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2014-04-17杨日晨
杨日晨
“十八大”报告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成为教育工作的重心。而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校园文化建设。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顺应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战略要求,搞好校园文化建设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一、综合改革背景下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点
1.综合改革背景。2010年,教育部确立江苏、黑龙江和湖北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地区,旨在适应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全面提升高等教育的办学质量和水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这一重要论述明确了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路径,为未来的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明确了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将改革任务具体化。江苏省作为唯一与教育部签署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共建协议的地区,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全面深入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各高校积极响应号召,全面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快完善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体制机制,确保改革取得预期成效。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越来越多的高校所重视。
2.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与特点。高校校园文化是指以学校教师与学生为主体,以师生的价值理念、思维态度等为关键,由师生共同创造的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体制文化、校园活动文化等方面。地方高校是指隶属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大多数靠地方财政供养,由地方行政部门划拨经费的普通高等学校,包括省属国家“211工程”重点大学、“省部共建”高校、地方性直属高校三大模式。本文特指的是地方性直属高校。地方高校校园文化的特殊性在于地方二字。大多数地方高校都不是处在中心城市,在地理位置、历史原因、经济条件等的局限下,地方校园文化建设面临种种问题及困难,但地方校园文化融合了地方上特有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地理文化、历史文化、名人文化中有益的成分,使地方校园文化形成独有的地方特色。因此,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更应突出地方性。
3.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地方高校师生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影响。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精髓和灵魂,是促进学校改革发展的方向和指南,是凝聚学校师生的力量源泉。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引导着校园师生思想和言行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的提高,有利于营造宽松、包容、和谐的校风。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地方经济有推进作用,在地方经济建设与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能够结合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为地方经济建设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对地方文化有再塑作用,积极引导社会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校园文化中高雅的、和谐的、学术性强的氛围能够给现在浮躁的社会风气注入一股清新之风,引领社会风尚。
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剖析
在纷繁复杂的社会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教师和学生作为高校校园文化的主体,其思维和价值观不断地发生变化,为校园文化的建设带来了冲击。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众多高等院校更加注重创建既有内涵又具备现代化因素的校园环境。随着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事业资金支出的进一步扩大,与国外高校不同领域文化交流的加深,加快了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步伐。然而,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在很多方面仍跟不上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发展的步伐。相对于重点大学,地方高校许多是由专科院校合并或者升格形成,其之前的办学方法和理念相对落后,加上地方性的局限,导致地方高校在教师专业队伍、学生素质、学校设施设备、科研经费等方面相对弱势。这些因素必然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问题和挑战。
1.地方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匮乏。相较于重点大学,地方高校缺乏国家财政投入,地方资助相对有限,常常面临建设资金匮乏的问题,财政投入的不足,常使得高校在建设中捉襟见肘,校园设施设备的维护和更新、校园环境的整治和改善、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往往无法兼顾。
2.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缺失。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外来文化的涌入,各种思想文化良莠不齐。在这种影响下,有些大学生的思想和价值观发生变化,抛弃了原有的优秀的、有深厚历史积淀的地方文化,一味凸显物质追求,在进行校园文化活动时注重形式化、功利化,从而导致人文精神匮乏、责任心缺失,渐渐成为精神文化缺失的人。这些说明地方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没有深入人心,正面引导作用有待进一步提升。
3.地方高校校园体制文化建设层次有待深入。地方高校在制定规章制度时缺乏自身特有的文化色彩,关于精神文化方面的内容较少,绝大多数高校体现维护领导阶层与教职工之间管理与被管理关系的、雷同的内容占多数,行之有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有待确立和完善。高校内部管理采取领导阶层大权一手在握的行政管理手段,师生很少有意识参与或很难进行行动参与。
4.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地方文化融入不够。地方文化由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形成了特有的、别具一格的地方特色文化,里面有许多优秀的传统文化、名人精神等值得学习借鉴的东西。但是,有些地方高校在确立学校的办学宗旨、办学理念、校风、校训时并没有充分利用地方文化有益的成分,使得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缺少自身的文化特性和凝聚力,文化竞争力不强。
5.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地方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不明显。地方高校校园文化有其特定的文化影响力,在推动地方文化的发展方面有重要作用。地方文化作为一种文化软实力本身就是一种产业,对地方经济的发展起推动作用。由此可见,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地方文化乃至整个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都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实中,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对地方社会发展的辐射作用并没有完全发挥出来。校园文化的影响力远比不上当下地方文化中所谓的主流文化,校园文化中特有的高雅、和谐、人文、创新等优秀文化并没有充分引领地方文化的潮流,导致地方高校服务地方的作用和功能被弱化。
三、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改革措施
1.打造校园文化建设的精神文化品牌。在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养大学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基础上,地方高校应该结合地方文化特点,创新开设地方传承的、能够凸显地方特色文化的相关课程,积极开展富有地域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组织社会实践,引导和鼓励院系发展具有专业学科特色的文化,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强质量,做精品,树品牌,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地方高校要注重加强教师自身的人文素质教育和道德教育,强化学科钻研精神,不断提高教师精神境界,传递给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和价值理念,最终形成一个创新、开阔、和谐的校园氛围,创设具有地方高校特色的精神文化品牌。
2.完善地方高校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文化是指高校的基础物质构成和物质文化存在的总和。地方高校在建设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应立足地方和本校实际,利用现有的资源,无论是人力、物力还是财力方面,将能利用的都合理投入、充分利用到校园物质文化建设中。例如,在校园规划和建设中,根据自身的地理环境、气候特点进行校园环境文化的建设,显现地方高校的历史底蕴、文化特点;积极申请学科基金,进行项目研究,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打响学校知名度,实现更长远的可持续发展。
3.创新地方高校校园体制文化。地方高校的管理者要高瞻远瞩,积极响应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发展要求和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制订校园体制文化建设方案,充分调动师生员工参与管理和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高校师生的主体地位,增强师生创建民主制度的意识,给予师生参与制定规章制度的充分自由和权利。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研讨,重视师生精神文化层面的建设。将体制的原则性内容与以人为本的管理巧妙结合起来,使各级领导、教师、学生各主体间共荣共处,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这是地方高校校园体制文化向前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确保地方高校长远发展的重要基础。
4.建设区域性地方特色校园文化。地方特色包括地方区域的地理环境、历史文化、优秀传统、名人等因素,其中一些独特的地理环境,如沿海文化、草原文化、中原文化等,以及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创新进取精神、严谨治学精神等一大批值得借鉴的精神文化,都是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立足之本。地方高校应该结合这些地方特色,建设自身的精神文化、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等,创立出拥有地方和学校特色的校训、校风、学风等,建成具有地方特色和品牌意识的高水平区域性大学。同时,地方高校要充分利用自身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的优势,加强区域间的合作,实现地方高校与地方文化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地方高校要以自身特有的校园文化影响力促进地方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使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和地方社会文化之间能够取长补短、相辅相成。
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建设的精神动力,是高校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保障和支撑。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实施和推进给地方高校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地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顺应了国家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方针政策,有利于地方高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主动融入社会、引领社会,在文化传承创新方面彰显以文化育人才、以人才兴文化的双重优势。地方高校要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文化强校,提升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地方高校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地方高校的自身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