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童谣英译中“真”与“趣”的展现手段研究*

2014-04-17洪晓睿

关键词:童谣英译儿歌

洪晓睿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 外国语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7)

童谣作为童年的代名词,就像儿时的玩具一样,给予孩子们以梦想和力量,它就像黎明的第一道曙光,最先点燃孩子们的想象之灯。孩子们对语言本身的好奇以及产生的浓厚兴趣,也应该是从童谣开始的,他们对于童谣的节奏和乐感,有着天然的喜欢。人们不难发现这样的情景:孩子们在背诵童谣时,神态格外生动,甚至可以用“陶醉”这两个字来形容。从这个时候开始,他们就在领略语言的魅力了。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普及,各地的小学都相继开设了英语课,在城市各个幼儿园也开设了英语课。现在的孩子不仅背唐诗、宋词,也背起了英语童谣,各种有关英语童谣和英语儿童诗歌的书、磁带和光碟也就多了起来。但笔者发现,关于中国儿童文学的英译研究较少,中国童谣作为儿童文学翻译的一部分,更是少之更少。中国童谣英译由于使用的局限性,常常被学者们所忽视。目前,国内虽陆续出版了一些中英对照的童谣翻译作品,并且也曾有国外学者到中国收集中国童谣,但书籍中较大幅度的内容仍然是英文童谣汉译。另外,笔者在资料收集中,也看到一些学者就中英童谣互译的语言特征进行研究,但单独侧重于中国童谣英译的研究仍然是研究甚少的边缘领域。

由于童谣作为启蒙文学的重要作用,中国童谣英译不但很有必要,而且是极具研究潜力的。因此,本文借鉴孙建秋和孙建和编译的《中英比较儿歌》的几个作品,对中国童谣英译过程中“真”与“趣”两种表达手段进行初步尝试研究,并且发表拙见,希望能够引起更为深入的探讨及研究,让更多的中国童谣为世界所了解。

一、童谣的语言特征简介

幼儿缺乏生活经验,对复杂的事物不易理解,因此童谣创作篇幅简短,内容浅显,主题具有单一性与针对性。“主题是文章所表达的基本思想,是作者从一定的立场或思想出发,通过描述的对象或提出的问题所反映的主要写作意图”。童谣语言活泼、节奏明快,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感悟世界,所以,童谣往往都会拥有妙趣横生的童趣美,如《猫来了》:“猫来了,鼠跑了,花狗院里咬着了,鸡睡了,羊睡了,月亮娘娘上墙了,照得窗纸发亮了。”全歌押“e”韵,使用摹声词及叠词叠韵,表现出汉语语言的音节美、回环美,活泼生动,切合幼儿学习语言需反复记忆的特点, 同时内容上使用了孩子们都认知的事物来描述“天黑了,孩子要睡觉了”的单纯意思。

二、中国童谣英译中对“真实性”的表现

童谣内容浅显,易为幼儿所理解。许多童谣通过某些表达手法,对恶劣的自然现象进行禳解、对动植物加以褒贬、对社会表示关注,内容上或单纯集中地描摹、叙述事件,或于简洁有趣的韵语中表明普通的事理。想要在儿童读者面前呈现出优秀的译文,就得对所译的童谣有深刻的理解与深层次的反思。

译者在翻译时,如果不是根据汉英两种语言表达上的差异作必要的变动,而采取词与词 “对号入座”的办法,这样既不能达意,又无法忠实于原文。

孙建秋和孙建和编译的《中英比较儿歌》,不但是汉英对照,还配有汉语拼音,可以说是一本非常难得的汉英两种语言的启蒙教科书。另外,从作者独具匠心的英汉及汉英翻译中,也可以看到两位作者确实在中英儿歌研究和互译方面有很高的造诣。但其中有几首汉译英的童谣作品,如果不了解源语文化,不能正确理解原文,目的语读者是无法理解其意义的。

比如下面这首童谣,本身是一个谜语的谜面:

白白一群鹅, A group of white geese,

通通赶下河, All driven down into the water,

先沉底,后漂着。Dive first, then float.

(谜底:饺子)

从中可以看到,作者忠实于原文,如实进行翻译,但由于中外文化的差异,目的语读者无法理解此作品的意义。

再如《猫来了》:

猫来了, The cat has come,

鼠跑了, The mousse are gone,

花狗院里咬着了, The dog is barking in the yard,

鸡睡了, The hens are sleeping,

羊睡了, The sheep are sleeping,

月亮姑娘上墙了, Mother Moon is over the wall,

照得窗纸发亮了。 She holds up a light for all.

从以上两个英译作品可以看出,译者在翻译时都做到了“信”的翻译标准,即忠实于原文内容,包括思想、感情、风格等,把原文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对原文内容尽可能不增不减。但我们在欣赏之余,发现这些译文缺乏了些中文作品中的趣味性。

三、“真”与“趣”的结合

鲁迅先生曾提出“信与顺”的翻译标准:“凡是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当然力求其易解,二则保存着原作的丰姿。”先生的这段话对现今的翻译工作仍有很大的教益。“顺”,是指用词正确得体,行文流畅通顺,符合译入语习惯,避免逐字死译、生搬硬套,使不懂汉语的译入语读者也能看懂。

因此,在翻译中国童谣作品时,应与儿童读者“心灵对话”,以他们可以认知的语言及表达方法给他们“讲故事”,即译者以翻译作品进行讲述,读者以阅读译文进行聆听来实现。美国语言学家Martin Joos 认为,与孩子的谈话应采用随意式,即与孩童保持类似朋友和熟人的亲善关系,这更加符合儿童心理和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下面,笔者以《中英比较儿歌》中几首中国童谣英译的作品为例子,分析童谣翻译过程中的翻译策略。

(一) 译文的平易性

儿童对生活认知较少,词汇掌握不多,因此在翻译时,要考虑到他们的理解程度,译者在翻译时尽量采用其理解范围的词汇。

比如下面这首《捞鱼》:

一网不捞鱼, First net no fish,

二网不捞鱼, Second net no fish,

三网捞住小尾巴, Third net caught a tiny-tailed,

小尾巴鱼。 A tiny-tailed fish.

《捞鱼》是一首游戏儿歌,译文词汇简单易懂,配上黑白插图,读者会很快学会此游戏。

(二) 译文的音乐性

童谣具有自然合节的音乐性,这表现在它语言的音韵美和节奏感上。美国哈佛大学古典学者哈夫洛克认为,节奏可能是所有生理乐趣的根基,而童谣的重要特征就是节奏——重复的节奏,重复的韵律。中英童谣都具有韵律响亮、琅琅上口的特点。从语音来看,汉语多是单音节语,可以一音对一音,彼此整齐;英语童谣的节奏则主要是由重读和轻读音节有规律的重复构成的。

比如下面这首《睡觉觉》:

睡觉觉, Sleep, sleep, sleeping,

猫推磨, The cat is grinding,

狗烧锅, The dog is cooking,

老鼠给娃娃捏馍馍。 The rat is making buns for our baby darling.

这篇译文每句都押韵,内容简洁明了,易于为儿童读者所接受。

(三) 译文的童趣性

儿童情趣即童趣,是在文学作品中与儿童心理特征相适应的、儿童语言行动的情调趣味的艺术反映。 由于儿童的行为、语言具有儿童年龄段的特点,所以儿童情趣也必然具有鲜明的年龄特征。儿童文学家陈伯吹指出:“一个有成就的作家,愿意和儿童站在一起,善于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以儿童的心灵去体会,就必然会写出儿童能看得懂、喜欢看的作品来。”童谣翻译也是一样,同样需要“以儿童的耳朵去听,以儿童的眼睛去看,特别是儿童的心灵去体会”。

童趣性是童谣的生命力,童谣的作者和译者都要针对儿童的不同特征和心理,使用风趣幽默的笔调、具体生动的儿童的语言,给孩子一种幽默感,从而使他们对所阅读的作品产生兴趣并引起共鸣。

如下面这首童谣的翻译:

核桃核桃壳壳, Walnut shell, walnut shell,

里面住着哥哥, inside it lives brother well,

哥哥出来卖柴, Brother climbs out to sell somewood,

里面住着奶奶, Inside lives my grandma good,

奶奶出来烧香, She climbs out to burn incense,

里面住着姑娘, Inside lives a girl with sense,

姑娘出来喝水, Young girl climbs out to get water herself,

里面住着小鬼, Inside lives a little elf,

小鬼出来推车, The little elf comes out with a burst,

一推推个大跟头。And he tumbles down head first.

中国童谣大多围绕有趣、快乐、积极的内容展开,富有强烈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中英童谣题材相近,功能相似,娱乐性也相当,儿童游戏与想象中的奇特性也相似,这说明了人类需求的普遍性。本文借用了几个翻译作品,分析童谣的特点及翻译策略,认为要以儿童的角度进行翻译工作,这样译作才能被儿童所接受。中国童谣是历史及文化的积累,在翻译过程中,要把其精华原汁原味地用英文再现,并符合英文的童谣规律,这是一个艰巨的任务,学界应该逐渐丰富中国童谣英译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加强中西方文化交流,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文化。

参考文献:

[1] 孙建秋,孙建和.中英比较儿歌[M].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2.

[2] 雷群明,王龙娣.中国古代童谣鉴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88.

[3] 孙艺风.翻译研究与意识形态:拓展跨文化对话的空间[J].中国翻译,2003(5):6-12.

[4] 胡群.英语儿歌翻译技巧谈[J].考试周刊,2007(49):67-69.

[5] 胡晓榕.浅析儿童文学特点及翻译技巧[J].时代文学,2011(1):109-110.

[6] 王东志.略其状貌以求神骨——论归化策略在童书翻译中的应用[J].山东外语教学,2007(6):10-14.

[7] 叶子南.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童谣英译儿歌
童谣里的童年
摘要英译
快乐童谣
摘要英译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睡觉儿歌
儿歌绝唱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