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认识与探索
2014-04-17胡晓敏
胡晓敏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德国、瑞士、芬兰、奥地利等欧洲国家在逆势中仍能够保持稳定而强劲的世界经济竞争力,与这些国家的技术技能优势有着很大的关系。而技术技能型的人才培养又来自于背后完善先进的职业教育体系,隶属职业教育类型的应用科技大学起着重要的作用。我国目前面临着产业转型与人才的矛盾,从我国高等教育的实际状况看,目前的高等教育体系难以满足支撑和推动国家产业转型的人才需求。德国等欧洲国家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历程和成功经验、人才培养目标、学制和学位设置和办学特色,对发展我国高等应用型教育、促进地方新建本科院校转型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一、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发展以及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
德国的应用科技大学创立于1970年,当时产业结构的改变使得人才结构需要很大的调整,而人才培养需要依靠教育体系结构与之相适应。在此背景下,催生了应用技术大学这种有别于普通大学的新的大学类型。其人才培养的定位是:通过对学生进行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高等工程和技术教育,强化职业培训,使其成为在某一领域既具有专业理论知识,又有较强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可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应用科技大学的专业和人才培养注重实践性和应用性,具有鲜明的应用性和职业导向,专业设置一般集中在工程科学,如建筑工程、电气工程、食品工程、机械工程、信息工程、工业设计等,以及经济学、社会服务、行政管理与司法服务等领域。应用科技大学专业的设置,往往与当地产业、社会需求紧密联系在一起,注重校企合作和特色发展。应用科技大学毕业生在理论知识方面虽略低于综合大学毕业生,但综合实践能力较强。在德国,应用科技大学、中等职业教育与综合性高等技术教育,一起构成了德国技术技能积累的职业教育体系,应用科技大学与普通大学双轨并存,属不同的类型,不存在地位高低和生源质量的好坏。德国应用科技大学的学生,约占德国高校在校生总数的1/3。应用科技大学设有本科、硕士,部分学校还与其他大学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据统计,德国2/3的工程师、2/3的企业经济师、1/2计算机工程师都是应用科技大学的毕业生,应用技术大学培养出的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在德国社会经济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欧洲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设表明,高等教育分类越清楚、职业体系越完善的国家,国家经济实体竞争力越强。
欧洲应用科技大学成功的建设经验可用来破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难题。我国高等教育目前分为三个层次:专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1999年以来,全国共新建本科院校600多所(含独立学院),在这种层次的高等教育体系下存在着以下问题:一方面是部分高校存在定位不清、同质化、与地方经济和产业发展脱节,学生就业不畅;另一方面是社会劳动力出现结构性短缺。如何增强这些新建本科高校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通过转型发展来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的战略构想,目前国家在相关草案中已提出要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并启动一些相配套的高等教育改革措施。2013年6月,教育部在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成立有35所高校参加的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国家推动应用技术大学分类建设的共识已经形成,应用技术大学的建设及研究工作正在逐步推动。
二、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发展为应用技术大学的战略意义
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主要培养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是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新建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大学转型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提升新建本科院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正快速转变,在产业结构深度调整,实体经济快速壮大,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度融合发展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需求的规模、质量、结构均发生了新的变化,对高等教育为社会经济服务的能力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立,增强了高校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符合我国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诉求。
2.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新兴战略性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业转型升级,均需要大量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人才。传统大学通过教学与科研来培养人才的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应用技术大学的优势恰在于服务地方区域,与产业行业企业密切互动,可根据地方经济需求来设置专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3.是构建完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需要。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立,实现了职业教育由一个层次向一个类型转化。传统职业教育体系中的高等职业教育,只是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层次,而不是类型。应用技术大学的设立,打通了职业教育的断头路,贯通了中等职业教育、专科层次的高等职业教育、本科职业教育以及专业硕士人才培养体系。
4.是促进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特色办学的最佳路径。近年来各地高校都提出要特色办学,各高校都知道走特色发展之路的重要性,仍是理论上讲得多,但实际怎么走依然感到困惑,国家政策和制度层面也缺少相应的指导和支撑。应用技术大学的定位是面向地方区域经济发展,为地方经济建设、产业与科技发展服务,在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中发挥优势,容易形成办学特色,从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应用技术大学一开始就作为新本科的类型来设立,破解了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难题。
5.解决人才与社会劳动力需求的矛盾。在我国当前的产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一边是行业企业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供给不足,一边是由于专业不对口导致的毕业生结构性失业。与普通大学相比,应用技术大学专业建设更加注重与地方经济、产业群相结合,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更加注重学生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了学生对创新型经济的适应能力,提升了学生就业率,人才与社会劳动力需求不吻合的矛盾将会得到有效解决。
三、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及原则
应用技术大学作为职业教育的本科层次,其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既要达到本科高等教育的要求,也要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所培养的人才应该是牢固掌握本专业面向行业所需的基础知识及专业技能,并具有较强综合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应用技术技能型专门人才。
各新建本科院校要根据服务面向行业发展,以应用技术大学培养人才的知识结构和能力要求为依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培养应用型人才,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每一个专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按照面向应用、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培养理念,加强实践教学,强化知识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职业能力、创新与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的培养,以技术能力和专业能力培养为核心进行课程建设与改革。相比过去的高级职业技术学院,应用技术大学更注重与企业合作开展基础研发工作,根据行业的需求随时调整课程设置,使科技水平始终与企业需求相适应,提高学校的科技创新能力。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要体现专业特色和学校特色,并遵循以下原则:
1.坚持加强实践,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方案应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突出对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合理制定实践教学方案和实验教学大纲,科学设置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方案和实践教学体系要符合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目标的要求。要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和创新性实验,加大实验室开放力度。学校积极与行业、企业密切合作建设稳定的实习实训教学基地,探索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政合作等多种合作途径。构建特色鲜明、效果显著的实习实训体系,满足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要紧密结合行业生产和社会实际,体现专业技术技能综合训练要求;至少有50%以上毕业论文(设计)在实验、实习、工程实践和社会调查等社会实践中完成。
2.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强化“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加强实践教学和课外指导,把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到各个教学环节之中。要通过设计、开发课程,创造条件使学生有机会参加科研或创新活动,组织学生积极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统一性体现在国家对本科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上,开设各专业的主要课程。多样性体现在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培养方向上,结合当地经济发展需要和行业职业岗位的需求,邀请企业参与开发、设计一些课程。尽量为学生多开设有利于学生自主发展的专业方向选修课程,加大专业选修课在人才培养方案中的比重。
四、应用技术大学人才培养的途径
1.学科专业优化。应用技术大学的专业设置主要面向技术型职业,培养技术型人才。学校应根据地方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需求,以区域经济和地方产业群的人才需求为导向,培养满足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学科设置要有一定的前瞻性、灵活性、应用性,围绕地方经济培养综合实践能力强的人才,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开展技术创新和技术转化。
专业优化的原则有:(1)撤销一些人才需求低迷、专业面窄的弱势专业,或者缩减这类专业的招生规模。(2)整合一些相近专业,积极改造老专业。(3)学科专业建设规划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适应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以行业、区域性产业群为依托,建设应用型新专业,并适当扩大规模,不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和结构,紧跟市场,以企业对人才需求为导向设置与学校办学定位能形成有机关系的专业,推进特色学科群、特色专业群的建设。
2.加强教学团队建设。要保障应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顺利实施,必须建设应用科技大学的优质师资队伍。目前各新建本科院校教师的评聘和考核,多是按学术型大学的标准进行,与应用技术大学的师资要求有一定的差距。建立专任教师到生产管理一线学习交流机制,引进行业、企业优秀人才,充实壮大应用技术大学师资队伍,保证80%以上的专业课教师都具备行业背景、工程背景或者具有行业实践的一线工作经验,改革教师的评聘与考核制度。
3.推动校企深度合作。突出产学研合作是新建本科院校进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产学研合作教育是一种办学方式,强调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调实践教学;强调对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实践环境的培育;强调与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的合作育人平台拓展与实际效果,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有机融为一体,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
应用技术大学要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教育,将产学研合作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事)业或行业开展多种途径的合作,如合作共办专业、共建教学资源、合作师资培养、合作培养人才、合作就业,让行业、企业全方位参与学校管理、专业建设、课程设转置和人才培养模式等。
教育必须适配社会需求,建设应用技术大学,培养高层次技术技术能型人才,符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国家相关草案提出要办的应用技术大学,主要由新建本科高校转型而成。不管原来是否正式划定职业教育本科学校类型,多数学校都必须转为培养面向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应用技术和技能人才,人才培养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由理论学术导向向技术技能导向转变,以满足行业、企业发展对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要。
应用技术大学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的战略组成部分,应用技术大学作为一种新型的大学,很多问题还有待深入研究,如应用技术大学设置标准、应用技术大学专业标准、应用技术大学招生制度改革等,无论国家层面还是地方政府应大力支持和推进应用技术大学试点改革工作,促进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进一步提升我国高等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