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定位研究

2014-04-17董艳柯应根

江苏高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应用型定位大学

董艳,柯应根

(巢湖学院外语系,安徽巢湖238000)

大学英语历次教学改革都是和我国同时期的经济发展相联系的,是在经济发展到一定地步呼唤与之匹配的外语人才大前提下进行改革的。也就是说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顺应国家对外开放的政治经济发展需求,国家政治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对英语人才需求的层次和规格也随之发生变化。同时社会和学生对英语的需求随经济发展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分层和定位是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也就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应用型本科高校办学一般定位为服务区域发展和地方经济、立足省内、放眼世界。目前,中国与国际交往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以听说能力为主的国际交流能力的需求日益增强。大学英语服务于专业发展和职业取向是大学生学好英语的原动力。因此,大学英语如何深化改革适应时代要求,作出正确的选择,合理定位,朝正确的方向发展是当前摆在应用型本科高校面前最为迫切的问题之一。

一、类型定位

应用型本科教育属于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是衔接高职教育和专业硕士教育的纽带,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中的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区别于高职专科、普通本科和专业硕士,它既不同于专科层次的高职,也不同于一般的普通本科,更不同于专业硕士。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在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需要的职业化的应用性人才;人才培养模式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职业应用能力为主导,重点培养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能力和素质结构,贯彻应用性并以此为特征来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定位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一般普通本科教学,更不同于高职高专。它有自己的类型定位,强调实践能力等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这些能力的培养是为其专业服务或支持其专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最终目标是服务其职业取向的。它培养的不是一般口语交流能力,也不是为进一步研究高深知识服务的工具,而是促进其职业能力、职业发展的重要推手。

二、目标定位

(一)培养目标的历史演变

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每一次改变都伴随国家经济改革或调整。改革开放初期,1986年教育部制定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1](理工科和文科两个大纲)明确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和译的能力、初步的写和说的能力,使学生能以英语为工具,获取专业所需要的信息,并为进一步提高英语水平打下较好的基础。这是针对我国改革初期对外交流和经济发展的需要,量身打造的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对当时的经济和对外交流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98年12月颁布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2]规定:“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阅读能力和一定的听、说、写、译能力,使他们能用英语交流信息。大学英语教学应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掌握良好的语言学习方法,提高文化素养,以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需要”。其产生的历史背景是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外交流进一步扩大,现有的外语人才已经无法满足整个社会对内对外需求,大学英语培养目标必须要为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服务。2004年1月,教育部正式批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3](以下简称《课程要求》),用其代替《大学英语教学大纲》表明大学英语改革不同于以前所确立的教学目标。《课程要求》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

综上所述,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历经三次大的修改,都和同时期的经济政治等活动紧密相联。从中不难发现:大学英语培养目标的制定和完善都是围绕国家经济和对外交流的需要;围绕满足社会对外语人才的需要;围绕大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只有这三者紧密联系,大学英语教学才能更好地服务社会和国家。应用型本科高校作为高等院校的一个分类决定了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有自己的人才培养目标,它既不同于研究型大学,也不同于其它不同类别的大学。这也充分说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不单纯是教学规律和学术问题,与应用型办学定位关系密切。因此,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服务和服从于学校改革和发展的整体布局,应用型高校要求培养应用型人才,强化实践能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注重听说能力的培养就是体现应用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导向就是让学生更好地走向工作岗位,发挥其综合能力。

(二)教学目标问题

《课程要求》中的教学目标是针对全国所有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要达到的目标,它只能从宏观的层面去论述,是方向性的,指导性的。从某种层面来说,这也显得笼统和泛化。应用型高校必须要有自己比较明晰、可操作的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模糊和泛化必然不利于学生应用能力和技能的培养,无法有效形成他们的专业或职业能力。大学英语教学一直围绕语言基础,与学习者和社会的需求联系不紧密,甚至是脱节,必然导致英语学习费时低效。大学英语还是在为学语言而学语言,学生学习英语的直接动力应该是服务专业学习,服务就业,而不是应试。但是我们现在的大学英语评价标准和课程设置等都无一例外地导向应试。

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在语言学习环境、听说能力培养、教学模式改革和评价体系改革等方面做了很大的变革,但是似乎很难改变这样一个事实:仍然有相当多的大学生对大学英语教学不满,他们甚至认为进入大学后英语水平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大二不如大一,大三不如大二,大四不如大三”是现阶段大学生对大学英语学习比较流行的说法。所以学生一进学校就纷纷要求尽快报考大学英语四级考试,考试一通过就意味大学英语学习的终结,大学英语应用性能力的培养就成为一句空话,这一点不能不引起我们深思。现实情况是:学校很难保证大学四年英语学习不断线,一般是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学生考完大学英语四级就算结束;对于学生来说,他们的大学英语学习衡量的标准是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通过与否,所以他们学习英语的最大动力是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社会评价大学生英语水平也以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为标准。整个教学迫于这样的压力,随之带来的是大学英语教学目的慢慢演变成帮助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可以想象这样教学模式必然导致的结果是:学生在大学学到的英语除能进行一般的日常生活交际,根本无法应对专业学习或今后工作上的英语需求。所学非所用或所学非所需,必然导致大学英语学习缺乏持续动力。而这一切的根源是教学目标和定位不明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学习中无所适从。

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全面深入,已经到了深化改革的阶段,其发展方向是什么?需要我们作出科学合理的目标定位。全国高校分层分类很明确,应用型本科高校如何体现自己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定位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既避免同质化,又打造特色。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如何服务学校定位,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必须牢牢抓住应用性。应用型本科高校在当前和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对国家经济活动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因此,服务于应用型高校办学定位的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必须与应用型高校办学理念切合。

应用型本科高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发展方向不仅仅是为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重点是提高大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即加强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语言知识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重点培养本科生的语言实践应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英语能力培养都是服务于学生的专业学习和专业技能培养。将大学英语教学与专业课教学相结合,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能力,重视听说能力,提高学生在本专业领域的英语口语和文字交流能力。

[1]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6.

[2] 大学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3]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稿)[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应用型定位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导航定位与授时》征稿简则
大学求学的遗憾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Smartrail4.0定位和控制
找准定位 砥砺前行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