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语文陶冶式教学探究
2014-04-17蒋建妹
蒋建妹
(江苏电大武进学院,江苏常州,213100)
一、引言
在新一轮教改背景下,中职语文教学的有效性问题日益凸显,不断有人针对中职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提出质疑,还总结出如下问题:语文课是中职院校必修的文化基础课之一,随着中职教育不断发展,语文学科的地位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其中,语文教师观念滞后、教学方法呆板、教学目标针对性不强等是造成中职语文学科地位不高的根本原因。这导致学生不愿意学语文、学不会语文,语文教学效率低下、效果不明显。
在调查分析了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现状之后,结合新课改精神和语文教学研究的新成果,笔者提出了一系列适用于中职院校语文课堂教学的优化策略:制订教学目标,组织并选择科学的教学内容,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等等。作为中职院校的语文教师,一定要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使自己更加专业,并革新教学方法,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从而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素质。
但是不能忘记,教育的首要目的是教学生做人,语文教育的价值不仅是语言文字的传承和文化的积淀与传播,更是陶冶学生的性情,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体现教育的根本任务。正如法国教育学家斯普格朗所说的:“教育的对象是特定文化环境中具有思想道德情感的精神主体,教育的根本任务就在于传递文化,体现文化价值,并培养具有文化创造力的人。”要实现这一切,运用陶冶式教学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陶冶式教学的内涵及意义
古代教育家最早提出用陶冶的方法进行教育的是老子。老子曾经说过:“阴阳陶冶万物。”陶冶式教学是宋代王安石在变法中独创的一套特色教学方式。在王安石看来,陶冶人才并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完成的一项教育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自宋朝以后便在民间广泛开展,逐渐成熟完善。陶冶式教学在我国语文教育历史中源远流长,可以说,中国语文教育史就是陶冶教育发展的历史。
语文是中等职业学校课程中的重要学科,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授祖国语言文化知识、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的重要任务。陶冶式教学是一种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着眼于中职学生未来发展和整体素质提高、融工具性和人文性于一体的先进教学理念。它的意义还在于:
第一,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陶冶式语文教学旨在通过语文教学挖掘语文课程中具有陶冶价值的文本内容,通过潜移默化的熏染与启迪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滋养与生命的喜悦,使其语文能力与文化素养得到提高。
第二,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要。语文教学的根本宗旨是为了学生的发展,而对于职业学校来说,学生品格情意的发展尤为重要。基于此,陶冶式教学非常适用于职业学校的语文教育。它一方面通过对学生进行严格的语文基础训练,弥补中职生薄弱的语文基础,使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使其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另一方面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文化素养,树立明确的“育人”目标,做到教学、教育、教养的和谐统一。
第三,学生自我发展的需要。未来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应是这样的:熟练掌握一门专业知识或一门技艺,热爱自身专业、明确终身发展方向,对自我生命、自我价值有正确的评价,保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和丰富细腻的内心情感,有一定的文学艺术修养和爱好,善于感受生活中的美好,自觉维护真善美,尊重他人也不断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关注社会也拥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自由意志等。陶冶式教学能积极促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三、实施陶冶式教学的途径
(一)建构陶冶场域
从物理场的性质看,“场”是空间区域里物质运动的存在方式,“它存在于一切空间区域,如电磁场、引力场”。在物理场论的基础之上,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心理动力场理论。他认为,“任何一种行为,都产生于各种相互依存的事实的整体,以及这些相互依存的事实具有一种动力场的特征,这就是场论的基本主张”。语文课堂应该构建一个课堂场域,产生陶冶生命的“场效应”。这个课堂场域既是一个物理空间,即语文课堂,又是一个心理空间,即课堂中师生的心理环境。在语文陶冶式教学中,既需要我们创设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又需要我们时刻关注师生的心理和行为变化,把语文课堂构建成一个具有强大驱力的陶冶场。在师生全身心的参与下,语文课堂成为学生吸收文化营养、陶冶性情、唤醒灵魂、构建情感的场域。
(二)在诵读教学中陶冶
在古代的语文教育中,人们把诵读作为有效的教学方法,《礼记·文王世子》有“春诵、夏诵,大师诏之”的记述。可见把诵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在我国语文教育中有着悠久的历史。诵读材料的选择多种多样,而把经典作为诵读材料可以提高陶冶式教学的效果。在经过全面的规划、准备后,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实施了诵读经典的陶冶式教学,使学生循序渐进地受到经典的熏陶。在诵读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让学生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使学生不再羞于开口,使学生对诵读充满兴趣,对自己充满信心。教师要对学生的诵读给予肯定和鼓励,多为学生创造诵读实践的机会,并对学生进行诵读技巧和诵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表达文本的思想和情感,保证诵读经典的陶冶式教学顺利进行。实施诵读经典的陶冶式教学最关键的一点在于坚持,每天坚持诵读五至十五分钟,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就会得到提升。
(三)在活动教学中陶冶
一堂课最精彩的部分是师生解读文本,这也是陶冶式教学的着力点。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文化精髓是开展陶冶式教学最有效的途径。除此之外,陶冶式教学在课堂拓展教学中也大有用武之地。无论是在朗诵比赛、演讲比赛,还是在课本剧表演和其他语文综合实践学习中,通过搜集资料、小组合作、交流展示、总结评价等步骤,可以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运用语文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
语文教学的陶冶过程是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每一次诵读、每一次文本体验、每一次语文活动,都是在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中职语文教学的改革需要重新审视陶冶式教学的功能和地位,在课堂中发挥其作用,展现语文教学自身的魅力。
[1] 姜晶.中职语文课陶冶性教学探索[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2013.
[2] 曹明海.语文陶冶性教学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
[3] 潘朝阳,李如密.教学的意境与“艺境”[J].教育观察,2013(22).
[4] 牛秋霞,李怡.艺术性:教师教学表达的至高境界[J].教育观察,2012(8).
[5] 周剑清.30年高考语文的变化及其价值启示[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