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育更好地适应文化事业发展需求探析

2014-04-17董江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舞蹈院校高职

董江河

(晋城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晋城 048026)

在当前舞蹈市场产业化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面前,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单调、陈旧的技能训练模式所培养出来的舞蹈专业学生难以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一方面因为舞蹈文化市场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具有创新能力与产业思维的舞蹈专业人才,从而有效促进舞蹈文化市场产业的不断发展;另一方面与舞蹈市场、社会发展相脱节的教育模式,致使其培养出来的舞蹈专业人才与舞蹈市场之间存在明显的供需矛盾。为此,笔者对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课程的现状、舞蹈文化产业链的发展趋势以及高职舞蹈专业学生就业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为适应当前文化事业发展需求所进行改革与创新的一些具体措施。

一、高职院校舞蹈专业教学课程及毕业生就业的现状

舞蹈属于一门美学艺术,是来自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一种文化交流,当前文化市场竞争越来越残酷,文化事业不但需要具备良好的基本功与表演能力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适应能力、能够自主创新的综合型舞蹈专业人才。现阶段,国内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课程目标与文化事业的人才需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没有重视对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综合创作能力以及适应能力等方面的培养,致使许多学生毕业以后存在非常大的心理压力,不能适应较为繁重的舞蹈剧目训练,无法在自身的艺术水平之上进行深入的理解与创新,因为受到自身天赋、意志、机会以及人际关系等各方面的影响,最后只有极少数的学生可以脱颖而出。[1]而社会当中接收舞蹈专业学生的单位,其人才基本上都是饱和状态。除此之外,除国内知名的几个艺术馆、大乐团以及歌舞团等,许多地方的艺术馆、乐团以及歌舞团竞争较为激烈、经营状况较为艰难,有的甚至面临着解散的危机。所以,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学生希望毕业以后进入到专业的艺术团体通常都较为困难。而学生及其家长对于毕业以后的工作期望值非常高,导致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对于其工作的薪资与职位的要求水涨船高,然而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导致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学生呈现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状况。高职院校舞蹈专业并没有针对这些情况进行改革,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所以,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毕业生比较喜欢的出路就是考入高一级的艺术院校继续深造。基于此,高职院校舞蹈教育与文化事业发展需求出现脱节的情况必须实施深层次的改革与创新。

二、文化事业的发展趋势

党的“十八大”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吹响号角——“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这表明我国要从“文化大国”转变成为“文化强国”的发展趋势,也表明了我国对于发展文化事业的坚定决心。在现阶段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新闻传播媒体呈现多元化发展的当今社会,舞蹈文化事业已经不是一个新鲜的概念。北京展览馆在2011年举办的中国舞蹈艺术博览会期间举办了《中国舞蹈文化产业论坛》,通过新闻媒介的广泛传播,使得广大群众进一步了解舞蹈文化事业。参考相关的统计资料可知,截止到2011年,全国文化系统登记注册的文艺表演团体突破了4位数,经营性的文化产业部门已经超过了50万家,其中还不包含艺术培训机构。在上述这些相关文化产业的数据后面,实际上反映出舞蹈文化事业在不断发展的进程中产生了非常多的机遇。生活中,当一个个舞蹈作品、一部部舞剧出现在国内各个赛场与剧院的同时,都是舞蹈文化所形成的产业链带来的连锁反应,而在这些连锁反应的背后,好似多米诺骨牌一样促进了舞蹈文化产业链的发展背后,也形成了具体的机遇与机会。[2]现阶段,舞蹈文化事业无论是创作还是演出都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为舞蹈文化教育事业带来了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当前以“舞蹈”为核心而开展的文化事业,其所带来的机会与空间是空前的。需要注意的是,舞蹈文化产业作为一股全新的力量,其同时也面临着非常大的挑战,没有专业人才的科学管理、没有资金的持续投入、没有相关政策的支持,舞蹈文化事业的艺术创新与文化传承都难以获得长足发展。在当前这个充满机遇与挑战的舞蹈文化市场中,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应当把握这个机遇,改革创新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探索舞蹈专门学科的建设发展,寻求一套符合当今舞蹈文化事业发展形式的舞蹈专业培养模式,才能够为我国的舞蹈文化事业提供稳定的支持。

三、高职舞蹈专业教学如何更好地适应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高职院校舞蹈教学应当进行长远、准确的定位

鉴于现阶段时尚化、科技化、市场化以及国际化等各种潮流充斥着文化产业市场,高职院校应当准确掌握时代发展的趋势,招收与培养适合舞蹈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的学生。如此,才符合现阶段我国舞蹈文化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不仅能够解决对当前舞蹈单一表演型、创作型以及教学型等舞蹈专业人才“毕业等于失业”的就业问题,并且能够有效推动我国舞蹈文化事业的持续发展,实现我国精神文明建设人才培养的教学目标。[3]

(二)教学师资的引进与进修

高职院校的舞蹈专业教学,不但要在课程建设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同时也应当进行长远的思考,努力建设一支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较高的艺术鉴赏能力以及对政策理解与把握能力的领导和教师队伍,构建一支符合舞蹈文化事业发展需求的优秀教育教学团队。此外,高职院校舞蹈专业的教师队伍不仅需要理论修养较高的教师,同时为了保障舞蹈教学能够实现教学的目标,还应当引进一些跨专业、跨学科的优秀教师,联合其他的高职院校实施资源共享模式。学校应当主动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到学校授课,选派专业教师对教学成绩显著的院校团体进行观摩学习,稳步提升教师队伍综合能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也能够得到稳步提升。

(三)为学生创造各类舞蹈专业实践的平台

舞蹈专业教学具有非常强的实践性,舞蹈表演都是让观众欣赏的,表演者在表演的过程中必须要与观众互动,体会观众的想法,才能够激发观众的热情,使得观众被自身的艺术所折服。[4]然而这种心灵方面的互动能力,需要表演者具有一定的演出经验,只有单纯的理论知识显然是不够的。这就需要高职院校为学生创造舞蹈实践的平台,在舞蹈课堂的练习中,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学与练分割的情况,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表演、学习以及演练教学内容,师生不仅是观众,同时也是表演者。在课余时间还应举办舞蹈专业技能比赛、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开展文化下乡等活动,使舞蹈专业学生通过大量的舞台实践,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演出水平。

(四)探索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平衡点

以市场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并不意味着就不能进行精英教育,高职院校要克服困难尽可能为舞蹈专业表演的学生提供精英教育,同时,为其他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大众化的教育,满足社会不同人才层次的需求。[5]产学研为高职院校的舞蹈教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探讨大众教育与精英教育的平衡点,与社会的交流可以避免舞蹈教育在自身系统内循环,成为不“大众”也不“精英”的“两不像”东西,同时在走出去的过程中,吸收营养,调整学习内容,形成良性循环,舞蹈表演艺术的创作必须来源于生活,脱离了生活基础的舞蹈创作只能是空中楼阁,没有办法激起观众的共鸣,带动观众的情绪进入艺术的情景。[6]因此,表演者必须到生活中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创作出一个富有生命力的角色。调整大众与精英之间的差距关键是要有生活的经历,这点正是高职生最缺乏的。与社会的交流正是为学生提供了一个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的机会。

四、结语

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社会需要高职院校培养优秀的舞蹈专业人才,同时更需要培养出更多的“舞蹈文化人”综合性人才。尽管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能会出现很多问题,但是结合高职院校多年办学、教学的经验,以及为促进舞蹈事业继续发展的精神,我相信这些难题都会通过努力迎刃而解。面对风云变幻的文化产业市场,我们需要不断培养具有文化自觉意识、符合文化市场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这是高职院校的责任。

[1]邓小娟.校园舞蹈——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重要形式[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09(6).

[2]陈丽.谈舞蹈的“原生态”——对《云南映象》人性本位与文化心理的解读[J].艺术教育,2009(8).

[3]章丽莉.高职舞蹈专业软开度训练探寻[J].浙江艺术职业学院学报,2013(2).

[4]刘同艳.试论舞蹈表演中面部表情与身体表现力的结合[J].科技创业家,2013(13).

[5]张世如.普通高校体育舞蹈选项课教学方法的探究——以黑龙江省为例[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8).

[6]王立祥.文化产业市场需求对艺术类高校的影响[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3).

猜你喜欢

舞蹈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舞蹈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和舞蹈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