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职业指导方法

2014-04-17乔艳红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毕业生人才

乔艳红

(晋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晋中 030600)

职业指导工作是职业院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根据培养目标,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念,全面提高职业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自觉性的教育活动,也是帮助学生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顺利升学、就业,并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得到发展的过程。职业指导的对象是包括下岗失业人员、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在职人员在内的众多人群,而新成长劳动力的就业主体大部分是学校毕业生。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本文试就其原因进行探讨,并提出职业指导方案。

一、大学生就业的整体形势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每年都在大幅度增加。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据有关统计,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为115万,2002年为145万,2003年达到212万,2004年是250万,4年增加了140万。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达338万人,2006年达413万人,2007年达495万人,2008年达559万人,2009年达611万人,2010年达631万人,2011年达660万,2012年为680万,201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首次突破700万。许多院校毕业生签约率较低的实际情况表明现阶段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今后每年都有不少大学生将遭遇“就业难”问题。

二、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观原因及指导方法

(一)传统就业观的影响

很多大学生认为上大学就是找一份体面、高收入的稳定工作,“一次就业定终身”成为许多人的就业愿望。很多大学生毕业后不愿去私营企业就业,认为社会地位低,未来没有保障。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趋于多元化、功利化和务实化。

在职业院校开展职业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明确职业目标,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人才观及就业观,帮助他们理性对待就业,可以使学生对就业有良好的心理准备,要通过让学生了解就业形势和劳动力市场供求状况,进一步理解社会需求的变化。

(二)不能充分了解自己

很多学生对自己并不了解,尤其是不了解自身的优势和劣势,也不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因此在选择职业时具有较大的盲目性和不切实际性。这样就容易出现一些过高估计自己、对职业期望过高或对自己没有信心、自我评估太低的弊端现象,看不到自己的优势所在。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也存在着缺点和短处,每个人的成长环境、家庭经济条件、父母的社会地位、文化背景、个性类型、价值观、能力、职业生涯目标、父母的期望、对成功的评判标准都不尽相同,所以无论是老师、父母还是朋友都无法替代,只能自己根据实际情况来客观地进行选择和规划。

通过职业指导,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准确自我定位,正确认识自己的个性特点、生理特征和性格、气质、兴趣、爱好等心理特点,了解职业,选择与之相符合的职业类型;要学会正确地看待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量扬长避短,正确地和他人作比较,既不要因为暂时的成功而自鸣得意,也不要因为一时的挫败而自怨自艾,要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及时改善自己的身心状态。此外,还要充分了解自己的求职意向和家人的期望,要弄清楚“想要干什么”和“能干什么”的问题,主动培养自己的就业竞争意识,敢于竞争,敢于自我推荐,主动认清自己的素质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积极主动地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后做出明智的选择。

(三)过分强调专业对口

同学们有时过于强调专业对口。实际上企业和单位在招聘员工时,主要看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对你学什么专业并不是看得太重,像有的外企到一些大学招聘,有时候可能要学习历史的同学、要学习中文的同学,不看你的专业背景,主要看这个人才可塑性有多大。再有就是高等教育存在某些专业一拥而上的现象,有的专业,甚至400多所大学在同时招生。这种重复的生产、低层次的培养,造成人才的浪费。一些往届大学毕业生由于职业定位太过局限,在缺乏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意志和自信在寻找就业机会的同时一点点磨灭了。

通过职业指导,教育学生在求职时,最好先就业后择业,不论专业是否对口,千万不要错过就业上岗的机会。过分追求专业对口会给求职之路制造障碍,其实后续学习远比专业完全对口重要得多,通过后续学习把自己从外行变成专业人才,才有可能在今后的工作中取得成就。

(四)不愿到艰苦的地方工作

一些大学生追求物质利益,在就业时过分选择经济较好、生活环境舒适、工作收入较高的发达地区,而较少考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由原来的社会价值转向经济价值,把追求经济物质利益放在了首位,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自己所学专业,能否学有所用,能否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质,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职业的附属物,例如:工资、住房、待遇福利等。有的大学生只注重自我,不顾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没有奉献精神,没有考虑到在基层偏远地区工作也是锻炼自身能力的一个途径。还有一部分大学生靠拉关系就业,把希望寄托在家庭和社会关系上,这种依赖心理使他们缺乏自主创业意识和奋斗拼搏精神。随着新经济的发展,其迟早会被社会淘汰。

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理解今天劳动力市场是买方市场,以及求职者期望值过高、薪酬和职位层次下降、毕业生求职成本增加、求职时间增长等在选择职业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和就业意识,保持良好的心态。

(五)期望值不合时宜

有些大学生由于就业前接触社会少,认为自己有知识、有能力、懂技术,对自己评价过高,对自己职业发展期望值过高。只想到“大城市、好岗位和高薪水”的工作岗位就职,片面理解“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认为自己就是“将军”的料,不知道现实生活中“将军”的位置很少,没有意识到中国的普通高等教育已经开始从“精英型”走向“大众型”教育,大学生在大众化的就业形势下寻找“精英”的待遇,难免处处碰壁。

通过职业指导,使学生了解自己,了解职业,尤其是要结合职业的需要,促进其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自身素质,最终帮助确定正确的职业观,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当前我国已经进入了“新经济”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着新的形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大学生应该主动认清形势,证实自己,把握时机,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不丧失主动权,从而确立好人生发展的轨迹。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及指导方法

有关资料表明,中国的大学生不是人数太多,而是太少。就中国的大学生占人口比例而言,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应该能够吸引比现在多得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的局面都是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日益提高,加上部分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期望值居高不下等因素造成的。这些就要求我们实施公共性的职业指导,体现全员参与的精神。

(一)社会原因方面

在新经济条件下,世界的发展对青年就业的影响非常大,经济全球化、知识经济的全面兴起,都决定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日益提高。国际人才的流动和国际人才的争夺战越来越激烈,人才是世界经济争夺战中最重要的资源,国际间的竞争是国力的竞争,也是各国人才的竞争。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就成为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

通过职业指导,要联结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争取人力资源和岗位信息的最大开放性;联结企业,争取企业的认知和自我调整、改进;联结各类职业培训机构,争取人力资源的更加实际的开发;社会化的宣传和推动,争取社会认知和认同;加强学校网站建设,争取更大程度上的社会认知;其他各类资源的引进和整合,为大学毕业生就业服务。

(二)就业环境方面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在不断的增长,但供需结构矛盾依然突出,所以这个群体的就业状况存在差距。从学历看,对研究生的需求高于本科,对本科的需求又大于专科;从不同学科看,理科、工科毕业生就业率相对高一些,文科类相对低一些,由于大学生中大多数人的职业取向是考虑职业自身发展和今后长远的发展机会,所以,就业的主要流向是经济相对发达的中心城市。从就业领域上也表现出“三多”现象,即考公务员多、出省多、去国企多。

以上结果表明,只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在中西部等地区和东北老工业基地还可以大有作为,集体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也是吸纳毕业生的重要渠道。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就业需要很强的适应性,这也正是职业指导服务的重要内容。

(三)高校教育方面

1.学校的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供需结构不平衡的矛盾突出。从总量上看,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并不算多,远远不能满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但具体到毕业生所学的专业,结构性不平衡的矛盾很突出。许多高校为了提高办学效益,盲目追逐热门专业,一哄而上,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

2.高校培养的部分学生质量不过硬。许多高校扩招后,学校的各项软、硬件设施都不能满足需要,其中反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短缺,教师队伍的素质下降,直接影响了学生的培养质量,从而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3.高校的就业指导力度不够。一些高校只是口头上重视就业指导,导致许多毕业生根本就不懂如何根据自身的个性特点、职业倾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而是在人才市场上盲目找工作,这样自然容易遭到用人单位的拒绝。高校就业指导缺乏对学生在求职方法、技巧、如何进行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设计与规划等方面的指导。

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要在职业院校推行职业指导,使学校的工作紧密联系社会,紧密联系市场,紧密联系实际。学校应该从就业角度研究学生的类型、用人单位的类型,要研究和探索在教学中如何开展职业指导,要研究教职员工在职业指导中如何发挥作用,要研究不同类型学生的就业促进、课时的有效利用、毕业生的跟踪指导、教学中的职业指导,以及研究职业指导的效度等。

(四)用人单位方面

1.盲目提高用人标准,人才高消费现象严重。有些单位不从自身的实际出发,一味地追求高学历。人才高消费现象愈演愈烈,不仅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也极大地挫伤了毕业生的积极性。现在的各种人才招聘会几乎没有大专生的专门领地,使得他们连面试的机会都没有,“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考虑考虑,专科生不要”的观点仍然普遍存在。很多用人单位认为招聘高学历的人才相对收益高,更划算,认为大学生不论是理论还是实践能力都很弱,这就使得大学生找工作更难,而高校毕业生“重心”下移受阻,由于下岗失业人员、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的抢占,一些低端岗位被占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范围受限。企业的用人标准、人才的选择条件没有有效地传递给大学生。狭隘的人才观阻止大学生流动,减少了他们的就业机会,一些用人单位盲目提高用人门槛,把许多毕业生挡在大门之外。

2.过分看重工作经验,不能及时置换冗员。有的单位在招聘时特别看重工作经验,明确表示不要应届毕业生。他们认为应届毕业生动手能力差,招聘后需要经过长时间的培训才能正常上岗。因此,他们更青睐那些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大学生。用人单位的这种短期行为,大大增加了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通过职业指导,多渠道收集和掌握社会需求信息,通过整理、归纳和分析,预测就业动态和人才的供需矛盾,了解和掌握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学生。在职业指导中,要加强择业心理的指导,增强心理承受能力的指导和心理健康的指导,以有利于他们尽快适应职业,完成角色转换,实现人生价值。

(五)家庭原因

毕业生及家长就业期望值过高,在过去,人们常常把高校比喻成象牙塔,把大学生比作天子骄子,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们,常常缺乏对社会、对外部资讯的了解,在心理上的准备也不充分,而学生家长也盼望子女进入社会后能够出人头地,成为精英,把孩子的成才定位在拿高薪水、当领导、高权势、高地位等诱人方面,使学生也具有明显的趋利性和短视性,造成学生就业难。

通过职业指导,使家长接受职业指导,理解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意义和作用,让家长看到学校在孩子就业问题上比他们还着急,比他们还认真,学校不是在说空话,而是实实在在做事,从而使家长具有主动的配合意识,支持、敦促学生投入到职业指导训练中,为学校和学生提供建设性的建议,为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帮助。

综上所述,我们有必要对青年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预防性职业指导、公共性职业指导,鼓励在校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的全员参与,力争在校园内搭建职业指导工作平台,实施两个“联结”——职业指导联结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联结职业教育和培训。指导学生了解职业、了解自我,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法规指导、就业心理指导、就业信息指导、就业技巧指导以及社会适应指导,使学生调整心理,及早进入新的角色状态,尽快适应环境,适应社会,树立自信心和责任感,用自己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干一番事业。

[1]刘新民,郭洪波.影响大学生就业因素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3).

[2]孙智凭,初凤林,柳建营.大学生心理健康概论[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201-204.

[3]邬大光.中国教育大众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41-242.

[4]魏丽萍.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09:45-52.

[5]张颖.浅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其对策[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毕业生人才
人才云
伤心的毕业生
你根本不知道,这届毕业生有多难
一个没什么才能的北大毕业生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试论如何实现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试论如何提升职业指导效果和效率
最“叛逆”的毕业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