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明末以来嘉兴书画世家的演变

2014-04-17刘云峰

嘉兴学院学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世家嘉兴书画

刘云峰

(嘉兴博物馆,浙江嘉兴314050)

嘉兴地处杭嘉湖平原,自古以来便为富庶繁华地,素有 “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文风鼎盛,名家辈出。父子、兄弟芝兰继芳、骚雅接响,苦心成业并获名不朽,家族学术兴盛是嘉兴学术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其中书画世家又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有关学者的研究显示,明末至清代全国比较典型的书画世家集中分布于环太湖的苏南、浙北及安徽东南经济发达地区,其中嘉兴府数量最多,在全国范围内位居第一。[1]当代著名学者吴大琨教授认为:“在中国的历史上,家族一直在社会的发展中占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要弄清楚某一地区的文化发展情况,就必须弄清楚这一地区的一些代表性家族的情况,两者是分不开的。”[2]在书画领域,这些 “代表性家族”指的就是书画世家。

中国人历来很重视 “家”,尤其在古代,一直都以家族为中心,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而形成宗法社会。在中国传统社会,“世之所传者二,有血脉之宗,有道脉之宗。血脉之传有显有微,有绝有续,唯有道脉,才能世代永续。”[3]所谓 “血脉”是指家族的传承,所谓 “道脉”是指文化的传承。明末以来嘉兴书画世家的繁荣,首先得益于嘉兴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富庶的经济,使嘉兴的望族可以相对减少用于谋生的时间,而有更多的闲暇去从事文化精神方面的活动。其次是因为嘉兴的望族特别重视家庭教育,认为 “子弟无论智愚,不可不教以读书”[4],即便是田野小民, “皆知教子孙以读书为事”。[5]査慎行在描述海宁的文教之风时说 “吾邑旧族十余家,率皆诗书”。[6]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嘉兴的书画世家在兴起和发展的过程中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明末清初、康雍乾时期和清末民国。在这三个时期,各有一些代表性的书画世家。

明末清初是嘉兴书画世家产生的第一个高峰,代表家族有项元汴家族和李日华家族。

项氏家族是一个七叶显赫、富贵兴旺的世族大家,祖上靠经商致富,至项元汴时已富甲一方、富可敌国。项元汴 (1525-1590)字子京,号墨林,其曾伯祖父为明兵部尚书项忠。“天籁阁,项元汴藏图书之所,在城内灵光坊。……尝得铁琴一,上有'天籁'字,下有孙登姓氏,因以名其阁。”[7]依靠天籁阁丰富的家藏,项元汴及其兄弟、子侄及孙辈在鉴藏和书画创作方面均有所作为。项元汴不仅善于赏鉴,同时又是书画艺术家,始终活跃于书画艺术创作的主流。在吴门画派的影响下,他对于书画创作风格的选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作品别具一格。竹、梅、兰作品中,传世所见多为水墨画,风格学文征明为多,“天真淡雅,颇有逸趣”[8]。山水画主要 “学元季黄公望、倪瓒,尤醉心于倪,得其胜趣,每作缣素,自为韵语题之”;书法 “亦出自智永、赵吴兴,绝无俗笔。”[9]元汴兄项元淇,善书,工诗古文,又善于鉴赏,于画无所不窥。元淇子项德裕,善画山水。元汴长子项德纯 (即项穆),擅书法。三子项德新,擅山水、墨竹画,主要学吴门,多取法元吴镇、倪瓒,意境清幽脱俗。为项氏书画做出最大贡献的是项圣谟和项奎。项圣谟 (1597-1658),元汴孙,字孔彰,号易庵,是一位关注社会、极具思想和个性的画家。他的创作与社会时代背景、个人身世紧密相联,在明清易代前后有很大的不同,在思想内涵上突破了文人画 “虚和萧散”“超轶绝尘”的境界,同时也记录了历史的变迁,清末文人徐树铭称赞他是 “画史之董狐”[10]。项奎 (1623-1702),圣谟侄,字天武,号东井,擅长山水,学元四家,好用秃笔,意境超逸;兼长兰竹,笔墨秀雅,颇得元人枯淡之趣。项氏家族受到当时画坛主流吴门画派的影响,其家族画风除了继承元四家传统之外,还都表现出了对宋代绘画的兴趣,注重格法,不为时代风尚和片面的文人画观念所局限。项氏书画因 “天籁阁”富可敌国的收藏而兴盛,亦随清初 “天籁阁”的浩劫而衰落。虽然之后项奎继承了家学,但也仅是回光返照而已。

与项元汴家族类似的还有李日华家族。李日华 (1565-1635)字君实,号竹懒,其父李应筠以经商致富。李日华虽考中进士,却在壮年时辞官归家奉养父母,里居20余年。李日华性格淡泊和易,工书画,精鉴赏,与董其昌、王惟俭齐名,并称 “三大博物君子”,其书画逊于董,博雅逊于王,而兼两人之长。同项元汴一样,李日华也是个大鉴藏家,《味水轩日记》记录了他8年中收藏或鉴赏的作品,单绘画就有691件之多,其中仅宋元以前的画就有355件。李日华作画用笔矜贵,格韵兼胜,宗法北宋大画家董源,稍加变化,导源于宋元大画家巨然、吴镇,自成名家。其子李肇亨工书法,摹褚,精画理,善山水,与赵左齐名,气息浑古,风韵静穆,尝以书法写葡萄尤妙。孙李琪枝工画墨梅、墨竹,山水笔墨简淡,姿态秀逸。琪枝兄新枝以及新枝子含渼、含淑、含泽、含诞皆继承家学,书画造诣颇深。

明朝晚期是一个典型的收藏盛世,嘉兴也不例外。首先,明后期商品经济的发达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在嘉兴出现了一批经商致富的富商大贾,这些家族通过几代人的经营,积累了大量财富,为书画的收藏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其次,“嘉靖末年,海内晏安。士大夫富厚者,以治园亭,教歌舞之隙,间及古玩”[11],从达官贵人到贩夫走卒,都喜欢收藏。嘉兴所在的江浙地区是元代文人画兴起的地方,具有优越的文人画传统和鉴藏风气,为一些世家大族的书画收藏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再次,由于艺术市场的繁荣,这一时期出现了作伪高潮,书画鉴定因而备受重视和追捧。明朝末年政治黑暗、官场险恶,也使一些有识之士不愿同流合污 (项元汴一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李日华虽中进士,大部分时间却闲居家中),而将主要精力放在书画鉴定上。以项元汴和李日华为代表的鉴藏名家,在其家族雄厚资产的支撑下,依靠独到的眼力投资于书画领域。“家藏熏习已久,亦能自运”[12],在丰富家藏的熏陶下,这些鉴藏名家及后人在书画创作上亦有相当高的造诣,由富商世家逐渐转变为书画世家。

康雍乾时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书画世家大多出自科举世家,代表有钱陈群、陈奕禧和查昇家族。

海盐钱氏是众多钱氏的一个分支,是吴越王钱镠的后裔。明正德年间,海盐钱氏第五世孙钱琦考中进士,步入仕途。在刻苦读书的良好家风的熏陶下,钱琦子孙相继考中进士,成为当地有名的的世家。而钱氏步入书画领域,是从陈书——钱陈群时期开始的。钱陈群 (1686-1774),字主敬,号集斋,康熙六十年 (1721)进士,历事康雍乾三朝,官至刑部尚书、太子太傅,成就主要在书法方面,亦善画松石。钱陈群母陈书 (1660-1736),号南楼老人,是清代著名女画家,画作题材广泛,山水、花鸟多为讲究笔情墨韵的文人写意画,尤善花鸟、草虫,笔力老健,风神简古,用笔类陈淳而遒逸过之。人物多绘观音、关羽、吕洞宾等像,则为严谨精细的工笔重彩。她不仅是画坛明珠,也是德才兼备的女中俊杰。钱纶光早卒,陈书持家又教子,“太淑人手自批阅,夜分不寝。借篝灯余辉,躬自纺绩。”[13]11在她含辛茹苦的教育下,其子钱陈群、钱峰、钱界 “先后以五经补博士弟子员,旋贡于太学。”[13]12随陈书学画子弟甚多,其后裔皆传南楼老人画法,如陈书的幼子钱界,钱界从子钱元昌,陈群孙钱楷、孙女钱与龄、曾孙钱庆善、曾孙钱泰吉等。在钱氏书画发展的过程中,钱陈群族孙钱载做出了很大贡献。钱载 (1708-1793)字坤一,号萚石,乾隆十七年 (1752)进士,工诗文精画,被称为 “诗画双绝”。其绘画亦出自陈书,并自出新意,取得了较高的成就。善水墨,尤工兰竹,“其设色花卉,简淡超脱,有徐渭、陈淳遗意。画兰石天然逸致,神趣横溢。”[14]为世所重,为一代名画家。其后钱氏书画的传承,如钱宝甫、钱庆恩、钱斐仲、钱善章、钱善扬、钱善言、钱聚朝、钱卿鉌、钱卿藻等,均出自钱载这一支。钱氏一族因科举而兴起,其书画却始自南楼,书画承传,清芬世守。

海宁陈氏自从明季以来科第相继、世代簪缨,康雍乾年间更是朱紫盈门,是江南著名的官宦世家,鼎盛时 “一门三阁老、六部五尚书”,出现过 “伯侄榜眼”与 “祖孙宰相”这样的佳话。陈氏不仅是官宦世家,亦是书香门第, “以诗书为世泽,自有明中叶承陈姓之后,代有闻人,人各有集”[15]15。陈氏一族多工于书法,故在海宁向有 “陈字”之谓,在陈氏后人陈其元看来,“香泉太守及匏庐宗伯最有名”[15]11。“香泉太守”即陈奕禧 (1648-1709),字六谦,号香泉。以贡生入仕,能诗善画,尤以书法名天下。其书专法晋人,好作小楷亦稳称,但留心字样而不知笔法,故媚而少骨,大字条幅沉着浑融,绝无轻佻之态,有 “用笔千古不易之正宗”、“翰墨妙当代,海内翕然”之称,号称“香泉体”。 “匏庐宗伯”为陈邦彦 (1678-1752),陈奕禧侄,字世南,号匏庐。康熙四十二年(1703)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入值南书房。善书法,尤工小楷。行草宗法二王,字体宽展秀发,又深得董其昌笔意,晚年所作几可乱真。除此二人外,奕禧族弟陈元龙 (1654-1736),字广陵,号乾斋,康熙二十四年 (1685)榜眼,历康雍乾三朝,官文渊阁大学士,世称广陵相国。因民间传说与乾隆帝的关系,平添神秘。书法学赵孟頫、董其昌,擅楷书,人若得到,皆作为装潢。但以宦显而掩书名,被称作是 “不以书名而其书必传者”[15]12。元龙子邦直、邦彦子师曾、奕禧子世泰及家族后人陈勋、陈克旉、陈沆、陈鸿敬、陈维燮、陈延献、陈荫清、陈高俊等皆继承家学,书法名重一时。海宁陈氏可谓将科举与书法完美结合的典范,其家族成员不仅权倾一时,在书法领域亦独步天下。

与陈氏同在海宁的查氏,亦是文宦望族,显赫时 “一门十进士,叔侄五翰林”。査继佐 (1601-1676)为崇祯六年 (1633)举人,人称东山先生。工书法,法颜真卿;擅山水,宗黄公望;能写意人物,并工画理,晚年喜写梅。查昇 (1650-1707),康熙二十七年 (1688)进士,入值南书房达38年。书法秀逸,得董其昌神韵,小楷尤为精妙。与查昇并称为 “大小查”的査慎行 (1650-1727)为康熙四十一年 (1702)赐进士出身,工书法,擅行书。慎行弟查嗣瑮、查嗣庭皆为康熙朝进士,工书法。后因查嗣庭之文字狱,查氏科举仕途遭受重创,但其家族书画传统却延续下来。受家族书画氛围的影响,查氏后人查璇继、查克承、查岳、查昉、查若农、查奕照、查世璜能书善画,书画承传,代不乏人。

与明末以鉴藏兴起的书画世家不同,康雍乾时期嘉兴的书画世家几乎都来自科举世家,这既与康雍乾三朝政治的稳定息息相关,又有其深刻的历史原因。明末清初,清军以武力统一中国,入关以后所向披靡,唯独在江南受到了以书生为首的义军的顽强抵抗,发生了诸如 “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以及嘉兴的 “乙酉兵事”等惨不忍睹的屠城事件。正如有诗云: “莫谓书生空议论,头颅掷处血斑斑。”[16]清朝统治者对江南书生伤透了脑筋,于是采用软硬兼施的手段,一方面大兴 “文字狱”,实行思想意识领域内的专制主义;另一方面尊孔崇儒,消除汉人的排斥心理,并很快恢复、发展传统的科举制度,笼络人才。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自宋以来兴盛的嘉兴科举迅速得到了发展与壮大,嘉兴的世家大族凭借良好的家族教育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在清代科举考试中屡屡取得好名次。清代科举考试十分重视字体的工整匀净,“馆阁体”的训练特别强调且必须具备。书法于各文宦望族而言,不过是科举考试必备的技能,但科举无疑在客观上促进了嘉兴科举世家书法技艺的提升,几乎每一位进士及第者都是书法大家。[15]12康雍乾三朝皇帝重视文化,尤其对书画特别热衷,官员因此投其所好,在书画创作上用力颇深。世代为官,既显示出嘉兴的科举世家对教育的重视,又保证了其家族文化生命力的延续。嘉兴浓厚的书画氛围以及科举世家良好的家风,进一步推动了本家族后人的书画学习和相互交流,促进了家族成员书画技艺的提升和进步。由于这一时期书画世家的官宦背景,因此,他们普遍有着很高的文化修养,不仅在书画方面成就很高,在诗文方面亦造诣颇深。同时,这一时期书画世家的创作,更多是用于自我娱乐消遣,或交友雅集,或向皇室谋宠等。他们的作品呈现出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人的淡泊情怀,与清末民国时期书画世家创作的商品画有着明显的区别。

由于清末以来政治的腐败和社会的动乱,以科举进入书画世家的方式几乎绝迹。在书画市场化的大趋势下,嘉兴产生了第三代书画世家,其代表有董棨、郭照和潘振镛家族。

桐乡濮院董氏200余年书画传家。董棨 (1772-1844)字石农,号乐闲。花卉翎毛得方薰传,中岁变以己意,其运笔点色,意态繁缛,而笔致清脱。山水、人物、花鸟、草虫无不精妙,尤喜作蔬果,点染生动。楷书法颜真卿,行草宗董其昌。兼工铁笔。棨子董燿 (1800-1883)字枯匏,号小农,善画山水,似麓台、石谷之间,兼有元人苍茫之气。书法晋唐,小楷最佳。燿子董念棻 (1832-1899)字味青,号小匏,书宗汉、魏碑,画学陈淳,而尤喜写梅,疏影横斜,暗香浮动,不减陈撰,有 “董梅花”之称。念棻子董宗善、董敏藻,以及宗善子董巽观皆继承家学。

郭氏祖上既不是嘉兴望族,更谈不上阀阅门第。但在短短一个半世纪里,从郭照始至第四代郭斯陶、郭辉,共产生了17位书画家,“一门风雅,吾乡所仅见者。”[17]181。郭照 (1827-1895)字士恒,号晓楼,在绘画上 “效法南田而微参以白阳,与周存伯、倪小圃相伯仲”,在书法上 “不名一家,而于赵董为近”[17]181,“似倪云林”[18]94。子郭似壎 (1867-1935),字季人,号平庐,一变其父专以文人之画,渐趋工整,进入画人之列。中年以后,脱去畦町,转尚写意,因此,他的4个儿子的画法也明显带有这种倾向。郭兰祥擅长山水,宗南北两派;郭兰枝亦擅山水,画路偏向北宗,以青绿为胜;郭兰庆长于仕女;郭兰泽涉猎极广,擅画花卉、人物、山水,能治印,书法亦佳。在浓厚的书画氛围中,郭家出现了大量的女画家,包括郭照妻许宝蓉,郭似壎妻高珮、继室袁艺、从妹郭娴、女郭绚,以及兰祥女郭辉,兰枝妻吴孟庄和兰庆继室屠芸莺。连张鸣珂也不得不感叹 “鸳湖灵秀之气,萃于一门,亦一时佳话也。”[18]95由于郭氏书画家生活的年代相对比较集中,为其独具特色的 “一门合绘”创造了条件,“禾中西门天官牌楼郭氏,……庚午、辛未间最为兴盛,能成十分春色合作之图。”[19]“一门合绘十分春色”,是郭氏书画最大的特色。

潘氏最早步入书画领域的是潘楷,潘楷长子大同、次子大临、三子大恒皆善画。潘氏家族中最有名的是潘振镛和潘振节兄弟,也是在此时奠定了潘氏肖像仕女画的家族画风。潘振镛 (1852-1921),大临子,字承伯,号雅声,幼承家学,六七岁时就能画人物。师承戴以恒后,在他的指导下,画艺日臻精妙,人物仕女尤为擅长。潘振镛仕女宗费晓楼,笔墨简洁生动,设色淡雅清丽,造型准确,神态如生。与苏州沙山春、吴友如并称 “三绝”,潘居首位。其子潘琪,工画仕女花卉,一似乃父。孙女潘燕,擅人物、仕女。孙潘德昭,传家法,工画。潘振节 (1858-1923)为振镛弟,工人物,尝重摹《太平欢乐图》刊以行世。早年与兄同受业于戴以恒,山水画得其心传,又偏爱人物仕女,私淑费晓楼,得其神髓。他的仕女画用笔空灵、精妙。尤精肖像,能于客退后默写其形体容貌,生动传神。其子潘琳,“从学于世父,得其指授,画仕女殊有风致。”[18]124孙潘德熙,工书画,擅篆刻。潘氏一族,自晚清嘉道以来,代有习绘事者,初以花卉名,至潘振镛、潘振节兄弟以仕女人物独步画坛,声名颇甚,为个中翘楚,后学子侄孙辈,亦能克绍箕裘,一门风雅,洵可赞叹也。

清末民国时期,在 “海上画派”兴起和书画市场化的背景下,社会中下层士大夫的家族书画传承逐渐成为主流。鸦片战争后,上海开埠,“自海禁一开,贸易之盛,无过上海一隅,而以砚田为生者,亦皆于于而来,侨居卖画。”[18]131嘉兴有毗邻上海的地利之便,更是画学渊薮之地,因此 “海派”早期几乎都以嘉兴书画家为主。他们主动适应书画市场的需求,或满足他人求购行为,或自我谋生主动而为,或直接和间接销售赚钱而为等。这些职业书画家靠鬻画为生,同时将书画创作作为一项谋生技能传授给子孙后代。这一时期的绘画也改变了以往文人画占主导地位的局面,而以商品画为主。当时书画买卖的润例已通过有影响力的报纸杂志向社会传播,比如潘振镛在成为海上名家后,即在1888年 《申报》上刊登润例:“潘君琴条每张六角 纨摺扇三角 泥金及双行加倍”[20]48,对自己的书画作品进行明码标价。其子潘琪子承父业,也在1930年的 《墨海潮》上刊登过书画润例:“人物 堂幅八尺六十元 五尺二十元 六尺三十元 四尺十六元 三尺十二元 过大作四尺算 横画加半 屏条八尺三十二元五尺十二元 六尺十六元 四尺十元 三尺八元 过大作四尺算 横画加倍……”[20]247。再如郭家,郭照在绘画上 “效法南田而微参以白阳”,尚属文人士大夫画家。郭似壎则一变其父专以文人之画,渐趋工整,进入职业书画家行列。传至似壎子兰祥、兰枝、兰庆时,他们三人已长期客居上海,以鬻画为生;幼子兰泽更是除书画创作外无任何谋生技能。至于其独具特色的 “一门合绘十分春色”,更是由于书画市场的需要而出现的。

结语

杜甫在 《丹青引赠曹霸将军》中有这样一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从古至今,以书画为生的人少有能大富大贵的,有的甚至连养活自己都困难。正因为如此,才显出了一个家族书画艺术代代相传的难能可贵。正是在嘉兴这片富饶而文明的土地上,才孕育成长了如此多的书画世家。明末以来嘉兴书画世家的繁荣兴盛,仅是当时嘉兴书画艺术的一个缩影。通过对嘉兴书画世家的梳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与研究嘉兴书画发展史。

[1]兰秋阳,邢海萍.清代绘画世家及其家学考略 [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09(3):24-25.

[2]吴大琨.笔谈吴文化 [J].文史知识,1990(11)9-10.

[3]尧新瑜.试论流坑董氏家族教育的科举性与家族性 [J].抚顺师专学报,1998(4):9.

[4]谭新嘉.资政公家约四则 [G]//嘉兴谭氏家谱.刊本.嘉兴:谭氏慎远义庄,1905(清光绪三十一年).

[5]许瑶光.风俗六 [G]//嘉兴府志:卷三十四.刊本.嘉兴:鸳湖书院,1878(光绪四年).

[6]朱仁煦.原序 [G]//海宁朱氏宗谱.刊本.海宁:哲延堂,1923.

[7]许瑶光.古迹二 [G]//嘉兴府志:卷十五.刊本.嘉兴鸳湖书院,1878(光绪四年).

[8]孙岳颁.御定佩文斋书画谱:卷五十七 [M]//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第58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434.

[9]董其昌.墨林项公墓志铭 [M]//容台集:卷八.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北京出版社,1998.

[10]庞元济.虚斋名画录:卷十三 [M]//中国历代书画艺术论著丛编:第19册.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199.

[11]沈德符.好事家 [M]//万历野获编:卷二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97:654.

[12]姜绍书.项元汴 [M]//无声诗史:卷三.中国书画全书:第4册.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3:851.

[13]钱陈群.诰封太淑人显妣陈太君行状 [G]//香树斋文集:卷二十六.刻本.1746-1764(清乾隆十一年至廿九年)刻,1885(光绪十一年)补刻.

[14]郑国贤.历代嘉兴书画名人研究 [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9:251.

[15]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卷一 [M].北京:中华书局,1989.

[16]邓拓.过东林书院 [M]//邓拓全集:第四卷.广州:花城出版社,2002:165.

[17]朱福清.鸳湖求旧录 [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

[18]张鸣珂.寒松阁谈艺琐录 [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凤凰出版社,2010.

[19]顾国华.文坛杂忆初编 [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1999:74.

[20]王中秀,茅子,陈辉.近现代金石书画家润例 [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世家嘉兴书画
《初心》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嘉兴学院
浙江嘉兴卷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小小书画廓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
嘉兴:两条底线之间的平衡
书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