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综述
2014-04-17李秋菊
李秋菊
(石河子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综述
李秋菊
(石河子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推进,多元文化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已深入人心,为人类文化教育事业的民主化、公平化贡献着自己独特的力量。多元文化教育重要意义显而易见,中国作为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应借鉴和吸收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
多元文化教育;挑战;对策
多元文化兴起于20世纪60年代美国黑人争取权利的街头斗争。多元文化教育是教育领域的热门话题,发展到今天已成为全球性的教育理念。《多元文化教育辞典》的定义最有影响,它认为:多元文化教育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族群研究(ethnicstudies)运动,它是一种哲学概念,也是一种教育过程,作为一种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多元文化教育自提出之日起就引起许多国家关注,已经得到世界各国广泛的认可与参与。其初衷仅是一场运动而非一种理论。后经少数民族、女性主义者、弱势群体等的支持,演变为多元文化教育运动,以反应不同族群的教育愿望与要求,其结果对少数群体教育产生很大影响,要求通过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的课程重建以反映各少数群体的文化、历史、经验等。它反映了人们对多元文化应持有理解、尊重、包容、平等看待的观点,维持多样性、尊重差异,学会用欣赏的目光看待异质文化。
一、多元文化教育的兴起
20世纪60年代,多元文化教育兴起于美国黑人的权利诉求,对主流文化的一种抗争。世界著名多元文化教育研究专家詹姆斯·A·班克斯(美国)和詹姆斯·林奇(英国)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背景主要包括两个因素:一是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人口组成;二是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社会运动。这一结论是对西方国家多元文化教育的真实写照。从16世纪开始的人口移动和战争引起的移民浪潮波及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因此,这些国家都面临着人口的重组、文化的多元、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相处,这些国家逐渐由单一民族向多民族发展。随着种族和民族多样化的趋势越来越突出,不同民族和种族之间的交往和接触越来越频繁。基于多数国家实行的同化模式、大熔炉的失败最终散场,在多种文化共存的背景下产生了多元文化教育问题。
以美国为例,20世纪60年代以来,反对种族歧视,追求民主平等的“公民权利运动”使美国人民不得不重新审视他们的文化,认识到社会教育需要的不是单一文化,而是许多文化的融合,对不同文化的镇压只能削弱社会教育,有关多元文化教育的话题也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所关注。因此,重建多元文化课程,通过教育来挖掘多种文化并存的可能性的多元文化教育伴随着这场运动而逐渐为美国民众所接受。再从多元文化教育发生的社会背景来看,多元文化教育作为美国民族复兴运动的产物,是其把保护人权和促进平等作为国家的主要基础,其目的是力图达成通过教育改革而使来自各个民族的、种族的和社会阶级群体的学生可能享受平等的教育,并以此来保持和发展各民族文化,反映民族的多样性和平等性。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社会基础是公正、社会正义、尊重个人尊严和普遍人权,以及保持语言和文化自由的核心价值。主张各种文化都有其存在和发展的价值,不同的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都有不同的贡献。它相信在经济社会全球一体化的今天,人类文化要多元化发展,并且只有人类文化多元化发展,人类社会才能真正和谐发展。
二、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论建构
多元文化教育概念在理论上和实践中一直在不断地发展,是一个有明确政治诉求的教育理念,但并未形成系统的、有共识的教学与课程理论。由于文化概念的多义性或者多元文化的复杂性,以及政府官员与学者之间的理解不同,各不同专业研究人员所依据的理论基础和视角的不同,造成了人们对多元文化教育的不同界定。
多学科综合界定。如美国多元文化教育领域的著名文化问题专家S·尼托(SNieto)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就是“在制定教育政策、规划教育内容、培训各种教师、构建教育体系时,应首先考虑文化的差异,进而通过保证每个学生,不论他们有肤色、眼眶形状、种族出身、性别、年龄、宗教、信仰、政治、阶级、语言及其他方面有什么差别,都拥有获得智力、社会、心理发展的一切必需的机会。”他不仅关注平等参与与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更加关注的还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发展。
民族学专家的界定。如美国著名多元文化教育专家詹姆斯·A·班克斯 (James·A·Banks)认为:“多元文化教育包括三个方面的事情:一种思想或概念,说明所有的学生,不管他们属于什么群体,例如属于性别、民族、种族、文化、社会阶层、宗教或特殊者的那些群体,应该在学校里体验到教育平等的思想。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它规划并引起学校的改革,以保证少数民族学生取得成功的平等机会。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说明它努力去实现的理想目标—例如教育平等和废除所有形式的歧视—在人类社会中短期内不能完全取得,需要一个过程。”
多元文化教育是一个观念和价值目标,也是一场教育改革运动,它象征着教育重建及社会的复兴。福贝认为,多元文化主义应该是一种诉诸于对自由选择的共同理解,个人可以自由置身于他喜爱的文化中,不会被期待依附在自己族群团体的习俗和价值之中,当然也没有向主流文化靠近的压力。他可以自由地实践或偏离自己的文化,甚至采用混合接受的方式。
综上所述,多元文化教育从教育社会学角度看,多元文化教育追求的是教育公正和平等;从教育哲学的角度看,它体现了对学习者主体性的尊重。他不仅关注平等参与与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更加关注的还是对不同文化的理解与发展。更是一种思想或概念;一场教育改革运动;一个持续的教育过程;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它认为人类各种文化都应得到尊重、自由和平等;人类各种文化在传承与演变中延续和发展;没有一种文化,完全是优秀的或低劣的,也没有一种文化是一成不变的;它旨在追求教育平等、自由,重点是文化的认同、学习、尊重和发展,目标是提升弱势群体的学习成就。
三、西方国家的多元文化教育
西方国家主要是解决外来移民的问题,解决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之间的关系。虽然西方众多国家都实行了多元文化教育,但由于每个国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因此,多元文化教育的内容也就不尽一致。
对于最早迎来多元文化教育春风的美国,虽然积极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但在多元文化教育的政策上不可能是彻底的,不可能真正做到平等地对待各民族,而是要维护主体民族的特权利益,在保证主体民族的特权利益情况下,给予少数民族文化和教育一定的地位,并以此来维护西方国家的私有制。所以,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始终是在歧视与反歧视、不平等和争取平等的矛盾斗争中不断演进的,这也是美国多元文化教育的本质之所在。
和美国相比,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是随着多元文化政策应运而生的,但它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20世纪70代以前,澳大利亚一直奉行“白澳政策”,拒绝非欧洲地区移民,实行同化教育,学校的教育对象主要是面向来自欧洲的白人移民。澳洲的土著居民和其他移民在受教育方面是非常有限的。对移民学生采取“被动的同化教育”政策。20世纪70年代以后,新一届领导带来了教育领域的重要变革。联邦政府承认澳大利亚是多元文化社会,并且开始实行多元文化教育政策,它抛弃以往移民教育中的同化模式,取而代之是对种族多元化的认可和接纳。从此,澳大利亚由多民族、多种族人口形成的多元文化社会教育事业开始得到全面发展。
二战以前,加拿大采用盎格鲁—撒克逊化一元同化民族政策,以英裔种族文化为主流,强迫非英裔种族转变本民族意识归于主体民族文化。在一元同化政策遭到法裔族群的强烈反抗后,加拿大政府结合本国实际和国际形势,吸取教训,不断调整和转变政策导向,使其民族文化政策经历了从盎格鲁-撒克逊化的一元同化、英裔和法裔为主导的二元熔炉文化,到多元文化主义的演进历程,体现了加拿大政府积极吸取历史教训,促进各民族间和谐发展所付出的努力。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中国也需要和世界接轨,20世纪80年代后,中国逐步引入多元文化教育相关理论,试图通过借鉴西方的多元文化教育理论,以促进我国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我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更注重少数民族的生存与发展,致力于解决教育与经济的衔接问题,最终形成了本土化的“多元一体理论”。这一理论对于世界也具有很大借鉴意义。
四、多元文化教育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多元文化教育批判者认为,多元文化主义过分强调多元文化和多元文化教育会陷入文化相对主义、会离散对国家的认同。多元文化主义也往往成为分离主义势力用来加强族群认同、削弱国家认同的意识形态工具。不管怎样,任何事情相悖的一面,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给我们更好地警示,以免陷入俗套。当然,在全球一体化,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首先必须实行多元文化教育,帮助学生发展正面的态度以应对来自不同种族、文化和性别团体的人群;帮助边缘团体的成员,如少数种族集团的成员、妇女和残疾人,对其所属团体建立正面的认同,教育学生学会用欣赏、辩证的看待与自己相异的异文化,学会从其他文化的角度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学会批判性思维。其次必须保护多元文化,正如生物的多样性是宇宙之宝,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之福。因此,应大力保护多元文化,防止为了发展经济,不顾少数族群特色文化的发展,最终陷入文化的趋同和一体化。
[1]B anks,J.A.(1994).An i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Boston:Allyn and Baco n.
[2]N ieto,s·Affirmmifdiversity:The socio-policontes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N.Y.1996:138.
[3]F orbe,H.D.Canada:From Bilingualism to Multiculturalism,in Nationalism[A].Larry Dia mond and Marc F.P lattner.Ethnic Conflict,and Democracy[C].Baltimore:The Jone Hopkins University,1994:126.
[4]王鉴.多元文化教育论纲[J].西北师范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3).
[5]韩家炳.多元文化、文化多元主义、多元文化主义辨析——以美国为例[J].史林,2006(05).
[6]孙燕.澳大利亚的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时代教育,2011(1).
[7]白爽,魏莉.加拿大多元文化教育与中国少数民族教育政策之比较及反思[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
[8]赵月.多元文化教育研究综述[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11).
G53/57
A
2302011(2014)02-0017-03
2014-04-09
李秋菊 (1987—),女,四川绵阳人,石河子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