衡文理,启迪情商。
(三)探索文学欣赏与实用目的相结合的教学方向,横向融合,拓宽容量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高职学生对于狭义的大学语文所指的纯粹的文学欣赏或传统文化教育兴趣不是很大,感觉离他们的生活现实很远,时代疏离感较强。我们就不能像中学那样单纯就作品分析作品,而要从实用欣赏的角度来分析。如讲授《红楼梦》、《西游记》等古典小说,不能只从作品出发,进行人物分析、情节矛盾线索的设置等传统的角度进行教学,而要从现代人际交流、职场文化、创业需求等角度去重新定位人物形象,从人际沟通的需要去分析人物语言和处事之道。古为今用,发现古今相通之道,让学生发现古典作品中蕴涵的不会过时的文化精髓。换个角度把名著讲活,欣赏和实用横向结合,既传承文化又符合高职办学方针,何乐而不为呢!
台湾著名学者蒋勋说过:“什么文化?一个社会读很多书,不见得是文化;读了这些书以后在生活中加以运用,这才是文化。”“文化并不是知识,文化是知识之外对美的追寻。性清里最崇高的部分在生活中被开发出来,那才叫做文化。”
(四)传承文化就要活学活用
不光内容需要变革,课堂教学方法也要相应的改革。大学语文要改变一味由教师讲授、学生听讲的传统模式,把学生变为课堂的主人。大学语文的内容能够领会理解的较多,可以查阅的资料较多。就让学生讲给学生听,参与教学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实用写作的教学中,采用项目教学法等方法,设计和实际需求吻合的写作情景,让学生分组,在讨论和合作中共同完成作业,收获更大。经过我们的实践,突出学生学习主导性地位,信任他们的责任感,这种方法很受学生的欢迎,教学结果收获更大。
有人说,如何让别人离不开你?那就把自己变成对方的一种需要。大学语文就是要看准学生实际需求将自己变成他们的需要,来创造自己的生存空间。
(五)大学语文考核方法进行改革,活学活用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对大学语文的传统的考核办法有诸多意见。76%以上的学生提出不喜欢闭卷考试,不喜欢僵硬的“背多分”式的“死题”,建议大学语文更多的使用开放式灵活多样的考核形式。可以讲述、可以讨论、可以和校园活动结合的形式进行考核等。教学实践中,我们把名著欣赏变成了结合PPT的课堂讲解,把调查报告和活动策划书的写作和校园工商模拟市场的举办联系在一起,把演讲和口才的考核与校园演讲赛、辩论赛合为一体,打破试卷考核的模式,很受学生的欢迎。
(六)运用网络平台,扩大大学语文阅读学习的范围
大学语文在高职院校面临内容丰富而课时太少这一矛盾更加突出,校园数字化教学网络这一平台就是很好的补充方法。名著推荐、影视鉴赏、作业评比、视频讨论等使之有了更加广阔的天地。网络不光使学生交流“天涯若比邻”,而且打破了班级交往的界限,有新鲜感和更大的选择余地,有利于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进行强强联合。
这是一个变革的时代,大学语文课程需要跟上时代的脚步,配合本学院办学方针,以学生需要为根本,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思考和探索,才能摆脱靠机制强制排课或靠同情生存的边缘化现状。大学只要有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素养的需求,学生只要有提高说和写的需要,而大学语文只要能满足这些需要且不断变通和丰富自己,就有勃勃向上的生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有活力。变革中求生存是大学语文课程坚持不变的努力方向!
[1]马明华,涂争鸣.高校人文素质论[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2]杨叔子,余东升.关于高等教育中两个根本问题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09(9).
[3]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高〔2006〕16号.
[责任编辑:刘 乾]
The practice and exploration of the dire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inese courses of investigation
Lu Xiao-yan
(Donggua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Dongguan Guangdong, 523808, China)
This article from the curr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inese living on the margins of society and college students' humanistic quality declining the contradiction between the realistic need, discussed and analyzed the problem of how to adjust dire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inese open. To explore a kind of in conformity with the direc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ractical teaching model combined with humanities accomplishment.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Chinese; practicality; humanistic quality; the teaching reform
G712
A
1000-9795(2014)09-00002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