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现状研究

2014-04-17杨凤祥

江苏科技信息 2014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教育

王 茜,杨凤祥,张 骏

(金陵科技学院商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9)

0 引言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日益加快,高等教育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全民素质的积极作用逐渐显现,但同时就业形势变得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岗位、就业方式多元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剧,人才竞争越发激烈。当前国家正在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教育部将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转型。教育部“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于2013 年1 月底已经启动,旨在探索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

所谓应用科技大学(University of Applied Sciences)是一类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为目标的高等学府,是高等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应用科技大学与普通综合性大学一起,支撑着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半壁江山”。在欧洲一些国家,应用科技大学面向实际以“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和鲜明的“学以致用”的办学特色,赢得了各国的普遍认同。可见鼓励发展应用科技大学,大力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可以大幅度提升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能力。

时下正值2014 年毕业季,各路媒体已将今年大学生就业状况描绘为“史上最难就业季”,可见就业压力之大。在当前形势下,全面开展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使更多的大学生把自主创业作其为实现人生价值的优先选择,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复杂多变的就业环境,积极应对未来世界的严峻挑战,越来越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所要面临的重要任务。

1 创新创业人才的概念

1.1 创新人才

所谓创新人才,是指具备创性,并富有创造能力,不但能够提出并解决问题,同时能够开创事业的新局面,对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做出创造性贡献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提出是相对于不思创造、缺乏创造能力的比较保守的人而言的。他们应当具备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丰富的科学知识,并勇于探索未知领域。创新人才不仅是人类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者,是最新科学成果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也是未来科学家的培育者。创新型人才这一概念与理论型、应用型、技艺型等人才类型的划分不是并列的。实际上,不论是哪种类型的人才,皆须具有创造性。研究发现,我国教育界主要是从创造性、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等角度解释创新人才。本文提到的创新人才是指在拥有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又富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的人才。

1.2 创业人才

创业人才从经济学角度出发,可以说是当今社会的稀缺资源。创业人才是指拥有强烈创业意识并能够承担一定创业风险,对商业机会有着敏锐的嗅觉,并为此投入知识和技能,配置相关资源来为消费者提供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及个人创造价值和财富的人才。总的来说创业型人才应具备以下特点:具备坚韧性和顽强的意志与毅力;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奋斗精神和奉献精神。创业型人才要具有自强不息、不断学习、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以及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

1.3 创新创业人才的内涵

创新创业人才其内涵是指具备创新、创业和创造能力的“三创”型人才。所谓创新强调“推陈出新”;所谓创业则是强调把创造与创新的东西从理论变成现实,开创新的事业;而所谓创造强调“原创性”。

2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随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走上创新创业的道路,高等院校的毕业生在就业去向中逐渐出现了“创业”这项,并且之一比例还在逐年增加,因此,创新创业就成为了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手段之一,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前已经成为高等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在高等院校开展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有助于提高高等教育的实际应用效果,有助于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和创业要素的整合。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等于从源头上提高创业者素质和能力,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这也正是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真正意义所在。

当前,我国高等院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主要是跟据各类高校的不同性质,结合学校不同专业的特点,同时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而开展的多种形式的教育实践课程等,进而形成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包括以下3 种模式:课设创新创业课程教育的模式,开展创新创业理论教学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的模式,开展如“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由学校牵头建立创业园或科技园的模式,学校与企业、园区对接设立创业园,鼓励学生进入园区开展各种类型的创新创业活动及特色的院校结合自身办学理念以及占有教育资源优势选择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不同层次院校运用不同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鼓励为创业教育做出各种努力和贡献。

调研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工作开展时间相对较晚,对于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仍然还处于摸索阶段,目前针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仍然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很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仅仅是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一部分内容,尚未做到把创新创业基础知识教育、创新创业人才“三创”素质培养同高等院校各专业教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现有的教师、教材、课程体系、教学场所等诸多教育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使得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很好地融入到高等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

3 应用科技大学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3.1 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误区

目前我国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对于创新创业的理解也各有千秋,因此有些观点倾向于把创新创业教育看成是能够立即创造经济效益的一系列商业活动,忽略了创新创业教育本质是对人才综合能力及素质的提高,能够起到培养人才良好职业品格的作用。高等院校对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价值认识不到位,不从学校的办学定位及特色出发,不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去探索契合实际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很容易导致创新创业教育走向急功近利、盲目跟风的道路,有悖于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理念。要么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解决就业压力的短期行为,由于没有从办学方向、人才培养的高度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学校的人才培养规划,创新创业教育简单化处理,流于形式因此效果不佳。根据调查发现,目前部分高校是将创新创业作为一门实践课程,由教师带领学生完成模拟创业的情景操作;也有部分高校利用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2 创新创业教育资源短缺

应用型高等院校相较于重点科研型高校,在教学资源上存在一定的差距,具体落实到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也是相对缺乏创新创业教师团队、创新创业专业教材、创新创业资金和相应配套的创新创业场所等基础性教育资源。教师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首要条件,要求从事创新创业教育教学的教师既要拥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要具备丰富的社会阅历和实践工作经验。目前应用型科技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教师队伍不仅在数量上严重不足,而且教师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不能满足创新创业教育多学科结构的需求。高等院校大多以高学历、高职称为教师的主要引进标准,应用型科技大学也不例外,这样就会形成很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模式,也就是大学本科读完读硕士甚至博士,然后就直接进入高校当老师。他们没有进入社会,没有接触过企业的实际工作,更没有创业经历。其次创新创业课程缺乏学科系统性和严谨性,特别缺乏适应学校特色定位,适应学生特点,适应当地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科学严谨的优质教材。现有的创新创业教学用书相对比较混乱,部分创新创业教学项目开展可能根本就没有可使用的教材。另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场地短缺,以及开展创新创业教学资金不足也是制约创新创业教育的因素。

3.3 尚未形成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有效机制

调查发现,目前应用型科技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与第一课堂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创新创业教育要么以实践课程体现,要么以学科竞赛体现,导致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人才培养目标、师生激励导向、质量评价体系中都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专门纳入其中。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划归教学管理,创新创业学科竞赛划归学生工作管理,创新创业园项目又划归科研工作管理,进而对创新创业人才的发现、培养等一系列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不够系统,一些相关的规定设置随意性很强,不够系统和连贯,人才培养效果不明显。

4 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的对策思考

4.1 正确认识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就业中的作用

近年来社会上流行“大学生毕业等于失业”的说法,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高等院校就业率低的现实问题。目前教育部以学生就业状况作为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各高校也将“高就业率”作为招生的宣传亮点,可见就业率对一所高校的意义之重要。调查发现,现有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考取研究生继续深造;考取公务员(包括“国考”和“省考”);考取事业单位;进入各行业企业单位等。只有大约2%的毕业生会选择自主创业。通过创新创业教育树立创业精神、倡导自主创业,这是大学生价值观念的重大转变,是深刻的思想革命和观念更新。应当从学校政策方面鼓励大学生创业,大力宣传、表彰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典型及其优秀事迹,加大宣传“创业是更高层次就业”的新理念,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业的良好氛围。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不仅考核高等院校的就业率,也可以同时考核其学生的创业率,可以将毕业生“创新创业状况”同“就业状况”一并列为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从而自上而下地提高对创新创业的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学生就业质量。

4.2 打造创新创业教育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调查发现,目前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学教师队伍不仅数量上短缺,而且质量上也远远不能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因此建设强有力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目前已经迫在眉睫。应由政府主管部门首先出面协调牵头,尽快选拔并培训出一支能胜任创业创新教学与指导实践的师资团队,以化解高校、尤其是应用科技大学创业教育师资短缺的燃眉之急。其次,要由当地人事部门牵线搭桥,加大高校优秀创新创业型人才引进力度,努力营造高校优秀创新创业人才的良好环境,形成人才充分汇聚良好气氛,还需要全方位整合和充分利用社会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邀请企业家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可以采用“内培加外引”加“专兼结合”的方法尽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结构的创新创业师资团队。所谓“内培”就是利用高校现有教师队伍,将部分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专业教师送到企业学习锻炼;所谓“外引”就是面向全社会招募优秀创新创业型教师;所谓“专兼结合”就是既有学校专业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同时还聘请知名专家学者、创业成功人士、著名企业家等社会精英担任创新创业兼职教授,优化创新创业师资团队结构,提高团队整体创新创业素质,使创新创业师资队伍社会化、多元化。

4.3 加强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和学科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不仅应作为一种能力去培养大学生,更应当在校园文化氛围上努力营造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造、崇尚科学和弘扬“三创”精神。从学校的学科建设规划源头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将其纳入系统的学科建设体系中,加大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同时完善适合各专业的创新创业教材建设,建设有学校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和课程框架。高等院校在加大创新创业教育投入的同时也要认真学习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和已有理论,全方位强化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建设和学科建设力度,从理论高度正确指导创业教育的实践。地方教育主管部门应当加强管理和指导工作,包括聘请国际上知名的创业学专家学者来当地讲学、培训师资;精选、推广与普及创新创业教育精品教材、精品课程;组织高水平专家学者编写适合不同大类专业学生使用的创新创业类教学资料;开展国内外创业领域的学术交流、教学研讨和实践研究;协调并整合利用创新创业社会资源。应用型科技大学应当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除了开设一定比例的创新创业课程之外,还需配套相应课时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既要有课内的创新创业课程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课外的创新创业大赛等学科竞赛。应用型科技大学还应积极与企业对接,开创合作型创新创业园,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平台。

[1]许剑颖,余文华,周凌宇,等.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1).

[2]刘教民.建设应用科技大学培养和造就高技能人才[J].教育发展研究,2013(17).

[3]袁红.高校经济管理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人才云
题解教育『三问』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