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名幼儿成长的案例分析

2014-04-17钱桃英

教育观察 2014年4期
关键词:园长外婆母亲

钱桃英

(九江职业大学学前教育学院,江西九江,332000)

影响幼儿成长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2001年国家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建立民主、平等、和谐、合作的师幼关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保证。[1]本研究选择一名幼儿作为典型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通过三个具体的案例分析幼儿在成长过程中的身心发展情况,并提供相应的指导。

一、研究对象简介

张白白,2009年8月31日出生,女。2012年10月,从广州一所幼儿园插班到某附属幼儿园小班。该生在插班入园初期表现出不按幼儿园的作息安排活动、攻击其他学生等行为。该生有极强的表现欲,入园一年后,在一次没有安排她表演的活动中独自上台表演,被教师制止。因为该生的表现异常,一些合理的要求被忽视。由于得到否定评价过多,2013年11月,该生转园。在新的幼儿园中,该生依然表现活跃,并且得到教师的认可。

二、案例分析

(一)案例1:插班生的风波

1.事件描述

插班半个月后,幼儿园组织参观九江市博物馆,幼儿园教师考虑到张白白是插班生,又入园不久,到户外开放的环境中有很多不稳定的因素,特邀请她外婆陪同参观。她外婆素质很高,耐心细致地配合教师组织活动,张白白表现也很好。

张白白插班入园后,首先感到焦虑的是班级教师。教师反映张白白在广州上幼儿园时只有两岁多,经常会做出危险举动。她有一次从窗户往外爬,把教师吓坏了。张白白说,别人把她的东西扔下去了,她要看一看。广州某幼儿园教师经常反映孩子的情况,也建议到医院检查。医院诊断为感觉系统失调。

教师还反映张白白好动。11月的家长开放日,教师把她安排在教室最后一排,一个人单独坐。教师组织活动时,她在教室自由闲逛,园长和幼儿园听课教师及时坐在张白白的两侧,她才安静下来。家长看到孩子被教师关注,家长的表情由忧转喜。教师抱怨较多的是张白白一个学期都不睡午觉,有时脱衣服,穿别人的衣服;有时拿笔在墙上到处画,甚至唱歌;有时把东西扔出窗外。张白白的动作快且灵活,而且经常破坏东西;她对别人的触摸过分敏感,反应较激烈,会动手打人,而且出手很重。班级教师甚至有情绪地说,其他幼儿园不收留的孩子,我们也不要。

其次,其他幼儿家长不接纳张白白。2009年11月底的一天,张白白的母亲与齐哲哲的母亲在幼儿园发生矛盾冲突。起因是白白抓伤了哲哲的脸颊,而且攻击了其他的孩子。白白的母亲年轻气盛,说交钱给幼儿园,孩子交给教师,一切由教师负责。哲哲的母亲言语攻击白白的母亲没素质。然然的母亲是一名医务工作者,她的孩子也遭到白白的攻击。然然母亲也找到园长表达她的意愿:一是孩子教育不好就是家长素质低;二是下学期不让张白白入园,不能影响其他的孩子;三是对张白白要另行收费,医院也有特护费项目。

最后,幼儿园小朋友也排斥张白白。园长到了这个班,有一个小朋友告状,说张白白不听话,总是往外跑;另一个小朋友接着告状,说张白白打人。实际上,张白白在在这个时间点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过激的行为。

2.针对案例1的思考

(1)预约园访,深入了解孩子的成长经历

张白白是通过剖腹产的方式出生,出生时体重8斤。出生至1.5岁,由外婆在九江市抚养;1.5~2岁时与外婆、母亲在广州生活;2岁时与外婆、奶奶在西安生活;两岁零四个月时进入广州某幼儿园;3岁时,插班到九江某幼儿园。同时,张白白的母亲因工作调动回到九江,张白白与母亲、外婆生活在一起。张白白的父亲是工程师,一直在外地工作。张白白出生后的三年里,在多个城市辗转生活,不断适应新的环境。张白白在广州上幼儿园前,已经做过发展评估,入园几个月后,到医院重新做评估。诊断结果均是感觉统合失调。

张白白母亲是独生子女,年轻、漂亮,工作出色。当张白白的母亲听到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都是负面的评价时,感到很伤自尊,她委屈、苦恼又束手无策。张白白的外婆腰部不适,家庭负担加重。消极情绪影响了张白白母亲的工作和生活,也影响到教师与家长的交流质量。园长建议家长首先要倾注更多的耐心陪伴孩子成长;其次,要注重沟通技巧,建立与教师良好的真诚的合作关系;再次,请专业人员为孩子做一次感觉统合测评,对测评结果以及孩子生育过程进行仔细分析后,为孩子制订有针对性的训练,进行感觉统合治疗;最后,主动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家园合作,共同承担教育孩子的义务与责任。只有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教师、同伴、家长接纳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有研究表明,教师接纳、同伴接纳与幼儿心理健康之间存在显著相关;低教师接纳对幼儿心理健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教师接纳对同伴接纳有显著的正面影响,同伴接纳对教师接纳有显著正面影响。教师接纳表现为教师对幼儿的肯定、鼓励和期望。教师应该无条件地接纳幼儿,认同他们有独立的思想,认同他们的与众不同和独一无二;教师应该平等地对待幼儿,让幼儿真正地感到被尊重,让他们愿意说出自己的心里话;教师应该有一颗接纳的心,即使有些幼儿比较特别,教师也应该关心、理解和尊重他们,让他们能够健康成长。

教育是一项爱的工程,需要包容、理解、尊重,其前提是教师从心里接纳幼儿。如果教师把这些有特别表现的幼儿当作自己的孩子,少一些抱怨,少一些负面评价,多付出一些真心、真情,多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多一点鼓励、包容、博爱,教育就一定会成功的。另外,幼儿园园长对于部分家长不接纳插班生张白白,甚至提出的一些不合理要求,明确而坚定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第一,不能剥夺孩子受教育的权利;第二,教育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孩子;第三,希望家长能换位思考,宽容地对待张白白及其家长。

2013年3月,张白白与同伴玩耍时,把一位小朋友的头部碰伤,张白白的家长主动带孩子到医院诊断,结果只是皮外伤,张白白得到受伤小朋友及其家长的谅解。

张白白很聪明,在春游乘车时独自把安全带系上。随行的老师说,看你怎么下车?她探索着把安全带解开了,还兴奋地告诉老师,可以下车了。事实证明,如果幼儿在教师接纳、家长接纳的示范下,获得更多的社会支持,同伴接纳和自我接纳水平也会提高。幼儿在被接纳的环境中生活一定会健康成长。

(二)案例2:“与众不同”的白白

1.事件描述

2013年5月28日,幼儿园进行六一儿童节节目彩排。其中,一个节目是张白白所在班级的16个女孩表演舞蹈,张白白没有参加这个节目。当16个女孩上台表演时,张白白冲上舞台与小朋友一起跳,她自成一队,专心舞蹈。她的举动出乎教师的意料,教师在舞台旁边喊她,她不闻不问,一心一意表演;她为了避免教师对她表演的干扰,迅速地到了舞台前面领舞,教师尝试在舞台下抱她下来,她坚持不下舞台,继续尽情表演;最后,教师只好亲自上舞台强行把她抱下来。

张白白的表演欲望特别强烈。她真是纯洁无邪,在教师不安排她表演时,能冲向舞台尽情表演,这样的勇气是成人都缺乏的。园长目睹了这一过程,建议给张白白这个机会,六一儿童节本来就是孩子们的节日,舞台是属于孩子的,多一个人表演也不会影响节目的质量。但班级教师没有采纳园长的建议,原因之一是张白白没有统一的服装,原因之二是担心她上台有太多不可控因素,会影响节目效果。教师表示,在正式演出时,绝对不会让这样的“意外事件”再次发生。园长也只能尊重教师的选择,没有过多的干预。园长被张白白的纯洁和勇气折服的同时,但也为她不能参加节目心存遗憾。

2013年6月24日早上入园,张白白母亲离开班级时,她喊着、跳着要短裤。园长刚好看到这个情境,理解为张白白可能要一条短裤方便午睡时更换,也有可能是因为入园焦虑,向家长提出一些要求。园长考虑到张白白母亲单位指纹打卡上班,怕家长上班迟到,只是敷衍张白白说,要短裤等一会儿给妈妈打电话。下午时,张白白的腿擦破了皮,园长帮助涂药时,发现她穿着连衣裙,没有穿内裤。直到这时,园长才联想到她入园时,喊着、跳着要短裤的合理要求,感到十分愧疚。离园时,张白白外婆来接她,园长主动表达歉意,孩子的合理需求,没有给予积极应答,导致孩子一天没有穿内裤。她外婆说,天气热,早上时间紧,疏忽大意,只忙着套上裙子,忘记给孩子穿内裤了。对于园长对待孩子的关心、爱护,她非常感激。

2.针对案例2的思考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以欣赏的态度对待幼儿,注意发现幼儿的优点,接纳她们的个体差异,不与同伴做横向比较。”[2]《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关系。[3]幼儿存在个体差异,园长、教师和家长在生活中应践行尊重、理解、善待幼儿的理念,特别是对张白白这样与众不同的孩子,要不断反思,公平地对待他们,寻找他们的闪光点,让每一个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案例3:白白转园了

1.事件描述

2013年9月,张白白的一位张老师考取国编教师,到了新的工作岗位,幼儿园园长也调整了工作。张白白仍然不午睡,邓老师要求她母亲陪伴她午睡。张白白的母亲坚持了一周。有了母亲的陪伴,张白白午睡得很好。但是家长要工作,有时要出差,觉得这样一直陪伴也不是长久之计。在2013年11月,张白白转园了。

园长虽然调整了工作,但仍然关注张白白的成长。2013年12月14日,园长与张白白外婆电话沟通,询问了白白转园的原因:一是家长陪伴午睡,长期坚持有困难;二是觉得孩子在幼儿园很孤独,老师为了避免张白白与其他幼儿产生矛盾冲突,把她与集体隔离开来;三是孩子不午睡,给老师添麻烦,也存在安全隐患;四是换了老师,孩子不适应。张白白外婆说孩子得到否定的评价太多,家长特别伤心,比家长自身得到否定评价更沮丧。张白白外婆还反复强调孩子转园与老师无关,只是想给孩子换一个环境。

2013年12月,张白白转园一个月后,园长与张白白所在幼儿园的陈老师电话沟通,了解她的近况。陈老师反映转园第一周,张白白对新园好奇,到处探索;一周后熟悉幼儿园了,一切正常,午睡没有障碍。陈老师给予了张白白肯定的评价:语言表达能力强;关心他人,老师嗓子不舒服,她还给老师准备罗汉果水;爱劳动,桌子上洒了水,她让老师不要动,她去把水擦干;活动时表现积极、踊跃。

2.针对案例3的思考

幼儿阶段的孩子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期,尚未形成独立的自我意识,需要教师、同伴肯定的评价,增强其自信心。教师首先要用信任的心态去赏识孩子;其次,教师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相信孩子,鼓励孩子,用宽容的情怀赏识孩子;再次,教师应该用独特的视角赏识孩子,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挖掘孩子潜力;最后,教师要善于反思自己的行为,“没有教育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育的教师”,这是赏识教育的基本观念。

[1] 钱峰,王乃铭.学前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2:115.

[2]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通知:教基二〔2012〕4号[EB/OL].http://www.moe. edu. 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3327/201210/xxgk_143254.html,2012-10-09.

[3] 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印发《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教基〔2001〕20号[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459.htm,2001-07-02.

猜你喜欢

园长外婆母亲
你很好,唯独你自己不知道
我要当动物园园长
等你好久啦
外婆
嘟嘟熊家的百货商店(二十八)——兔园长买学习卡
给外婆的一封信
外婆
外婆回来了
给母亲的信
悲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