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信息技术的课堂导入
2014-04-17杜玲玲
杜 玲 玲
(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 210031)
浅谈信息技术的课堂导入
杜 玲 玲
(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江苏南京 210031)
课堂导入是教师采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或辅助动作拉开一堂课的序幕,随之进入课堂教学主体的过程.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课堂导入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成功的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对知识的迁移作很好的铺垫,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情境;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师在一个新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活动开始时,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行为方式,它是一种能够引起学生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和建立知识间联系的教学活动[1].初中生一般都会对信息技术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每周一次的信息技术课似乎也是同学心生向往的,但一旦进入到信息技术课堂,则表现出对信息技术课堂纪律的漠视和对教学内容的漠不关心.作为初中信息技术教师,经常会因为学生的这些表现而苦恼.如何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调动起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在课堂开初,就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跟着你走”,在这种学情下就显得尤为重要.
1 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作用
1.1 激发兴趣,集中注意力
在一节课开始时,学生从教室经过一段路程进入到计算机教室,心情还没平静下来,有些同学看到电脑鼠标键盘就激动了,还不等老师说什么就开始噼噼啪啪地接触电脑,注意力很难放到本节课的课堂内容上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如果能对学生的兴趣在课前进行进一步地调查和了解,抓住学生的兴趣点来设计课堂导入方式,可能对教师在上课开始最短时间内抓住学生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1.2 提示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在课时量极少的情况下,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就更要把握好每一分钟.好的课堂导入可以让学生在每节课学习前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这样对课堂效率的提高也是很有帮助的.
1.3 做好铺垫,建立知识关联
信息技术课虽然说强调的是学生信息素养的形成,但对学生的实践性操作也有很高的要求.学生的信息素养都是在一个个具体的主题作品的完成中来实现的.因此课与课的连贯性也很强,如果前一节课的知识点学生没掌握好,将会影响这一节课的正常进行,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上新课前要对前面的知识进行回顾,采取“以旧引新”的方式来进行课堂导入,建立知识间的关联,这样既有了对旧知识的回顾,也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步入了对新知识的学习、探索当中.
1.4 沟通情感,营造课堂气氛
在这么多年的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与同行进行教研活动时,往往会听到不少的信息技术教师抱怨,与学生接触交流的机会太少了,一个信息教师往往要带好几个班,一个学期下来有好些同学的名字可能都喊不出来.因此在上课时,想要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就有点困难.既然我们没有足够多的时间与学生交流,那我们就更要从课堂的第一秒开始,努力通过一定情境设置,让学生尽量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开始这一节课的学习,在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当中,高效地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
2 信息技术课堂导入的一些技巧
2.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感氛围[2].“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和责任心等.
教师在安排情境导入时,可以创设故事情境、游戏情境、问题情境,还可以是竞争情境等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案例1]
教学内容:苏教版上册第5章第2节《图片的处理》.
教学背景:2013年4月20日8时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北纬30.3°,东经103.0°)发生7.0级地震.这堂课正好是5月10日讲授的图片处理可牛影像软件使用.
教师:同学们知道今年4月20日在哪发生了什么大事件?
学生:四川雅安发生了7.0级大地震.
教师在投影上显示出三位我校教师在雅安地震现场的图片.
学生都觉得很差异.
教师:你们相信天天和我们在一起的老师这段时间去过地震现场吗?
学生:不相信.
教师:但老师有图片为证啊.
学生觉得不可思议,但又不知如何解释.
教师:其实你们也可以去的.
学生更觉得不可能了,现在天天都得上学啊.
教师:相信老师,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见证奇迹的时刻马上就会来了.
2.2 贴近生活,源于现实
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时,可以从学生的生活经验、认知特点出发,从生活中取景,所选内容可以和学生的生活有密切联系.根据《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养成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基本态度和基本能力,这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相辅相成的.
[案例2]
教学内容:苏教版上册第4章第3节《公式的运用》.
教学背景:2012年11月30日我校举办了首届体育节.教师出示了本班同学三项比赛得分表格.
教师:上周我们举办了我校首届体育节,我班同学表现都很突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同学们知道我们班的总分吗?
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想不想来算算我班的总分呢?
学生:想.
教师:那我们现在就来算一下.
学生:运用各种方法(有笔算的、有口算的、有用计算器的等等)计算总分.
教师:谁最先算出来,大概用了多长时间?
学生:我最先用了50秒.
教师:你们觉不觉得这速度有点慢啊?
学生:是的.
教师:有没有更好的方法来计算呢?
学生思考.
教师:我们可以运用公式计算,学习了公式的使用后,大家在这方面的计算速度将会大大提高.本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Excel中公式的运用.
2.3 设置悬念,引发探究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研究表明,中学生都具有很强的好奇心.一个恰当而耐人寻味的问题可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他们在遇到矛盾,对问题产生悬念时,大脑中会出现特有的兴奋.于是他们就会积极地去思考,千方百计地去探索其中的奥妙.因此,在课堂导入时如果能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一些悬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对一堂课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案例3]
教学内容:苏教版上册第6章第1节《声音的获取与处理》.
教学背景:在一次主题为“唱首歌曲送给妈妈”的班会中,请班主任在学生不知情的情况下,利用讲台多媒体计算机将几位同学所唱的歌曲录了下来.本节课课堂导入播放《感恩的心》,然后再播放上次录制的同学所唱的歌曲.
教师:现在老师想知道大家在音乐方面的造诣,看谁最先能听出这是哪首歌?
学生:《感恩的心》.
教师:这回把难度提高点,侧耳细听这是谁的声音呢?
同学们认真听,一起回答出了同学的名字.
教师:你们猜猜A同学所唱的歌怎么会到老师的计算机里呢?
同学们猜测.
教师:请A同学自己解释一下吧.
A同学: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只是我有一次在班会时好像唱过这首歌.
教师:同学们想知道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吗?
学生:想知道.
教师:那就跟着老师一起进入今天的学习旅程.
2.4 温故知新,体现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师生问答,学生上机演示复习旧知等方法,进行本节新授课的铺垫,适当缩短已知与未知之间的差距.这样通过教师的引导,知识的迁移自然而然地就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
[案例4]
教学内容:苏教版上册第6章第2节《视频的获取与处理》.
教学背景:上节课已经学习了音频的获取与加工.教师播放PPT,以PPT选择题形式复习音频的获取与加工,并把视频格式也混迹其中.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阅读PPT中的文字.一起来看看大家对上节课的音频的获取与加工掌握得如何.
学生阅读选择题,逐一回答.
对于视频格式的回答都在教师的预设里,由此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视频的获取与加工.
当然,信息技术课堂的导入应该是灵活的,不拘一格.既可以使用单一的某种导入方法,也可以结合多种导入方法,综合运用.导入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导入的内容一定要与上课内容有密切的关联,要对课堂的教学效果有帮助.
优秀的课堂导入还需要我们不断去研究、去积累、去实践.一个巧妙的、以趣启思的课堂导入能起到凝聚、激发、铺垫的作用,能让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和激情.“万事贵乎始”,如果我们能把每节课短暂的开始时间把握好了,优化导入技巧,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堂将会更加精彩!
[1]肖家根.信息技术课堂导入之我见[J].成材之路,2012(8).
[2]蒋萌华.善用信息技术优化教学过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21).
(责任编辑 周 璇)
2014-09-15
杜玲玲,女,湖南双峰人,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教师,中教一级.
G434
A
1671-1696(2014)11-009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