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晶产业发展对东海地区的影响研究*

2014-04-17潘宇飞周海燕赵立勤

关键词:东海县水晶东海

潘宇飞,鞠 睿,周海燕,赵立勤

(淮海工学院 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一、东海县水晶的发展成就

江苏省东海县水晶市场已经建立20多年。自1992年以来,东海水晶市场已经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水晶交易市场和水晶交易的集散中转地。东海水晶产业、商业以及服务业相互渗透,为东海县的经济发展作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全县共有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硅加工企业50家,销售收入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208家,整个硅产业年产值突破110亿元,占县域工业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成为东海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1]。

(一) 东海县已成为中国水晶之都

改革开放的新时代,东海县就被冠以“中国水晶之都”的称号,这是因为,东海水晶市场是拥有“文明市场”、“全国最具品牌价值商品市场50强”等50多个荣誉称号的水晶市场,它的天然水晶销售量占全国水晶市场的90%以上,是中国最大的水晶集散地和水晶交易市场[2]。

(二) 水晶从业队伍不断扩大

水晶市场的崛起,使得东海县人民找到了一条发家致富的好路,纷纷投入到水晶生产加工交易中来。在全县40多万人口中,从事水晶行业的人口多达20万,商户工厂不计其数。

(三) 水晶品种齐全

东海水晶储量丰富,水晶市场更云集了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优质水晶。各类水晶争奇斗艳,为东海水晶市场的繁荣增添了几分生气和光彩。

(四) 多元的信息交流平台

东海县建有中国唯一的水晶博物馆,为介绍水晶和传播水晶文化提供了场所。东海水晶节更是一个很好的信息交流平台,不仅可以繁荣市场,提高东海水晶的知名度,更能促进不同文化的交流,为水晶发展提供机遇。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则为东海水晶建立网络交易提供了技术支持,开辟了水晶销售渠道和手段上的新模式[2]。

二、水晶产业发展对东海地区的积极意义

(一) 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

1 水晶产业发展促进了地区产业升级 近些年来,各类珠宝消费中,水晶消费明显增加,其所占比重可以与金银消费相抗衡,占到了珠宝行业39%以上。水晶品种繁多,价格适宜,神秘感强,可塑性好,不仅消费者热衷于水晶消费,产品推销商和制造商也逐渐将更多的精力转移到该领域中,无疑也进一步推动了水晶行业的迅速发展。

2011年,东海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5.67亿元。其中,硅材料产业是成长最快的主导产业。据统计,2011年年末拥有规模以上硅产品加工企业140家,工业总产值占规模工业的46.9%[3]。可见水晶作为硅材料产业的支柱,为东海县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2 水晶在经济上的“辐射力” 水晶产业的蓬勃发展,活跃了东海县市场的氛围,同时促进了东海县交通运输业、旅游业等他相关产业的快速变化和发展。

2011年东海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旅客周转量高达78 030万人/km,增长10.3%;货运量600万 t,增长3.5%;货物周转量48 700万 t/km,增长4.5%;港口吞吐量90万 t,增长4.6%[3]。

旅游业凭借自身特色,利用以水晶、温泉为主的资源优势,开发桃林黑龙潭景区、南辰湿地公园、水晶博物馆等旅游项目。2011年全年共接待游客25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3%,旅游收入达28.8亿元[3],水晶旅游项目贡献突出。

(二)对地区文化发展的积极意义

1 丰富了文化主题活动 水晶文化不仅表现在其物质魅力上,更体现在其精神魅力上。1994年2月,东海县水晶精品研究会成立,研究会开展了水晶作品展、水晶精品评比、水晶命名、水晶展销、水晶拍卖、印制水晶画册、交流水晶加工经验等一系列活动,不仅开启了水晶研究的基础工作,也活跃了水晶文化氛围。

2 充实了精神文化 水晶文化还包含了丰富的精神内涵。佛教有三宝和七宝(金、银、琥珀、珊瑚、水晶、砗磲、玛瑙),佛云:得三宝而国泰,得七宝而民安。可见水晶在佛教中被视为是国泰民安的象征。水晶又和道教有不解之缘,道教典型的七星阵就是由水晶组成的。据说,七星能凝聚能量,具有镇宅、辟邪、提升灵气、使心灵平静的作用。另外,《本草纲目》中也提到了水晶有保健作用。

可见,宗教文化和传统医药保健文化都重视和肯定了水晶的价值,尤其是水晶的精神价值,从精神上诠释水晶的特性和内涵,这是对水晶物质文化的丰富和充实。这也是当今人们喜爱水晶及其饰品的精神根源,是水晶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3 活跃了文化交流 随着水晶市场的崛起壮大,东海水晶商贸日新月异(主要面向东南亚、日本、韩国等地市场),也带动了海内外文化交流的发展。自从1991年东海县成功举办第一届“东海水晶节”以来,至今已经举办了12届,累计接待游客上千万人次,其中有来自海外数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宾客,汇聚了世界各地的水晶优秀作品,极大地促进了文化交流[1]。

(三) 对地区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

1 水晶产业发展富裕了东海县 水晶产业的发展,让东海县实现了质的飞跃。在第十二届全国县域经济与县域基本竞争力百强县名单上,东海县首次跻身百强县之列。在东海县非从事农业生产的40万人口中,有20万人从事水晶生产加工交易工作。水晶产业成为东海特有的就业亮点,为解决当地人口就业和脱贫致富提供了方向和依靠。这也加快了东海县的城市化进程。

2 东海因水晶而成长 经济水平是实现文化长久繁荣的基础。水晶产业的大发展,使东海县实现了真正的脱贫致富,人们过上了富裕的小康生活。在东海,人人都在传颂水晶,以水晶为东海的骄傲,到处都充满了阳光的气息。在2013年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市中,东海县位居29,连续7年出现在该榜单。这对东海县“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事业大有好处。经济发展的大好形势,也进一步促进、推动了东海县政府部门提升工作效率、改善服务为民的工作作风,加强廉洁自律,自觉维护东海的社会声誉、持续改善东海的投资环境,这也进一步带动普通民众自觉投入到维护东海的水晶声誉、市场声誉、社会声誉的大业中来,进而推动了东海县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变化、发展。因而,东海因水晶成名,东海因水晶改变。

三、水晶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一) 水晶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

1 水晶产业发展的传统模式对生态环境的“依赖” 天然水晶的生长条件是相当苛刻的。“晶洞”、压力、温度和营养液构成了水晶生长必备的四大条件。因此,天然水晶的形成,必须依靠本来就存在的苛刻的天然环境。东海水晶呈现不规则的鸡窝状分布,挖掘难度大。这就使得大规模大器械的开采难以实现,导致开采效率的低下,从而形成了东海水晶以家庭单位为主的个体开采和个体经营的模式[4]。在这种模式下,农民自行挖掘的水晶大多破碎粗糙,于是初具规模的企业便将它们收购上来,进行简单的加工打磨,制成水晶饰品和工艺品。这种追求利润的采购和批量生产,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经营的盲目性,并不能将优质水晶原料的价值全部体现。

在过去生产力落后的条件下,人们缺乏科学的发展观念,水晶产业发展中,水晶原料的获取,只能取自自然生长的天然水晶,完全依赖于生态环境。这种发展模式具有粗放、单一、生产经营落后的特点,使得水晶原料产出率低,资源浪费大。

2 水晶产业传统发展模式对东海生态环境的影响 水晶产业的这种传统发展模式显然是一种不可持续的模式,它是建立在大量消耗资源的基础之上的。东海县经过多年持续盲目地水晶开采,以至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失衡。

东海地理位置离海较近,地表松软薄弱,湖荡连海。土壤受海水入侵影响较大,呈盐碱性。乔木植被生长不良,树干细弱,削弱了其涵养水源的作用。加之该地域伏旱洪涝灾害频发,水源净化和调节的作用大打折扣。

东海水晶原本就是东海地壳的一个重要的支撑部分。过度开采水晶,使得原本脆弱的地壳更加松软破碎。加上黄淮地区长期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影响,海水倒灌入侵,使得原本不稳定的生态环境自我调节的作用更加微弱。

(二) 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水晶产业发展的制约

1 生态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前提下,不只是东海县,整个华北华东地区都将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东海县所在的黄淮地区,土地盐碱化、水土流失等生态异常现象将不断出现并加剧,气候也将变得更加不稳定,其直接后果是导致“水土”的变质,从而影响到动植物的生存以及一些矿物质的变化。

2 生态环境的变化趋势对水晶产业发展的制约 水晶产业多年的粗放式发展,以及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的变化,对东海水晶产业的持续发展,形成了严重的制约。

(1) 天然水晶资源日渐稀缺并且开采难度加大。生活水平的提高,促使了水晶需求量的增长,更导致水晶开采的加剧。由于天然水晶生长的自然环境条件要求非常苛刻,且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原本可以挖到水晶的浅层地表已经支离破碎,现在要想挖到天然水晶只有深入到地表以下好几十米,这无疑是当地水晶产业原料供应最大的威胁。

(2) 保护生态环境的世界潮流限制了天然水晶的无节制开采。大到世界范围内,小到东海县,从保护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角度,都在重视和加大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环境保护的政策和法规,尤其是对能源、资源消耗大,容易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的产业限制更趋严格。目前,东海县已制定政策,明确禁止在境内开采和挖掘天然水晶。在这样的大趋势下,东海水晶产业的发展,面临巨大的挑战。

(3) 对水晶原料加工的技术和生产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影响了水晶原料的供给,水晶原料的使用成本大幅度上升,但对水晶产品的市场需求却在持续上升。这对目前水晶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要求水晶原料加工的技术工艺,不断提高,不断创新,要求更先进、更完善,甚至是要彻底抛弃传统的低效率的加工设备、生产技术;其次是要求水晶原料加工的技术工艺和方法,还要保持较高的生产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有限的水晶原料的利用效率。这些都对东海水晶产业的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形成了机会和风险并存的挑战。

四、发展水晶产业软实力的未来设想

环境的变化对东海水晶产业原料供应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对东海其他产业的稳定造成了影响。应对挑战,只有在开辟海外水晶原料供应的同时,更加重视外地市场的经营。就目前东海水晶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保持、促进水晶产业长远发展的视角,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和看法。

(一) 提升品牌影响,实现水晶价值

目前,东海水晶品牌分别有“石来运好”、“大姐吴兆娥”、“至善坊”等等。在世界十大水晶品牌中,奥地利的施华洛世奇、法国的巴卡拉名扬世界,东海水晶却难有一席之地[5]。品牌是企业文化和精神的集中体现,是消费者识别产品好坏的重要依据。打造东海水晶品牌,要从根本上突出其特色和品质,实现精品化、品牌化与艺术化的结合。

(二) 完善市场秩序,引导管理规范

上海和香港都是国际性大都市,但香港市场的区域法规更加完善。东海县拥有世界最大的水晶市场和水晶博物馆,又具有以水晶为主题的特色交流会,因此建立良好的市场秩序和经营规则,主动树立健康的市场风尚,是提升东海水晶产业软实力的当务之急。

(三) 提高知识能力,加强创新意识

掌握核心科技是当代产业发展的决胜因素。据统计,我国现阶段高新技术产业的人均产值是传统工业人均产业产值的5~10倍,是传统手工业的50~100倍。可见科技含量的集中能够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商业价值。

为提高产业软实力,就必须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新兴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四) 开发文化潜力,转变发展方式

文化生产力已经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标志。文化水平的高低正是通过教育、科技和劳动者素质水平体现出来的。

加强水晶文化教育和水晶文化感染力,就必须博采众长,革故鼎新,真正突出水晶文化在民族的和世界的意义与价值。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挖掘和宣传水晶文化价值就要大胆利用现代先进的媒体科技,如推出以水晶为主题的微电影、记录片、文学作品等,摒弃低效率、不环保的传统宣传渠道,使水晶文化能够潜移默化地深入人心。

水晶从业人员是水晶文化创造的主体,是文化传播的第一线。加强水晶从业人员的素质对营造水晶文化氛围,促进水晶文化交流具有重要意义。

五、结语

实现东海水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实现地区经济发展的好棋,也是增强地区凝聚力的重要关键。实事求是地承认问题的存在是一个民族成熟的表现。发现、反思和解决东海水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正是追求水晶产业良好发展的基础。虽然东海水晶产业传统模式发展的限制性条件是不利的,但是为了实现东海水晶在地域中体现的价值,实现人们更大的利益追求,就必须在水晶产业实践运动中寻找有利机遇, 转变产业发展模式,在形象宣传、渠道拓展和开创新模式上下大功夫,做大文章。

参考文献:

[1] 王新林.东海县立足资源优势,打造天然水晶特色产业基地[EB/OL].(2012-03-17)[2014-01-20].http://www.crystal.gov.cn/xinwenzixun/shuijingchanye/2012-03-17/539.html.

[2] 李欣,陈萍,原铭悦.东海水晶产业发展现状及战略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13(21):14-15.

[3] 2011年东海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R/OL].(2012-11-19)[2014-01-08].http://www.dhxtjj.com/tongjishuju/niandushuju/2012-11-19/258.html.

[4] 严奉林.水晶知识面面观[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

[5] 陈文伦.东海水晶珠宝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1.

猜你喜欢

东海县水晶东海
一张水晶卡告诉你浪漫都在哪
东海县应急处置突击队 出击疫情防控“疫”线
东海采风作品选
平安如意
迈向UHD HDR的“水晶” 十万元级别的SIM2 CRYSTAL4 UHD
蓝水晶般的大眼睛
寻找蓝水晶
江苏省东海县博物馆藏青铜器的修复保护
2015年东海县猪瘟免疫抗体水平检测与分析
精卫鸣,歌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