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勤善和美”价值的策略研究

2014-04-17何晓梅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道德素质市民价值观

何晓梅

(嘉兴职业技术学院 宣传部,浙江嘉兴314036)

在当前改革深化、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主导价值观趋弱,价值取向多元,传统道德价值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频出的社会道德失范现象不断冲击着市民的神经和道德底线。在这一重要关头,“勤善和美”的价值观旗帜鲜明地回答了当代嘉兴人最应该看重什么、珍视什么、追求什么、信仰什么的问题,形成了具体化、本土化、大众化的核心价值观,为市民道德素质提升指明了方向。以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引领市民道德素质提升,是弘扬 “勤善和美”价值观、建设精神富有嘉兴的应有之意,也是推进城市道德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一、“勤善和美”价值观的道德意蕴

勤,意为勤劳、勤奋、勤勉。“人生在勤,勤则不匮”。早在北魏时期贾思勰在 《齐民要术》中就曾多次提到 “勤”“谨”“力”“功”的概念,主张全体社会成员勤奋劳作以创造农业经济的繁荣。纵览嘉兴7 000年历史,勤劳的嘉兴人民更是用智慧和双手,推动了嘉兴的文明进程,铸就了嘉兴的灿烂文化,赢得了嘉兴大地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和 “文化之邦”的美誉。“勤”是嘉兴人民艰苦奋斗、奋力拼搏的优良传统和价值取向。同时,“勤”也体现了一种艰苦创业、劳动致富、勤俭节约的美德,这也正是当前公民道德建设纲要“勤俭自强”的基本要求。

善,即善良、慈善、友善,“是伦理学的核心道德范畴,通常用来指称人的道德活动中所呈现出的正向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价值”。[1]从 《三字经》“人之初,性本善”对人性的追问,到 《论语·述而》“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所阐释的择善而从,再到 《三国志·蜀志传》“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的道德反思等,都表明心存善良、与人为善、抑恶扬善、积德行善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代嘉兴人 “善”的价值观,概括了嘉兴人厚德载物、重礼守节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嘉兴人 “团结友善”“明礼诚信”的道德诉求。

和,有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调和等含义。《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中庸》:“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论语·学而》载有:“礼之用,和为贵”,《淮南子·汜论训》:“和者,阴阳调、日月分而生物。”意为调和。《荀子·天论》:“万物各得以共和以生”,其 “和”即为 “和谐”之义。中国传统文化中协调、和谐、平和等“和”的思想观念源远流长。“和”作为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体现了嘉兴人兼收并蓄、和而不同的优秀文化品格,概括了嘉兴人和睦、和谐、和美的价值追求;同时,也蕴含了对 “重在和睦”的家庭美德、“重在礼仪”的社会公德的强烈期许。

美,意为美丽、漂亮、好看。从追寻人的终极存在的形而上意义来讲,美是人类价值目标主客体相统一的最高境界。《论语·八佾》:“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和?”强调了礼乐的艺术美是以仁爱为前提的,美首先是人格美,艺术以道德为前提。《孟子·尽心下》:“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阐释了人的善出于本性而达充实就是美。《管子·五行》:“人与天调,然后天地之美生。”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而 《荀子·劝学》:“不全不粹不足以为美”,则诠释了理想人格的造就,是全面的认识和纯粹的品德,即真和善,再加上礼乐的培养,即达到 “美善相乐”和“舞艺天道兼”的真善美统一的境界。[2]中国先哲对人类 “美”的价值目标的探寻层出不穷。在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中,倡导 “美”,有心灵美、行为美、和谐美三个层次的含义,即由人的心灵与行为之美,最终达到人与自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美作为人的价值目标的最高境界,其中蕴含了公民道德建设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

“‘勤’是根本,‘善’是本质,‘和’是核心,‘美’是目标,四者辩证统一。”[3]“勤善和美”价值观,在反映当代嘉兴人价值追求的历史传承、现实诉求和未来指向的同时,也蕴含了公民道德建设的核心内容和主要目标,具有丰厚的道德意蕴。

二、“勤善和美”价值观与市民道德素质提升的内在关系

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价值观代表了人们对生活现实的总体认识、基本理念和理想追求,它在深层次上影响、制约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而道德素质是人们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水平的综合反映,包含一个人的道德修养和道德情操,体现着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道德风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人们具备良好道德素质的必要前提,而道德素质则是人们自身价值观的具体体现。“勤善和美”的价值观作为当代嘉兴人的价值取向,与市民道德素质提升之间有着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一方面,“勤善和美”的价值观是市民道德素质提升的指导思想和重点内容,蕴含了市民道德素质提升的核心目标。“勤善和美”四字涵盖了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各个方面的道德诉求,蕴含了 “四德”建设的基本内容。另一方面,市民道德素质提升是 “勤善和美”价值观的重要依托和具体体现,是培育和践行 “勤善和美”价值观的有益支撑。市民道德素质提高了,具备了较高的思想道德素养、民主法治素养和生态文明素养,才能在生产生活的社会实践中践行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使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得以发扬传承。由此可见,“勤善和美”的价值观与市民道德素质提升两者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构建了城市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大厦。“勤善和美”价值观的道德意蕴决定了只有坚持以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引领市民道德素质提升,才能从根本上帮助人们解除价值迷失和道德困惑,超越物质纷扰,提升精神境界,使市民道德素质上水平、上层次,推进城市道德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只有不断提升市民道德素质,才能让人们在追随善良与美德的道德实践中,坚守以德立身、以善施人,在获得充实与幸福的同时,内得于心,外化于行,增进对“勤善和美”价值观的认同与践行。

三、嘉兴市民道德素质现状分析

道德素质总是受到一定历史阶段人们的物质生产方式的影响和制约。目前虽然嘉兴市民道德素质状况总体较好。但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不断扩大,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外来人口的涌入以及失地农民的剧增,目前嘉兴市人口结构较为复杂,受教育水平、文化冲突、生存状况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市民道德素质方面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在社会公德方面,大部分市民树立了正确的社会公德观念,有一定的社会公德意识,有较强的道德责任感和正义感,但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现象依然存在。一方面,在公共秩序、文明交通、公共礼仪、公共卫生等方面违反社会公德的现象比较严重。突出表现为不按序排队、随意乱穿马路、不文明停车等,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扔垃圾等行为时有发生。另一方面,在爱护公物、保护环境方面的主动参与意识不强,损公肥私、破坏公物现象仍然存在。随意践踏绿地、采摘花木、破坏公共设施的现象时有出现。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卫生和设施安全的主人翁意识还不强。此外,助人为乐、见义勇为、关爱他人虽被广泛认同,但实际行动中仍然注重个人得失,存在重利轻义、见难不帮的问题。公交车上大部分市民会主动给老弱病残孕乘客让座,但也有不少人视而不见。

在职业道德方面,市民形成了积极进取,注重自我价值实现的职业道德观念,但对职业社会价值的认识有待提高,存在注重个人利益和自我发展,忽视社会责任和社会贡献的倾向。在当前社会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利润最大化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自主性原则的冲击下,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失范表现得尤为突出。一些窗口行业敬业精神弱化,服务意识不强,存在 “在岗不尽心,想干不勤奋”的现象;一些行业、企业唯利是图,不讲诚信,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行为仍然存在;一些执法部门工作人员的文明执法水平有待提高;此外,商业从业人员文明经商、礼貌待客的经营素养有待培养,诚信无欺、公平交易的商业环境有待改善。

在家庭伦理道德方面,民主、平等、开放的家庭伦理道德观正在形成,传统道德观念的约束相对松弛,在家庭生活、婚姻观念上存在种种不和谐因素。一些年轻人的婚姻价值取向发生偏离,资本对婚姻情感的冲击不断加深,金钱、权力、地位、相貌成为一些人婚恋择偶的主要影响因素。一些人视婚姻为儿戏,草率结婚,轻率离婚。少数家庭 “爱幼有余,孝老不足”,一些年轻人参加工作后,生活来源还继续依靠父母。此外,外来务工人员家庭重男轻女的旧观念依然存在,忽视子女教育的问题较为突出。较低的科学文化素养和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导致他们在孩子的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缺位,没有能力、时间和精力为孩子的成长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在个人品德方面,自立自强、求实创新的竞争意识和个体人格已初步形成,但与 “四德”建设要求仍然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市场化进程中个人品德发展滞后。经济的飞速发展,大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个人品德未能得到及时提升,人们片面追求物质利益而忽视了公平交易、平等互利的市场法则,致使一些人产生了见利忘义、不讲诚信的价值偏移。二是全球化背景下个人品德取向多元。[4]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实用主义、个人主义等价值观盛行。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友善互助、奉献社会的良好传统品德有待于发扬。三是城市化进程中人际关系淡化。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们生产生活方式的变革,人际关系功利化和物质化愈加明显,友爱不够,诚信欠缺,人际关系淡化。

四、以 “勤善和美”价值观引领市民道德素质提升的主要策略

以 “勤善和美”价值观引领市民道德素质提升,就是要倡导勤劳致富、自立自强的道德导向,倡导崇善扬善、择善而从的传统风尚,倡导以和为贵、和谐相处的价值理念,倡导心灵美、言行美、环境美,使广大市民在认同与践行 “勤善和美”价值观的实践中,养成 “勤善和美”的生活方式,逐步提升整体道德水平。

(一)实施 “勤善和美”价值观分层教育,开启市民道德价值理性

在多元文化时代,主流价值观只有被社会主体广泛认知,并使之渗透于社会的各个领域,才能发挥巨大而持久的主导、凝聚和引领作用。而教育引导则是广大社会成员认知 “勤善和美”价值观的主要渠道。要把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结合起来,在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学习型社会建设中,教育引导各个阶层的市民不断加深对 “勤善和美”价值观的认识,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教育引导各级党政干部、管理阶层人员,用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成为价值引领的带头人;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 “勤善和美”的道德品质的塑造,成为价值引领的传承人;教育引导各界知识分子坚守 “勤善和美”的道德信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强化社会责任,激励社会进步,成为价值引领的弘扬人。[2]此外,要特别关注自雇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失业无业人员等城市特殊人群的专门教育,引导他们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文明办、工会、妇联、街道、社区等各级组织,有针对性地创办各类学习班,对自雇人员开展文明经商、依法纳税和培养子女的教育;对外来务工人员进行市民公约和 “四德”建设内容的学习培训;对离异家庭子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和文化课补习;对失业无业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和励志教育。

(二)加强 “勤善和美”价值观的舆论宣传,增强市民的道德认同意识

在道德认知的基础上,只有进一步增强对 “勤善和美”的道德认同意识,才能使 “勤善和美”成为市民心中的道德准绳。这就要充分发挥舆论宣传的主导作用。首先,通过各级党组织的理论学习平台开展理论宣讲,推进 “勤善和美”价值观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其次,发挥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各类媒体在思想道德宣传工作中的 “主阵地”作用,开辟主题专栏,特别是运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优势,进行良性互动、积极引导,营造浓厚的 “勤善和美”舆论氛围;再次,通过创作优秀文艺作品,以文学、美术、影视、歌曲、舞台艺术、动漫和游戏软件等市民喜闻乐见的形式,把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融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 “勤善和美”深入人心。通过润物无声的舆论宣传,使广大市民对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耳熟能详、广为流传,增强市民对勤、善、和、美的道德认同。

(三)培养和发掘 “勤善和美”的典型,激发市民向善潮流

“道德榜样是一定社会道德的人格化,它具有直观性和形象性,能够增强道德教育的感染力、吸引力和实效性”。“道德榜样为社会所尊崇爱戴的效应,能够使人们按照主导的社会评价标准来进行自我评价,激励人们追求崇高、积极向上,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境界。”[5]因此,要广泛培育和挖掘老百姓中的 “勤善和美”典型,在各条战线树立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敬业奉献、孝老爱亲的道德模范,大力开展道德模范大巡讲活动,用市民身边人、身边事来教育人、影响人、感召人,使大家感到可敬、可信、可比、可学。在各类先进典型的评选活动中,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参与身边典型人物的发掘,使得评选过程本身就能促动市民,激发人们向善向好、“勤善和美”的精神追求。

(四)深入开展群众性 “勤善和美”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市民的道德情感体验

“道德并非一个纯然的理论认识问题,道德从其根本意义上来说就是实践的。”[6]在实践体验中,人内心的道德情感得到不断升华,从而转变为自身的道德信念。首先,依托党政机关、执法队伍、窗口行业、社区和学校等主要战线,围绕 “讲文明树新风,争做 ‘勤善和美’嘉兴人”主题,以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街道、文明社区、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使 “勤善和美”的道德风尚成为城市社会生活的主流。其次,深入开展 “日行一善”实践活动,通过 “尊老、敬老、孝老”道德行动和环境保护、绿色消费、文明交通等各类专项行动,引导市民建立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再次,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行动,吸引和凝聚更多市民参与公共管理、扶贫帮困、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应急救助、健康卫生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传递爱心,传播文明。通过各类主题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将 “勤善和美”的价值观内化于心,转化为市民良好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

(五)缔造 “勤善和美”的道德环境,提高市民的道德行为自觉能力

人的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受一定社会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包括政治环境、经济环境和文化环境。首先,努力构建 “勤政为民,善政富民”的政治环境。政府相关部门在进行决策部署及实施公共管理时,要重视政策的道德导向作用,力求实现现行政策的价值导向与道德舆论导向的统一,以此增加市民的道德张力。其次,建立规范有序的经济环境。将 “勤善和美”价值观渗透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职业规范等行为准则和各行各业的管理制度中,促进 “勤善和美”成为市民生产生活遵循的基本标尺。再次,加强文化环境建设,努力营造有德光荣、失德可耻的浓厚文化氛围,建立健全社会激励约束机制和社会联动机制,对践行 “勤善和美”的行为及时给予褒扬,对背离 “勤善和美”的行为及时予以批评和纠正,从而提升市民的道德判断能力和道德行为自觉能力。

[1]富华.追求上善若水的城市人文情怀——浅谈当代嘉兴人的共同价值观 [N].嘉兴日报,2012-10-29(6).

[2]冯契.人的自由和真善美 [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254.

[3]陈越强.弘扬 “勤善和美”价值观 推进文化强市建设 [N].嘉兴日报,2012-10-28(3).

[4]周宇.社会转型时期个人品德建设研究 [D].长沙:湖南农业大学,2011:27.

[5]北京市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论充分发挥道德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N].人民日报,2007-10-17(14).

[6]贾大飞.广泛开展道德实践活动[J].理论学习,2003(12):53.

猜你喜欢

道德素质市民价值观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促进道德素质的提高
浅析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与责任
话剧的盛会·市民的节日
打造城市名片 方便市民出行
International Volunteers for G20 Summit in Hangzhou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浅谈中学生道德素质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