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物“活”过来
——记叙文中人物描写的方法
2014-04-17陈娟
陈 娟
(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湾学校,江苏苏州,215000)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中学生的课堂写作,以表达思想感情为主。尤其是最常见的记叙文,写人也好,叙事也好,终究是为了传情达意。人们的情感和身边每个人息息相关,所以人们需要表达点什么的时候,一般要写到身边的人,而且笔下的这个人必然要带上作者感情的烙印——可能喜欢他,可能讨厌他,即使是淡漠,也可能隐藏着感情。作者在描绘这些身边人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投射了自己的情感,表达了自己的态度。那么怎样进行人物描写呢?
一、从感情出发
首先,写作时要弄清楚自己对这个人物的情感态度,同时要注意到人物有他自己的身份、职业、经历、性格等特征。“他”总在特定的情景中出现,并且有自己的内心世界。
人物描写的目的是刻画人物性格,表现人物精神面貌,同时也更深刻地表达作者的情感态度。所以写人物不是为写他而写他,写他是要人知道作者自己是喜欢还是讨厌他,尊敬还是鄙视他。因此,要把他的样子绘声绘色地表现出来,让别人来判断他是怎样的,从而让读者产生共鸣。例如,让学生们在纸上写下对某个教师的印象:严肃、开朗、活泼、古典、厚道、风趣等。有了这些印象之后,如果用直接评价的方法来写,比如他好、他坏、他有趣,文字只会变得干巴巴。所以得告诉别人,这个人说话是怎样的,做事是怎样的,让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让读者自己来判断他是怎样的人,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读者才会产生共鸣。
二、有具体的事件
记叙文中往往是通过具体的某件事来突出作者所想要描写的人物形象的。例如《散步》这篇课文就是用一家四口外出散步这样的一件事来表现四个不同的人物形象。在面对走大路还是走小路这样的选择时,“我”的决定,母亲的反对,妻子和儿子的顺从,把“我”和妻子对家庭的责任感、对母亲的孝顺和母亲对孙子的爱都表现了出来。
中学生在记叙文中选择事件时,往往喜欢用一些看似惊天动地的事情,比如父母三更半夜送子女看病,跳进冰冷的水里救素不相识的人,甚至有的同学不惜“牺牲”自己的双亲,不惜让父母“离异”,只是为了感动读者。但往往事与愿违,这些看似动人的事件却不能真正打动读者,反而有些生活中的小事情,看似不经意,却很动人。
三、多角度、全方位地感知人物
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思维的知觉。没有思维的观察是肤浅的,不是真正的观察。观察不仅仅是看,要动用耳、口、鼻、手、脑等器官多方面地去感知和判断,获得真实、全面、深刻的印象,为作文提供丰厚的材料。如视觉,包括外在相貌、体态、动作(眼睛、眉毛、嘴巴、肩、腰、手指等细微的表情和反应);听觉,人物的声音(洪亮、细弱、清脆、沙哑),语言内容的雅俗、严肃或者幽默;嗅觉,人物的气味(烟味、香水味、汗味等);触觉,与人物的接触(细腻、粗糙、冰冷、温暖等)。最后,用心灵去体会人物的心灵,综合感受人物的内心世界。
在这个过程中,捕捉的人物特点细节越多越好。米开朗基罗说:“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把情感放到细节中去展现,才能起到深入人心的作用。成功的细节描写往往能达到“一瞬传情,一目传神”的艺术境界。例如,朱自清的《背影》中写道:“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朱自清正是抓住了这个生活中普通的细节,用心感受,才使得文字如此感人。在收集了大量的人物材料以后,文章最后留下的是最能反映人物特征的内容、最具神韵的细节、最能反映个人情感的事件,以及有利于表现人物的特点场景。
四、语言的准备——修辞及有表现力的词语
俗话说:“三分资质,七分打扮。”写作也是如此,只要经过精心地设计和装扮,必然受读者喜爱。装扮的手段很多,最重要、最有效的手段就是使用修辞。修辞不能用老一套,原则是越新颖越好。普里什文的《林中小溪》中就有一段这样的描写:“水遇到一个又一个障碍,却毫不在乎,它只是聚集为一股股水流,仿佛在避免不了的一场搏斗中收紧肌肉一样”,先写溪水的心态——满不在乎,再写它的变化,最后再做比拟。所以同样是写水急,普里什文并不满足于“湍急”“奔流”等一类泛泛的字眼,而是把它活化,写它的情态变化。高尔基曾评价普里什文有一支生花的妙笔,善于将普通的词汇灵活搭配描写,就使得一切具有触摸得到的可感性。鲁迅的《故乡》中,那个“两手搭在髀间,没有系裙,张着两脚,正像一个画图仪器里的细脚伶仃的圆规”的杨二嫂,她的形象就是因为这个比喻被而千万万读者牢记。中学生由于语言积累的有限性,在作文时就需要善于灵活运用已掌握的词汇,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空间,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
另外,选用恰当、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也是为文章增色的一个好办法。唐代诗人皮日休说:“百锻为字,千锻为句。”词语用得好,可达到字字珠玑、珠围翠绕的效果。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最富表现力。
写作是一种心灵活动,我手写我心。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理论。作文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重要的生活基本技能之一。现代中学生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但之所以相当一部分学生的作文呈现出一种“虚伪的生活”状态,就是因为他们不能捕捉生活中真正令人感动的瞬间,在描写人物时也缺乏具体的方法。这就需要学生拥有一双能发现精彩瞬间的慧眼,从平凡细微处感受生活的善、恶、美、丑。只有从“小”处入手,写真事,抒真情,再辅之以相关描写方法,文中的人物才会真正“活”起来。
[1]曹波勇.记叙文中的人物描写[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20).
[2]陆应林.例谈人物描写[J].中小学作文教学:小学版,20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