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探析
——基于“90后”毕业生与“95后”大学生的研究
2014-04-17邹欢艳
邹欢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广州 511365)
高质量的高职院校职业指导探析
——基于“90后”毕业生与“95后”大学生的研究
邹欢艳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广州 511365)
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对“90后”毕业生开展的职业指导工作,提出对“95后”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路径选择,以期为高职院校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提供理论帮助与实践支持。
职业指导;“90后”毕业生;“95后”大学生
高职院校毕业生如何在就业大军中突出重围,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实现高质量就业,一定程度上取决于高职院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力度。通过分析过去3年高职院校对“90后”大学生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从中得出有益经验,为下一步培养高职院校“95后”大学生提供有力指导,以符合社会对新型人才的素质要求,达到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的。
一、高职“90后”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的现状分析
当前职业指导对象已进入“90后”阶段,职业指导方法逐渐不适应职业指导对象的需求。
(一)职业指导系统性不强,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观相脱节
职业指导的过程是一个结合学生所学专业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同时适应社会需求的系统性教育过程,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该遵循学业、职业和事业3个因素协调发展的规律。过去在高职“90后”大学生中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的随意性较大,没有很好地结合“90后”大学生就业观以及当前就业形势,没有制定出系统的职业指导计划。尤其是“90后”大学生的求职心理预期较之“80后”大学生更高,在择业过程中经历的心理障碍表现更为明显。开展的职业指导只注重讲解就业政策、就业形势,多以事务性工作为主,较少关注学生就业心理辅导,内容缺乏科学性和规律性。这种忽略对学生的职业与人生、职业与社会、职业观等的职业指导,不能达到预期的指导目的。
(二)职业指导理论性较弱,与高职院校学生实践需求不符
职业指导是一项带有实践性特征的具体工作,为求职者提供咨询、帮助和指导,区别于就业指导,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没有相应的理论做支撑,会导致职业指导停留在经验层面。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必然造成职业指导工作实施不到位,难以与高职“90后”大学生实践性需求相适应。很多高职院校职业指导理论依据依然停留在国外一些基础研究上,对目前企业用人机制、“90后”大学生职业期望以及企业人才标准等研究较少,而这些理论正是新时期大学生职业指导的迫切需要。缺乏系统的理论指导,盲目照搬国外职业理论,结果导致“90后”大学生所受职业指导与日新月异社会现实不符,对大学生的职业选择与就业没有实质性帮助。
(三)职业指导形式单一,没有结合学生个性特征开展指导教育
高职院校职业指导大多局限在“灌输式”的课堂教学上,以群体性指导为主,均是从整个年级、专业出发,进行大课堂式的讲授,缺乏对个体进行个性化指导和案例分析等分类指导环节。高职“90后”大学生个性特征鲜明,一味采用单一的职业指导方式不利于更高质量的就业,不能更好地联系实际,与目前倡导的“人职匹配”理论相悖。不同的年级、专业和个体有着不同的差异性,如果无视差异性进行单一的职业指导容易导致大学生在择业时盲目跟风。没有结合学生的差异性进行“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只是采用较为常见的诸如“毕业生座谈会”、“就业动员会”等形式,对毕业生进行集体性的思想“灌输”,其所起的激励作用无法满足大学生就业的需求。
(四)职业指导缺乏全程化,没有贯穿在校阶段与初就业的各环节
职业指导工作布局不够合理,对大学生在校期间以及刚毕业的各个环节缺乏全程化的指导,多数围绕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来展开,内容局限在就业形势、就业政策以及就业指导课的讲授上。笔者2010年对刚入学的新生进行课堂式职业指导,讲授职业生涯规划和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发现该班级学生在2013年毕业时依然对自我、对职业缺乏科学的认知,在刚入职时显得被动与茫然。笔者对大三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发现,学生对讲授式的职业指导大多不感兴趣,抱着应付式听讲的人居多,职业指导应有的导向作用不明显。职业指导没有贯穿整个大学学习过程,只在新生入学和老生毕业这两个阶段开展,很难出成效,职业指导工作最终只能浮于表面。
二、高职“90后”毕业生开展职业指导的经验解读
(一)新时期大学生就业趋向理性化,职业指导教育亟需与其就业观相协调
新时期大学生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其就业理想和就业目标越来越理性化,对自身的认识较为深入,在选择职业时更注重未来发展前景,因此传统的职业指导教育不适应新时期大学生的职业理想需求。传统的职业指导局限在就业形势与政策、职业生涯规划理论等,“90后”大学生很容易获取相关的知识,他们需要更多的关于自身和用人单位需求的知识,需要通过训练进一步完善自我,达到理想职业的高度。笔者对2013届毕业生进行《大学生就业问卷调查》时发现,其就业倾向于政府机关、国企、事业单位等,追求高福利、稳定性强和有保障的工作岗位。在此基础上,职业指导教育应更好地契合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观,引导其更好地实现职业理想和自身价值。
(二)新时期大学生就业期望值较高,职业指导应着重帮助学生准确评估自我
“90后”大学生在衣食无忧的环境下形成功利性的心态,对就业的期望值普遍偏高。高职学生如果在求职过程中对于职业定位过高,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在这个经验基础上,对“95后”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应着重帮助学生正确评估自我,调整就业心态,从多方面、多角度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重新定位自我。高职“95后”大学生个性更加鲜明,其拥有个人的行为准则和不屈从于社会现实的劲头,应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教育方法,从根本上改善当前大学生不成熟的心理,确定合理的就业期望值。
(三)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创新性强,要求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教育
“90后”作为有主见、有创新精神的一代,伴随着网络时代的兴起,“信息大爆炸”所带来的各种影响,促使“90后”毕业生对岗位的要求更高,逐渐展现出与前辈不同的独特职业风格。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新兴岗位要求创新精神,例如积木堆砌师、手机软件开发师、家装体验师等,受到越来越多的“90后”求职者青睐。同时,“90后”求职的主要方式离不开网络,“微简历”、“淘宝体”等逐渐进入大众视野,“90后”毕业生积极运用网络工具进行求职,通过网络整合各种社交资源。面对如此具有创新性与“E”味十足的大学生,高职院校在未来职业指导时必须改变传统指导方式,配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才能更切合未来高职“95后”大学生的实际情况。
(四)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弱,更高质量的职业指导应发挥其导向作用
新时期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着其就业功利性的形成,在面对岗位挫折时容易一蹶不振,遇到工资待遇好、相对轻松的工作时随便跳槽,导致整个就业稳定性下降。造成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弱的原因有多方面,是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各种因素共同作用形成,必须从在校这一关键时期对其进行帮扶。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素质弱表现出两极分化的情况,分别是自卑型和自负型。自卑型的学生认为个人全方位都不如本科院校的学生,求职心态过分悲观,导致就业质量下降;自负型的学生则只注重物质回报,忽视个人作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不管是哪种学生,在校期间均应得到正确的教育与引导,得到更多的关注与指导,对学生成长与成才两方面共同教育,培养新时期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三、高职“95后”大学生实现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个性化”的职业指导观念,强化“育人为本”的职业指导理念
高职“95后”新生个性张扬、热爱生活,性格的独特性让他们不拘泥于一般的教条主义,更愿意接受对其有帮助的教育与指导,对未来职业生活带有一定的功利性。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职业指导过程中,应注重结合高职“95后”学生的个性特征,做好“个性化”职业指导工作,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职业指导理念。
一方面,高职院校不仅要实现学生的就业,更要实现学生就业稳定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在对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应关注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施以个性化的职业指导,始终关注不同个体的需求,帮助其制定长远的发展目标。例如高职院校可为学生提供专业的职业指导课程,使学生在职业指导教学中培养自我职业意识与职业发展认知能力,结合体验式的职业指导方法和“个性化”的职业咨询服务,尊重每位学生的差异性,实现一对一的“个性化”职业指导。
另一方面,使用必要的“个性化”指导方法,开展更高质量的个性化职业指导教育,职业指导教师应掌握一定的咨询服务手段,通过职业指导测评工具帮助“95后”大学生了解自我,明确职业目标为生涯导向,尽早树立个人的择业观。例如霍兰德职业性向测验量表、青年性格测验量表,参考测评结果,指导学生掌握潜在职业的求职方法,在大学期间增强择业能力,从而实现“个性化”职业指导的育人目的。
(二)搭建网络信息平台,构建校内外“产教对接”的职业指导新领地
充分利用网络世界所带来的便利,搭建起网络信息服务平台,通过网络平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网络信息服务平台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针对“产教对接”所建立起的职业指导平台,另一方面是针对“95后”大学生个人的动态数据库。“产教对接”是指学校和企业对接、人才培养要求和岗位技能需求对接、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对接等,通过建立对接平台,发布即时消息,及时建立起用人单位、行业协会与高校大学生的联系,将行业状况、就业市场等数据整合起来,提供网络信息服务。
“95后”大学生动态数据库的构建目的是使企业和高校全面了解学生,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开始记录其学习成果与职业指导成效,让大学生关注个人的成长,根据数据库所提供的信息规划个人职业生涯。数据库的建立也为校外导师制提供了可能,通过由校内职业指导师和校外职业指导师共同指导的方式,发挥出更高质量职业指导的作用,数据库的建立为校外导师提供了全面掌握在校学生动态的平台,由校外导师结合人才市场和行业现状给予在校生以职业指导建议,帮助在校生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此外,信息网络平台还应提供就业跟踪和反馈系统,实现就业信息的共享,从而改善职业指导的质量,提高职业指导的水平,充分发挥“产教对接”职业指导平台的作用。
(三)充分发挥“95后”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其进行更高质量的创业职业指导
高职“95后”大学生容易接受新事物,具有创新意识和精神,具备自主创业的先天性条件,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完善,模拟实训条件充分,为大学生自主创业提供平台。高职院校对“95后”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时,应充分发挥高职“95后”的创新精神,鼓励其通过创业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高职对“95后”开展创业职业指导可从以下3方面着手。
第一,从思想上鼓励“95后”自主创业。通过举办创业系列汇报会、外出观摩学习,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自主创业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第二,自主创业心理品质训练。通过课程、活动、比赛等方式,反复对大学生创业心理品质进行训练,锻炼出大学生对创业的欲望与自信心。同时磨练其抗打击与受挫能力,从心理上树立起“95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决心。
第三,职业指导教育应与创业实践孵化基地密切联系,通过联合政府、社会、企业建立的大学生创业园,帮助与指导学生自主创业,对学生开展立竿见影的创业教育。例如挑战杯、创业论坛、校友举办讲座等,极大地提升“95后”大学生自主创业能力。
(四)职业指导贯穿学生学习全过程,结合学生不同阶段特征逐步推进职业指导
分析高职“95后”大学生不同学习阶段的个性特征和行为表现,对其进行全程化的职业指导。可从以下3步着手职业指导工作。
第一步,建立起全程化职业指导工作制度,针对大学生不同阶段个性特征制定相应的职业指导计划,在职业指导队伍中树立起全程化职业指导理念。
第二步,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全程化职业指导工作,对大一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使其认识自我,培养就业的意识,开展必要的职业见习。鼓励大二学生在实践中不断修正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有目的地进行社会实践,开展教学实习。
第三步,借助大三毕业季的契机,开展顶岗实习工作,帮助学生培养职业技能,并做好角色转换的指导工作。
(五)切实提高职业指导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倡导全员参与职业指导
第一,高职院校应该根据学生人数比例配备专职职业指导教师,应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人力资源管理等多种学科人才中挑选,以保证职业指导工作的教育质量和水平。
第二,应落实校外导师制,邀请校外专家参与校内的职业指导工作,成为职业指导队伍的重要储备力量。除了挑选出具有专业化水平的职业指导师,还应在已有的职业指导队伍中开展再培训工作,对已从事职业指导工作的老师进行再教育,有计划地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职业指导教师队伍。
第三,倡导全员参与职业指导,将职业指导责任落实到每位教职员工身上,充分利用专业课老师在学生心中的专业形象,在讲授专业课的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高校实现高质量职业指导有着重要的作用。
(六)建设职业指导规章制度,组建高效的组织机构保障高质量的职业指导
一方面,高职院校应统一部署,建立一个高效、精干的管理机构。管理机构人员应接受专门的培训,用专业化的水平制定职业指导计划,科学地开展职业指导工作。
另一方面,配套的职业指导规章制度应同时建设,高职院校应结合“95后”大学生的个性特征,研究目前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及国外的最新成果,制定出符合各高校具体校情的规章制度,用以规范职业指导的全过程。与此同时,应配以相应的执行与监督机构,监督职业指导工作的落实情况,监督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
[1]张毅芳.高校职业指导的现状、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09(6).
[2]胡宝华,刘海潮.高校职业指导现状调查与对策思考——以宁波大学为例[J].宁波大学学报,2010(6).
[3]赵云鹏.“90后”大学生就业心理特点与解决对策[J].高校辅导员,2012(3).
[4]桂玲智,赵永正,左晓林.大学生职业指导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时代教育,2010(12).
[5]邱杰,张瑞.高校有效开展职业指导对策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0(1).
[6]张艳萍.高校大学生职业指导的现状及应对途径[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11).
Analysis on the High-Qualified Career Guidance in th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Based on the Study of“after 90”Graduates and“after 95”College Students
ZOU Huan-yan
(Art Department,Guangdong AIB Polytechnic College,Guangzhou 511365,China)
“After 90”graduates from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entered the work force in the new period,and the situation and quality of their employment is the topic of common concern of the whole society.“After 90”college graduates meet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resistance in the process of job hunting,which leads to the low level of employment.Through the analysis of career guidance to the“after 90”graduates carried out by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the paper highlights the urgent need for“after 95”college students to achieve a higher quality of career guidance,in order to provide theoretical help and practical support fo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on how to achieve a higher quality of career guidance.
career guidance;“after 90”graduates;“after 95”college students
G710
A
1674-5078(2014)03-0009-04
10.3969/j.issn.1674-5078.2014.03.003
2014-02-16
邹欢艳(1987-),女,广东英德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法律事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