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2014-04-17■范

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心理素质社会化

■范 文

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范 文

体育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通过培养学生自我评价能力、社会化的思维、意志力及自信心、积极的进取精神等,促进其心理素质的良性发展,对学生心理健康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的迅速提高,受腐朽思想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学生的心理问题在逐年增多,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得到重视,尤其是体育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发挥重要的作用。

体育教学对心理健康的意义与作用

体育教学能更好的挖掘学生的智力和潜能。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活动,不仅可以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还能促进头脑、耳朵、眼睛、神经系统等众多组织和器官的发育,调动这些组织器官参与到活动中,从而使头脑更灵活,听觉、视觉、神经系统的灵活性和均衡性等也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学生记忆力、应变力、思维想象能力等的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智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体育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广泛的作用。健康的身体和强健的体魄是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和将来干好工作的物质基础,而健康的心理和好的心理素质又有赖于健康的身体。在学生时期,体育训练是他们保持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因此,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体育教学能够改变学生的情感观念和情感体验。体育教学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课堂,体育锻炼能缓解学生的压抑和紧张,使他们的焦虑、沮丧、忧愁和仇恨等不良情绪得到宣泄,加以教师的适时引导,使其更多的体验愉悦和成功,从而调节学生不良的情感体验,改善他们的情感观念,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体育教学能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减少心理疾病。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学习压力、贫富差距、社会腐败及不平等现象使学生产生各种心理障碍,甚至导致心理疾病的大量形成。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在体育训练中的发泄和疏导,可以疏通心理障碍,改善学生的心理疾病,从而使其心理健康发展。

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自评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发挥重要作用。社会现实是复杂多变的,既存在残酷的竞争,又具有无处不在的合作;因此,学生要学会认识自我,学会适应环境。体育教学通过对体育项目的训练与竞赛,让学生不断感受挫败、成功、竞争等,在反复的失败与成功中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并在竞争与合作中接受一次次的挑战,逐渐提高对社会的适应能力。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心理健康教育

培养学生意识形态的社会化。学生往往个体观念较强,社会观念较弱,对竞争缺乏全面的认识,甚至会出现恶性竞争的思想。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在开展体育项目时,把团队合作和公平竞争密切结合,让学生充分感受竞争的促进作用及合作的巨大好处,引导学生形成社会化的观念。实现这一目标,需要设置利于学生形成社会化观念的活动课程,形成社会化的教育共识,充分发挥体育课堂的作用,利用体育项目学习、游戏、竞赛、课间操、野外训练、社区活动、校间体育交流等形式,通过讨论、讲授、示范、表扬和惩罚、活动体验等手段,让学生积极参与,公平竞争,并且,把合作意识、法规意识、环境意识等渗透其中,逐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集体荣誉感、纪律性及团队意识等社会化的意识形态。

培养学生自我综合评价能力。学生对自尊的理解往往很片面,缺乏正确的认识,甚至有些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很严重。在体育教学中,要通过活动和竞技项目的参与、组间评价和自我评价,逐渐提高学生自我评价能力,进而形成理性、健康的自尊观念。这就要求体育教育工作者积极创造适合学校和班级评价的集体环境,努力挖掘教材中有关人生观、价值观、关系观、集体观等的内容,并结合具体案例适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成立兴趣小组,强化团队建设,增加学生自我评价的机会,并在活动中不断证明自我评价的正确性;通过组织讨论、体验、反省、陈述等形式的活动,把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学习目标有机结合,逐步培养学生自我综合评价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意志力。在体育教学中,通过体育项目的训练和身体的锻炼,合理而科学的身体负荷,能不断改善学生经历磨练的体验,科学而有效的心理负荷,能促进他们的包容、耐受挫折等良好心态的形成,激发他们良好意志品质的形成。在此过程中,要把提高学生意志品质与体育教学密切结合,根据体育项目的特点,有组织的、有计划化的把培养学生意志力融入到体育教学之中;教师还有结合体育教学内容,配合适当的讲解和示范,适时引导学生坚持和自觉锻炼,并通过竞赛激励法、超负荷法、挫折创设法、极限挑战法、自我暗示法等灵活的方法内化学生的良好的意志品质。

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在学生参与体育项目和活动中,不断地尝试失败与成功,思想和潜能被不断激发,拼搏进取的信念不断加强,既培养了学生的进取精神,也增强了他们不惧挫折和失败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进取精神,首先要通过设置体育训练的目标、过程与情境、价值分析等激发他们参与健身、锻炼、技能学习等的动机;要采用需求法、成功法、激趣法、竞赛法、挑战法、表扬法、榜样法等各种教学方法,把危机意识和竞争观念渗透到体育课堂的教学实践之中,使学生养成开拓进取、勇于拼搏的良好习惯,培养他们的进取精神和向上态度。

(作者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横岗街道梧桐学校)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心理素质社会化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激发学习兴趣,培育心理素质
论新闻记者的心理素质与写作思维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
桂东南民族体育项目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