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2014-04-17汪海燕

关键词:画法笔墨画作

汪海燕

(皖西学院 艺术学院,安徽 六安 237012)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绘画艺术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但是在不断发展进步的同时,中国绘画艺术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中国绘画艺术具有明显“西化”的倾向;“匠心独运、追求创新”的思想使得很多中国画艺术家盲目追求艺术画作与世界绘画趋势的融合,导致自身作品的不伦不类、非西非中。

所以,在现阶段,中国绘画艺术要想走向世界,必须要处理好继承绘画传统与追求创新的关系,认识到促进中国画良性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在保持中国画鲜明民族特性的同时积极探求与世界接轨的方式方法。

中国画的民族性就是指绘画作品的民族特色,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东西是鲜活而具体的。中国画是古代先贤们不断探索和发展的艺术结晶,是我们伟大的艺术财富,也是世界的宝贵财产,我们应该对其加以重视、传承和发展。

一、中国画意境的独特性

意境指的是景情相交、虚实结合、韵味无限的一种艺术想象空间,这是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沉淀,囊括在中国古典美学的欣赏范畴中。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体现的是一个民族的审美形式和文化内涵。在近千年的发展演变当中,中国画独具民族特性,其中的意境包含中华文化中无限的艺术精髓,展现了中国文化独特的审美内涵。笔墨画是中国画最具代表的一个画种,更是意境的最佳代名词。中国化的最高境界就是达到画者与画作相统一,在很多中国画作中都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这一特点。中国画中强调书法的运用,重视笔墨功夫,从而表达了作者强烈的精神情感。

从“笔墨”的表现手法上来分析,中国画的水墨表现手法是独一无二的。中国画历经演变,逐渐形成了一套成熟完整的绘画系统,这种独特的绘画方法是任何其他的绘画方式无法比拟的。从壁画到卷轴画,从工笔画到写意画,从院画到文人画,无论是画分三科还是多科,都体现了中国画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情结。特别是中国笔墨画,运用简单的黑白灰三色的“笔墨”手法,表达了丰富深刻的艺术内涵。

在人物画创作上,中国古代创立了专门的“线描十八法”,又称“古今十八等”,具体就是: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混描、橛头描、曹衣描、折芦描、橄榄描、枣核描、柳叶描、竹叶描、战笔水纹描、减笔描、紫笔描、蚯蚓描。在花鸟画创作上,形成了写意、没骨、钩梁三大流派。在山水画的创作上,形成了更为丰富的“笔墨”画法,比如说画树,有“树分四枝”的讲究,具体到画法上有枯树法、夹叶法、点叶法和丛树法等多种绘画方法。枯树法包括鹿角和蟹瓜;夹叶法包括桐叶式、枫叶式、银杏式、椿叶式、玉兰式、菊花式、桂叶式、柳叶式、松叶式、长叶式、果树式和蔷薇叶式;点叶法包括圆叶点、梧桐点、鼠足点、破笔点、竖混点、杉叶点、下垂点、仰头点、横点、斜点和梅花点;丛树法有主从、高低、前后对比之法和二、三、五多棵树组合排列法。对于画水来说,也有极为讲究的画法,比如勾水法、染水法、喻水法、溪涧法、泉瀑法、网巾水法、静水画法、微波画法、激流、旋涡画法和海浪画法等等。对于画云来说,也有勾云法、空云法、虚云法、擦云法、湿云法、渍染法等多种画法。画风有雨景法、雪景法和点景法。画山石有独特的“皴法”:解索皴、折带皴、矾头皴、豆辨皴、荷叶皴、米点皴、卷云皴、披麻皴、斧劈皴(又称大斧劈与小斧劈)、乱紫皴、牛毛皴、针头皴、雨点皴、烂草皴、铁丝皴、拖泥带水皴、马牙皴、骷髅皴、芝麻皴、弹窝皴、没骨皴、雨淋墙头皴、破网皴、鬼面皴和松皮皴,等等[1]54-55。除此之外,在山水画创作上还有很多诸如“青山绿水、赭石山水”的讲究。

中国画的毛笔、宣纸和水彩颜料决定了中国画的独特表现手法,赋予了中国化独特的韵味内涵。毛笔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工具,吸取墨水后,可随意变幻笔墨粗细、颜色浓淡。宣纸是中国传统绘画的主要媒介,宣纸因其材质的特性,分为“生宣”和“熟宣”,宣纸具有独特的性能,墨水接触宣纸以后,会自行晕染开来,根据水的多少会表现出不同的色彩,运用宣纸的画作也更有利于保存。颜料也是中国画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颜料与宣纸具有“透明”和“粉色”的不同搭配方式,“透明”就是指颜料与水容易融合,“粉色”是指颜料与水不容易融合。

二、关于中国画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中国画十分注重创作者艺术情感的表达,即从意境深处表达审美感受,这与西方绘画强调再现、注重写实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中国画的意境追求的是与自然融合,在绘画中达到天人合一。中国笔墨画更是对这种意境追求的升华体现,可以说笔墨画在某些方面体现了中国画追求神韵的艺术特点。从画作的变现特点上分析,中国画讲究画作与现实之间保持一定距离,这与中国道学家提倡的道学理念有着密切联系。《老子》四十五章关于“大巧若拙”的论述对于中国画传统的审美追求有着深刻的影响,道学家们崇尚自然,归于自然,这一点与中国画中追求自然的特点不谋而合[2]33-34。中国画的独特审美观也从根本上展示了中国画作与西方绘画大相径庭,中国画是一种独具特色的东方艺术绘画体系。

“世界性”主要包括两方面内涵:一方面是指世界绘画体系仍以油画为主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是指中国画如何在保持自身特色的同时,更好地走向世界,得到世界范围内的认同。油画作为西方绘画的主流画种,已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广泛认可。在表达方式甚至是绘画工具上,中国画与西方油画都有着明显的区别。油画创作,首先要选用亚麻材质的画布制作画框,然后选用专门调色油料制成的油画颜料,用亚麻仁油或者松节油稀释油料后才可进行绘画,整幅作品完成之后,还要在图上“上光油”。与中国画类似的是,油画的绘画技巧也颇多,特别是古典油画尤为讲究。在审美观方面,油画与中国画也有着不同的追求,油画是典型的写实派代表,强调理性,注重光、影、面、体积、质感和空间结构的合理搭配,追求真实地再现客观事物,这是所有西方画作骨子里的风格与特色。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国家为了促进中国画的发展,积极做到与世界发展同步,美术界的官方机构和民间团体纷纷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许多中国画家从中国画自身入手,积极尝试创新与改革,推出了一系列新式画法,比如:绉纸法、扎染法、冰雪法、油染法、渗透法、水拓法、蜡染法、纸板漏印法和纸板遮挡法,等等[3]。到现阶段,我国官方美术团体派出了大量的艺术交流考察团到世界各地进行美术艺术交流考察,在学习他国优秀美术经验的同时,也向世界各国展示了中国优秀的艺术画作,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世界美术创作的交流与碰撞。

三、如何让中国画既保持民族性又能走向世界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和世界文化多元化进程的逐步加深,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转变。中国画高难度的艺术境界和缺乏创新的绘画手法,正逐渐使其失去了绘画创作的领导地位。所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必须要始终坚持中国绘画的民族特性,坚持对艺术的追求和守护。

(一)继承传统

民族精神是民族不断进步的重要支柱,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继承传统、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精髓,是保证中国画民族特性的一个重要手段。中国画作不仅蕴含了创作者本身的思想和深刻情感,也反映出了中国文化的深刻内涵。现阶段,中国画的深层文化价值还没有得到全面挖掘,所以我们还要继续坚守中国文化的内在价值。

(二)不断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原动力。要想保持中国画的民族性,我们需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日本著名画家东山魁一曾经说过,艺术家如果只是被动地接受和继承传统,最终会被时代所遗弃,这与死亡没有区别;如果全盘否定传统,一味西化,又会丢失民族特点。所以要想保持中国画的民族特性,就必须在继承优秀传统基础上,锐意创新和改革[4]。在时代不断向前发展进步的过程中,要不断为中国画发展加入新的元素,使中国传统艺术画作不断得到填充和完善。

传统是中国绘画的根基,中国绘画离不开传统艺术,离开了传统的中国画就割断了与历史、现实的联系。中国传统囊括古今、融汇中外,是我们民族特性的展示与延续,学习传统、继承遗产,才能了解到中国画的深刻文化背景和历史内涵,从而发现创作的艺术规律。传统也是饱经时代和历史的检验才能够留予世人的宝贵财富,其中蕴含了很多古代先贤的创新和发展。

我们这里说的继承传统,并不是盲目地照搬原样,而是要根据时代的发展需求,有目的地进行选择。除此之外,还要在创新的过程中,大胆挣脱传统的束缚,开创思维,不断为中国画创作增添新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促进中国画与世界的接轨。

四、结论

民族特性是中国画的本质和基础,放弃中国画的民族性,就是否定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在继承中国画传统笔墨创作的基础上,将民族特性和现代思维相融合,运用新材料和新方法,将自己的情感和意识有机地融合到艺术画作中,才能为中国画的现代化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中国画是中国画作的宝贵财富,也是东方艺术的典型代表,和西方油画艺术具有同等地位。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交流活动蓬勃发展,这从一方面说明了中国画与世界接轨的无限可能。伴随着中国画在世界艺术领域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我们需要在坚持中国传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为中国画的发展创造更广阔的空间。

[1] 石涛.石涛画语录[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

[2] 黄宾虹.黄宾虹美术文集[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90.

[3] 张仃.守住中国画的底线[J].美术,1999(1):22-23.

[4] 王永红.中国传统文化精神[J].美与时代,2013(11):56-57.

猜你喜欢

画法笔墨画作
鳄鱼的画法
笔墨童年
水禽的画法(六)
学生画作欣赏
夜景的画法
菊花的画法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笔墨厨神
“我心中的航天梦”画作展
行走的时髦画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