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影响

2014-04-17陈瑞敏燕瑞平

华北理工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4年2期
关键词:血压情绪高血压

陈瑞敏 燕瑞平

(海洋石油总医院 天津塘沽 300452)

高血压是一种世界性的常见病,世界各国的成人患病率高达10%~20%[1],我国尤其高达 30%~40%[2],且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有研究表明[3],高血压病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情绪,而焦虑、抑郁情绪与高血压病又有密切的关系。强烈的紧张、焦虑、恐惧、痛苦、愤怒等负性情绪是导致高血压发病的主要诱因,是其发生、发展的一个独立预测因子[4]。许多研究表明,对患者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病死率[5,6],因此能否有效地调节情绪直接影响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到我院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100例。入组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1999年WHO/ISH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②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40分;③排除各种精神疾患及精神科用药;④能够正确理解量表含义,认真填写,无漏项、缺项。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心理干预组50例。

1.2 研究方法 两组均予以高血压常规药物治疗。干预组同时联合综合性心理干预治疗,观察6个月。心理干预方法:进行连续半年的综合性集体心理干预,如利用社区宣传栏、专家讲座等进行实施。然后进行连续6个月的个别心理治疗,每月1次,每次约20~30min,每人派发宣传资料。干预内容主要内容包括:以心身医学的观点给患者讲解情绪与高血压之间的关系,使患者了解焦虑、抑郁、恐惧、孤独等负性情绪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治疗、康复中的重要作用,学习调节情绪的方法。改变对现实的态度,尽量避免不良情绪的发生。乐观对待现实,淡化对物质的需求,建立积极的应对方式、降低或缓解心理应激中的消极因素。

1.3 疗效评定 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末,采用SAS、SDS评定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水平。

1.4 统计学处理 用SPSS1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正态分布资料采用t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两组患者在性别构成比、年龄、血压水平、焦虑和抑郁状态等一般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组具有可比性。

表1 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治疗前后,心理干预组与对照组血压及SAS,SDS评分比较 见表2,表3。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血压比较(±s)

组别 收缩压治疗前 治疗后P舒张压治疗前 治疗后P心理干预组 155.3±10.5 143.7±9.7 <0.01 94.7±8.9 87.5±8.3 <0.01对照组 153.6 ±11.8 148.3 ±10.3 <0.05 94.3 ±8.7 89.8 ±8.5 <0.05 P>0.05 <0.05 >0.05 >0.05

表3 治疗前后,对照组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比较(±s)

表3 治疗前后,对照组与心理干预组SAS、SDS评分比较(±s)

组别 SAS治疗前 治疗后P SDS治疗前 治疗后P心理干预组 45.3±7.4 38.6±7.8 <0.01 43.6±7.5 40.1±7.3 <0.05对照组 41.8 ±7.6 40.6 ±7.5 >0.05 43.7 ±7.0 43.8 ±7.4 >0.05 P>0.05 >0.05 >0.05 <0.05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降压治疗情况下,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均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老年高血压患者焦虑、抑郁评分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单纯降压药物治疗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症状。

心理干预组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常规高血压药物治疗基础上,增加心理干预后,焦虑、抑郁评分及血压值均较干预前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心理干预组血压下降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心理干预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况。吕启圆[7]等采用Meta分析法,对2000年1月以来国内外关于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综合定量分析显示:通过心理干预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另外焦虑、抑郁症状的改善有助于患者控制血压水平,两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尚秀荣[8]等通过对332例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显示:心理干预可使血压平均下降7/3mmHg,达标率提高了21.6%,规则治疗率提高了30.4%。由于高血压患者对精神因素易感性增高,精神因素就成为高血压性精神障碍的促发因素[9],而情绪的稳定是确保原发性高血压降压效果的重要环节。社会心理因素可通过中枢性植物神经影响血管功能,心理主宰健康[10,11]。

心理干预可以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负性情绪,使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减少了焦虑、抑郁等情绪波动的发生,从而使血压平稳下降。良好的心理、社会因素可使老年患者身体内外环境协调,代谢、免疫机能等都能得到最佳的配合和发挥,有助于血压的下降和稳定。血压水平的有效控制,提高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减少了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及进展,从而改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目前对高血压病因尚未完全阐明,治疗方法仍有很多方面需要改进的情况下,对高血压患者心理干预的研究成为一个重要方面。

[1]Vaudo G,Schillaci G,Evangelista F,et al.Arterial wall thickening at different sit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left ventricul arhypertrophy in newly diagnosed essential hypertension[J].Am J Hypertens,2000,13:324

[2]陈 捷,赵秀丽,崔 艳,等.我国14省市中老年人肥胖超重流行现状及其与高血压患病率的关系[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0):2830

[3]Howattw.The evolution of reality therapy to choice theory[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ality therapy,2001,21(1):7

[4]郭克锋,苏景宽,王秉康,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情绪状态与心理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临床康复,2003,24(7):3334

[5]郑永宏,王 珏,阮生荣,等.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09,13(1):74

[6]郝凤杰.护理干预改善老年人高血压伴抑郁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观察[J].中国老年学杂志,2009,29(11):1423

[7]吕启圆,李春玉.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焦虑和抑郁影响的护理研究[J].2011,7(25):1776

[8]尚秀荣.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2):63

[9]谢秀梅,余国龙,何 劲,等.心理社会因素对老年人高血压疗效的影响[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03,7(22):389

[10]钱惠琴.心理干预对老年高血压病患者降压效果的影响研究[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17(5):2187

[11]王艳梅,马学东,梁丽梅,等.北京市老年人高血压患病率及膳食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0,30(7):1126

猜你喜欢

血压情绪高血压
全国高血压日
稳住血压过好冬
血压偏低也要警惕中风
如何把高血压“吃”回去?
高血压,并非一降了之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三种血压测量法诊断标准各不同
血压的形成与降压