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研究中易被忽略的人群
——刍议编辑对系统坚定实践者角色的背离

2014-04-17

荆楚理工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不端编辑部学术

王 宇

(包头师范学院 《阴山学刊》编辑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高校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研究中易被忽略的人群
——刍议编辑对系统坚定实践者角色的背离

王 宇

(包头师范学院 《阴山学刊》编辑部,内蒙古 包头 014030)

近几年,利用检测技术防范作者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专家学者热议的论题。然而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表现在作者身上,也表现在技术的使用者——编辑身上。由于外部环境和编辑自身的原因,随意泄露检测账号及密码、擅自检测本刊以外来稿、轻率告之文章重复内容、积极提供修改帮助、主动交易收费检测等编辑违规行为随之出现。我们庆幸可以用技术说话来达到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操作检测系统的始终是人。因此我们在一味强调技术改进的同时,应先审视、规范编辑队伍自身内部。通过加大对法律的宣传与监督;完善编辑部工作制度,巧设应对措施;提升编辑的道德自律,变角色背离为角色规范,构建起一支坚定的维护高校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实践者队伍。

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编辑

近几年,利用检测技术防范作者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专家学者热议的论题。然而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表现在作者身上,也表现在技术的使用者——编辑身上。如果将编辑排除在探讨对象之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研究就称不上全面或完整。

高校编辑在使用cnki检测技术时存在哪些违规操作行为?我认为,大致可归为以下几点。

(一)随意泄露检测账号及密码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协议》中明文规定: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对此系统享有著作权,用户通过本协议取得检测系统的免费使用权,该使用权用户不可转许可,也不得转让给任何其他第三方[1]。然而打开淘宝网店,我们看到的皆是“本网店的优势是账号来源于高校研究生院,保证正品,专门用来检测硕博士和职称论文”的声明。这种公开将账号、密码泄露给他人的做法,严重违背了“本系统限本编辑部指定专人使用,未经许可他人不得使用”的规定[2]。

(二)擅自检测本刊以外的来稿

《使用协议》还强调:“乙方(指用户方)只限于检测本刊的来稿和已发表文献,不得检测乙方期刊以外的稿件和文献。”[1]在编辑部获取检测系统使用权利之前,都会填写一份注有“每期检测来稿篇数”内容的表格,申请的递交意味着双方对协议内容的认可、遵守与执行。但在实际使用中,部分编辑会利用本刊帐号检测他刊稿件、借用SMLC入口检测科技稿件、使用期刊入口检测学位论文。

(三)轻率告之文章重复内容

在实际工作中笔者曾遇到这样一位作者,在接到文章因存在部分重合需修改的通知后,他于自己所在学校编辑部进行了检测,之后又向本刊索要抄袭范围,声称要对比两个编辑部的检测详单以便修改,这一不合理要求遭到了编辑拒绝。在学界,许多研究文章都提到,对学术不端稿件做修改或退稿处理时编辑不宜提供检测报告详单,说明编辑对于这一点已经达成了共识。笔者也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研究综述》一文中论及编辑提供抄袭范围的危害。然而这种“帮凶”角色并未引起部分编辑的足够重视。

(四)积极提供修改帮助

“稿件改了怎么还存在重合?”“初检段落A未发现抄袭,复检的时候怎么又发现抄袭了?”“我标注为引用的怎么也被标红了?”“有些我参考的内容没有测出来?”“学校复制比35%,这里怎么成了36%?”百度上一连串的疑问显示了作者对检测系统工作原理的疑惑与不解,重复率修改对他们而言无从下手。

这时总会有一些以“替”他人作嫁衣为己任的编辑向作者“免费提供全程的专业修改咨询”或传授修改秘籍,完全超出编辑工作本分,曲解了“为”他人做嫁衣的意义;更有个别热心的编辑越俎代庖,向作者提供额外服务——替其修改降重,如“本店提供降低复制比服务,拥有修改经验超过100万字的专业齐全的修改降重团队,保证通过检测。”为了增加可信度,店主甚至不惜公开透露自己“高校检测员”的身份。

(五)主动交易,收费检测

Hakanson(1980)提出的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不仅可以反映单一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影响,也能综合评价重金属对生态环境的潜在影响,是常用且具有代表性的基于重金属总量的生态风险评价的方法之一(田林锋等,2012)。计算公式为:

同方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研究中心在2009年12月发布《声明》称:“个别AMLC系统用户通过淘宝等方式向个人提供检测服务的行为都不是我中心的行为,均属于违反AMLC系统使用协议的违规行为。”[3]然而我们看到的是,以检测为名的淘宝网店有增无减,更有甚者大张旗鼓地打出了“高校检测老师的个人店铺,专业有底线更有保障”的醒目字句,用以提示消费者。这一屡禁不止的违规行为在中国知网再次发布的《重要申明》中亦见端倪,其界定“违反使用协议用户”的修饰语已由“个别AMLC用户”变成了“一些用户”。

中国知网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广泛运用原是出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目的。但是随着当下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的浸染,个别学报自身抵抗力的低下,本为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坚决维护者与实践者的编辑,却利用手中的技术工具,不知不觉中成为学术不端行为的推波助澜者。深究其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工作态度不认真,思想认识不足

艰苦繁琐的脑力劳动、单调重复的工作流程易使编辑产生倦怠心理,而2012年《关于报刊编辑部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的出台,更令不少学报编辑产生了“群体性职业焦虑”[4],他们失去了工作热情与主动性,“干好干坏一个样”“得过且过”成为一部分编辑过渡期的工作观。态度上的马虎、思想上的松懈,使编辑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表现为工作失职,对知网管理中心的规定不重视乃至漠视,随意向同事、作者、好友泄露账号和密码。

(二)关系与人情的难却

人情是中国职场的一大特色,编辑一行也不例外,关系稿、人情稿是编辑常议的工作难题。随着检测技术的使用,这些关系、人情又由“帮忙发表”转为“帮忙检测”或“帮忙修改”。碍于上下级关系的压力或他日相求、返还人情的心理,规章制度被人情潜规则所代替,人情关系变得功利化、工具化、扭曲化,这不仅助长了学界的不正之风,还严重影响了编辑部的工作制度和知网的管理规定。

(三)避免与作者产生矛盾冲突

(四)利益驱动

目前,大多数高校将编辑视为行政人员、教辅人员或后勤人员,因此在继续教育、岗位评聘、待遇表彰等方面都低于教学人员。学报人员长期不受重视,教育部有关“学报编辑人员的职务评聘、生活待遇以及评优表彰等方面应与教学科研人员同等对待”的文件精神迟迟难以落实[5]。而随着社会日益泛起的拜金主义,编辑“甘愿为他人做嫁人”的角色定位发生了转变,其内在的默默无闻的奉献精神与道德伦理逐渐丧失,个人私欲的膨胀让不甘于清贫工作的编辑开始追求有偿服务。于是,手握技术免费使用权的编辑以每篇200-500元不等的价格兜售学校的集体检测资源。

编辑这种为满足自身利益而实践不良学术行为在损害其他作者权益的同时也侵害了编辑部的自身利益,久而久之必然会对学术整体发展产生重大隐患。鉴于目前国家没有出台专门针对高校编辑使用检测系统违规行为的法律法规,因此,相比较“亟待制定相关法律”等千篇一律的宏观建议,作者更愿意从知网法律宣传、部门制度规范、编辑道德自律等编辑自身实际参与、能够把握与操作的层面进行探讨。

(一)加大对学术不端系统使用权限的宣传与监督

中国知网在2009年和2012年两次《声明》中对违规操作行为有明确、完整的处罚内容,如确定了处置主体——中国知网,明晰了法律依据——使用协议及“相关法律”,公布了受理方式——“举报电话010—82895056—8217”“举报邮箱amlc@cnki.net”,细化了处理等级——“视情节轻重予以IP严格限制、扣减检测篇数、暂停帐号、永久关闭帐号”,标清了处理对象——违反使用协议的用户。然而上述处置声明并没有引起编辑的足够重视,因违规操作账号被暂停或关闭而无法登陆时,编辑更多的是从网络故障方面查找原因,错误的认知行为说明中国知网对系统使用权限宣传不到位。

目前,中国知网对违规行为的界定只限于“所有在淘宝等网络交易平台提供所谓‘知网检测服务’与所有声称‘与官网对接的自助系统’”的行为,而对于非网络交易平台及非现金交易检测本刊以外来稿的行为并未纳入其中。虽然《使用协议》有这方面的说明,但于学报编辑部而言,文件签署者是主任,技术使用者往往是具体的办事编辑。因此,建议在检测页面《声明》中能重提一下用户不得检测本刊以外的稿件和文献,将“非网络交易及非现金交易的行为”再次明确指出。

值得一提的是,有关违规行为的界定与处罚内容需要链接到非主页面才可看到。因此,建议中国知网将声明信息置于系统首页醒目处或以小窗口方式强制弹出。

另外,随着编辑违规操作隐蔽化、升级化、扩大化,中国知网可与中国高校科技期刊研究会、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合作,将系统使用权限的相关内容纳入每年期刊编辑业务培训和法律法规教育授课中。

(二)编辑部加强日常管理,及时发现漏洞,完善工作制度,巧设应对措施

全国各高校编辑部根据自身实际,制订了大同小异的工作制度,然而随着编辑工作模式、方法的不断发展,特别是数字化出版、检测技术的运用,需要对旧有工作制度、审稿制度中不能解决现存问题的规章进行修订和完善,这不仅是事后治理,更具有事前预防的积极意义。

除了制度规章外,重要的是编辑在工作中采取应对措施,巧化不端行为。

首先,严格管理检测报告单,责成专人负责。学术不端文献检测报告单要设专人管理,严格控制在一定的知悉范围内,不得随意向无关人员透漏。对于期刊主管部门或作者单位认定的学术不端行为等工作需求,经相关领导授权后,负责编辑可以向其提供有关论文检测详单。

第二,对于确实存在学术不端的稿件,退稿反馈宜简洁明了。编辑退稿时毫不含糊地指出作者的不道德行为,杜绝此类事情再次发生即可,毋庸为证明审阅意见的权威性而提供检测详单。在笔者看来,作者对自己文章的撰写过程心知肚明,哪些段落为重合、哪些语句为抄袭、哪些观点为借鉴,比编辑、比检测系统更加了如指掌。

第三,对于人情检测,示以相关文件,委婉拒绝。面对抛不开的人情,既要有正常的人情往来,也要承受其中复杂的人际关系压力、社会风气压力、不良诱惑压力。对于人情检测,可以将知网有关检测规定或打印贴于编辑部门上和其它醒目位置,或下载挂于编辑部网站首页,并将规定中“不得检测本刊投稿以外的稿件”“处罚关闭帐号”等关键字句加黑加粗,区别正文,同时晓之以“如果关闭帐号,本刊无法处理所有来稿,工作不能正常开展”予以说明,实践证明,这是一个比较可行的办法。

(三)提升编辑的道德自律,角色背离转变为角色规范

编辑违规操作说到底,是编辑职业道德下滑在作祟。作为外在强制性的法律与制度,只有在编辑人员遵守职业道德规范时,才有可能被遵守和认可。而那些职业道德规范只有为编辑个体所认同,并内化为个体的观念、信仰等,成为个体的实际活动,由他律走向自律,才是现实的。

探讨加强编辑道德自律方法之前,一个重要的前提是——如何让编辑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或者说如何结合编辑当前的职业困境提出一个为编辑个体所认同的职业道德标准?

在当前,职业还是一种谋生手段,所以职业价值观的树立不光要强调职业活动的道义价值、目的意义,也要提倡职业活动的功利价值、手段意义。这不但会使编辑认识到职业劳动是一种谋生手段、具有“为我”的意义,而且还让编辑懂得职业劳动对个人的目的性存在和“为他”的道义性要求,使编辑真正从手段与目的、功力价值与道义价值相统一的高度来认识自己的从业需求。进而从内心真正认同编辑部及相关领导部门订立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树立起正确的职业价值观。这样,我们才可以进一步探讨提升编辑道德自律的方法与途径问题。

首先,学习与思考。一个人的文明、高尚与否,总是同他的知识、文化素养相表里,正如人们往往将粗俗、不讲道德同愚昧无知、不学无术联系在一起。而道德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不仅要从书本中获取,也要从道德典范和他人的经验中习得,这即是古人“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的具体学习方法。编辑通过这种学习,结合理性思考,以求得对道德必然的理解和把握。其次,反省与克治。孔子“吾日三省吾身”不失为编辑提高道德自律一个方法,通过日常反省、检查以发现自己工作中存在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倾向,进而予以克服、整治,规范自己在工作中的角色。

培养道德自律的方法很多,在我看来,结合当代社会发展需要和人们的道德实践经验,如上两点是两个最基本的方面。

随着学术领域的细化,稿件研究内容的深入,编辑、专家也会对鱼龙混杂,浩淼文字难以辨别。反抄袭软件的应运而生,正是为补充人为知识盲区、杜绝作者学术不端行为提供技术支撑的。然而在我们庆幸可以用技术说话来达到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操作检测系统的始终是人。因此我们于一味强调技术改进的同时,应先审视、规范编辑队伍自身内部,通过充分调动外制力——行业法律、内制力——编辑部内部环境、自制力——道德自律,构建起一支坚定维护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实践者队伍。

[1] “社科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使用协议[EB/OL].http://check.cnki.net/smlc2/help.

[2] CNKI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使用范围[EB/OL].http://check.cnki.net/smlc2/.

[3] 同方知网科研诚信管理系统研究中心.声明[EB/OL].http://check.cnki.net/Article/about/2009/12/85.html.

[4] 林士平.转企改制浪潮下的学报及学报编辑——以重庆市高校学报改革为主线[J].西南政法大学学报,2010,12(4):119-124.

[5]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高等学校学报管理办法》的通知[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34063 37.htm?fr=aladdin#1.

[责任编辑:王乐]

2014-07-09

2012年包头师范学院青年科技基金项目(BSYKJ2012-18);2013年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第七届编辑学研究基金资助课题:学术审稿的第三只眼——审稿中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运用研究(2013ZC10)

王宇(1977-),女,北京人,包头师范学院《阴山学刊》编辑部副编审,硕士。

G237.5

A

1008-4657(2014)05-0074-04

猜你喜欢

不端编辑部学术
规范科学技术活动 抵制学术不端行为
如何理解“Curator”:一个由翻译引发的学术思考
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类型
编辑部的春天日常
对学术造假重拳出击
疯狂编辑部之鸭腿饭(四)
《肝胆胰外科杂志》来稿中常见的学术不端问题
疯狂编辑部之快递也疯狂
关于本刊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检则系统”(AMLC)的通知
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