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者 陈洪杰:寒假作业要给学生选择的自由
2014-04-17
反思者 陈洪杰:寒假作业要给学生选择的自由
寒假作业绝不是布置得越多越好,教师的“贪心”常常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而是应该按不同年级的特点、课程目标体现的要求,分别设计有趣而又有探究空间的题目。
陈洪杰,《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
一位父亲去学校接儿子,儿子从教室飞奔而出,拉着父亲就往外跑:“快走!今天老师忘留作业了!”当我看到这条微博,不由得会心一笑。谁的童年时代没有庆幸过今天老师不留作业呢?不过,更多的应该是盼着老师不布置作业,却总是希望落空的失望吧!因此,从孩子的角度,最好是寒假不要布置作业。
然而,孩子的需要不等于孩子成长的需要。即便抛开数学作为现代科技的基础、社会生活的基本工具这些“冠冕堂皇”却离孩子较远的理由,培养孩子的数学素养也是提升其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还是有必要让孩子在寒假中借助一些素材或载体来培养数学眼光、发展数学思维、提升数学素养。
我这里说“素材和载体”而不说“作业”,词语的背后就蕴含了对寒假作业内容的选择及价值的判断。我认为,指向“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以纸笔解题方式完成的作业可以少布置,甚至不布置;而指向数学思想方法、基本活动经验的作业则可以精心设计、适量布置。
比如,课题研究类的“长作业”,寒假可以完成一两个。人的头发有多少根?怎样测量成捆电线的长度?为什么小额人民币的面值只有1、2、5元?下水道的窨井盖为什么多数是圆形?怎样包装24盒牛奶最省包装纸?等等。这些“小课题”(来自山东日照市教研员李军领衔的研究),没有现成的标准答案,这就“逼”着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究,经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而在答案开放、路径多元的问题背景中,长时间解决一个问题,恰恰是平时课堂上很难让学生经历的。因为在日常的课堂上,时间有限,每一课时甚至每一环节都有相应的教学目标,而实际上,学生的思维不仅有速度快慢之别,更有抽象、直观、动作等各有擅长的类型之别以及思维质量之别,课堂上常常是思维快的学生主导了教学节奏,而寒假时间充裕,或许可以给那些思维慢却品质高、善动手、好探究等各有特点的孩子一个全新的舞台。
当然,这种小课题绝不是布置得越多越好,教师的“贪心”常常成为孩子成长的毒药,而是应该按不同年级的特点、课程目标体现的要求,分别设计有趣而又有探究空间的题目。或者也可以这样:教师给出课题列表,研究一项就算完成寒假作业,感兴趣的学生可以继续研究其他问题。有时候,给学生选择的自由,他们才会觉得完成这个作业是自己的责任而非强加的任务。而实际上,所有的学习都从“自学”(自己想学)开始。聪明的老师还应该加上这样一条:你能自己想出一个好的研究课题吗?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提出问题需要有“疑问”,而疑问背后是自觉的关注、聚焦和思考,是以数学眼光观照周围世界后的灵光乍现。
如果说小课题类的长作业指向数学思想方法、综合能力的培养的话,那么另一类作业也可以布置,这一类作业指向数学知识和生活世界的沟通。当然,这一类作业和上述作业是有交集的,一项综合性的任务常常有丰富的内涵,只是在这里,我们侧重从生活与数学沟通的角度来阐述。有的孩子会熟练地进行面积单位的转换,但一问“数学书封面的面积是多少”却错得离谱,至于孩子们说胖胖的体育老师重70吨(孩子们只觉得“吨”很重),黄瓜只有3cm长(只见过黄瓜片、黄瓜段)之类的笑话,更是司空见惯。其实早在民国时期的课标中,就多有加强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建议。因此,在寒假中,能否让孩子自己购一次物:一定的零花钱,计划要购买的物品,估算或精算出够不够,找零多少,超市怎么处理小零头,面对购物清单还发现什么;能否让孩子关心一下家里的收支:每月的工资条、水电煤及日用账单,让孩子来分析分析;能否让孩子买一次菜:黄瓜有这么长,一斤鸡蛋、橘子、苹果大致是多少,拎着有多重,回家的路有多远;能否让孩子计划一个愉快的周末:几点起床,几点干什么,做一件事要安排多少时间……
现在的孩子多是独生子女,长辈常常包办孩子的一切,恨不得学习也是嚼碎了喂,殊不知,这样的无菌培养,恰恰切断了生活经验本可以给数学学习的滋养。当然,从小学生的角度看,越到高年级,数学离生活越远,但如果我们从小注意沟通生活和数学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眼光,那么,学生终会明白:数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不过他是个“隐形人”。而能够发现“隐形人”,不管对低年级还是高年级的学生,都是件快乐的事情吧!
需要注意的是,数学恐怕是最容易被“教坏”的一门学科,取笑数学带来的无聊、无趣和痛苦甚至成为很多漫画和笑话的主题。有一则“咆哮体”的帖子就这么说:语文好歹能增长你的文学知识啊!英语能让你与鬼佬交流啊!历史能让你不背叛啊!可是数学除了毁掉整个人生还能做什么啊?你用函数买菜啊?你去黄鹤楼还去算长江里的船距离你多远啊?你看到一排电话号码要想想它们之间有没有通项公式啊?孩子们学习一学期,好不容易盼来了寒假,在这个让他们“喜大普奔”的日子,估计没几个人真心喜欢数学作业。
卢梭说,最重要的教育原则不是爱惜时间,而是浪费时间。作为教师和家长,我们必须提醒自己,误用时间比浪费时间的危害更大,而教育绝不是知识灌输和技能训练,绝不是完成作业。学习本应该是对探索之乐趣的享受,而当我们不顾惜学生的时间、精力和兴趣时,孩子们没有输在起跑线上,却夭折在成人的“好意”与面面俱到的“作业”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