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叙事研究的含义、价值与实施
2014-04-17顾颉
●顾颉
一、教育叙事研究的含义与价值
教育叙事研究(Narrative research)是近年来日益兴起,一种广受重视的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叙事研究是研究者(主要是教师)通过讲述教育故事,体悟教育真谛的一种研究方法。 是通过对有意义的校园生活、教育教学事件、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的描述与分析,发掘或揭示内隐于这些生活、事件、经验和行为背后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育信念,从而发现教育的本质、规律和价值意义。顾名思义,“教育叙事研究”既要有叙事,还要有研究,而研究的基本含义是“探究事物的真相、性质、规律等”。 所以要在叙事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发掘、提炼,透过现象看本质,揭示其代表的普遍教育原理和规律。
教育叙事研究的范围甚广,主题多种多样,内容丰富多彩,与其它研究方法相比,叙事研究更具有普适性、灵活性、多样性等特点,更能针对现实,更易为教师所掌握和运用,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从而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的主体,做到人人有事可研,有感可发,有话可写,增强工作的成就感。 它使教育研究走出象牙塔,从“空中”落到地面,“飞入寻常百姓家”,从而解决了长期困扰教育界的一线教师难以参与科研,教育研究与教育行动分离,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脱节的状况。
苏霍姆林斯基大力提倡教师写教育日记。认为,教育日记“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 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 年甚至30 年的教师日记, 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他本人记了32 年日记,他说,“记日记有助于集中思想,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深入思考。对教师的工作有很大帮助。”多年来,成都市教科院经常开展“讲我的研究故事”的征文与评奖活动,促进了教育叙事研究的开展, 一大批科研骨干, 优秀教师从中成长起来,有力证明了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价值。
二、教育叙事研究的实施
通俗地说,教育叙事就是“讲教育故事”。教育叙事研究就是对所叙述的故事进行分析、发掘、揭示其反映的普遍教育原理。它包括教育故事的选择,对教育故事的反思和提炼表达几个基本环节。
(一)教育故事的选择
人们常说,“让事实说话”,这表明了事实的客观性,但是事实不能选择自己,挑选事实的是研究者,事实成了研究者的代言人, 这就使之同时具有了一定的主观性。 所以选好“教育故事”是教育叙事研究的首要前提。
好的教育故事应具有研究和教育的双重价值,是求真与求善的统一, 同时具有故事的基本特征——具有可读性,它应合乎以下条件:
1.是已经发生的真实的教育事件,不能虚构和杜撰(这点不同于文艺作品);
2.是意料之外的事件,引发悬念,引人入胜;
3.是矛盾集中和发生激烈冲突的事件,是“有戏”的故事;
4.对教师已有的认识与经验形成挑战,是“棘手”的事情;
5.在类似事件中具有典型性;
6.“小故事”中可能蕴含着新的教育意义和大的道理,发人深省,给人启迪。
在教育故事《标签》(见本刊2014 年期)中,一位普通教师在无意中听到了几个学生的对话, 不禁联想到了存在于自己心中的标签——那把学生分成“乖”与“不乖”的标签,并在无意中把它传递给了天真的学生,由此引起深深的自责与反思,小故事中蕴含着大道理,引人深思,给人启迪。
(二)对教育故事的反思
教育叙事研究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反思的重要方式。杜威指出:“反思是对经验进行重构或重组,使之增加经验的意义并增强指导后续经验方向的能力。教学经验并不会自然地成为学习资源,只有经过反思的经验才是教师的自我财富。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那么、即使是有20 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 次重复; 除非善于从经验反思中吸取教益,否则就不可能有什么改进。 ”他提出,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其实,在“反思”的后面还可以加上“写教育故事(日记、随笔等)”,这可以使教师把反思的结果记录下来,加以深度研究,用以指导今后的实践。离开反思, 教师就不能在叙事中深化对问题或事件的认识,不能找寻行为或事件背后所隐含的意义、理念和思想,不能提升已有的经验。所以在故事中必须有故事结束后的反思,包括经验、教训、感想、收获,提炼出解决同类问题的一般教育原则、策略等,只有这样,“故事”才能从感性上升到理性,才具有了研究的特征,才能达到其期望的目的。
在上面的例子中,作者反思了教育的“标签化”——把一个个具有丰富情感和情趣的人, 简单地标注为固定不变的冰冷的物品,这种从人到物的堕落,是教育的悲哀, 而这种堕落可能因为教师的不自觉而更加可悲。 作为一名教育者, 我们是否还在十分“好心”与“敬业”地试图不断给学生贴上这样的标签呢?作者的诘问也在刺痛着读者的心,引发深深的思考。
(三)教育故事的提炼表达
1.具备故事的基本要素,即通常所说的“几个W”——when,where,who,how,why……。
2.有故事发生、发展的过程。 有解决问题的情境性、冲突性、过程性、复杂性,有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有结果及自己的真实感受。 富于吸引力,令读者如身临其境,欲罢不能,受到感染。
3.由“故事”开始,获得教育思想、理念为结束。就是通过故事讲道理——水到渠成地升华故事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理念,而不是将某个理论作为“帽子”,然后选择几个教学案例进行例证。
4.成果形式是“教育记叙文”,包括教育案例、随笔、日记等。 比起传统的“教育论文”,它在写作风格上突破了常规的学术语言,更生动、更好读,更易引起读者的“共鸣”,由此体现其教育和研究价值。
5.以叙述为主,有细节(情境、语言、行为、表情等)描写,常用“夹叙夹议”的写法,情理交融,文质兼美。
仍以《标签》为例,其有叙事,有细节描写,有心理活动,有分析,有反思,有升华,有警示(这是“多么简单的三段论,多么武断的三段论,多么可怕的三段论! ”),给人以现场感和不尽的回味。
苏霍姆林斯基在其名著《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每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既有生动的实例(很多都来自他自己的经历),又有精辟的理论分析,娓娓道来,引人入胜,无说教的痕迹,却有醍醐灌顶的功效,为我们树立了教育叙事研究写作的范例。 在一本介绍和研究著名的百度公司管理理念的著作中, 总结了百度的29 条管理法则,如在“立业”篇提出:1.人一定要做自己喜欢擅长的事情;2.认准了,就去做;不跟风,不动摇;3.专注如一;4.把事情做到极致。 每条都有真实、生动的案例做支撑,并有画龙点睛的概括与提升。如:内心的喜好是推动事业进步的最大动力,它能帮你克服困难,坚持到底;而如果你喜欢的事情有很多,要挑选自己最擅长做的事,这样就能在感受快乐的同时也取得超乎常人的成就。 “认准了,就去做” 讲的是判断力和行动力——要正确地判断形势与机会,一旦看准了,就要付诸行动,患得患失只能坐失良机;‘不跟风, 不动摇’ 讲的是远见与定力——能看到机会的人很多,但能坚持到底,不为眼前利益所动,不因一时困难变节的人却很少,所以多数人的成功都是昙花一现的。其写法也可作为借鉴。
综上,教育叙事研究是一种非常重要、十分适合于一线教师的教育科研方法。 希望教师朋友们关注和努力掌握这一方法,写出自己丰富多彩的教育经历,让教育真正回归生活,使教育具有自己独特的理论和实践的生命力,这就是教育叙事研究的不懈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