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金融本科毕业设计改革研究1
2014-04-17张青龙孔刘柳
张青龙,孔刘柳
(上海理工大学管理学院,上海 200093)
0 引言
《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明确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应该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也明确规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以及“使本科学生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和研究工作的初步能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任务。教育部也明确指出:对毕业设计不能降低要求,放任自流;并指出:毕业设计(论文)在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和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它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毕业设计已经成为衡量一所高校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重要依据,并日益受到各高校的重视。本文主要研究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问题,并在分析我国高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对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的改革提出建议。
1 金融本科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
毕业设计(论文)在金融人才培养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的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现代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
1.1 注重理论性而忽略实践性和应用性
调研发现,很多高校的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较为单一,主要是毕业论文形式,且理论性较强,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学生在选择老师拟定好的题目后,到图书馆查查资料,找找数据,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不用2个月就可完成一篇毕业设计(论文)。这种注重理论性的毕业设计(论文)写作既不利于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也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这种毕业设计(论文)的模式容易导致大量抄袭现象的发生。
1.2 完成毕业设计的时间较短
调研发现,大多数学校的金融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从第7学期末开始,主要是在第8学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在这么短的时间是很难完成一篇较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而且,在该段时间,绝大多数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找工作或考研究生上面,找工作、考研与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在时间上产生冲突。而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几乎都把找工作和考研看得比毕业设计(论文)更加重要。由此导致毕业设计(论文)被放在了从属地位。这样,本来就较短的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又被进一步压缩。在学生和教师都不是很重视的情况下,学生在短时间内通过抄袭或拼凑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就成为常态。在这种情况下,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必然不高,也就更谈不上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1.3 实行约束性选题
调研发现,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大多数是由教师事先拟定,学生从中选择。尽管有的学校规定在教师的约束性选题之外,学生还可自主选题,但大多数学生都不愿意再重新花时间去拟定题目,而是从教师拟定的题目中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论文)题目。这种毕业设计(论文)题目的选择方式,一方面约束了学生的思维,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另一方面,它也导致学生对教师定题的依赖,助长了他们思维的惰性,使他们不愿意运用自己所学的金融知识去思考金融实践问题,从而进行创造性的选题。因此,这种约束性选题不利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4 实行限制性学生分组
调研发现,很多学校都是根据金融专业的教师人数来对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进行分组,并根据当年需要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学生数计算每个教师所带的学生数。而在分组时,往往是事先将一定数量的学生分配到某个教师的名下,然后通知学生其指导教师是谁,并要求最好是选择指导教师拟定的题目,而且一般规定,一旦分组宣布后,就不得更换指导教师。一般情况下,每个教师的研究方向和研究专长是不一样的,学生的选题意向和写作兴趣也是不一样的,若某个学生的初始选题意向不属于该指导教师拟定的选题范围,并与该指导教师的研究方向或专长不一致,而学生又不能更换指导教师,这可能大大降低学生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热情,不利于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最终影响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1.5 教师指导力量不足
调研发现,在大部分高校,金融专业的学生人数一般较多,金融系的教师每年指导的毕业设计(论文)人数平均在8人左右,有的学校甚至达到了人均指导学生10人左右。而且,很多教师同时又是硕士研究生的指导教师。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指导教师的水平较高、责任心较强,但其精力和时间毕竟有限,他们给予本科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时间和精力将会不足,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就难以保证了。
2 依托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可行性
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容包括创新训练项目、创业训练项目和创业实践项目3类。创新训练项目主要是指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自主完成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性实验的设计研究;创业训练项目主要是指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完成与实践相结合的创业训练的设计研究;创业实践项目主要是指本科生个人或团队,在导师指导下,利用前期的创业训练项目(或创新性实验)的成果开展创业实践活动。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内容看,其有效实施将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力,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其创新和创业精神。而教育部对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来看,也是通过毕业设计(论文)实现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因此,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与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来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是可行的。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金融深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正逐步形成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多样化的、创新性的金融产品,多元的金融机构以及创新性的金融制度。而伴随着金融的不断开放,金融的国际化程度也在不断加深。由此可见,我国面临的是一个“大金融”时代,它需要的将是大量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复合型、高素质金融人才。高校的金融学专业肩负着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高素质金融人才的重任。在高素质金融人才的培养过程中,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金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最终目标也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这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目标也是一致的。因此,通过在金融学专业本科生中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来提升金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也是可行的。
上文的分析已经表明,传统的金融学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模式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高校金融学专业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较高实践能力的高素质金融人才。对金融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模式进行改革已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3 基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毕业设计(论文)改革思路
3.1 建立三位一体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体系
本文根据教育部实施的“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要求,建立系级、校级和国家级的三位一体的金融学专业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申报体系,从第3学期开始,就在金融学专业学生中进行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宣讲及申报动员。鼓励金融专业的学生首先申报系级的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以调动学生的申报积极性。通过系级项目的培育,再申报校级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最后通过系、校两级的项目培育之后,再申报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这样,在整个项目的完成过程中都有一定经费的支持,为开展项目的调查研究提供了方便,也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2 选题的自主化
根据金融系教师的人数及研究专长,对教师进行分组,并根据毕业班学生人数大致确定每组教师的学生数。然后召开金融系师生见面会,每组教师介绍自己的研究方向以及在研究领域的最新的和重要的金融实践问题。学生则根据金融学专业各位老师的介绍,并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向自主确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选题,并自行组织研究团队,金融系再根据各个研究团队的选题意向,指派相应的指导教师。若本系没有与学生选题相对应的指导老师,则可聘请系外的或校外的其他指导教师参与指导。这样,既可减轻每位教师毕业设计(论文)指导负担,也解决了指导教师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
指导教师一旦确定下来,他就要与学生团队一起研究确定创新创业计划项目的最终题目。选题确定之后,指导教师与该团队一起讨论如何对该创新创业训练项目进行分解,以细分项目作为团队成员未来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并讨论如何通过团队合作,在各成员完成各自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在整体上最终完成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而从上文分析可知,从大二上学期开始,学生就进入了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准备阶段,也就意味这学生的毕业设计(论文)也开始进入准备阶段。整个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完成时间,也就是其毕业设计(论文)的完成时间,时间跨度将近2年时间,由此给学生完成毕业论文留下了充足的时间,有利于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3.3 毕业设计(论文)形式多样化
打破传统的金融学专业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单一的论文形式,以金融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采取多样化与多元素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形式和内容,以与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形式的多样化相一致。既可以以毕业论文为形式,也可以以金融业研究报告、金融实验报告及分析、金融业调查报告、金融实践方案设计、金融业创业计划书等为形式。金融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无论采取什么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形式,都应该与金融实践紧密挂钩。
当然,学生一开始对这些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方法及要求可能不清楚,学校应该在学生选题、研究团队及指导教师确定之后,邀请校内外相关领域的金融专家及金融实业界人士对各种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方法、要求、规范等进行统一培训,让学生熟悉各种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方法。多样化的毕业设计(论文)形式更能满足学生不同的研究兴趣,并激发其更大的创新创业训练的激情。
3.4 评价标准的科学化
科学的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相当重要,其对提升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具有引领作用。因此,系里可组建教学指导委员会或专家指导委员会,该委员会最好由校内外的金融专家和金融实业界人士组成,他们共同讨论制定金融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评价标准。在制定标准时,应遵循这样的原则:将教育部及学校要求的评价标准与各种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的具体写作要求相结合,制定不同形式的毕业设计(论文)评价标准,而不能千篇一律。
在此基础上,评价标准除了涵盖文献梳理能力、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格式的规范性、数据的可靠性、论证的力度、文字表达能力、结论的科学性等基本要求外,更要注重毕业设计(论文)与实践相结合的创新程度,并对实践性和创新性给予更大的计分权重。对于所在团队的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已经被选中成为校级和国家级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或者其团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被企业或金融机构采纳,并被企业或金融机构认定为对其经营发展具有较为重要意义的,其团队成员的毕业设计(论文)给予更高评级。对于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成果或毕业设计(论文)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的,也给予更高的评级。对于上述毕业设计(论文),在优秀毕业设计(论文)的推荐和评选中,给予优先考虑。
[1]陈卫,张灏,赵建新,等.本科毕业论文改革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实践和思考[J].无锡教育学院学报,2002(2):56-58.
[2]韩玉志.高校本科毕业论文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对策[J].中国高教研究,2000(9):78-79.
[3]冀满祥.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质量监控的实践与思考[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2-144.
[4]季爱华.论毕业设计环节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华东冶金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4):25-27.
[5]梁美娜,王敦球,朱义年.以科研项目为依托提高本科毕业论文质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11):54-55.
[6]童绍玉,李秀寨,刘荣.本科毕业论文质量提升途径研究——基于大学研究性学习的视角[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2010(3):45-53.
[7]吴宏元,胡艳婷.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突破[J].中国高教研究,2000(5):55-56.
[8]张青龙.金融学专业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上海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167-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