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院校大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2014-04-17赵天绪阎恩让

技术与创新管理 2014年2期
关键词: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大学

赵天绪,阎恩让

(宝鸡文理学院 数学学院,陕西 宝鸡 721016)

改革开放以来,在党的经济建设为中心思想指导下,我国经济高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随之而来是各行各业对知识型人才的需求加大,对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上世纪末教育部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及国务院召开的教育工作会议的推动下,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国民接受教育的面越来越宽。从2001 年开始,高等教育大众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到2010 年底,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到30%,主要劳动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已达到12.5%,我国人才资源总量已达1.2 亿人。这就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形势——“精英式”的高等教育已被普及式的大众教育所代替。地方院校作为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前沿,面对新形势必须深入研究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改革,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尤其要接受数学大众化的思想,使不同的人学不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

1 改革的动因与基本思路

大众教育的层次性、多样性、时代性、地域性等特点,决定了大众教育必然是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低水平教育,更不是对精英教育的抛弃,它是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表现。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是在较短时间内快速发展起来的,因此,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高等教育也面临着不少新问题,特别是像我院一类的省属普通院校,表现更为突出。从学生的特点看,随着招生规模和生源地域扩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明显拉大,入学成绩参差不齐,这些差异决定了今后的数学教学很难有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在高考指挥棒下,大多数中学采取应试教育模式,通过应试教育选拔学生,不可避免地造成学生数学思维教育和数学文化素质教育的普遍缺失;从培养目标看,地方院校的应用型本科定位又决定了数学教育的基础地位和工具地位;从学生的发展需求来看,虽然以就业为导向是主流,但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又不能忽视;从教学的现状看,一是大学数学课教学内容和体系没有显著改变,难以适应当前计算工具和计算技术飞速发展的形势;二是教学方式没有显著改变,不能适应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和多媒体教学技术充分发展的形势;三是教师的教学思想和观念没有显著改变,不能适应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四是课程考核和评价体系没有显著改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化。与此同时,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较宽的专业面向、较好的创新精神已成为新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大学数学教育对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灵活性无疑是非常重要的,而这种素质和能力恰恰是现代科技和管理人才所应具备的。由于大学数学课程量大面广,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理工类、经济类等学科毕业生的质量。长期以来,我们在大学数学教学中一直采取的是强化数学基础理论的教学原则。在这种原则指导下,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更不利于全面素质教育的推进。同时,也不利于针对当前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较大的现实而实施“因材施教”原则。为此,我们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确定了“突出基本理论,注重工具性和实用性,兼顾学生发展”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改革思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兼顾学生今后的发展,以培养具有一定数学素养、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素质综合化要求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大学数学教改。

2 改变教育理念,明确指导思想

探索如何结合实际进行大学数学教学改革,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是我们大学数学课程建设的首要任务。为此,我们组织大学数学课程组的全体教师认真学习《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等纲领性文件,树立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以“当今社会人才的需求对大学数学课程的要求”、“大学数学课程在相应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结合实际探索如何保证大学数学课程教学质量”等主题研讨活动。通过研讨,使广大教师充分认识到了大学数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明确随着知识经济时代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数学是“无处不在,无所不用”,各个领域中的许多研究对象的量化趋势愈发加强,数学结构的联系愈加紧密,再加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给人们一个现实的启示:每一个要想成为较高文化素养的现代人,都必须具备较高的数学素质,数学教育对理工类、经济类和管理类等专业的学生更是必不可少的。数学教育会从五个方面对大学生发挥作用:①掌握必要的数学工具,用来处理和解决本学科中普遍存在的数量化问题与逻辑推理问题;②了解数学文化、提高数学素质,将使人终生受益;③培养“数学方式的理性思维”,会潜移默化地在人们日后的工作中起作用;④培养全面的审美情操,体会到数学与史诗、音乐、造形并列的美学中心构架;⑤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基础、做准备。为确保大学数学课程改革取得实效,在大学数学课程建设中结合我校实际,首先应该做好两个方面的准备:

1)研究不同专业大学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我院专业涉及理、工、经、管等多学科领域,同一学科领域又有不同层次,应在调研各专业人才培养要求的基础上设定教学内容;

2)区分应用型人才与研究型人才对数学素养的要求。应用型人才应掌握核心数学思想,培养数学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强调知识的应用。研究型人才应具有扎实的数学理论基础、严格的数学思维,强调知识的发现。在此基础上,明确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要关注学生学到了多少、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关注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要注意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制适应专业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内容设置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课程教学方法的选择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要达到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课程体系的重新构建、教材体系的重新编选、教学资源的重新建设、教学方法和手段的重新组合及升级。

3 教学内容改革

高等教育是基础教育的继续,探索大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应以基础教育改革为先导。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全面推行,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主要变化表现在:

1)课程结构的变化,中学数学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大系列组成,必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所有学生的共同数学需求,而选修系列课程是为了满足学生的不同数学需求,但它仍然是学生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基础性数学知识;

2)数学教育观的变化,中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数学教育的基本目标是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

3)学习方式的改变,中学数学新课标积极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方式。

随着高中数学选修系列课程的开设,为学生提供了数学课程的多样性与选择性,也为学校和教师留有一定的选择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基本需求和自身条件,制订课程发展计划,但也带来了学生数学基础的变化和不同。数学教育目标的变化,意味着中学数学教学观由原来的注重知识传授向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应用数学能力培养的转换。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创造有利的条件,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中学数学教育方面的这些变化势必会对大学数学产生很大的影响。面对基础教育改革以及大众化教育给地方高等院校带来的新问题和高等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对地方院校理工类非数学专业本科生的大学数学教学内容改革是非常必要的。为此,我们首先开展了大学数学中《高等数学》课程教学内容改革。在改革中力争做到能适合地方院校理工类非数学专业本科生的教育现状,有利于实现该类专业的数学教学目标,适合新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紧密衔接中学数学教学内容,弱化了中学数学中已有的集合、函数等内容,强化了中学数学中没有的极坐标等内容,同时把高等数学中用到而在中学数学没有涉及的知识点作了必要的补充,以备学生后继学习需要;

2)突出基本理论,适当降低例题、习题难度;重视课后训练,做到节后有习题,章后有总习题,题型全面,题量适当,由易到难;

3)强化知识的应用性,课程教学中适时渗透数学建模的相关知识,在例题及习题的选配方面注重知识的应用,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专业问题、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激发学习兴趣;

4)体现现代计算工具和计算技术的新成就,介绍常用数学软件的功能和使用,开展数学实验;

5)重视数学知识的整体性把握,做好单元小结,对每一章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的应用等进行了概括总结,为学生掌握教学内容奠定基础。综合以上改革成果,组织教学团队中骨干教师编写了课程教材,通过了高等教育出版社组织的专家评审,已正式出版,即将应用于课程教学。其次,关于《线性代数》等工程数学的教学内容改革也按计划在实施之中。

4 课程体系的改革

以素质教育为目标,构建合理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大学数学课程是高等院校理工科各专业培养计划中重要的公共基础理论课,其目的在于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备的数学素质,为培养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服务。在高等院校,大学数学的学习,不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扩充,更重要的是,对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逻辑推理能力、自学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对开阔学生思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都有很大帮助。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以素质教育为目标的今天,构建科学合理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显得十分必要。以我们学校为例,我们学校是一所以文、理、工、管等多学科的省属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对理工科各专业开设《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及《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等课程;对经济学和管理类专业开设《微积分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作为专业基础课和必修课;除此而外,我们还对全校学生开设《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文化》等系列数学类选修课程,针对文科类专业开设《文科大学数学》,以满足学生数学素质提高的需要。为满足部分学生继续深造的需求,针对全院理工及经管类高年级学生考研的实际,开设《大学数学提高班》为考研学生提供了更高、更好的教育。这种必修课为主,选修课为辅,基础教学为主,综合提高班为辅的大学数学课程体系的设置,经过近几年的实践检验,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切合目前地方院校学生实际、数学教学的实际,学生不仅课有所学,而且学有所得,特别是学生学习能力有提升、解决问题能力得到培养。理工科各专业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中参加的人数逐年增多,参赛成绩越来越好,近年来毕业生考取研究生的人数越来越多,满足了大众教育下各类学生的发展需求。

5 教与学的模式改革

改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的优劣与教师队伍的建设密切相关,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离不开数学教师的传到授业解惑。因此,教师队伍素质和质量尤为重要。为确保课程教改达到预期目的,我们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讲授能力,包括课程整合能力、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以及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尤其是青年教师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通过定期的研讨、优质课、公开示范课、讲课竞赛等多种形式进行交流沟通,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研究能力。在此基础上,开展了一系列教与学的传统模式改革。

改革课程教学手段,把传统教学方式与现代多媒体技术有机结合,选取适合的教学内容组织多媒体教学,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形象描述抽象的概念,直观地展现数学中的一些重要的思想方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应用数学方法的意识与兴趣;对复习总结课的教学组织,将大量的教学内容进行链接并在短时间内集中展示,增加课堂上的教学信息量,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认识和把握更加系统化,从而能提高学习效率;改变传统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使抽象的数学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赋予数学课堂教学多样化的艺术表现力。同时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体现时代特征。

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倡导“问题-理论-应用”式教学模式,注重利用启发式、探究式教学,设置问题引理论,结合实际讲应用,总结归纳得方法。把精讲与多练相结合,精选教学内容,对重点和难点精辟讲解,讲深讲透,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要有趣味性、层次性,要结合人文知识授课,既教书又育人,一举两得;数学练习是掌握知识、形成能力的重要途径,一定数量、由浅到深、结合实际的课程练习对掌握知识形成能力有不可取代的作用,要充分练、分层练、多种方法练、课堂课后练。

改革学生的学习方式,提倡“理论-应用-实践”式学习模式与合作学习模式,鼓励学生利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参与数学实践,参加建模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数学的存在,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新意识和能力,进而提高综合素质。

改革课程考核模式,把平时学习过程的考核与理论考试相结合,注重平时学习习惯的养成,加大学习过程考核力度,考察学生的进步幅度,提高平时考核在总成绩中的比例;由考理论向考能力转变,由考记忆能力向考应用能力转变,不常用的定理、公式试卷中不出现;考核内容注重“三基本”,不考偏题、难题、怪题。调整课程考核成绩构成:平时成绩(40%)+期末考试成绩(60%)=课堂表现+课堂考勤+作业完成+单元测验。

高等教育大众化促进了地方院校的大学数学课程改革,数学课教学要处理好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的关系,更好地满足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要求,为我国人才培养提供有力的保障。

6 结语

随着高等教育的“精英式”被普及式的大众教育所代替,高等教育面临着不少新问题: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本科生的入学人数急剧增加,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等诸多方面的差异幅度明显拉大,学生数学素养的差异明显加大,地方院校尤为突出。为了适应高等教育新形势,我们采取“突出基本理论,注重工具性和实用性,兼顾学生发展”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改革思路,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发展,兼顾学生的个体差异,以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数学要求的科技研究人才的培养。通过几年的实施,在我校的人才培养中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李大潜.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数学类主干课程[J].中国大学教学,2006(1):9-11.

[2]李大潜.关于高校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些宏观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10(1):7-9.

[3]薛有才,叶耀军.基于高中课改形势下的大学数学教育改革[C]//2008 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坛论文集,2008:239-243.

[4]赵天绪.深化教学改革培养创新人才[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8.

[5]阎恩让,赵天绪.高等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改革[C]//大学数学课程报告论文集,2008:203-207.

[6]付巧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的探讨[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4):424-427.

[7]阎恩让,于建伟.高职数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回顾与探索[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6):684-687.

[8]胡小英,曾菊华.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接的大学数学教改[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9(4):55-56.

[9]马书燮.数学教学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6):177-179.

猜你喜欢

数学课程教学内容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基于在线教育技术下的大学数学课程预习
《大学》
让钟表发展史走进数学课程思政课堂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浅谈高中数学课程资源的开发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组合数学课程教学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