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初探
2014-04-17丁念金
丁念金
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即采取各种科学手段,就高中学生的创造力素质及其发展收集全面的信息,以做出全面合理的评判,并促进其进一步发展的过程。创造力是人的一种素质,有先天的成分也有后天的成分,尤以后者为重。对于什么是创造力,不同人的解释不同,其中美国当代心理学家罗伯特·J·斯滕博格的如下解释就有较好的代表性:“创造力是一种提出或产生具有新颖性(即独创性和新异性)和适切性(即有用的、适合特定需要的)工作成果的能力。”[1]对创造力素质发展进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一、评价意义
(一)创造力素质发展的重要意义
第一,创造力素质是高层次人才的关键素质。在各行各业中,成绩突出、特别成功的人,亦即高层次的人才,多数正是创造力高的人。创造力低的人,一般来说只能成为普通人才,而很难成为高层次人才。为了让一个人将来成为高层次的人才,从小开始,就应该发展创造力,其中,高中阶段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阶段。
第二,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是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条件之一。我们知道,较长时间以来,中华民族在经济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比西方国家落后较多,其中关键原因之一是中国人的创造力相对较低。在经济格局方面,较广范围的分工是“老外设计(创造)、中国制造”,中国制造比“老外”设计,消耗的资源、能源、劳动力要多得多,污染环境也严重,但经济收益率却低得多。所以,中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处于极为不利的地位。改变这种状况的关键,也在于发展中国人的创造力素质。
第三,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是减轻学生学业负担的关键途径之一。较长时间以来,在中小学,尤其是在高中,为了应对各种考试,学校大搞题海战术,这严重地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同时还使一些学生陷入厌学的情绪。[2]而且,这种题海战术在很多情况下是失败的。在现行考试制度不能全面改革的情况下,要解决学生学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关键的途径之一是发展创造力。因为:应对各种考试,需要灵活变化的能力,这是一种创造力;如果一个学生扎实地掌握了基本的知识和技能,就有灵活变化的创造力,那么,这个学生就不需要经历题海战术,也能够成功地应对各种考试,而且这种成功应对会变得很稳定。同时,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活动,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更能显著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有力地促进创造力素质发展
第一,为高中学生的创造力素质发展提供动力。“所有的行为举止,只要不是盲目地仅凭情感冲动行事或只是机械地例行公事的话,似乎都包含评价”,[3]都可以通过评价而获得推动力。如果学生认识到,通过评价,他们的创造力素质发展将得到正式的和非正式的认可,那么,他们就会产生实现自身创造力素质发展的强大的内在动力,积极努力地追求自己的创造力素质发展。
第二,为高中学生的创造力素质发展引领方向。合理的评价,都会树立合理的评价宗旨,形成合理的目标和内容,设计合理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就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而言,这些,将引领高中学生向着合理的方向实现其创造力素质的发展。当然,这种作用得以实现的条件之一,是要让高中学生也明确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的宗旨、目标、内容、指标和标准,只有这样,他们才会自觉地向着这个明确的方向前进。
第三,为高中学生的创造力素质发展提供有效的策略。新发展起来的创造力素质评价,将体现当代教育性评价的先进理念,避免简单地对学生的发展表现做出审计,而是致力于改善。[4]基于此,在评价中,我们将揭示高中学生在创造力素质发展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促进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的相关策略,这是评价的重点之一。
二、评价理念
(一)关注发展的理念
“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提法中的“发展”一词很重要,它指明了这种评价要关注发展。这有三层含义:第一,评价不仅在于了解和把握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的现状,更在于把握他们创造力素质的发展历程,关注发展的动态过程;第二,评价的基本目的不在于对学生的创造力素质表现做审计、评判,而在于促进他们创造力素质的发展;第三,评价不仅要把握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达到的现实的发展水平,而且要致力于分析他们的创造力素质发展的潜能和未来趋势。
提出这一理念的主要依据有:第一,教育的基本宗旨在于促进学习者的素质发展,评价作为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应该体现这样的宗旨;第二,当代教育评价的重要变化之一也是注重促进学习者的素质发展,而不停留于评判学习者的现状;第三,学生创造力素质的发展,也需要通过评价来促进,因为只有通过评价,才能系统而深入地了解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学生素质发展的潜力及其发展趋势,评价应该满足这种需求。
(二)自主性理念
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应该充分地注重学生的自主性。这主要有两层含义:第一,整个评价活动应该充分地注重学生的自主,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决定作用;第二,评价活动还要致力于促进学生的自主性本身的发展。
提出这一理念的主要依据有:第一,研究表明,自主是人的一种基本需要,[5]高中阶段,这种需要已经变得明确而且强烈,教育及教育的评价应该满足和适应这种需要,因此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第二,如果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将这种评价纳入学生的自发展历程,那么这种评价题解就将易于促进学生的创造力素质的发展,因为整个发展过程具有自主性,需要人的内部力量;第三,自主性是保证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这种评价涉及到的事务繁多而复杂,仅靠教师的努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作用,其重要条件就是保障学生自主。
(三)个性化理念
高中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个性化理念主要有三层含义:第一,这种评价应该致力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尤其是创造力素质的个性化发展,而不是追求学生的千篇一律的发展;第二,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的各个环节,要实现个性化,适应各个学生的具体个性特点和需求,以做到因人制宜;第三,创造力素质的评价,应该在一定程度上遵循学生的自由选择,这种选择可以个性化。
提出这一理念的主要依据有:第一,马克思曾揭示出,人的发展进程的高级阶段是“自由个性”,这与人的“依附性”和对物的“依赖性”形成对照,[6]今天,涉及到人的发展的各种评价,都应该体现这种自由个性;第二,创造力素质的发展尤其应该个性化,其评价应该体现这一理念;第三,由于学生的发展是个性化的,特别是创造力素质的发展是高度个性化的,因此,其评价的个性化,更加适合创造力素质发展的实情,也更能起到促进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的实际作用。
(四)促进学习的理念
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应该致力于促进学生的学习,通过此而引领和推动学生创造力素质的发展。这一理念的具体含义主要有:第一,要让教师和学生都充分地认识到,通过有效的学习可以促进创造力素质的发展;第二,要通过评价来寻求实现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的有效学习途径,并促进这种学习,尤其是引领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提出这一理念的依据主要有:第一,当代整个教育评价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促进学习,[7]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也不能例外;第二,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创造力具有一个广阔而复杂的结构,它包含大量的后天因素,它是可以通过学习尤其是创造性学习而获得发展的;第三,学生的学习需要通过评价来促进。
三、评价指标体系
就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评价而言,评价指标体系较为复杂,还不能有定论,因为学术界关于创造力素质的结构的认识还不够清晰。但事情总有一个发展的过程,目前,为了能够初步地开展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我们需要设计一个初步的评价指标体系。
(一)创造力的结构
1.创造型人格品质
大量的研究表明,创造力的首要构成成分是人格品质,一个人的人格品质对创造力的影响相当大。当然,人格品质主要是后天通过学习、工作和生活发展起来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进行训练和自我训练。
2.创造性思维品质
创造活动中,最主要的心理活动是思维活动,这种活动要想取得好的成效,需要创造性思维品质。
3.创造性思维技能
创造活动的内部过程之一是创造性地思维,这需要创造性思维技能,可见,创造性思维技能是创造力素质的一个重要构成。创造力与天赋有一些关系,并与后天的学习、生活、工作中的训练关系更加密切。创造性的思维中包含了多种重要的技能,这些技能是可以训练的,通过训练这些技能,可以发展创造力。涉及到创造力的思维技能非常复杂,虽然有些创造心理学专家强调其中最关键的思维技能是发散思维,但也有些创造心理学家强调创造性思维技能的多样性,本文赞同后者观点。
4.优化的知识结构
大量事实和研究表明,知识是创造力结构中的一个重要构成。当然,并不是任何知识都会带来创造和创造力的发展——只有优化的知识结构才能有效带来创造和创造力的发展,而有些知识结构,如封闭的、刻板化、过于陈旧的知识结构,是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和发挥的。
(二)基于创造力结构的评价指标体系
高中生的创造力素质,一般而言已经初具形态,其结构达到了相对的完整性。基于上述创造力结构,我们拟出如下高中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这个指标体系包括四个一级指标,每个一级指标包含多个二级指标。
1.创造型人格品质发展
这个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如下7个二级指标:
*独立思考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不迷信权威,不满足于从教师那里和书本上接受现成的答案,敢于超越现在人们的一般认识这些品质的发展。
*热爱真理的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对真理本身具有执著的追求,而不只是追求功利的品质的发展。
*创造中的自信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相信自己能创造、能成功,相信自己的潜能的品质的发展。
*自主自立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不依赖别人,例如不依赖教师,能自主地进行学习和创造的品质的发展。
*社会责任感品质的发展。例如,立志解决社会中的各种问题,为民族的兴旺发达和全人类的美好未来做贡献,包括通过创造的形式做贡献的品质的发展。
*成就动机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渴望成功,渴望有所创造和贡献,这种成功包括学习和创造上的成功的品质的发展。
*锲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品质的发展。主要表现为:能坚持,能克服困难和曲折,不断追求做得更好,不断追求完善的品质的发展。
2.创造性思维品质发展
这个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如下4个二级指标:
*思维的流畅性的发展。例如,反应迅速,单位时间内想出的答案数多等相关品质的发展。
*思维的灵活性的发展。例如,能做出多种很不相同的反应,得出多种很不相同的答案,能从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相关品质的发展。
*思维的独创性的发展。例如,能想出别人通常情况下想不出的解决办法或答案,能够标新立异、别出心裁,创造出奇特的产品等相关品质的发展。
*思维的精细性的发展。例如,能够想出或构思出各种细节,能够较好地想到和解决各种细节上的问题,从而实现完美等相关品质的发展。
3.创造性思维技能发展
这个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如下6个二级指标:
*发散思维技能的发展。例如,能同时想出多种不同答案。
*演绎推理技能的发展。能有效地进行演绎推理。这主要是从一个概括性程度较高的概念或思想,推断出一个概括性程度较低的概念或思想的技能的发展。
*归纳推理技能的发展。这主要是从具体的、特殊的事例得出一般的、抽象的结论的技能的发展。
*想象技能的发展。这主要是能想象出不能直接看到的东西,尤其是能想象出从来没有见到过的东西的技能的发展。
*联想技能的发展。这主要是能够从一个事物或思想想到相类似的或相关联的事物或思想的技能的发展。
*逆向思维技能的发展。这主要是能够想到不同的甚至相反的答案、事物或结果的技能的发展。
4.知识结构的优化程度发展
这个一级指标主要包括如下5个二级指标:
*知识的有序性程度的发展。这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是有序化、系统化的,形成了一个较清晰的知识体系,而不是杂乱无章的。
*知识的广阔性程度的发展。这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面广,而不是狭隘的。
*知识的整合性程度的发展。这主要是指能将不同学科的知识整合起来,各个领域的知识之间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作用,能整合,能交叉。
*知识的实用性程度的发展。这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知识能有效地应用于现实生活,解决实现生活中的问题,而不是停留于书本形态。
*知识的理解性程度的发展。这主要是指能理解知识的深层道理,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四、评价方式
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的方式,比学业考试更加复杂。整合国内外创造力测评的各种研究和实践,并结合创造力的特性来看,高中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的主要方式有:
(一)创造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是国际上比较流行的一种创造力素质发展的评价方式。其中,特别受关注的是创造思维测验,例如,托兰斯创造思维测验就很流行。另外,一些综合性的素质测试中也包含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的部分,著名的门萨素质测试就是一例。[8]这些测验我们可以加以应用,不过,在应用过程中,需要加强问题、原因及对策的分析评估,这样一来,就不仅仅是一项测验,而成为一种完整的评价了。
(二)苏格拉底式研讨评价
这要求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研讨,并在此过程中进行评价。它同时也是一种研讨式教学方式。这种评价方式特别要注重如下四点:第一,事先设计具体的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细则,并事先让学生明白评价指标体系和评分标准,以此作为学生努力的明确目标;第二,设计评价程序,并在研讨过程中实施;第三,评价过程要充分发挥民主,评分者不仅是教师,也包括学生;第四,注重评价中的反馈,以指导学生相关创造力的发展。
(三)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真实性评价系列中使用特别多的一种,它要求学生参加实际活动,基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表现对学生予以评价,特别适用于创造力素质发展的评价。它的应用需要创新,还特别要注重如下四点:第一,要事先设计具体的评分标准,并让学生明白这些标准,以此作为学生努力学习的目标;第二,将评价过程与学生在实际活动中的学习过程整合起来,及时地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评价过程中应该适当发挥民主,适时让学生参与评分;第四,及时而持续地为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提供反馈,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相关学习。
(四)作品评价
作品评价即对学生创造的作品进行评价,这是真实性评价的另一种重要的具体评价方式。作为评价内容的作品是多样的,如学生创作的文学作品、学生创作的艺术作品、学生设计的实验、学生写作的学术论文、学生设计的产品等。它也可以被视为一种比较典型的创造力素质发展评价方式。作品评价的应用,特别应该注意:第一,评分标准应该多元化;第二,评分标准应该事先向学生公布,以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作品评价应该具有继续性,即可以指导学生不断地改进其作品,连续地加以评价,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情境测试
这是指让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在创造力训练的实际情境中适时地进行测试,并及时促进学生创造力素质的建构,将评价与学习整合起来。创造性学习既是实现学生创造力素质发展的一种重要的途径,同时也能体现学生创造力素质的发展水平和特征,基于此,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结合这种实际的创造性学习,对学生予以评价,以揭示学生在创造力发展和创造性学习上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促进学生创造力素质进一步发展的具体对策。
[1][美]罗伯特·J·斯滕博格.创造力手册[M].施建农,等(译).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3.
[2]杨德广.对中国“三过”教育现状的分析及对策探索[J].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6~8.
[3][美]约翰·杜威.评价理论[M].冯平,余泽娜,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5.
[4][美]Grant Wiggins.教育性评价[M].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项目组(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3.
[5][英]莱恩·多亚尔,伊恩·高夫.人的需要理论[M].汪淳波,张宝莹(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78.
[6]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04.
[7]崔允漷.促进学习:学业评价的新范式[J].教育科学研究,2010(3):11.
[8][英]约瑟芬·富尔顿,罗伯特·艾伦.门萨素质测试[M].丁大刚,庞彦杰(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5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