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2014-04-17■陈

教育 2014年16期
关键词:现实生活生活化数学知识

■陈 利

数学教学“生活化”探究

■陈 利

新课程鼓励教师用具体生动、丰富有趣、极富挑战性的数学学习素材,引领学生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之中,主张让数学学习素材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实际,不断地沟通生活数学与小学数学教材(文本)数学的联系,真正使数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真正让小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知识可以在小学生的生活中找到相关的实体模型,现实的生活背景为数学知识的发生与发展提供了情境与源泉,数学知识产生了现实的需要,必须将数学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数学技能训练“生活化”

数学技能的形成离不开学生对数学问题长期训练。数学技能只有通过学生本人自主的参与、实践、锻炼,并经过长期的训练才能形成一定的数学技能技巧。数学技能的训练是一种熟能生巧的训练活动,要求学生勤学苦练掌握一定的规律,协调好多种感觉器官的关系。数学技能训练“生活化”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学生训练的素材必须来源于生活实际。

例如,只有让学生探索计算方法、理解计算方法,并且与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才能让学生真正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只有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练习,才能让学生感受计算的价值,激发计算的兴趣,产生新的数学思考,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如教学苏教版教材“分数乘法”时,让学生计算相关的两组乘法式题,通过观察和比较,引导学生认识到:一个数乘比1小的数,得到的积比这个数小;一个数乘比1大的数,得到的积比这个数大,这样的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对分数乘法计算结果的把握能力,自然地也就有利于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教学“分数除法”时,则注意将分数除法与相应的分数乘法进行对比练习,既突出了分数乘、除法在计算方法上的区别,又有利于学生体会它们的内在联系,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能力。“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教师应及时地、经常地提醒学生注意计算顺序;为了让学生自己明确到计算方法的灵活性及其合理性,必要时教师还应注意提醒学生能及时运用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些,以让学生通过简便运算的练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数学思维训练“生活化”

研究表明:学生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学习是可以弥补大脑先天的欠缺的,而思维训练是一种对大脑进行智能训练与潜力开发的一门艺术。研究认为,思维训练活动需要依靠外部的动作形式,配以显性的肢体动作来协调完成。数学教学“生活化”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思维品质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动力所在。教师应努力激发与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让学生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角”,让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可以在新知识传授之前就采用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新知与原有知识间产生认知冲突,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引导学生的悬念,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发学生的思维,从而主动地获取数学知识。例如“圆的周长如何计算”的教学,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复习如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演示与操作,让学生探究发现用大小不同的圆在直尺上进行滚动时,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引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当学生们明确到这就是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早在1400多年前就计算出的圆周率时,学生一定会体验到在“生活化”中解决数学问题的乐趣,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丰富感性材料,奠定学生思维基础学生获取知识离不开一定的感性材料,教师应联系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生活化”的数学学习,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感性材料,更好地为学生奠定思维的基础。小学数学教学中有许多具体、典型的感性材料,比如圆形、图示、例子等。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并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效果。如教学“角、垂线、平行线”时,当引导学生认真感知生活中三角板、五角星等实物、图像抽象出数学中的“角”;引领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比如公路上的斑马线等理解“平行线”的概念。

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

思维坡度要适当。坡度过缓,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维,坡度过大,学生思维就不能顺利进行。比如,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教师就应为学生设置几个连续性的问题引领学生逐级爬坡,开展思维活动,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事事有数学,时时有数学,处处用数学。在数学教学中,应将数学知识融于生活实际之中,真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来自于生活,数学产生于生活实际的现实需要。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情境中抽象、概括出数学知识,再将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以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化”数学问题的能力。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加入“生活”的素材,引领、点拨、指导学生学以致用,将数学与生活“联姻”,以真正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的良性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吴窑镇江中小学)

猜你喜欢

现实生活生活化数学知识
初中生活化写作教学实践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艺术与现实生活的距离
假期归来
不等式创新题荟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