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雒诵堂教记(二)

2014-04-17檀作文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4年2期
关键词:声律千字文小朋友

檀作文

雒诵堂教记(二)

檀作文

檀作文,安徽东至人,1973年生,北京大学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毕业,现为首都师范大学教师。得著名文史专家吴小如教授亲炙,治学方法讲究义理、考据、辞章并重,致力于儒学、诗学、蒙学三方面之研究,于朱子学用力尤勤。自2010年起,在北京海淀开设雒诵堂国学馆,秉承朱子“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之治学精神及“书读千遍,其义自见”之涵泳读书法,教授青少年传统文化知识,经书与诗文并重,俨然有古人之风。

檀先生且有志恢复皖南地区私塾传统教法。教学同时,檀先生翔实记录了自己的教学经过,两三年间写下了近两百篇教记。其过经过脉处甚多,有志传统文化教育者、体制内语文教师或可细细体味,对映心中理想。

2013年9月15日 蒙班第一次课:方法与理念

蒙班的课,本不归我上,我只是偶尔打一下酱油。今日到的人多,学生多达20人。加上家长,有四五十人之多,将雒诵堂教室挤得水泄不通。因为将近半数是新生,所以我破例讲了许多话。其实是入学教育,说给家长们听的。

首先强调了雒诵堂的课堂规矩。雒诵堂不是幼儿园,不同于任何培训机构,是儒家学堂。学堂有规矩。无论多大的孩子,哪怕不足三岁,来雒诵堂,须自主完成读书环节。家长只是陪读,上课期间,不得对孩子下任何指令。雒诵堂课堂有几项硬性要求:水杯须置于指定位置,不得放课桌上;不能在教室里吃东西;未经老师许可,不能擅自动教室里的东西。

其次告知雒诵堂蒙班主要授课内容为“三千千声”,即《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声律启蒙》。尤重《千字文》与《声律启蒙》。蒙班学制为三年。雒诵堂教学进度,是慢之又慢。目的只有一个,打牢基础。千字文教材为篆书,用六书理论教识字。韵文,讲究平仄字音,辨识入声字。

再次告知雒诵堂教学理念秉承南宋朱子“涵养须用敬”,重少年儿童日常习惯之养成。凡诸生不恰当之行为,上课期间,会及时提醒纠正。读书方法秉承朱子涵泳之传统,强调烂熟于心。凡学堂所授内容,务期成诵。

再次告诫家长诸君不可焦虑,尤不可揠苗助长。识字教育方面,尤其如此。雒诵堂识字法,是先背书后识字。《千字文》背得烂熟,然后指读。顺势而为,事半功倍。切不可反着来。

今天的课,也充分照顾新来的同学及家长,以体验为主。雒诵堂蒙班课,最重参与。以年齿为序,逐一领读。新生亦不必胆怯。即使一个字也不会念,师兄师姐也会热心帮着念。《千字文》,每次新教不过六至八句,滚动式前进。每次课,都会从开篇读一遍。每次课,也会重点讲几个字,或一个部首。强调学员动手参与。会给足够多的时间,让大家抄字。

因新生太多,且零基础者多,好几位从来没写过字,于是讲了几个最简单的字。先讲“日”字,大家都认识,说是象形。我说画个圆圈不就够了吗?为什么圆圈里还有一横呢?这一横象日之精,所谓不亏也。而后讲“旦”字,太阳跑到地平线以上,所以是天亮的意思。又讲了“口”字,大家都知道是象形。“甘”字是“口”中加一横,这一横代表糖。你嘴里含块糖,是什么感觉?小朋友说甜。我说对了哦,甘就是甜的意思。吃糖很甜吧,用舌头舔一舔,所以“甘”字加“舌”,就是“甜”字。又讲了“曰”字,让孩子们注意“曰”字和“甘”的区别,都是“口”里加一横,“甘”的一横是糖,“曰”的一横是气流。“曰”是说话的意思,说话必须开口,所以“曰”字口的上面一横没有封死。又讲了“回”字,回是回环之意,想想吧,放学了回家,走北京的二环、三环、四环、五环,一环套一环,就是“回”字。又讲了“田”字,如果不认识,坐飞机上看啊,地上有田,被田埂分割,就是这个形状。讲完之后,小朋友一个个兴奋得不行,争先恐后地跑到字墙上抄字。好几个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写字,表示要带回家珍藏。

上课之前,我就讲过犯规要动用戒尺。小朋友读书的时候,我用戒尺轻敲了几个小朋友的背,提醒他们要坐直。并告诉家长,蒙班对小朋友们是区别对待的。一年级以上的,要求很严,坐不直,会被敲。五岁以上的,老同学,要求基本同于一年级以上的。五岁以下的,要求不严。只要不大喊大叫,不影响上课,怎么都可以,画画亦可,在地上爬亦可。家长们不必焦虑。五岁以下的孩子,靠耳朵学习,且能一心多用,只要在教室里,跟着听即可。

檀作文收留的流浪猫和孩子们打成一片

上课的时候,也出了些状况。嘉乐哭了,又不肯说话,完全不知道她为什么哭。后来知道是因为羞涩,怕一个人背书和指读。虽然雒诵堂强调每个同学都要自主完成教学环节,但也尊重每个同学的特殊性。嘉乐这样内向又乖的,从来不曾要求她出来指读和背书。嘉乐哭的时候,瑶瑶在一边说嘉乐哭了。我批评瑶瑶,告诉她雒诵堂的要求是每个人管好自己,不要对别人的表现发表意见。伯缘课间跟我说好无聊。我说你才几岁啊,就觉得无聊。他说宅在家里没意思,平时就上课,也没人聊天,很没意思。我说你课间可以写字啊,他说有的不会写。我说就写你喜欢的呗。喜欢哪个字写哪一个,纸和笔由你挑。他去写了一个“察”字,我说你好棒,这么难写的字都写得这样好。他又跑去写了几个,还自己说哪个写得不够好。我说你这是对自己要求高,其实写得很好了。他蛮开心。他和老师说话时,喜欢用手戳老师,我说这样不礼貌,你开口喊老师,老师肯定能听到。星雨对自己要求也很高,说自己的字不漂亮。我仔细看了之后,说她写得很漂亮,鼓励她多写。明达上次课因为不会写字,委屈得哭了,这回认识了日、旦、口、甘、曰、回、田,写得很认真。得意忘形,居然课间直接拿笔描字墙。我说要拿纸写,不能直接在墙上描红,要不字墙很快就坏了。三岁的猪猪坐不住,但也不是很闹。爸爸帮他写了老师教的字之后,他很开心,自己跑到字墙去找字。找字抄字环节,小朋友都完成得很好。我跟家长们说这便是雒诵堂教学法,发动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们动手参与。

最后留了十分钟吟声律启蒙。主要是让新生体验一下。

最后,跟家长们强调雒诵堂风格鲜明,诸君宜深思熟虑,再做决定:来,或者不来。不必对雒诵堂教学提任何建议。雒诵堂教什么,怎样教,不可能因为某位家长的要求而改变。对雒诵堂的教学,要么完全接受,要么干脆别来。下周之前给答复即可。下周还来上课,即是全盘接受。不来上课,即视同放弃。如本学期新生超过六人,雒诵堂将考虑在周日开设一个零基础的蒙班,从头教起。

2013年9月21日 星期六 初天班:癸巳秋学期第三次课

居然没有一个人迟到,真是难得。

给初天班的同学讲初地班和蒙地班的星月、星雨姐妹俩如何优秀,让他们看星月的声律启蒙笔记及星雨念唐诗酒令的照片,说虽然雒诵堂初天班精英荟萃,如果骄傲自满,不思进取,很快会被初地班和蒙地班的同学超越。师兄师姐们表示压力山大。

子琳、子彧看了星月的声律启蒙笔记,说十二文他们也念过的,只是背得不很熟。很可能是最初借六艺国学馆教室时候的事情吧。都已经三年了。当初人少,子琳、子彧程度又好,讲得飞快,所以学得也多。子琳、子彧善于写诗,大概也跟基础打得扎实有关。初天班其他同学是陆续加入的,都不及子琳、子彧学得系统和扎实。

齐诵《中庸》前二十九章,费时四十分钟。因为本学期有三位新同学加入,怕书不够,专门去复印了几本。雨轩上次领回去的那本,装订有问题,妈妈帮他拆开重订了。我说这书既经慈母手订,情感价值非常,你就用这本吧。香含和欣宇,都念过私塾,以前读过《中庸》,主动要求用雒诵堂DIY的复制宋本。诵读时,有人心不在焉,有人趴在桌上。诵读结束,都被我点名批评。

诗牌学习

新讲《中庸》第三十、三十一章。正音之后,年齿为序,每人串讲一章。其实,字面意思并不难。子琳、子彧两个人基本能疏通大意。其他几位还有些困难。我跟孩子们说,嘉宣和雨轩虽然是高中生了,但文言阅读能力,恐不及念初中的子琳、子彧。所以初天班的首座一直是子琳,绣虎是子彧。子琳、子彧两位,跟我读书的时间也最长。他们两位疏通《中庸》原文,几乎没有任何问题,文言文水平,应不低于普通高校的古代文学硕士生。只有子琳、子彧讲得不够到位,或者需要专门点拨发挥的,我才讲。第三十章首段,“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我说此处有省略,儒家道统,孔子之前有七圣:尧、舜、禹、汤、文、武、周公,此两句是说孔子之学,本乎尧舜及三代政统。“上律天时,下袭水土”,是说孔子之学敬天法地,与天地参,亦即本乎天理,遵循自然法则。此四处是对儒学之本最好的概括。下二段须注意文章脉络。“万物并育而不相害”,本乎“譬如天地无不持载无不覆幬”,天地之德大公无私,包容万物,万物共生而不相妨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本乎“譬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物性有阴阳五行,各适其德,因地而宜,因时而宜,互补而不相悖。“小德川流”,即“万物并育”“道并行”。“大德敦化”,即“不相害”“不相悖”,是万法归宗之意。故朱子以理一分殊释之。第三十一章,说至圣五德,足以配天。溥博、渊泉皆是形容,溥博如天是说博大溥泛,渊泉如渊是说精深静穆。

《雒诵堂选唐诗》,逐一过堂。新读五绝若干首,不过是我诵一遍,先给大家正音;而后要大家辨认入声字及韵部和格律。

未及抽签吟诵。目的是为了留足够的时间给大家写诗。子琳、子彧、美仑、嘉宣选择不用诗牌,其余人用诗牌。十人上交作业。对新来的两位,我也不格外指点,只是让他们自己摸索。草稿拿过来给我看,我不断指出问题,打回去重写。此事急不得,须慢慢熏陶。且须先去浮躁之气。

猜你喜欢

声律千字文小朋友
《真草千字文》
声律启蒙·一东(童声独唱)
请问这是哪个版本的《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
何诗铭?《千字文》等
千字文
找茬儿
海边玩一夏
Let’s DIY Poster
浅谈《诗品》中的“自然声律”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