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2014-04-17张徐
张 徐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 21003)
浅谈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张 徐
(南京邮电大学教务处,江苏南京 21003)
针对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的现状与特点提出了计算机基础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教学改革理念,同时阐述了改革的思路与措施.
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
1 引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普及,计算机技术及应用已不是专门的知识,而是生活技能的一部分.在非计算机的行业中,计算机也是强有力的辅助工具,有助于提高从业者的分析与研究能力.同时,计算机基础课程已经成为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必修课.由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在课程目标、难度系数、教学过程、考核方法等都与计算机专业有很大不同,同时由于各专业的加速信息化以及社会对于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高[1],所以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必须深刻理解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内设置计算机基础课程的重要意义,因此通过开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使其能更好为各专业服务,使高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更好地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与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提供既懂专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知识的复合型人才.
2 现状与问题
2.1 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计算机知识的普及程度已经有了显著的提高,从笔者近期的调查结果看,几乎50% 的学生在小学都已经接触计算机.但由于各个地方的经济条件和学生培养模式的差异,导致学生的计算机基础差异,有些学生从小学就开始接触计算机,在进入大学时就已经可以独立进行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与之形成对比的是,来自经济发展落后地区的学生的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要差一些,甚至有的学生进入大学才开始接触计算机.
2.2 对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与重要性认识不足
部分高校或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没有充分认识到计算机知识对于自己专业发展的重要性与促进作用,认为只要让学生会用计算机与简单的办公软件即可,将计算机基础知识应用于生活同服务于专业混为一谈.在教学过程中没有考虑到学生所学专业的不同,传授的知识和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衔接不紧密,学生无法将所学知识有效地运用到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中去.还有部分高校或是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师将全国或省级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作为指标,特别是在操作实验环节,等级考试考什么就设计什么样的计算机操作实验,如何考就如何设计,这完完全全是在进行应试教育,从而忽略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专业服务,是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与创新能力[2].
2.3 部分教师知识陈旧,教学方法缺乏创新
随着社会的进步,计算机科学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很快.作为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需要注意教学内容紧跟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趋势,但有的教师不注重业务学习,仅仅照本宣科,甚至传授一些已经和当前实际应用不符的知识,无法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教学效果无法得到保证[3].
同时,部分教师忽略了教学方法的钻研和学习,在课堂上,更多地进行知识的讲授和程序解读,甚至出现“读PPT”的现象.很多教师不注重程序设计环节的教学,更多的是要求学生将课本中的程序在计算机中运行得到结果,而不是设计题目,让学生去思考如何解决问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也不高,教学效果更是可想而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不强.
2.4 网络教学平台与信息共享机制建设不到位
很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材由学校统一采购,教学与考试大纲由学校统一制定,但是教学方法与过程方面却是教师各自为主.尽管这有利于发挥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与特点,但从整体来看有很多弊端.首先,没有统一的网络教学平台就会过于依靠每个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水平[4],这样很容易造成不同学生之间因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产生的计算机知识水平差异;其次,多个教师对于同一门课程重复备课与准备,浪费了大量精力与教学工作量;再次,很多教学经验与好的教学资料缺乏共享与交流平台,仅靠一学期几次教学交流或是研讨会效果差强人意.
3 教学改革思路与措施
3.1 因材施教,合理分组教学
由于每个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参差不齐,所以不能在教学过程中同样对待,而是要根据不同的学生适用不同的教学模式.基础较好的学生,指导与鼓励其在计算机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拓展与钻研;基础稍差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度要有一定程度的倾斜,要由浅入深,放慢演示与操作的节奏,让其逐步理解吸收.
合理的分组教学也非常重要.在教学过程前期,教师要与学生们充分沟通与交流,对每个学生的计算机基础水平要有清晰的认识,根据每个学生的水平进行合理分组,每组同时包含计算机基础水平高中低三个层级的学生,在分组操作与实践过程中,高水平学生在完成自己学习任务的基础上辅导帮助低水平学生,处在中间水平的学生既可以帮助低水平学生也可以在高水平学生辅导帮助低水平学生时就某些不熟悉的知识点或操作步骤进行观摩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参考低水平同学的进步程度给予同组高水平同学在平时成绩上予以加分,同时也可参考每个小组的进步程度在平时考核上给组内成员整体加分,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整体水平,激发学生之间帮、扶、带的主动性,也锻炼了学生之间的团队合作精神.
3.2 提高认识,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的教育观念首先要进行转变,思想上要高度重视.要意识到计算机基础教学并非仅仅是完成课本内知识的传授,也不是为了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而是为专业的信息化服务.计算机教育除了需要掌握计算机工具的使用以外,还应注意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思维、计算机方法解决问题的概念和初步能力.如同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不仅仅是学习某种程序语言中语句的使用,重要的是利用这些语句实现解决问题的方法.
其次,优化实验设计,提高学生的研究与创新能力.实验是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师一个好的实验演示和解读,能够激发学生对课程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这样,才能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在实验实践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对教学任务进行描述,启发学生主动去思考,进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当然,并非说教师在过程中不做任何的工作,教师承担更多的是引导职能,去考虑如何拓宽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在有限的课程教学时间内学到各方面的知识.
然后,教师也要加强自身的业务学习,通过参加各类会议、培训和学术交流,学习当前的学术热点,和同行进行交流,完善自身的知识体系,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3.3 教学创新与知识更新
我们理解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就是通过知识的灌输去培养学生某方面的能力.而现在创新教育已成为当前社会和教育主管部门对高校的殷切希望和要求.因此,首先要对教学理念进行创新.在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不能单纯地以分数判断教学质量的高低.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的教学任务要具有实际意义,要与学生所学专业相结合,注重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真正感觉到自己学到的东西是有用的,是可以为自己以后所从事的专业或职业服务.
其次,教学方法的创新.新信息技术的出现给教师在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提供一个非常好的条件,特别是高校中负责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教师,本身就对新技术的学习和使用比较擅长,因此在坚持传统教学方法优点的同时要积极创新.多采用如:多媒体技术、案例分析和小组讨论等手段来辅助教学.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美国哈佛大学的案例教学模式非常成功,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模式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如近期比较流行的MOOC、翻转课堂、微课、网络空间等教学方法或教学辅助信息化工具,都是基于传统教学方法上的创新.以上这些创新充分拓展了教学的时间与空间.所以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应该主动去打破传统课堂教学方式,多吸收和借鉴其它新型的课程教学方法,使得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课程教学的拓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再次,教学内容的更新.教师应该紧跟计算机科学发展的趋势和热点,经常对教材和课程教学大纲进行修订,补充新的知识,淘汰过时的内容,同时,在修订的时候要主动听取相关企业的意见,使得人才培养更有针对性.学校也应该积极鼓励教师去参加学术交流会议和短期访问学者等形式来帮助年轻教师的进步.
3.4 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在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网络教学平台建设非常重要,同时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也是高校教学信息化的一项重要标准.
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首先需要学校具备丰富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的支持,网络化教学平台应该具备公告发布、电子教案、网络课件、在线测试、项目案例、信息共享等多方面的功能或教学资源.在考虑搭建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课程网上教学平台时,要认真地进行功能设计,考虑教学和管理的两方面因素.公告发布主要是管理部门发布课程的教学安排和通知,有助于无纸化办公.电子教案是方便任课教师将课程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和教案上网,可以方便学生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使用,在当前课时紧张的现状下,大大拓宽了课程教学的时间维度.网络课件主要是考虑在网上实时授课或者非实时的学生自主学习.在线测试功能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自我测试,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安排随堂小测验等,这样有利于教师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进度进行优化调整. 项目案例库是根据课程教学大纲来建设的,学生可以根据各个不同的项目案例来对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学习和理解.信息共享系统可以让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信息或资料的共享以及经验交流.
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两大块,其搭建不仅需要学校在网络和教学机器上进行投入,还需要强大的技术支撑来开发平台的各功能模块,这就需要学校从政策上给予支持,便于协调各部门开展工作.这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同时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要及时对课件进行更新,对于学生网上提出的疑问要尽快解答,对作业和测试进行网上批阅等.学生要对电脑操作非常地熟练,因为学习、答疑、作业和测试等全部在网上进行.网络教学平台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也是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的改革.
4 总结
计算机基础作为一门各高校非计算机专业都在开设的公共课程,每一位参与教学的教师都应当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的实际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不断更新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去实现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人才培养目标,使得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以真正学会利用计算机这一现代工具去进行专业的学习与研究,更好地实现高等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的任务.
[1]戴振华,林华.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探讨[J].湖南科技学院报,2009(4).
[2]刘申.计算机基础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刍议[J].无线互联科技,2013(9).
[3]管庆.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探讨[J].科教导刊,2013(11).
[4]罗矛.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验设计[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3(8).
(责任编辑 张建军)
2014-09-24
张 徐,男,安徽省宿州人,南京邮电大学助理研究员,硕士.
G420
A
1671-1696(2014)11-004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