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作教学要善待学生
2014-04-17陈升阳
陈升阳
(绍兴市柯桥区安昌镇白洋小学,浙江绍兴,312080)
教育要善待学生,这是对学生最基本的尊重。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教师稍有不慎,就会无端地制造出一群害怕习作的学生。因此,笔者认为习作教学更要善待学生。
一、习作前,到位的指导让学生有方向
并不是说习作时、习作后不需要指导,也不是所有的习作都需要作前指导,但是据笔者的实践、观察和思考,一些习作前到位的指导,对学生习作能力的养成,是有效的。
(一)聊天式指导
如教学漫画作文时,教师和学生先聊都看过哪些漫画,然后欣赏出示的三幅漫画——《姚明》《赵本山》和《成龙》,教师问哪一幅漫画最有神,等学生各抒己见后,总结这一种漫画共同的名字——“人物肖像漫画”。接着教师再出示另外两幅漫画——《睁眼瞎》和《马路“甜屎”》,请学生观察,问他们是否看懂,等学生讨论交流后,总结这一种漫画共同的名字——“讽刺漫画”。这样轻松幽默的师生聊天,其中隐含着习作指导,学生不但对写作对象有了基本的认识,更对写作对象产生了情感的初体验,或觉得有趣,或产生愤慨。这样的习作指导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已在学生心中播下了倾诉的种子。学生情动而辞发,用笔说话的冲动已经萌发。
(二)甄选式指导
改习作的老师一般都有这样的感慨——最怕遇到“千篇一律”的情况,即便是写自己的故事,也缺少细致的观察和独到的见解。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学生的甄选能力不足,即选择主题、选择角度、选择材料、选择言语形式等能力有待提高。如让学生思考写童话和图片报道时,是选用“动物直接说话”还是“动物好像在说”,学生就会明白不同的文体要用不同的言语形式。接着教师又补充强调即便是使用了合适的语言形式,也不可以过度使用,否则会啰唆。再如教学漫画作文时,教师请学生当公益广告的导演,问还可以用上哪些镜头,以此发散学生的思维,然后又请学生评价教材中的漫画,再出示其他几幅漫画供学生评价。当学生有了自己的判断之后,教师再次深入,问学生如果要从中选择一幅图画来取代课文中的漫画,会选择哪一幅。这样循序渐进、步步为营、逐渐提升的甄选式指导,让学生有主题的碰撞,材料的碰撞,也有思维的碰撞。久而久之,学生的价值观就会多元化,就会丰富,习作也能够百花盛开。
(三)借鉴式指导
1.回归课文。如教学《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物》,请学生回忆对哪一个细节印象最深刻,然后又请学生重新打开书本,看看从这个主题的课文中学到了哪些习作的方法,以便迁移语用。
2.放眼名篇。如教师先出示一段视频,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然后出示一段名家的描写,待和学生一起耐心品味其中的细节描写后,再让学生动笔书写。
3.关注同伴。如教师借班上课时,先介绍自己班学生的一些感人事迹,再让学生来介绍身边同学的感人故事,这样能一石激起千层浪。
4.看看老师。如教师的例文,可以将学生的常见习作病夸张,呈现给学生的一种经验或教训。教师也可以集中呈现学生习作的优点,如用不同的方式搜集一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有画画,有照片,还有列表格等,然后选择最有特点的一个人来进行写作示范。这样的指导是给学生正面的示范,也是构思的训练。看别人的,写自己的,借鉴他人好的,坚持自己对的,只有这样,习作才能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二、习作时,积极的点评让学生有自信
所谓积极的点评,是呵护学生习作自信心的点评,是鼓励学生有持续习作动力的点评,是发现学生习作个性潜能增长点的点评,是相对于“责备”“打击”“挫伤”等的点评。
(一)微笑、点头、竖大拇指等体态语言
英国体态语言学家洛弗和罗德里克说:“微笑,肯定地点点头,拍拍学生的背,把手放在学生的肩上或头上是赞赏学生;竖起大拇指,拍手是表扬学生;同这个或那个同学建立视线接触是对学生的行为表示兴趣……”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竖起大拇指向学生表示赞扬,可以运用表示亲切的面势语来鼓励学生,可以用真诚的笑容感染学生的情绪,还可以专注地侧耳倾听学生的每一次发言。对学生由衷的赞美,能使学生在课堂上会感到轻松、愉快。习作也不再是负担、麻烦,用笔说话如呼吸般自然享受……可见,这些体态语言在习作教学中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李振村在《教师的体态语言》一书中说,“用亲切、激励的目光来启发学生,这种目光犹如温柔的手,能够拂去学生心头的云翳,使学生思维的天地开阔明亮”。
(二)点点、圈圈、画画等符号语言
点评习作,是一件让人欢喜让人忧的工作。当然,热爱习作教学的老师,会好一些,但很多一线语文老师会觉得头疼。原因当然有很多,归结为一点就是没有用欣赏的眼光去积极地点评。教师如果用点一点、圈一圈、画一画的方法,发现学生写得好的,哪怕只是一句话、一个词、一个字,甚至仅仅是书写得端正,都可以给一个五角星或感叹号,对学生的习作也是莫大的鼓励。这样的点、圈、画等就是批改符号。与其让学生在习作中一次次被绊倒,不如静静地倾听他们花开的声音。这些符号语言不一定非要等到在最后的批改中使用,学生在习作时,教师巡视时使用,效果可能更佳。
(三)老师、伙伴、自己等有声语言
1.言为心声。一个内心充满真善美的老师发出的声音是从心底里燃起的鼓励和期待。如评价学生“起因像凤头,别看我小,其实我很美丽”“经过像猪肚,像吹泡泡似的把这个泡泡吹得像猪八戒的耳朵那么大”“结尾像豹尾,别看我小,其实我很有力”“好题一半文。还没开始写,就把读者们缠住了”……学生听了这些幽默风趣的点评,内心会洋溢着幸福,也能荡起涟漪。
2.同龄人是最好的伙伴,也是最好的对手。如让学生评价同学的文章有什么独特的地方,值得学习的地方。借同学的口鼓励同学是良方。再如给学生提供一些同龄孩子的范文,请学生修改或补充。在这样的情境中,仿写、续写、补写、改写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3.李镇西说:“人生阶段不同,主题也不同,因而有不同的幸福。幼年时父母的疼爱,童年是好奇心的满足,少年时荣誉心的树立,青年时爱情的热恋,壮年时奋斗的激情,中年时成功的喜悦,老年时受到晚辈敬重的尊严,以及暮年时回顾全部人生毫无悔恨与羞愧的那种安详而满意的心情……”因此,笔者经常让学生在班级里放声朗读自己比较满意的习作,以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和荣誉感。
三、习作后,广义的发表让学生有动力
广义的发表,是相对于狭义的报刊发表而言。对小学生习作而言,要让学生清楚地知道,即便是在班内宣读也是发表,也是肯定。这是我们每一个语文老师进行习作教学时最必须做的事。
(一)校内发表
1.班报。笔者在班内办班报《晨曦小报》,坚持了4年。因为有了班报这一“发表”平台,学生乐此不疲地写,心甘情愿地修改,主动积极地去课外阅读……老师的执著和坚持,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质的飞跃。
2.校刊校报。笔者学校每年出一期校刊,名为《白洋潮》,设置“我是天生的诗人”“我是童话的导演”“我是思想的精灵”“我让家庭更和睦”“我让校园更和善”“我让世界更和美”等六个栏目,几乎所有的学生习作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版面。学校将这一校刊作为“六一”节礼物赠送给全校师生,这对学生而言,不仅仅只是一份礼物,更是他们成长的足迹,生命的里程碑。
3.成长黑板报,成长墙裙,成长楼道,成长宣传窗,班内宣读等。这些也是学生“发表”习作的园地。让校园的每一堵墙都会说话,让校园的每一个学生都享受用笔说话的乐趣,孩子的明天同样也会阳光灿烂。
(二)网络发表
网络阅读已经成为大阅读的一个组成部分。笔者在课余,通过班级QQ群、班级博客、学校网站等刊登学生的习作。被上传的学生欣喜地多次点击阅读自己的文章,还推荐给同学、父母、亲戚看。其他学生也能轻松地读到同龄人、学哥、学妹们的习作,学习精彩的表达。因为网络的互动性强,学生自己也可以开设博客,上传习作,无形中又培养了学生电脑录入的能力,在浏览、评价、留言等互动的同时,还增长了写读后感、交流对话的能力。如今,越来越多的儿童文学作家也都有自己的博客,在网络上学生可以近距离地阅读更多、更新的经典,甚至可以面对面地和儿童文学作家交流对话。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合理有效地利用,鼓励原创,能使之价值更大化,这也是新时期学生应该具有的一种勇气。
(三)报刊发表
俗话说:“厚积而薄发。”当学生有了一定的积累,教师不但应该把最优秀的学生习作予以投稿,还应当鼓励学生主动写信或发电子邮件向各家报刊投稿。暂且不说能不能发表,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有意义。一旦有幸被录用刊登出来,学生的文字变成了铅字,这对学生而言是莫大的激励。因为报刊的发行量大,在报刊上发表,能让学生的习作拥有更多的读者群。对于作者而言,拥有读者是幸福,拥有更多的读者更是幸福。一些优秀的报刊,往往有儿童文学作家的新作,有学生的精彩习作。因此,作品在报刊上发表,能够让学生与作家、同龄人通过文字交流对话。教师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学生能在报刊发表文章,希望学生的习作在越来越多的报刊上“游历”。征服报刊,征服读者,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成长自己。有条件的家庭,当然还可以选择出孩子的个人专辑,这也是一种不错的发表途径。
[1] 吴亚西. 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对小学习作教学若干基本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课程·教材·教法,2009(3).
[2] 吴勇.习作教学如何教[J].中国教育学刊,2012(12).
[3] 黄朝霞. 功夫下在动笔前——从“后习作教学”到“前习作教学”的重心转移[J].人民教育,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