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绎三性特色 追寻多元语文课堂
2014-04-17魏蓉开
魏蓉开
三性任务下的“多元课堂”是实验小学课堂改革的自我超越、自我优化、自我变革。 它提出的三大任务:学科性、教育性、创新性与新课程标准一脉相承。学科性任务相当于三维目标中的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是三性中的基础,也是课堂质量高效的前提条件。教育性任务相当于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育性任务是三性中最关注生命成长的,是课堂和谐的保障。创新性任务是在前面两性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意识、思维、能力,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对教育功能的重新定位。我们以语文学科为例,三年级汤志气老师执教区级研究课——《瀑布》、六年级黄虹老师的“单元整合课”、五年级苏大芳老师的“网络整本书阅读课”全面解读三性任务的落实。
一、落实学科任务,凸显语文本色
(一)多样识字,夯实双基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让孩子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再请3 个同学来分节读课文,其他同学仔细听,当好小评委。 (学生评价,及时纠正读音)。 同桌合作学习读新词,小老师全面教读词语,全班同学开小火车读生词、新词,多样识字,让孩子们乐学、愿学。
(二)以读为本,读悟共进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按照三个板块“聆听瀑布之声、欣赏瀑布之形、感受瀑布之美”,始终坚持以读为本,学生通过自由读,分男女生读,个性化朗读,教师感情渲染,创设情境引读等多种形式,在读中逐步体会到瀑布的壮美,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比如:文中第一节比喻瀑布的水声“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通过让学生观看浪涛翻滚的视频,聆听松涛轰鸣的声音,为学生提供生动形象的感知媒介,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做动作、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这样以读为本,读悟相互促进,层层深入的指导,既突出了瀑布先声夺人的非凡气势,避免了对比喻句作复杂的讲解,又让学生在读中体验语言的美丽,体会瀑布气势的宏伟。 以读为本,读悟共进,有效凸显了语文学科性的特点
(三)美美写字,培养习惯
学完文后,老师美美地说“水很美,诗也很美,但是,老师现在最想感受的是你们手中的美。 ”引导学生自己观察田字格写字,老师巡视,强调良好写字习惯,评价写字情况。
二、落实教育任务,培养学科素养
(一)合理利用资源,激发兴趣
开课伊始,老师激情表达今天给大家带来了大自然的礼物——美丽的瀑布(世界各大瀑布的图片,老师一边放图片一边描述),我们现在就跟着叶圣陶爷爷去欣赏他笔下的瀑布。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创设对话环境,平等民主拉近距离
课堂上,老师关注、尊重每个孩子的学习,搭建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地对话平台,孩子们的个性化朗读让我们看到了与文本的深度对话,孩子们情意飞扬,彰显了语言之美,朗读之美,山河之美,情感之美。
三、落实创新任务,着力终身发展
(一)拓展延伸,海量阅读
课堂拓展,对拓宽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引导学生海量阅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作为语文教师应注重课程资源的开发和整合,注重将课外的学习资源纳入课堂。 让学生超越课堂,跳出教材本身去搜集、阅读和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资料。这节课注重了教材资源的整合,把语文天地中的古诗《忆江南》和写水的句子、好词有效融入其中;注重了知识的纵向联系发展,以《瀑布》这篇课文为起点,拓展了阅读写水的美文美句的面。这样由点到面,让语文学习形成序列,为学生海量阅读指明了方向,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视野。
(二)注重积累,聚沙成塔
《语文课程标准》特别强调“积累”,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要“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积累”已成为语文教学重要的目标之一。这节课老师以整合内容引导学生读语文天地中写水的句子为基点,让学生交流自己还积累了哪些写水的词语,并且在学生自主积累的基础上教师进行了补充,还通过选择补充填空的方式,让学生对这些词语进行内化运用,让课外积累和课堂提升、运用有机结合,学以致用,为我们引导学生日常积累提供了借鉴的方向,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创新性,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
(三)单元整合课,优化阅读教学的手段
六年级黄虹老师在单元整合课《往事》中也全面落实了三性任务。教学中黄老师把《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花脸》、《荷塘旧事》三篇课文进行整合,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精彩片段。2.抓住人物的言行、心理及环境等细节描写来体会人物的性格、品质,来丰富人物的形象,学会抓住典型的材料以小见大,以平凡见深刻,以旧事反映时代意义以及揭示人物品质。 3.唤起学生对童年往事的回忆,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教学时根据文本重点确定了细节描写的点,《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动作描写体会鲁迅先生的高尚品质;《花脸》——对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心情;《荷塘旧事》——环境描写,体会自然景物之美。 提炼形成了“情景回顾,整体入手——提炼主题, 提出问题——直奔主题, 感悟细节——联系生活,拓展迁移”的教学模式,较好地构建了三性好课堂。
(四)创新网络整顿阅读的方式,充分彰显创新性
五年级苏大芳老师利用戴尔语文网络条件下的远程合作项目——班级整本书阅读的快乐旅程。 有针对性地选择了维比安基笔下的科普读物 《森林报》、文学类作品《小飞侠彼得潘》开始整本书阅读。开创了整本书阅读导读课、 阅读交流课、 阅读写作课、远程分享课。5.2 班同学自己创作一本龙泉《森林报》也应运而生,班级整本书阅读《小飞侠彼得潘》在戴尔语文项目——亲近母语整本书阅读作品获全国二等奖。
三性课堂不仅是课堂的变革, 它反映出对教育适性化、多元化、人文化的提倡,更体现出对培养完整的人、有用的人、自由发展的人的教育价值诉求。朱永新老师说:“教室是一根扁担,一头挑着课程,一头挑着生命。 ”我们想说,我们所追寻的顶层设计下的“三性课堂”的教育改革就是想为老师、孩子、家长打造一间幸福屋,让每一个生命都在教室里开花,让每一个孩子能在清晨醒来时, 对即将开始的一天充满期待和向往,享受成长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