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分析
2014-04-17曹惠明
曹惠明
(晋城市教育局 电教馆,山西 晋城 048000)
21世纪是科技竞争日益激烈的时代。在各科教学过程中必须注重多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就课堂而言,多媒体的应用要选择恰当的时机,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否则多媒体就成为一种哗众取宠的道具,从而影响整堂课的效果。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也是人才建设的奠基阶段。多媒体技术迅速蓬勃发展,很快地进入了城市的每个角落,但农村学校却无法普及,有很多地区达不到这样的条件。农村教学十分需要多媒体这样的教学手段,尤其是它具有图片和声音相结合的优点,甚至有活动影像GIF、FLASH等动画这样的优势,必然会对教育教学过程产生深刻的影响。结合晋城市教育局电教馆电教下乡的实践与经验,对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以四方面进行探讨和交流。
一、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要恰当地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头脑中产生一个或几个有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对于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学生对学习内容产生浓厚兴趣之后,就会对学习活动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需求,就会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和整个学习环节。而引起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的最有效策略,就是老师给学生创设情境来激发学生的疑问。这样学生在愉快高兴的气氛中就会以积极的心理状态进行学习,一节好的多媒体教学活动就能够让学生长期保持获取知识的注意力,有助于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也就达到了最佳的教学效果。某幼儿园教师在上大班“认识物体高矮”导入时,让幼儿看《乌龟爱上长颈鹿》的动画片,孩子们都笑成了一团。教师问大家笑什么?幼儿说:“乌龟矮,长颈鹿那么高,太好笑了。”教师问:“乌龟那么小,长颈鹿那么高,你们知道指的是什么?”幼儿说:“长颈鹿和小乌龟的身高”。教师赞赏小朋友回答得很好,并说今天一起来看看身边的物体哪个高,哪个矮。教师用幽默的动画片吸引了小朋友的注意力,激发幼儿求知的欲望,引导幼儿自觉积极参与探索高矮的过程。
二、利用多媒体教学功能,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关注课堂生成
电教多媒体是教师根据教学需要确定目标后设计的。媒体的演示时机应和教学需要有机结合。有关语言文字的感知和对直观形象的事物感知都可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实现。借助动态的显示与色彩、声音技术对静止东西的敏感程度远近的媒体,则可从多角度地引起学生的感官灵敏度,促使学生更好地从整体上把握感知教学。如小学语文《鸟的天堂》中描绘榕树的那种场景,大部分农村学生没有机会看到那种情景,有些学生甚至从来都没有见过榕树,尽管每个教师都用优美的语句来形容榕树的茂盛与壮观,书本上也有相关的形容词来描述它的外貌特征,但是农村学生终究不能体会一树成林的那种壮观的景象。这时如果让学生看一看一棵又一棵的榕树,一丛一簇绿叶葱葱从远处到近处的枝枝叶叶进行感知,那就会在同学们的脑中产生所谓的比喻句、形容词、夸张句、感叹句等,甚至有时候教师就不需再多加强调了。学生有如身临其境地对景物有了感知。
教师通常会感受到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一条桥梁一样贯穿于教学的每个环节,普通教学手段往往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让学生去感知,加上教师课前对这节课的精心设计,再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内容,利用电教手段动态、声音、情节变化的许多特点,去解决教学中难点和疑点,是很好的教学手段的选择。再如《可爱的小鸟》一课,首先出现浩瀚无边大海的图片,采用反复移动图片的方法,让学生直观看到大海的辽阔无边,蓝色的海洋、蔚蓝的天空和抖动羽毛的小鸟等一幅幅壮丽景象,学生从中领会到了许多文章中为什么用“浩瀚”来形容海洋。教学时出示相应画面图片,让学生观察小鸟忧伤的表情、想念朋友的眼神和水手们在一起生活的每个动静结合的画面,使学生体会作者对各个环节的深情描写。加上教师用优美的语言进行朗读,加深学生的感官体验,从而较好地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
教师应教给学生最基本的动手实验操作技能,这方面技能应从小学教育中的《自然》课程的教学中掌握。这不仅是中小学教育内容衔接的迫切要求,也是中小学教育内容衔接的基础技能要求。因此,贯彻《自然》教学新大纲,教好《自然》新教材,不仅要敢于放手让学生面对大自然进行独立的探索,还要切实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采用必要的多媒体手段,给学生多一些机会、教师多一些时间去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实验器材和操作所需要的材料,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会使用它的方法,从而掌握实验操作的基本技能。在这方面多媒体技术也大有用武之地。我们能在教学中恰当、合理、适时运用多媒体和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配合动手操作的实验,可以大大增强教学效果,使学生能从中更好地进行观察和了解,相对来说对研究的问题理解得更快、印象就会更深刻。实验前,用多媒体帮助学生装配实验,掌握实验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的有关事项。
例如:《冰的融化》一课,要求学生首先会使用酒精灯给冰块加热,当然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性。如果用多媒体做课件:第一,出示酒精灯,让学生们了解酒精灯。教师讲解每一个有关酒精灯的部位时都会做一个重要提示,在这个提示上帮助学生对酒精灯的使用加深记忆。第二,做一个PPT讲解整个点燃的程序,先移去灯帽,再把酒精灯灯芯点燃,如点灯时手的位置等都能重复演示一到两次,播放过程中教师结合生动语言进行讲解。第三,用PPT和FLASH演示一个燃着的灯芯的特点,让同学们观察比较火焰颜色的变化:靠近灯芯的是浅蓝色的,中间是橙色的,最外面的颜色是淡黄色的。在PPT播放的同时教师要着重讲解最外层火焰的温度是最高的,给冰快加热主要靠最外层火焰。第四,用多媒体演示熄灭酒精灯的过程,可以做一个PPT魔术表演让酒精灯盖子迅速跳到灯上,同时老师要强调一定要用灯帽盖灭火焰这个环节。PPT演示完一遍之后,教师给同学们分组,用小组的形式进行思考、讨论、交流,并让各小组实际操作。最后,演示加热冰块的过程。出示一个容器,放入若干冰块,用酒精灯给容器的底部加热,这样实验中的要点和重点运用多媒体展示,配合教师的演示和讲解,使同学们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它的重难点及方法。演示完毕,再请同学们复述整个过程,重点是给冰块加热的方法过程。最后让同学们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可想而知这样的方法和传统教学方法相比,学生会更轻松掌握操作,教学也会达到好的效果。
四、利用多媒体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创新的实质是创造性,形象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决定性因素。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想象力可以概括世界上的一切,推动前进,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学习中的想象包括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都是在记忆表象的基础上经过历练形成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出发点和归宿,是课堂教学的首要任务。创新学习强调以学生为主体,主体性体现在学习目标的确立,对学习前的积极探索,对学习过程中的反思等。
在小学实施多媒体教学,有着积极意义:它具体、形象、新颖、直观,特别是它可以更新教学观念,突破旧的教学模式,使单一的教学变为图文并茂的多媒介动态教学,更有利于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让学生肯学、乐意学、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形象思维的主要形式是想象、直觉、类比等等。因此,教师应注意多给学生观察和了解实际事物特性的机会,丰富学生的表象储备资源,把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培养学生的表象力和创造想象力。就拿传统教学来说,因教学手段落后,实践教学往往是个弱项,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就有文字、图形、图像、动画、音频等方式,可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学生在这些动感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易理会和掌握,可以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质量。例如:在教学分析“几何图形的不同变化”时,一个正方形可能分成什么样的图形(长方形、等边三角形、四个面积相等的小正方形等),或者两个面积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可能拼成的图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菱形等、梯形、正方形等)。教师多方面设计一些质疑讨论的情境,从中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新思维。再根据教材所含内容,多设计一些具有质疑不定的几何例题,创设讨论的情境,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让学生们动脑、动口、动手,相互之间进行交流、讨论、启发,多方面深入探讨问题,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课堂讨论气氛也大有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逐渐开阔和活跃,课后记忆效果也会增强。从这些优势可以看出多媒体技术中存在的可交互性、灵活性是独到的。
总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电教媒体以其独特的优势进入城镇课堂,会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学效果的改善,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过程中的一种理想的认知工具被广泛应用。合理巧妙地运用电教媒体,把各种媒体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媒体特长,突破教学中的难关,给学生一个轻松积极的学习环境氛围。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的创造力、想象力、表现力、动手能力才会有更快的飞跃和发展。教师要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在各个年龄段的作用,把握好多媒体技术的操作,恰如其分地应用到教育教学课堂中,实现“以媒传知”、“以媒生情”,更能为学生们认识事物过程的重点和难点做好桥梁,并能为其感官提供一个美好、愉悦的感官刺激,更好地发挥多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并最终服务于教育教学。
[1]陈炎.电脑游戏对教学的启示[J].教学与管理,2002(5).
[2]张莉莉.谈多媒体教学[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7(11).
[3]朱秀昌,宋建新.多媒体网络通信技术及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