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践哲学、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
——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

2014-04-17孙宜晓

济宁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葛兰西历史主义唯物主义

孙宜晓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实践哲学、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
——论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

孙宜晓

(淮北师范大学 安徽 淮北 235000)

马克思主义观是对马克思主义总的态度和根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基础问题。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体现为:马克思主义是奠定在实践基础之上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实践哲学;是把一切纳入历史范围加以考察,探求社会发展规律的绝对历史主义;是站在人的高度考察人的自由发展与主体创造性的人道主义。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当前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推进马克思主义的大众化、民族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葛兰西;实践哲学;历史主义;人道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基础性问题一直没有受到学界的重视,随着党中央提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1](P34)之后,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逐渐成为学界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所谓马克思主义观就是对马克思主义总的看法、根本态度和根本观点。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经典理论家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家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尽管近年来理论界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有了很大的突破,但对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研究非常欠缺,无论是个案研究还是总体研究都有待于进一步的突破。研究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有助于拓展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角,尤其是吸取国外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的经验教训,为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本文力图以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析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及其当代价值。

一、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的发生机制

意大利的马克思主义传统和历史主义传统是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产生的理论前提。拉布里奥拉作为最早在意大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家,他的马克思主义观对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产生重要影响,葛兰西马克思主义的研究路向基本是沿着拉布里奥拉的理论数路前进的。拉布里奥拉继承维科关于人创造自己历史的观点,将人类历史视为在实践基础上不断生成的过程,“历史只能在人类活动的一定形式中发展”[2](P138),并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实践哲学”,在反对实证主义、经济主义的斗争中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理论本质,这对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产生深远的影响。此外,克罗齐的历史主义思想对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产生重要影

响。作为当时意大利思想界的“教皇”和批判的历史学家,克罗齐提出了“哲学就是历史”、“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历史主义基本论断,认为历史只有和当下的生活兴趣相联系,才能成为真正的历史。葛兰西则较好地将马克思主义与克罗齐的历史主义思想结合,不仅在认识论上坚持哲学与哲学史的统一,而且在实践论上强调马克思主义要参与政治、改造现实。

对意大利无产阶级解放道路的探求是葛兰西马克思主观产生的现实原因。葛兰西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现实旨趣在于探索意大利社会主义革命道路。当时无产阶级革命领域发生的两件大事对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的形成产生直接的影响,即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和西方发达国家效仿俄国的会主义革命的纷纷失败,这促使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彻底的反思。首先,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并没有像马克思所预言的那样首先在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实现,而是列宁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具体国情和无产阶级实践相结合的实践中取得了社会主义的胜利,因此,葛兰西将俄国的十月革命称之为“反《资本论》的革命”。而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效仿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纷纷失败,也正是因为它们脱离了本国的实际,犯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其次,恢复了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维度。对葛兰西而言,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不仅是一件重大的政治事件,还是重大的哲学事件,因为它促使人们在对教条主义的反思中重新思考马克思主义的主体性原则。所以,葛兰西在对意大利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

同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交锋是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产生与发展的动力。就理论斗争而言,葛兰西当时面对的重要理论任务是如何应对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与修正,能否有效的应对这些理论挑战是重塑马克思主义本质的理论前提,也是推动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重要动力。葛兰西重点批判了布哈林把历史唯物主义歪曲为一种实证主义社会学的错误做法,指出其在对必然性的强调中压制了人的主体性,进而导致了庸俗进化论。其次,对庸俗经济决定论进行批驳,批判经济决定论只看到经济的决定作用,而忽视了上层建筑的相对独立性及其反作用,不仅会导致只注重经济利益斗争的修正主义,而且还会跌入宿命论的泥淖。此外,葛兰西对新康德主义进行清算。批判新康德主义过多的关注伦理道德革命并将其作为实现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的错误观点。正是在与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交锋中推动了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的产生与发展。

独特的个人素质是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必要条件。葛兰西是意大利共产党的创始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他的马克思主义观与他的政治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密切相关。政治家代表着实践,理论家代表着理论,而葛兰西则很好的体现了政治家和理论家的两种素养。作为政治家,葛兰西积极组织和领导意大利的无产阶级进行革命;而作为理论家,他根据意大利无产阶级斗争的实践和本国的具体国情、文化背景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可见,葛兰西以自己的身体力行践行着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革命品格,所以葛兰西提出“哲学就是政治”、“哲学家就是政治家”的论断。在他的身上,哲学世界观与政治实践是一致的,政治家和理论家的双重身份是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形成的必要条件。

二、马克思主义是实践哲学

葛兰西曾对自己的马克思主义观做了精辟的概括:“实践哲学是绝对的‘历史主义’,思想的绝对世俗性和此岸性,一种历史的绝对人道主义”。[3](P161)把马克思主义理解为实践哲学是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的一个最基本的界定。实践哲学不仅是葛兰西为了躲避法西斯狱卒的检查而从拉布里奥拉那里借用过来用以指称马克思主义的代名词,而且还承载着对马克思主义独到的理解,勾勒出葛兰西马克思主义观的整体框架,即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尽管拉布里奥拉将历史唯物主义解读为实践哲学,理论上力图彰显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革命本质,但他过多的限于学术的探讨与无产阶级的政治实践相脱离,所以,葛兰西对拉布里奥拉实践哲学的发展是“从作为历史理论的历史唯物主义向作为政治研究工具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整个过渡”。[4](P156)在实践哲学的指导下,葛兰西批判克罗齐的精神哲学,将克罗齐思维领域中精神与历史的同一转化为具体历史行动中的统一,使精神的活力在变革现实中涌现出来。可见,葛兰西的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探讨都在围绕

实践哲学展开的,文化领导权、知识分子、阵地战、政党等理论,都是围绕着如何实现理论的社会化和现实化铺展开的。

实践哲学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葛兰西针对第二国际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和唯心主义思潮对马克思主义的肢解,提出实践哲学以以往的所有文化为前提,并在全新的基础上加以综合,认为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理论本质上是一致的,即思维方式的二元论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如在讨论唯物主义关于外部世界的客观性和康德的本体论时,葛兰西指出“‘外部现实的客观性’问题,是就它同‘自在之物’和康德的‘本体’概念相联系而言的。看来,那以排除这样的假定,即‘自在之物’源自于‘外部现实的客观性’和所谓的‘希腊——基督教实在论’。这种衍变也可以从整个庸俗唯物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倾向中产生了新康德主义和新批判学派这个事实中看到”。[5](P367-368)葛兰西将庸俗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和康德的“物自体”范畴看作本质上是一致的,即理论上的超验论。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作为对以往哲学的综合,必须超越二元论和超验论,提出实践哲学是“实践一元论”和“内在论”哲学。那么,何谓一元论呢?“它肯定不是唯心主义一元论,也不是唯物主义一元论,而倒是具体历史行为中对立面的同一性,那就是与某种被组织起来(历史化)的‘物质’,以及与被改造过的人的本性具体地、不可分解地联结起来的人的活动(历史—精神)中的对立的同一性”。[3](P58)实践哲学在具体的感性活动中将主体与客体、精神与物质统一起来,克服传统哲学用物质或精神去统摄另一方的还原论、超验论和二元论的思维方式。

葛兰西关于实践哲学超越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观点受到普遍的质疑,甚至有些学者草率的认定葛兰西的观点是错误的,这需要值得认真的分析,造成这种误解主要因为葛兰西对唯物主义宽泛的用法以及对唯物主义的偏见。“唯物主义是严格意义上的唯灵论即宗教唯灵论的对立面,所以,人们能够把整个黑格尔主义,一般地说德国古典哲学,以及感觉主义和法国启蒙哲学,统统包含在唯物主义的标题之下”。[3](P150)可见,葛兰西把唯物主义定义为宗教唯灵论的对立面,一切把生活的目的限定在现实的世俗世界而非天国的理论都叫做唯物主义,但为了与庸俗唯物主义划清界限,葛兰西宁愿将实践哲学称为内在论也不使用唯物主义称呼,正是这种对唯物主义的宽泛使用才带来了诸多理解的困难和误解。其实,就葛兰西实践一元论的理论目的而言,它试图突破传统哲学的思维方式和论域,力图超越近代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在现代哲学的视域中将思维和存在、精神和物质在实践基础上统一起立,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葛兰西在现代哲学的视域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论语转换,将现实的生活世界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对象,因此,葛兰西也称马克思主义为绝对的历史主义。

三、马克思主义是绝对的历史主义

葛兰西将马克思主义与由维科所开创的意大利历史主义文化传统结合起来,用历史主义来表征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葛兰西坚持总体性的观点,反对将马克思主义机械的划分为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部分,三者统称为实践哲学,即马克思主义。葛兰西认为,传统哲学是关注世界原始基质和最终根据的本体论哲学,用物质性或精神性实体来解释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对以往哲学论域和主题的转换,它关注的对象是历史而非自然或超验的实体,实践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在涉及一个非常普通的用语[历史唯物主义]的情况下,人们应当把重点放在第一个术语——‘历史的’——而不是放在具有形而上学根源的第二个术语上面”。[6](P383)但布哈林却将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为作为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作为社会学的历史唯物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作与现实历史无关的一般理论,导致哲学与历史相脱离。葛兰西则坚持历史主义的原则,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是关于历史的理论,实践哲学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葛兰西在将历史主义原则贯彻到底的时候,把马克思主义研究的自然看作是被人类实践中介过的人化自然,独立于社会历史之外的自然“正是一个神秘形式的未知上帝概念的残余。”[3](P139)由于葛兰西立足于实践把自然看作是个历史范畴,马克思主义辩证法也只能是奠定在实践基础上的主客体辩证法,而脱离历史之外的纯客观的自然辩证法也就不存在了,自然辩证法实际上就是被人类实践中介过的历史辩证法。这与这与卢卡奇和柯尔施对马克思主义的解读是一致的。

马克思主义历史化和大众化是葛兰西历史主义

马克思主义观的重要维度。葛兰西批判当时以克罗齐为代表的意大利文化精英将哲学与政治、历史相脱离的做法,“历史著作家和历史学者通常同政治不相意或不相容;而政治家即使对历史事物一无所知,仍然引导世界事务,正如前者不会引导世界事物一样”。[10](P132)葛兰西认为克罗齐的做法实际上把哲学看作只是解释世界,而非改造世界,哲学与政治、历史的分离导致的是哲学成为与大众无关的贵族哲学。葛兰西则奉行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坚持马克思主义要不断的历史化,在具体的历史行动中使自身转化为现实。“而唯一的‘哲学’则是行动中的历史,那就是说,是生活本身。”[3](P41)葛兰西具体的探讨了马克思主义历史化的具体路径。首先,要发挥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功能。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对系统概念的融贯性研究,而是一场改变群众心态的文化上的战斗,世界观就是政治问题,所以,葛兰西才对文化领导权给予充分的重视。其次,要组织知识分子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宣传、教育,使马克思主义为大众所理解和掌握并成为导致某种集体行动的思想基础,通过马克思主义的不断社会化,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现实的和历史的。

马克思主义不仅是关于历史的理论和改造现实世界的理论,葛兰西还历史主义的看待马克思主义本身。首先,葛兰西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主义基本前提,认为“必须永远掌握这个原理:思想或哲学不是另外的思想或哲学的产物,而是现实历史发展的不断更新的反映”。[8](P391)所以,马克思主义也是对社会历史的一种自觉反映,它不是独立于历史之外的玄思妙想,而是扎根于现实历史之中并构成历史的一部分,“一定历史时代的哲学,不外是这一时代的‘历史’”,[9](P28)所以,葛兰西把实践哲学看作是此岸性与世俗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研究要从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历史情境进行研究,根本就不存在超历史的普遍性真理。其次,马克思主义是随着实践和历史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它不是一个封闭的体系,而是需要根据新的实践和历史内容来进行充实和发展的开放理论,布哈林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社会学的解读实质是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体系化、封闭式的非法解读,违背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特征,它否定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维度。

四、马克思主义是人道主义

葛兰西对黑格尔、克罗齐的主体性思想进行继承与发挥,将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研究对象,无论是历史还是实践,都与现实的人紧密相连。但葛兰西所理解的人是具体的、历史的人。他反对费尔巴哈式的从生物学的角度来界定人的本质,也批评黑格尔、克罗齐把人的本质界定为与历史相脱离的抽象的理性或精神,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将人的本质界定为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本性’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答案是最令人满意的”。[5](P355)正是对人的本质的不同解读,造成了葛兰西历史主义区别于克罗齐历史主义的地方在于它是现实的历史主义,而非抽象的历史主义。也正是由于实践的主体是现实的具体的人,才导致奠定在实践基础上的实践哲学才是一种创造性的哲学,而不是宿命论。葛兰西乃至整个早期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家之所以具有人道主义的理论情结,就在于他们都力主恢复人的主体能动性。

首先,从理论层面来看,葛兰西由于把实践作为实践哲学的基础,而人又是实践的主体,则必然导致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的世界观、历史观和认识论都以人作为参照系,从人及其实践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外部世界,从而表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特征。如自然观上,葛兰西认为马克思主义反对人与自然之间的二元论,认为脱离于人类历史的自然“正是一个神秘形式的未知上帝概念的残余”。[3](P139)“如果他(指卢卡奇)的断言预先假定了自然和人之间的二元论,那么,他就是错误的,因为他落入到为宗教和希腊—基督教哲学所特有的,也为在实际上(除了口头上之外)并没有把人和自然成功地统一起来和关联起来的唯心主义所特有的自然观中去”。[3](P142-143)以人作为审视外部世界的视角,那整个世界就是表现出属人的世界。历史观上,葛兰西反对庸俗唯物主义对马克思主义进行宿命论的解释,认为人是历史的主体,人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才造成了历史的不断生成性。葛兰西通过对人主体性的弘扬来克服冷冰冰的经济主义和宿命论的宰制。因此,阿尔都塞竭力反对葛兰西的人道主义,认为马克思主义是理论上的反人道主义,认为历史是个无主体的过程。

其次,从价值层面,马克思主义关注人的自由与解放。葛兰西反对意大利的精英主义文化传统,

以克罗齐的意大利知识分子尽管也主张在意大利进行精神和道德改革,但由于不能真正走向大众而导致知识分子的孤芳自赏,而葛兰西则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大众的理论,“实践哲学在本质上就倾向于一种群众哲学”。[3](P112)通过理论的社会化和大众化来形成集体的意志和集体的行动。“葛兰西从克罗齐的历史主义中,从其严格的教育中,从其自由教中发现了意大利文化所需要的那种精神和道德改革的开端;另一方面,它又决定应该走的更远,越过高级文化,越过精英,走向思维方式和习俗的深刻变革”。[10](P135)但葛兰西的精神和道德改革不像宗教那样,把群众保留在常识水平,而是要不断的使大众从常识发展到健全的常识,即实现常识的哲学化。这就需要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对大众进行宣传教育,这正是葛兰西非常推崇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原因,希望无产阶级文化运动既要有宗教改革的广泛的群众基础,又要产生类似于文艺复兴的新文化,以提升大众的知识水平和道德境界。

综上所述,实践哲学、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基本上表达了葛兰西对马克思主义的本质及其特征的总体看法,尽管在具体对马克思主义相关观点的阐释中存在过激或偏颇之处,如对唯物主义的混乱用法导致实践哲学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超越得救表述;在极端的强调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特征时,却否定自在自然及其辩证法的存在等。但葛兰西总体的理论努力方向还是基本上符合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质。在对实践哲学、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的阐释中,恢复了马克思主义一度被遮蔽了的主体性、实践性和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本质规定性,葛兰西的马克思主义观对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首先,马克思主义研究要注重现实性。葛兰西历史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观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域转到人类历史和现实生活,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要关注我国当下的民生问题、生态、公平正义等现实性问题,彰显马克思主义的现实性和时代感。其次,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要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品格,要突破学院式的研究,将理论研究和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现实的理论化和理论的现实化的良性互动。再次,马克思主义要真正面向大众,葛兰西历史主义和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观启示我们要真正认真落实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它不仅仅是用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大众的问题,更是现阶段推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基础,只有统一思想才能造就持久有效的集体行动,葛兰西在对历史主义的阐释中已经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最后,加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建设。实践哲学和历史主义都是意大利的文化传统,葛兰西用意大利的文化来概括了马克思主义的一些本质特征,较好地将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有机结合起来,为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对我国马克思主义民族化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 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

[2] [意]安·拉布里奥拉著,杨启潾译:关于历史唯物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年.

[3] [意]葛兰西著,徐崇温译:实践哲学[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0年.

[4] L·派金安东尼奥·葛兰西与现代原则1970年罗马版,第18页,转引自〔苏〕柳·····阿·尼基奇切著,杨启潾等译:拉布里奥拉传,[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

[5] Antonio Gramsci, Selection from the Prison Notebooks of Antonio Gramsci,editedand translated by Quintin Hoareand Geoffrey Nowell Smith,London,Lawrence&Wishart,1971.

[6] [意]葛兰西著,曹雷雨等译:狱中杞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7] [意]贝奈戴托·克罗齐著,田时纲译: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历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8] [意]葛兰西:葛兰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9] [意]葛兰西著,葆煦译:狱中札记,[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年.

[10] [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主编,黄光华徐力源译:一个未完成的政治思索:葛兰西的<狱中札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

(责任编辑 崔金路)Philosophy of Praxis, Historicism and Humanism——On Gramsci’sMarxism Views

Sun Yixiao
(Huaibei Normal University , Anhui 235000,China)

The view of Marxism is the general attitudes and fundamental points of Marxism, it is the major theoreticalissues and the basic problems of Marxism studying. Gramsci’s Marxism Views are reflected in the following aspects:Marxism is the Philosophy of Praxis laid on praxis which transcends materialism and idealism, Marxism is absolutelyhistoricism which examines everything in the scope of history and explore the laws of social development. Marxism ishumanism that studies the subject of creative freedom and humanitarian development from height of people. Gramsci'sMarxism views provide some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inspirations on deepening Marxism studying andpromoting the popularization and nationalization of Marxism.

Gramsci; Philosophy of Praxis; Historicism; Humanism

B507

A

1004—1877(2014)01—0066—05

2013-09-06

孙宜晓(1980—)男,安徽五河人,淮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与研究中心博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国外马克思主义。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编号13BKS007)、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2013SZXM036)

猜你喜欢

葛兰西历史主义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从先锋到新历史主义
葛兰西文化哲学的实践概念
葛兰西意识形态理论对新时代国家治理的启示
深化与曲解:改革开放以来葛兰西实践哲学之争的研究综述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李永刚著《历史主义与解释学》推介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
永远严峻的考验:新历史主义视域下的《萨勒姆的女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