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路与举措

2014-04-17缪子梅

江苏高教 2014年4期
关键词: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术

缪子梅

(江苏大学校长办公室,江苏镇江212013)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大学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在于人才竞争力的提升。为此,各高校纷纷把“人才强校”作为事业发展的第一战略,人才争夺愈演愈烈。在这样的形势下,各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着双重任务:即一方面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思路,以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气、更大的手笔,加大优秀人才的延揽力度;另一方面要采取有效措施,用好、发挥好现有人才的作用,切实防止既有人才的流失。笔者认为,各高校要在新一轮的人才争夺战中立于不败之地,为学校事业发展栽下枝繁叶茂的人才大树,必须要在理念、主题以及环境营造等环节上狠下功夫。

一、强化四大理念,为新时期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思想上的引领

理念之一:第一资源。“天地万物,唯人为贵”,人才是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要切实把“人才强校”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基础战略,把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作为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第一要务。要通过不断健全、完善、优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围绕教学、科研和学科发展,大力落实人才集聚计划,努力形成英才汇聚,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努力为学校事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证。

理念之二:优先发展。人才优先是学校事业发展的战略布局。要紧紧抓住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等环节,坚持人才工作优先谋划、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投入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学校以及各学院、学科和科研机构,都要自觉对照学科以及教学、科研、管理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定期专题研究人才工作,及时解决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通过人才工作的优先发展引领学校事业发展。

理念之三:以用为本。人才只有发挥作用才是人才,高校都要紧紧围绕用好用活人才来培养人才、造就人才,积极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和条件。学校各级领导、各单位、各部门负责人以及各学科带头人都负有发现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人才、激励人才的重要职责,都要努力为各类人才营造“用当其时、用当其长、用当其位、用当其愿”的事业环境,引导、鼓励各类人才充分挖掘潜能,在为学校事业发展争作贡献中实现自身价值。

理念之四:服务发展。服务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高校要根据事业发展目标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根据学科发展对人才集聚的需求创新人才政策;根据教学、科研的实际需要,引进造就人才,努力通过高层次人才队伍、高水准学科建设、高质量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四高联动”,服务推动学校事业不断向高端迈进。

二、明确三大主题,为新时期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明确目标方向

主题之一:高端引领。高端人才是引领高校事业发展的战略引擎。爱因斯坦移民美国时,法国科学家郎之万把它评价为“这是一件大事。它的重要性就如同梵蒂冈从罗马搬到新大陆一样。当代物理学之父迁到了美国,现在美国成为世界物理学的中心了。”这充分表明高端人才在事业发展中难以估量的地位和作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正处在“提高质量”的关键阶段,高端人才匮乏正是制约教育质量提高的瓶颈之一,迫切需要我们把引进造就高端人才作为人才强校战略的核心内容,通过高端人才的标志性成果和学术影响力促进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主题之二:青年英才。青年英才是高校事业发展的生力军。“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青年英才就是高校人才队伍的源头活水。孔子说过“后生可畏”,但“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矣”。这一方面表明“长江后浪推前浪”,“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但同时也表示,“到了四五十岁了还默默无闻,那也就没有什么了不起了。”因此,不拘一格地加快青年教师的培养,对他们进行重点扶持,让他们在四五十岁前有建树,这是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一项十分紧迫的战略任务。

主题之三:国际视野。国际视野是提升人才竞争力的有效途径。20世纪30~40年代清华大学培养了一批优秀学生并将他们选送到国外高水平大学完成研究生教育,后来他们大多都成长为学术大师。麻省理工学院前校长维斯特曾经说过:“美国高校出类拔萃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对国际学者的开放。”这深刻表明国际化是造就大学杰出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当前经济全球化、教育国际化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尤其要主动融入国际范围的人才合作培养,努力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并举,建设一支具有国际学术视野和国际学术影响力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以此增强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人才竞争力。

三、构建三大平台,为新时期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营造良好环境

人才发展环境是一所高校人才竞争力的综合体现。世界一流大学之所以能在科研创新上长盛不衰,关键是他们建立了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硅谷之所以成就了今天的辉煌,除了有斯坦福大学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风险投资机制,为青年人实现创业梦想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所以,各高校都要把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逐步构建起涵盖人才引进、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各个方面的政策体系,努力为各类人才健康成长铺路搭桥。

平台之一:事业平台,以事业的发展吸引人才。事业发展是集聚人才的平台。人才成长必须要有相应的事业舞台,尤其是领军人才必定要有相应的“国字头”项目作为支撑,才能成为优秀的学科带头人。为此,各高校要把实施“国字头”工程作为促进新一代学科带头人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一方面,学校对具有潜力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各类重大项目的申报和重大成果的形成,要给予全力支持;另一方面,围绕学科前沿和国家重大需求,要进一步优化“人才+学科+基地+项目”的发展模式,切实把人才团队、学科发展、研究基地和重大项目进行一体化建设。同时,要加快高校专职科研机构建设,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人才向科研一线集聚,鼓励各类人才走出“书斋大院”,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建功立业。

平台之二:机制平台,以竞争的机制激励人才。竞争机制是永葆队伍活力的关键。大学要建设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既需要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也需要自身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特别是要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努力为教师的发展提供舞台。为此,各高校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岗位聘任制度,不断健全“按需设岗、公开招聘、竞争上岗、择优聘任、合同管理”的用人机制,积极构建以学术和创新绩效为主导的资源配置和学术发展模式。要根据“分类管理、按岗定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科学考核、强化激励”的要求,不断完善向高层次人才、关键岗位倾斜和有利于团队建设的分配激励机制。要进一步改进科技评价和奖励方式,修订科研经费管理和业绩考核办法,不断完善教师职务评聘政策。要积极开展“学术特区”试点,赋予“学术特区”更大的学术、人事、财务自主权。要根据“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探索建立不拘一格广纳人才的柔性引进新机制。对引进的优秀高端人才,学校可直接认定其为博士生导师,并在招生指标上给予倾斜。

平台之三:情感平台,以情感的投入凝聚人才。情感投入是凝聚人才的纽带,热情周到的服务可以留住人才。为此,各高校要建立引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着力解决引进人才一揽子的待遇,包括安家费、住房补贴、科研启动经费以及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同时,要大力发展创新文化,倡导追求真理、勇攀高峰、宽容失败、团结协作的创新精神,大力加强师德和学术道德建设,努力营造科学民主、学术自由、严谨求实、开放包容的创新环境,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见贤思齐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各学院的院长、教授和学科带头人都要有主动牺牲的精神和培养接班人的胸怀,积极为青年教师提供一个比较好的成长环境和施展抱负的舞台。有了新人的不断成长与涌现,学校的事业发展才能永葆青春活力。

综上所述,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是事关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工程。世界著名大学之所以被世人敬仰,不仅在于她们悠久的历史,同时也在于她们一流的教师队伍、一流的学生和所产出的一流的科研成果,这正是她们傲视全球大学的资本。可以说,高校事业发展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唇齿相依”、相得益彰。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如火如荼的新形势下,各高校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通过强化四大理念、明确三大主题、构建三大平台,努力开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的人才工作新局面,用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引领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高水平师资队伍学术
四个聚焦保障高水平安全
高水平开放下的中概股出海与回归
广西高等学校高水平创新团队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盘点全方位、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重大举措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翻译硕士师资队伍建设的反思
师资队伍建设
地方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