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2014-04-17王燕刘少华刘青
王 燕 刘 少 华 刘 青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与应用前景
王 燕 刘 少 华 刘 青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13)
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是未来高校实验室管理的发展趋势.本文对高校传统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及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进行了分析,并阐述了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以期为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建设提供一定的参考.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优势
高校实验室是高等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与管理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与科研质量.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高校实验室管理日益趋向信息化.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主要是指利用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互联网络技术、数据存储技术、快速数据处理技术来对实验室进行全方位管理,通过它实验室可以达到信息化管理、自动化运行[1].信息化管理对提高实验室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信息化在高校实验室发展中能够实现数据的实时性、易于实现资源共享、提高仪器设备的利用率、大大减少了实验室的管理工作[2].笔者针对高校实验室信息管理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结合工作实践探讨了实验室的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优势,为高校的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提供参考.
1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的概念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指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对实验室的各种实验数据进行全面管理的计算机软硬件系统,管理的内容包括对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教学管理、仪器设备的日常管理、对实验项目的日常管理以及实验室使用情况的年度统计数据上报等模块[1].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互联网资源实现全校各院系、各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兄弟院校之间实验数据和资源远程共享,提高实验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使实验室的日常管理从传统手工化、纸面化管理向科学化、高效化、网络化管理迈进.
2 传统高校实验室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
高校实验室传统的管理方法是依靠实验人员手工完成的,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管理手续复杂,工作量大
实验室设备信息是依靠手工建立大量的台账卡片的方式来进行管理的,台账等存档需要占用大量空间,而且仪器档案的查询往往耗费大量时间,如果设备状态发生变化,如借出、归还、丢失、损坏、闲置时,都需要登记相应卡片,造成管理手续复杂,工作量巨大的局面.
2.2 实验室管理效率低
实验设备的信息、学生实验信息以及课程信息等不能有机地结合,各种收集和管理都是独立分散地进行,致使各个实验室之间、老师和实验室之间缺乏联系,造成了实验信息管理效率低、实验设备利用率低及预约实验比较繁琐等问题[3].因而,传统的书面和人工管理方式对于承担大量实验教学任务的实验室而言,确实存在难度大、工作量大以及工作效率低等问题.
2.3 不利于实验室数据信息查询及统计
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在实验室的数据统计方面存在很大的缺陷,制约了实验室的总结评估工作.特别是在进行有关信息查询或统计分析时十分不便,无法及时得到精确的统计数据,缺少信息交流,形成信息孤岛,导致实验任务安排欠科学,实验室各类数据得不到充分发掘.只能依靠不精确的数据进行估算和评价,而且过于依赖管理者的个人能力和素质,这些情况都极不利于实验室发挥最大效能[4].
2.4 实验信息反馈不及时
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严重滞后,加上实验经费紧张的缘故,致使低值易耗品审批购买缓慢、仪器维修和维护周期大大延长,陈旧破损设备更新极为迟缓,造成实验室管理不延续、设备使用寿命短,相关信息反馈延迟,以致实验教学效果极为不理想[5].
2.5 实时监控困难
传统的实验室管理过程中,对实验课程教学情况的监控往往采用人工方式进行,例如教务处或者督导组抽查,这样很难保证每次实验课程都能保质保量地完成.
3 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优势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现代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及相应的高素质创新型拔尖人才的快速培养,对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要求愈来愈苛刻.信息化管理是实现实验室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高效性、方便性、准确性、安全性的最有效途径.与传统实验室管理相比,高校实验室信息化建设与管理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提高实验资源的利用率
借助互联网,信息化实验室管理方式可以利用学科平台共建、实验室联合等方式,将不同单位的实验资源进行整合.借助大实验室的理念,建立功能相对集中的大规模的实验中心,各个实验室间互通有无,既避免了资源的浪费,又能增加实验室人员之间的交流,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6].
3.2 实现数据信息在线交流反馈
通过网络化,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校级职能部门、教学单位以及各实验单位网络在线交流;可以第一时间实现财务、人事、教务、资产等职能部门间的信息交换;教师和学生对实验室和仪器设备的预约登记及管理员对预约的批复,双方不必同时在线也可完成;全校的实验室信息、仪器设备信息、经费使用等情况可直接在网上查询;易耗品购买申报、仪器设备入库、领用、维修、归还、报废等信息可直接在线登记,相应职能部门可以及时处理,缩短周期;同时可以实现全校实验室管理综合信息统计工作的网上录入、自动生成统计上报等便捷功能,大大减轻了实验管理人员的负担,提高了工作效率.
3.3 实现统一管理、施行开放式管理,提高实验室管理水平
通过实验室管理系统统一安排教学实验及科研实验计划,将人、设备、实验任务等内容高度集中起来,统筹规划、统一管理、资源共享,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实验教学的管理效率与效益,实现了信息化管理[7].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实验室在时间、资源、管理方式和服务等方面全方位的开放.通过校园网向全校师生提供开放式的平台,各级用户可以通过网络随时浏览实验室管理系统主页,查询实验室开放情况,并可和实验管理人员进行在线交流.
3.4 电子化管理数据更加可靠、便于信息查询
实验室管理系统平台能为管理部门提供各种查询统计信息,包含实验室基本信息、实验室设备信息、维护信息、实验室使用情况信息、设备利用率信息、实验室建设信息、学生和教师教学信息、实验室开放信息等数据.这样,管理人员可以充分了解需求,及时准确地提供实验室运行的各项数据,为今后实验室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准确的依据,可有效利用学校的建设资金,避免建设和管理的脱节[8].
3.5 可以实时监控实验教学过程
通过信息化管理,相关管理人员及教务处可以通过远程监控功能对教师的实验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随时查看,代替了传统到现场查看的方式,而且对上课过程可以录制并保存,方便管理部门以后分析、评估,以此来实现对任课教师及学生的考勤、上课质量监控等功能,进一步提高了实验教学过程的监控与管理水平.
4 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现代化已成为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管理系统则能有效提高实验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减少工作量,实现良好的管理[9].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应用可有效提高实验室设备管理的效率、减轻试验人员的工作强度,实现实验资源利用的最优化和教学效益的最大化[10].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是现代社会的两大特点,而实验室资源特别是一些大型精密的科研仪器设备信息,能够在各个单位间进行共享,不仅提高了仪器的利用率,而且对知识的创新也尤为重要[11].通过信息化管理可以实现实验信息和资源的共享,同时也需要实验室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实验室的先进程度必须与其管理水平相适应,而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引入会把实验室管理带入一个高水平发展的全新时代.
4.1 实验室资产的信息化管理
对资产的购入、领用、报废等常规管理环节进行管理,同时对资产的流动、维修等方面来进行过程化管理,提高资产管理员的管理效率.实验室耗材的信息化管理,耗材的入库、领用、明细帐等电子记录便于不同对象实时查询各种信息及随时掌握库存情况等.
4.2 设备维护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设备故障的反映、维护等环节做到故障随时发现、及时处理,提高维护效率,并能对维护情况进行各方面的统计以了解设备的具体维护状况.
4.3 实验室工作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任务在线提交、执行、检查、考核等工作的信息化可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积极性及实验室各种问题解决的及时性.
4.4 实验室使用的信息化管理
教师和学生可随时查询,课表的安排,实验室的使用情况.实验室机房需通过学生登录才可使用机器,因此可每天对机房的使用情况进行整体记录,如设备的使用记录、机房的使用信息等.
4.5 实验室安全的信息化管理
通过上机的信息和监控手段可追查相关线索,通过对实验室的全方位监控可减少设备的损失等.
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是高校实验室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建立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实验教学资源和仪器设备的共享,将实验室日常管理工作规范化,对提高实验室资源共享程度、教学质量监控、仪器设备利用率都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还可以提升实验室管理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以及学生的操作水平和实践能力,增强实验室的整体竞争力[12].但是实验室信息化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针对当前实验室的管理现状,我们应当在不断实践中找寻一条适合高校实验室发展的实验室网络信息化管理之路,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投入大量时间及精力收集资料,总结后形成一套相对完善的规范化管理措施,使实验室人力、物力资源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切实为提高实践教学水平服务.
[1]刘民,李昕,钟伟和.高校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J].辽宁工学院学报,2006(1).
[2]卢娜.高校实验室的信息化管理[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10).
[3]洪彬,陈小飞.新形式下高校实验室建设模式探讨[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3).
[4]周文峰,权兆波.实验室管理系统研究与开发[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6(11).
[5]牟志平,沈小璞.网络的高校实验室管理信息化探索[J].高等建筑教育,2008(6).
[6]安凤秋,于稀水.浅议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8(2).
[7]谢雪梅.高校实验室管理系统的研究[J].科技信息,2008(35).
[8]隋继学,史曙光.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8(5).
[9]韦久玲,何苏勤,蒋文春.实验教学网络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4).
[10]莫寅斌.高校实验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12).
[11]曹龙奎,周睿.论高校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26).
[12]朱娟蓉.加强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思考[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2).
(责任编辑 印亚静)
2014-10-08
王 燕,女,河北沧州人,江苏第二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化学化工学院实习研究员,硕士.
G648.4
A
1671-1696(2014)11-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